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683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例如汽车座椅的座椅。
在用作汽车及类似物上的座椅中,为了支承坐在座椅上的人的腰部,在宽度方向上在靠背的两侧设置向前突出的隆起部,以形成中部凹陷部,还设置一腰部支承部,其绕凹陷部的下部稍向前突出。这些隆起部和腰部支承部的设置使得人的身体能够被牢固地保持,以支承座椅上的人的后腰部,防止驾驶过程中的倾斜和移动,和防止产生腹部的压迫感和背疼。
但是,如上所述,传统的腰部支承依赖于靠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不可能响应不同的体格而具有适宜的腰部支承作用。因此,有些腰部支承作用对于某些体格的不同是不够的。其中某些座椅,腰部支承力通过加气或者排气是可调整的,但是这样的座椅结构复杂并且很贵。
在用于多个人的座椅中,相应于坐着的人之间的位置形成向前的突起,用于靠背,并且向上突出用作座垫。为此,框架件设置在座垫件的背侧的这些坐的人之间的边界处。设置隆起部具有一个优点,即对于坐在该座椅上的任何人其从背到腰的部分被牢固地保持,防止驾驶过程中的倾斜和移动,和防止产生背疼。但是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太重,其导致成本的增加。
为了使汽车上的行李箱更宽,已知一种折叠座椅,其具有一种构造,将座椅靠背向前推下,将该座椅靠背置于座垫上。但是,如果这样的折叠座椅具有上面描述的隆起部,则椅背和座垫的总厚度太大,以至于座椅占据行李箱太多空间。在多人座椅中,由于边界框架设置在如上面所述的乘客之间的位置,如果需要折叠座椅,则结构太复杂。
发明概述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执行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能够针对不同的体格而具有腰部支承作用,以改善乘坐感觉,并且其制造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多人座椅,其不需要在乘客之间的位置设置一个框架,能够针对不同的体格而具有腰部支承作用,以改善乘坐感觉,并且其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其能够针对不同的体格而具有腰部支承作用,但是仍能够使椅背和座垫在折叠状态的总厚度比传统的折叠座椅薄,从而其行李箱变宽,并且本发明甚至被用于多人座椅,具有简单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座椅包括一个座垫,其具有一由一座椅框架支承的垫件;一个椅背,其具有一由一背部框架支承的垫件;和一带件,其设置在各垫件的背侧,该带件的一端被保持在该背部框架的适当部分,另一端被保持在该座椅框架的适当部分,其设置区域至少是一个坐着的人的右侧或左侧沿纵向剖面,并且设计成与上述垫件的搭接区域的长度比沿垫件膨胀状态的长度短一些,并且采用的材料具有比垫件较高的刚度。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座位,其中带件的一端与背框架的上端框架接合,并且带件的另一端与座框架的前端框架接合而被保持。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座位,其中盖件固定在各垫件的背面,与背面形成圆柱形,并且带件插入到由盖件形成的中空部分。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座位,其中各垫件由三维结构的网件制成,其中前网层和后网层与大量的软绒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座位,其中各垫件由三维结构的网件制成,其具有一体的结构,与两个垫件结合成为整体。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座位,其中带件设置在坐着的人的右侧和左侧。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座位,其中座垫和背垫的形成用于多个人,并且带件设置在坐着的人之间的地方。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座位,其中带件具有恢复特性。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座位,其中座位框架的侧框架的内侧之间的距离比背部框架的侧框架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宽,并且当座位折叠时,至少背部框架的相应的侧框架由相应的座框架的侧框架围绕,使得座位的折叠方式为背部框架在座位框架的内侧。


图1是透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折叠座椅在使用时的状态;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一带件固定到一上端框架的固定状态的视图,图3B是一表示该带件固定到前端框架的固定状态的视图;图4是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1的C-C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1的D-D线的剖视图;图7是透视图,表示关于上面的实施例的折叠座椅的折叠时的状态;图8是关于上面的实施例的折叠座椅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表示锁定机构的放大的视图;图10是表示啮合板的视图;图11是剖视图,表示一网件的一部分的三维结构,其被用于上述图15是透视图,部分地表示采用一种弹性带件的带的恢复特性的一种状态;图16是沿图15的E-E线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带件的固定到一接合线的固定部分的视图;图18是一透视图,部分地表示采用金属弹簧的带件的恢复特性的一种状态;图19是沿图18的F-F线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金属弹簧固定到一接合线的固定部分的视图。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下面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用的折叠座椅,并且图1是透视图,表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折叠座椅10在使用时的状态,图7是透视图,表示关于该折叠座椅的折叠时的状态。图8是该折叠座椅的分解透视图。如这些图中所示,折叠座椅10包括基板20和21,一个靠背框架30,一个座位框架40和一个作为垫件的网件90。
基板20和21包括基部20a和21a,它们在宽度方向上由一个间隔保持框架26以预定的间隔设置;侧板22和23以预定的间隔相互面对地设置,从基部20a和21a的侧边的外部向上折弯。当被用在汽车上时,基部20a和21a被固定或支承在汽车地板上,可前后滑动。座架24和25被固定在靠近基部20a和21a的后端。长孔22a和23a从侧面看各具有基本上弧形的形状(后面称“弧形长孔”),在侧板22和23上形成。
背部框架30基本上形成为U形,并且具有一个上端框架31和一对侧框架32和33,该侧框架从上端框架31的两端延伸,并且相互面对。四个通孔32a,32b,33a,33b,两个通孔各在纵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在侧框架32和33上,靠近侧框架32和33的下端(当座位在使用时的下侧端)。
座位框架40基本上形成为U形,类似于背部框架30,并且具有一个前端框架41和一对侧框架42和43,该侧框架从前端框架41的两端延伸,并且相互面对。长孔42a和43a各具有一预定的长度,形成在侧框架42和43上,靠近侧框架42和43的后端(当座位在使用时靠近椅背的端部)。通孔42b和43b在长孔42a和43a之间形成,形成在侧框架42和43的后端。侧框架42和43之间的间隔构成座框架40,该间隔比侧框架32和33之间构成的背框架30宽。本实施例的座椅10是双人座;构成座框架40的侧框架42和43之间的间隔与构成背部框架30的侧框架32和33之间的间隔均形成为两个人能够坐下的尺寸。
连接板50和51的下端通过一个管件52铰接固定在相应的座架24和25上。连接板50和51的上端通过轴件54和55铰接固定在形成在背框架30的侧框架32和33上的上侧通孔32a和33a。
在连接板50和51位于相应的侧框架32和33的内侧的状态下,轴件54和55从内侧插入通孔32a和33a,如图8所示。连接板60和61被置于相应的侧框架32和33的相对侧,轴件54和55通过形成在连接板60和61的最高部的通孔60c和61c连接到衬片62和63。
连接板60和61由板件制成,被加工成从侧端面看是Z形,其构成第一平板部60a和61a,该第一平板部从上端到中部,第二平板部60b和61b,该第二平板部从中部以接近直角地向外弯折,然后进一步以接近直角地向下弯折而成。
在第一平板部60a和61a,设置有两个通孔60c和60d,如上所述,轴件54和55插入到上部的通孔60c和61c。螺丝64和65将连接板60和61与相应的侧框架32和33相连,旋入通孔60d和61d。
在第二平板部60b和61b,分别沿着纵向以一间隔设置有三个通孔60e,60f和60g,和61e,61f和61g,第二平板部60b和61b设置在座框架40的侧框架42和43的内侧。上通孔60e和61e沿着长孔42a和43a设置,导轴66和67插入在通孔60e,61e和长孔42a,43a之间。注意,导轴66和67具有一个直径,使得导轴66和67能够沿着长孔42a和43a移动。
第二平板部60b和61b是这样设置,使得形成在第二平板部下面的通孔60f和61f沿着形成在基板20上的弧形长孔22a和23a的内侧设置。轴68和69具有一直径,使得该轴能够沿着弧形长孔22a和23a移动,该轴插入到通孔60f和61f,和弧形长孔22a和23a之间。
以此方式组装的结果是,如图1所示,当座位在使用时,导轴66和67被置于长孔42a和43a的前面,并且轴68和69也被置于弧形长孔22a和23a的前面,并且因此第二平板部60b和61b被推得比第一平板部60a和61a以倾斜的方向更向前。结果,背部框架30由连接板60,61和连接板50,51支承,当从侧面看时,呈倒V形,从而背部框架30和座框架40可以在使用时以打开的位置被牢固地稳定地支承。
而且,连接板50和51或连接板60和61的连接位置相对于背部框架30的位置,弧形长孔22a和23a的位置和尺寸,长孔42a和43a的位置和尺寸以这样的方式确定,使得上端框架31的位置设置成,当背部框架30枢轴转动到与座板40闭合而被折叠时,在前端框架41的刚好上方或内侧(见图7)。如上,由于背部框架30和座框架40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座框架40的侧框架42和43的内侧比背部框架30的侧框架32和33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宽,因此通过上面所描述的设定前端框架41与上端框架31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背板30能够折叠成相应的侧框架32和33被侧框架42和43围绕。
在此,件号70表示围绕坐在座位上的人的腰部的一个框架,即腰部框架,其水平设置在连接板50和51之间,相互面对。如图8所示,腰部框架70由轴件71和72支承,该轴件通过绕连接板50和51的中心形成的通孔插入到通孔42b和43b中,连接板50和51可相对于腰部框架70枢轴地转动。
件号75表示一个座位后框架,其水平地设置在第二平板部60b和61b之间。件号76是加强板,当连接板60和61与侧框架32和33放在一起时,加强板被焊接固定到各前端面。件号77是一辅助板,其被置于连接板50和51的后端面之间,在使用时,帮助支承背部框架30和连接板50和51上的负荷。
一个锁定机构,用于当座位使用时保持背板30和座板40在一打开状态,这将参照图8和图9进行说明。该锁定机构包括一个锁定轴81和81,其被插入到锁定衬片80和80,安装在弧形长孔22a和23a的前面形成的孔22b和23b中;锁定板82和82,其基端82a和82a连接到锁定轴的向侧板内侧突出的突出部。锁定板82和82具有前端82b和82b,其端面是弯曲的,并且具有切除部82c和82c,该切除部有一预定的宽度,以向上倾斜的方向从下端切除。插入到弧形长孔22a和23a的轴68和69的位置能够通过使相应的轴68和69与切除部82c和82c接合而被锁定。
在正常状态,锁定板82和82绕基端82a和82a向下压,当轴68和69碰到弯曲的前端82b和82b时,轴68和69推起前端82b和82b,使得轴68和69容纳在切除部82c和82c的内侧。虽然向下压锁定板82和82的方法是选用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旋弹簧83和83,设置成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接合孔82d和82d接合,该接合孔形成在靠近锁定板82和82基端的上部,另一端接合到互锁孔22d和23d,该互锁孔形成在弧形长孔22a和23a的上部。由于螺旋弹簧83和83的一端接合到接合孔82d和82d,前端82b和82b绕基端82a和82a向下压。
锁定机构具有一锁定释放杆85,其经锁定衬片80与突出到侧板22的外侧的锁定轴81相连接,该锁定衬片80设置在侧板22中的一个的侧边。一个弹性圈(e-ring)84设置在锁定衬片80与锁定释放杆85之间,由一螺丝84a与锁定轴81相连接。在一正常位置,锁定释放杆85由螺旋弹簧83的弹性力压住,如图1所示,锁定释放杆85设计成沿基板20的侧板22中的一个的纵向放置。当锁定释放杆85的前端被向下拉时,锁定板82的一个在一方向上枢轴转动,从切除部82c中释放轴68,从而该锁定被释放。
此时,一个设置在锁定板82的前端的突起82e推起一个设定板104的一个突块104a,该设定板104总是由一弹簧件105向下枢轴转动,该弹簧件105靠弹簧件105的弹性力由轴68支承。设定板104连接到一突起102。该突起102连接到安装在通孔60g的一衬片101,该通孔的位置是在连接板60的第二平板部60b上形成的三个通孔的中心。可转动地插入到一座位的后框架75的一个连接轴100安装到衬片101和突起102,并且衬片101通过一个弹性销103连接到连接轴100。因此,当设定板104如上地向上推,以图8的左向枢轴转动时,连接轴100以相同方向枢轴转动,伴随上述的转动。
另一方面,一衬片111安装到通孔61g,一个突起112和一个设定板114进一步连接到该衬片111。连接轴100的另一端插入到衬片111和突起112,并且由一个弹性销113连接。一个弹簧件115安装到轴69,该轴69插入到通孔61f。并且此弹簧件115连接到设定板114并且被压而向下枢轴转动。设定板114设有一个突起块114a,其能够靠在锁定板82的突起82e上,该锁定板82设置在另一侧板23侧。
因此,当连接轴100如上作枢轴转动时,设置在另一连接板61侧的设定板114靠着弹簧件115的弹力以相同的方向作枢轴转动,并且其突起块114a靠在另一侧板23侧的锁定板82的突起块82e上,绕基端82a向上枢轴转动,即以从切除部82c中卸下轴69的方向作枢轴转动。这样,在另一侧板23侧的锁定能够与在侧板22侧的锁定同步地解除。
位于锁定板82和82和侧板22和23之间的挡板86和86,在侧板22和23的内侧连接到锁定衬片80和80,该锁定衬片80和80固定到孔22b和23b。挡板86和86的前端面86a和86a被切除,形成基本上是弧形的凹槽,并且当轴68和69到达弧形长孔22a和23a的前端时,前端面86a和86a靠在轴68和69上,防止轴68和69向上落下。
本实施例中的垫件由上述背部框架30和座位框架40支承,将在这里说明。垫件由一个网件90组成三维结构,前网层和后网层结合大量的软绒(piles)。三维结构的网件90具有一桁架结构(三维结构),其中前网层和后网层连接有大量的软绒。此网件具有一弹性结构,具有阻力来稳定,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良好的体重压力分散特性,冲击吸收特性,并且具有高缓冲能力,即使是薄型的。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一种结构,其总厚度在折叠的状态下能够变薄,由于背部框架30在折叠状态被座位框架40围绕。因此需要受背部框架30压迫的座位框架支承的垫件被压下,使得背部框架30在座位被折叠时,位于座位框架40的内侧。为此,最好由具有三维结构,具有足够的冲击吸收特性等的网件构成一个垫件,虽然该网件是薄型的,其能够绕其边缘放在侧框架42和43上,并且能够以此方式被压下,即当网件被背部框架30压下时,网件的侧边绕侧框架42和43向内转动滑动。
由背部框架30和座位框架40支承的垫件可以分别设定,但是最好采用一个网件90,其具有结合在一起的单件结构。
通过采用具有这样的结合在一起的单件结构的网件90,中部具有最好的缓冲特性,位于后腰部,接收最好的负荷。因此,缓冲特性得到最有效的展示,由腰部框架70和座位后框架75产生的碰硬的感觉减少了,乘坐感觉得到改善。不用说,背布(未示出)如果需要,可以设置。
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网件90构成一个背垫910和一个座垫920,其中背垫由背部框架30支承,座垫由座位框架40支承。背垫910由侧边911,912和上边913组成,其中侧边被缝制成基本上是圆柱形,上边向上突出。如图4和图10所示,一个接合板914由塑料制成,并且设有一个接合部914a,其前端向着相反侧折回。该接合板牢固地固定在上背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分离的两处,由振动焊接固定。背部框架30的侧框架32和33被插入到接近圆柱形的侧边911和912,上边913从上端框架31向回拉圆,一个接合线31a在上端框架31上面向下与接合部914a接合。
一个座垫920包括侧边921和922,其被缝制成基本上是圆柱形,前边923向前突出。如图4和图10所示,一个接合板924类似于上面描述的背垫910而设有一个接合部924a。该接合板牢固地固定在前边923背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分离的两处。座框架40相应的侧框架42和43被插入到接近圆柱形的侧边921和922,前边923从端框架41到背侧拉圆,前边923的各接合板924的接合部924a与设在座框架40的前端框架41的一个接合线41a接合。
这样,一体结构的网件90由背框架30和座框架40支承,用作垫件。应当注意,座垫920的接近圆柱形的侧边921和922至少围绕相应的侧框架42和43,圆柱形侧边的内径比侧框架42和43的直径大一些,具有一个间隙,从而当侧边921和922被背框架30压下时,垫件能够被压,使得侧边921和922绕侧框架42和43向内滑动。
件号930表示一个保持件,其设置在背垫910的背表面下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分离的地方。如图1和图4所示,保持件930固定在背垫910上并向后突出,并且绕在腰部框架70上。由于此保持件930,背垫910被牢固地悬挂。该保持件930只要具有这样的作用就是可接受的。因此,其可以由类似于背垫910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网件组成,或者其可以由布或者塑料纸等组成。
三维结构的网件90具有如下形式。如图11所示,网件90形成有立体桁架结构(三维结构),包括前网层91,背网层92和若干个连接前网层和后网层的软绒93。
前网层91形成一种结构,具有例如一个蜂窝(六边形)网,由单丝的多丝绞合线制成,如图12所示。背网层92形成一种结构,具有例如比前网层91的蜂窝网小的网眼(细网),由单丝的多丝绞合线的罗纹制成,如图13所示。软绒93由单丝或多丝形成,它们纺织成连接前网层91和背网层92,使得前网层91和背网层92相互保持为一预定的间距,从而给予立体网纺织的网件90以预定的刚度。当此说明书中简单地使用“纤维”一词时,其代表细纱以及单丝和多丝。
另外,虽然有如上的说明,但是限定为前面(例如,座垫和靠背与人体接触的表面)的具有蜂窝网的一层,可以限定为背面,具有小网眼的一层可以限定为前面。还可以接受采用蜂窝形或细网形之外的网形作为网层的结构,如后面的表1所示。
构成前网层91,背网层92或软绒93的材料以热塑料树脂较好。下面的树脂可以采用,例如热塑聚酯树脂,如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ET)和聚丁烯对苯二酸盐(PBT),尼龙树脂如尼龙6和尼龙66,聚烯烃树脂如聚乙烯和聚丙烯,或者包含两种以上这些树脂的混合树脂。
构成软绒的纤维的纤度应当是例如大于380d,最好是600d或者更大。这样,由人产生的负荷可以被构成相应网层91和92及软绒93的网来支承,使得座位具有柔软的结构而没有应力集中。
用于三维结构网件90的例子的几个特征将在表1示出。
表1


在表1中“d”代表“但尼尔”,“1d”是当一克纤维材料拉到9000米时的纤度单位。例如,“220d”表示纤维的纤度是拉1克纤维到9,000/220-40.9米。字母“f”表示“filament(纤丝)”,其是一个单位,表示单丝的个数。例如,“70f”表示一个丝由70个单丝构成。表示法“kg/5cm”用于拉伸强度,拉5厘米宽的试块所需的强度。表示法“平行”用于软绒结构,表示软绒93连接前网层91和背网层92的状态从侧面看时是不交叉的,而“交叉”是指从侧面看时是交叉的。
作为布置软绒93的方法(软绒结构),可以分为软绒93在前网层和背网层之间连接的状态从侧面看,更具体地,例如,如图14所示的几种形式。图14A和图14B表示一种直型,其中软绒93连接在相应的构成前网层91的纤维与相对的构成背网层92的纤维之间,其中图14A表示纺织成“8”字的直型,而图14B表示简单地纺织成直的。从图14C到图14E示出了交叉型,其中软绒93在相应的相邻的前网层91的丝与相应的相邻的背网层92的丝之间的编织在中间位置交叉。图14C表示一种形式,其中软绒93交叉成“8”字,图14D表示另一种交叉形式,其中软绒93编织成简单的交叉,图14E表示另一种交叉形式,其中软绒93双交叉。
如图1,5,8所示,盖件950,960的安装,其设置在背垫910和座垫920的相应的背侧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盖件的侧边951和961紧紧地固定在背垫910和座垫920上。盖件950和960与相应的背垫910和座垫920形成圆柱形。一个盖件950安装在座垫910的一部分从上部到下部,另一个盖件960安装在背垫920的一部分从后部到前部。
盖件950和960可以形成上面描述具有三维结构的网件90。但是盖件950和960只要与相应的背垫910和座垫920的背面形成圆柱形就行,一个带件200能够插入到这样形成的圆柱形中空部分,因此其可以由其它材料如布料形成。但是,盖件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当负荷加到带件200上时不被损坏,并且盖件最好由本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的网件90形成。
当盖件由本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的网件90形成时,采用一个振动焊接装置或缝纫装置将盖件950和960固定在背垫和座垫的背面,振动焊接具有一个优点,即背垫和座垫焊接部分的刚度能够增加。
最好带件200由一平布制成,具有形成人造纤维的选取的厚度,具有比构成垫件的上述三维结构网件90较高的刚度,具有汽车安全带的高强度。如图2所示,带件200的一端210与背框架30的上端框架31接合,并且插入到由背垫910和一个盖件950形成的中空部分。然后带件200穿过腰部框架70,并在座垫920和另一盖件960之间穿过。带件200的另一端220也通过与座框架40的前端框架41相接合而被保持。
如上所述,背垫910接合有一接合线31a,其由接合板914向下设置在上端913,该接合板914设置在上端913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分离的地方。因此背垫910在靠近接合线31a的中部不接合,在本实施例中,带件200的固定件绕此中间位置设置。如图8所示,固定件包括基板31b,通过焊接紧紧地固定在绕接合线31a的中部,一个固定板31c,在其两端用螺丝连接到基板31b,并且弯成一个形状,在基板与固定板之间有间隙。如图3A所示,带件200的一端210从盖件950的上端开口拉出,并且绕上端框架31悬挂。然后带件200的端部210插入到基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从下侧向上侧转向,并且采用缝纫固定,带件200的相应的相对部分在固定板31c的上部。
由于采用接合板924,座垫920与前端框架41接合,带件200的另一个固定件绕接合线41a的中部设置。如图8所示,固定件包括基板41b,通过焊接紧紧地固定在绕接合线41a的中部,一个固定板41c,在其两端用螺丝连接到基板41b,并且弯成一个形状,在基板与固定板之间有间隙。如图3B所示,带件200的另一端220从盖件960的前端开口拉出,并且绕前端框架41悬挂。然后带件200的端部220穿过固定板41c的底面,向前端侧折回,并且采用缝纫固定,在固定板41c的前部的带件200的相应部分,使得端部220插入通过基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间隙。
上述布置的结果是,如图1,2,8所示,带件200沿纵向设置在背垫910和座垫920的背面。应当注意,带件200的长度设计成比背垫和座垫膨胀状态短一些。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带件200和垫件910和920是相互搭接的,从上端框架31到前端框架41,带件200的长度在此范围设计成比构成背垫910和座垫920具有三维结构的一体结构的网件90的膨胀状态短(无负荷状态没有任何膨胀和收缩)。
下面介绍本实施例的作用。先说明关于折叠机构的作用。
当折叠座10从图1所示的状态折叠成图7所示的状态时,向下推锁定释放杆85的前端侧,以释放锁定板82,82与轴68,69之间的接合,锁定板82和82经连接轴100靠螺旋弹簧枢轴转动。然后,座的背部向前向下推。当座背向前倒下时,连接板60和61也向前倒下。因此,轴68和69向后沿着基板20的弧形长孔22a和22b移动。
同时,连接板50和51绕轴件54和55枢轴转动。此时,连接板50和51相对于侧框架42和43枢轴转动。
另一方面,至于连接板60和61,相应的连接板的下部之间的间隙变小。导轴66和67与沿着轨道划弧向后移动,导轴66和67连接到长孔42a和43a。
结果是,当连接板50和51在枢轴转动而向下倒时,座框架40接近基板20和21。由于伴随有座框架向上向前,导轴66和67在长孔中向后移动,背框架30接近座框架40。如上所述,由于背框架30的尺寸比座框架40尺寸小,背框架30靠在座垫920上。
此外,当背框架30向前倒时,背框架30压座垫920。此时,基本上圆柱形的侧边相对于侧框架42和43向内滑动,使得座垫920背框架30和背垫910压下。结果是,侧框架32和33折叠成由侧框架42和43围绕的状态。
因此,座10的总厚度在折叠状态不是构成座框架40和座垫的厚度和座垫920的厚度加上构成背框架30和背垫910的厚度和座垫920的厚度,而是该厚度在接近座垫或座背的厚度或稍厚一点。
当座改变其状态从图7的状态改为图1的状态时,与上述的相反,靠背回升。然后,各件完全以相反的方向移动。当轴68和69到达弧形长孔22a和23a的前位时,轴68和69向上推锁定板82,并且连接和锁定进入切除部82c和82c。由于相应的轴68和69靠在挡板86和86上,座稳定地被支承在图1所示的状态,座背被升起。
带件的作用说明如下。
当一个人入座时,座位被设定成“使用”状态,如图1所示,但是由于座10是用于双人的,两个人坐在带件200和一个侧框架42之间(下面称“一人座垫920A”)与带件200和另一个侧框架43之间(下面称“另一人座垫920B”)。
因此, 由于具有三维结构的网件90具有膨胀和收缩特性,一个座垫920A和另一人座垫920B分别下沉。但是由于带件200比三维结构的网件90的刚度大一些,以及带件200在与网件90搭接的部分范围上的长度短一些,即使人入座,带件200不随座垫920A和920B而下沉,换言之,带件200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很少发生变化。
当由于坐的人施加在带件200和一个侧框架32之间(下面称“一人背垫910A”)与带件200和另一个侧框架33之间(下面称“另一人背垫910B”)时同样发生。一个背垫910A和另一人背垫910B由于相应的膨胀和收缩特性分别下沉。但是带件200不随背垫910A和910B而移动,并且带件20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几乎不发生变化。
因此,在背垫910和座垫9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和其左右的带件200所处的位置上被压迫而相对上升,其用作腰部支承机构。另外,带有带件200置于其间的一个背垫910A和另一个背垫910B,一个座垫920A和另一人座垫920B的沉降量(收缩量)根据不同的体格(重量等)而不同。例如,当较重的人入坐比体重较轻的人入坐时,沉降量较大。因此相应于带件200的垫的相对位置根据体格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这样的用于腰部支承的力的传统的调整机构,如供气和排气机构及类似机构不再需要,并且适宜的响应不同体格的腰部支承作用能够展现。
另外,带件200只是插入到形成圆柱形的盖件950和960的中空的部分,不是固定在盖件950和960上或背垫910和座垫920上。换言之,带件200的移动不在盖件950和960内控制。如上所述,当人以预定姿势入坐时,带件200在沉降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很小。但是,由于带件200能够在盖件950和960内自由地移动,当坐着的人改变姿态时,带件200随之向右或者向左,因此在右和左的相对的隆起位置会变化。当重负荷施加的位置改变时,隆起的地方在前后方向大范围地改变。因此,带件200能够展示腰部支承作用,其灵活地响应人的坐姿的改变。
甚至当本实施例的座位是用于双人的,如此实施例中的座位10,可以实现每个人的腰部支承,而将带件200置于中部。为了支承每个人的腰部,传统的多人座在每人之间的适当部分设置有框架件,但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座位可以支承每个人的腰部而不需这样的框架件。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座位不限定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虽然该说明是以双人座举例,但是本发明能够用于多人座,如三人座或者更多的人或者单人座。当本发明用于单人时,一个带件沿相应的侧框架32和42设置,同时,另一带件沿相应的侧框架33和43设置,使得带件200位于坐着的人的两侧。按照此结构,当一个人入座时,其两侧相对隆起,腰部支承能够如上述实施例中一样地展现。
另外,带件可以具有恢复特性,只要带件的刚度比垫件、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三维结构的网件的刚度高。作为提供恢复特性的装置,例如,采用具有弹力的材料,至少是构成带件的一部分。而且,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提供恢复力,如图15至17所示,一个弹力带件300包括橡胶材料,至少通过缝纫或其它方式将其一部分连接到带件200的中间,一个挂件310连接到带件300的另一端, 然后挂件310与接合线31a接合。应当注意,弹力带件300的弹力应预先调整,使得带件200能够向上拉。
另外,如图18到20,可以在带件200的中间与接合线31a之间安装一金属弹簧400,在上面描述的带件300的位置。而且,可以通过调整金属弹簧400的弹力来为带件200提供恢复特性,使得带件200能够由金属弹簧400的拉伸强度而拉起。如图20所示,当金属弹簧400的一端连接到带件200的中间时,一个接合销410由一布件420缠绕而被固定,布件420用缝纫或类似的办法连接到带件200,然后,接合销410与金属弹簧400的一端接合。这样金属弹簧400与带件200的连接得以实现。即使上述任何装置可以采取,当带件200具有这样的恢复特性时,座位的振动吸收特性能够改善。
虽然该说明是以折叠座位结构举例的,但是不用说,本发明可以用于无折叠功能的座位,只要其设置有具有腰部支承功能的带件。
本发明的座位在各垫件的背侧设置有带件,其中带件通过在其一端接合背框架一适宜的部分,另一端接合座框架一适宜的部分被保持,在至少是一个坐着的人的右侧或左侧沿纵向,并且设计成与上述垫件的搭接区域的长度比沿垫件膨胀状态的长度短一些,并且采用的材料比垫件较高的刚度。通过设置带件,当人入座时,可以支承腰部,因为相应于带件的部分相对隆起突出。另外,由于相对的隆起位置由于坐着的人的体格(重量等)不同而不同, 因此响应不同的体格而展现腰部支承作用,使得坐感改善。因此,通过只设置带件来实现,因而能够使座位的制造结构简单,费用低。
另外,本发明能够使多人坐在人与人之间不设置框架件,费用低,响应不同的体格而展现腰部支承作用,使得坐感改善。
另外,通过采用座位的结构,即座位框架的侧框架的内侧之间的距离比背部框架的侧框架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宽,并且当座位折叠时,至少背部框架的相应的侧框架由相应的座框架的侧框架围绕,使得座位的折叠方式为背部框架在座位框架的内侧,座垫的厚度加上靠背的厚度比传统的座位薄,因此行李空间加宽,而响应不同的体格而展现腰部支承作用。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已参照附图进行了描述,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明显的改进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附上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包括一个座垫,其具有一由一座椅框架支承的垫件;一个椅背,其具有一由一背部框架支承的垫件;和一带件,其设置在各垫件的背侧,该带件的一端与该背部框架的适当部分接合,另一端与该座椅框架的适当部分接合,由此而被保持,所述带件其设置区域至少是一个坐着的人的右侧或左侧沿纵向剖面,并且设计成与上述垫件的搭接区域的长度比沿垫件膨胀状态的长度短一些,并且采用的材料具有比相应的垫件较高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其中所述带件的一端与所述背框架的上端框架接合,并且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框架的前端框架接合而被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其中一个盖件固定在各垫件的背面,与所述背面形成圆柱形,并且所述带件插入到由盖件形成的中空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其中各垫件由三维结构的网件制成,其中前网层和后网层与大量的软绒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座椅,各垫件由三维结构的网件制成,其具有一体的结构,与所述两个垫件结合成为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其中所述带件设置在坐着的人的右侧和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其中所述座垫和座背的形成用于多个人,并且所述带件设置在坐着的人之间的地方。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其中所述带件具有恢复特性。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其中构成所述座位框架的侧框架的内侧之间的距离比构成所述背部框架的侧框架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宽,并且当座位折叠时,其折叠方式是,所述背部框架的相应的侧框架位于所述座框架的相应的侧框架内侧,使得座位的折叠方式为背部框架在座位框架的内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座件10在各垫件的背侧设置有一个带件200,其中该带件的一端与该背部框架30的适当部分接合,另一端与该座椅框架40的适当部分接合,由此而被保持,所述带件其设置区域至少是一个坐着的人的右侧或左侧沿纵向剖面,并且设计成与上述垫件的搭接区域的长度比沿垫件膨胀状态的长度短一些,并且采用的材料具有比相应的垫件较高的刚度。通过设置带件200,当人入座时,由于相应于带件的部分相对地隆起突出,因此能够支承人的腰部。另外,由于相应于带件的相对隆起突出位置响应不同的体格而不同,因此能够响应不同的体格而展现腰部支承作用,使得坐感改善。
文档编号B60N2/32GK1336295SQ0112455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日
发明者高田康秀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