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180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承载调节的机械,尤指一种在大客车专用椅体上,提供观赏影视最佳角度的承载调节的机械。
其中在车装影视设备上,利用一具特定框型的架体来承载电视,并使其架高于一近车顶棚处,尽可能的满足位于各乘座位置的乘客,能享有观看的乐趣,然而,在客车的高度空间有限的条件下,若是装载较大体积的电视而言,将对乘客在车上的行动路径上造成不少的干扰,反之若是装置较小体积的电视,虽可改进空间上的阻碍,但也相对缩减了远处观看者的观视性,两者间难以取得一良好的平衡,且这个缺点也长久的存在。
为了改进上述的不便与缺点,有人设计了一种具相关性的产品,并广为市场所接受,其主要在客车各排椅体间的空置位置(如座椅相对走道旁侧、座椅与座椅间等处)锁设至少一固定脚架,固定脚架上则一体垂直弯曲而呈现一L型式的段部,一液晶装置即直接被枢设在此段部上,如此,将可提供各排层上的乘客都能就近清楚观看电视节目,这种较具创新式的产品,的确改进了乘客观看上的阻碍问题,但由于其支撑液晶装置的固定脚架往往都能设置于接近走道或是两相对椅体间,这对于乘客而言,其出入座位时,恐有必需曲身避开碰触的可能,甚而在车辆行驶中乘客走动上会有碰撞危险。
虽然这种方式可充分让乘客享受观赏节目的乐趣,但由于上述缺点,仍需再予改进。
同时,另有一种相关产品,其主要在将液晶装置嵌设于各排椅背的后侧上,使相对该椅背后侧的乘客,能直接观视该视讯节目,使用上相当方便可取,但是,要达到这样方便的效果,是必须仰赖前座乘客配合的,若前方乘客操作椅背向后躺下时,即使是微后躺15度,也非常难以一贯地使液晶装置的显示面靠近后座观看者的垂向观视位置,甚至造成该乘客无法观看的问题。
其再一目的即所述的承载体与支撑组件之间的单区域枢动关系,经由适当的规划配置下而能形成双点枢动的活动形式,可用以当视讯装置受到外力碰撞时(如当车辆紧急煞车,令使用者的头部向前起冲时),能由其双节点的活动关系,而适度产生柔性的弯折缓冲,将其冲撞力得以降到最小程度,能提高使用者在车辆行驶间的使用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势1、观看影视方便;2、节省装设视讯装置空间;3、提高使用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使用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使用者欲撞击视讯装置的参考图。<图示中元件编号与名称对照>
1……支撑组件11……平行杆12……平行杆13……连接段14……固结件2……承载体21……第一板件22……第二板件23……内容空间3……夹合元件31……枢结槽域32……锁具4……座椅41……插孔42……收容区域5……承载体51……第一板体512……不连接区域52……杆件53……第二板体6……视讯装置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较佳的了解;
一承载体2由经适当分配规划而形成一具内容空间23的第一板件21与连接于第一板件21一侧的第二板件22所构成。
一夹合元件3,是一呈U形状的金属材质构成体,在其封闭的区域并经适当设计形成一具有特殊弯曲角度型态的枢结槽域31,该枢结槽域31能接受上述支撑组件1的连接段13轴向嵌入的结合部位。
需加以描述的是,上述支撑组件1的各该平行杆11、12间的距离为因应不同座椅4型态,而设呈多种不同尺寸,应用时直接对应插入客车座椅4上方适当部位所撤除材质后的插孔41内,并令上述的平行杆11、12经过一固结件14的局部包套而併合插结于该插孔41内,使其插结状态稳固,例如图3所显示。
组装时,该支撑组件1的两平行杆11、12的杆端被用以嵌设固定于座椅4上,而承载体2的第二板元件22与支撑组件1的连接段13间则经过上述夹合元件3结合,并使连接段13置于夹合元件3的枢结槽域31内,且经若干锁具32将其夹元件3的开放端锁设于第二板件22上,而令支撑组件1与承载体2间可保持一可运动关系;另外一视讯装置6(如液晶显示器,图未视出)将被嵌设于所述的承载体2的内容空间23,使能对该视讯装置6产生一包覆的保护作用。
如此,当各座椅4的后座使用者欲对该视讯装置调整适当的观视角度时,可经由第一板件21相对支撑组件1施行向前或向后倾扳摺调整的掀动关系,而可简易调整其俯仰而达到最适于观视之角度。
另外,在座椅4的背部上且相对该支撑组件1的下方适当处,依承载体2的型式而相对开设有一收容区域42,能于该承载体2在非使用状态时,能使承载体2利用枢摺弯收的方式收藏于该收容区域42内,以达到具有节省装设视讯装置空间的功能。
请再参考图4与图5所示,图中显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即所述承载体5与支撑组件3之间的单区域枢动关系,经由适当规划配置下而形成双点枢动的活动形式。
以下即具体描述该承载体5的结构设计型态,该承载体5可包括由第一板体51、一杆件52以及第二板体53所组合构成,该第一板体51被重新设计成一平面形式的板状体,其一侧可提供一视讯装置6的背部平面侧与其相对平覆结合,且依第一板体51的板体平面轴向的顶侧,则连接一横置其顶部的杆件52,且杆件52与第一板体51一适当处被加以规划形成不连接区域512(如杆件52上一段设成向外轴向弯曲,或是将第一板体51的顶部侧缘设成一向下凹设的区域)。
第二板体53也为一平面形式的板状形体,其一侧被支撑组件1所枢设(如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结构),而相对该枢设位置的平行侧,即第二板体53对应第一板体51所结合的杆件52位置,透过一夹合元件3伸过其间的不连接区域512,使夹合元件3的开放端被若干锁具32锁设于第二板体53上,而杆件52也被设置于夹合元件3的枢结槽域31内,令第一板体51与第二板体53间能形成一运动或转动关系,由此,也令第一板体51相对支撑组件1间能产生双点运动的结构设计,可用以当视讯装置6受到外力碰撞时(如当车辆紧急煞车,令使用者的头部向前起冲时),能通过其双节点的活动关系,而适度产生柔性的弯折缓冲,将其冲撞力得以压制最小程度,能提高使用者在车辆行驶间的使用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主要包括支撑组件、承载体和夹合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支撑组件(1)具有至少一杆以及连接杆的连接段(13),该杆端嵌设固定于座椅(4)上;承载体(2)由具有内容空间(23)的第一板件(21)与连接第一板件(21)一侧的第二板件(22)所构成,内容空间(23)嵌设有视讯装置(6);夹合元件(3)为一具开放端和封闭区域的U型体,在其封闭区域形成一具有弯曲角度的枢结槽域(31);该枢结槽域(31)与上述支撑组件(1)的连接段(13)轴向嵌入结合,夹合元件(3)的开放端被结合于承载体(2)的第二板件(22)上,支撑组件(1)与承载体(2)间形成一运动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支撑组件(1)由一体形成的两相对平行杆(11)、(12)及连接于彼此间的连接段(13)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支撑组件(1)的平行杆(11)、(12)经过一固结件(14)的包套而并合插结于座椅(4)的插孔(41)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承载体(5)由第一板体(51)、一杆件(52)以及第二板体(53)组合构成,该第一板体(51)为一平面形式的板状体,其一侧面设置一视讯装置(6),而第一板体(51)的板体平面轴向的顶侧,连接一横置其顶部的杆件(52),且杆件(52)与第一板体(51)一处形成不连接区域(512),第二板体(53)为一平面形式的板状体,其一侧被支撑组件(1)所枢设,第二板体(53)对应第一板体(51)所结合的杆件(52)位置,透过一夹合元件(3)伸过其间的不连接区域(512),夹合元件(3)的开放端被锁设于第二板体(53)上,杆件(52)被设置于夹合元件(3)的枢结槽域(31)内,第一板体(51)与支撑组件(1)间形成双点运动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不连接区域(512)由杆件(52)上一段设成向外轴向弯曲。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不连接区域(512)是由第一板体(51)的顶部侧缘设成一向下凹设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座椅(4)的背部相对该支撑组件(1)的下方开设有一收容区域(4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可承载调节视讯装置的结构,涉及一种在大客车专用椅体上提供观赏影视最佳角度的承载调节的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空间阻碍大、易碰撞不安全、观看影视不方便等问题;其主要在客车座椅的适当部位装设一支撑组件,以及在座椅背部相对支撑组件的下方开设一收容区域,而该支撑组件上透过一夹元件而枢设有一承载体,该承载体用以装设一视讯装置,由此承载体能相对该支撑组件进行适度的仰度调整,而提供调整该视讯装置相对后座者的观视角度,并于非使用状态时,能将承载体摺弯收入该收容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客车上观赏影视节目。
文档编号B60N2/24GK2551505SQ02264899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0日
发明者朱发有 申请人:朱发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