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591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的锁装置,特别是,当接收到的密码与预先注册的密码存在规定的关系时,驱动电机,使多个车锁机构进行动作。
背景技术
作为防止车辆失盗的安全装置,提出了如下方案将从合法车主所持的携带终端无线发送的密码与车辆一侧预先注册的密码进行比较,只有在确认两者一致或者存在规定的关系之后,才解除锁装置。
在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二轮车上设有遮盖钥匙柱的钥匙孔的挡盖机构(以下表示为G锁),而该钥匙孔是发动机启动用点火钥匙的插入孔;和将可以打开、关闭的座椅锁定在关闭状态的座椅锁。
以前,在这种设有两种锁装置的情况下,必须分别设置用于解除G锁的电机和用于解除座椅锁的电机。因此,不仅使得驱动装置大型化、车重增加,还存在制造工序复杂化等问题。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特开2001-278156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通过一部电机的正反向转动分别解除G锁和座椅锁的驱动装置。
图7是表示上述现有技术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框图,由乘员操作发射器28的G锁解除按钮28a和座椅锁解除按钮28b时,G锁解除信号和座椅锁解除信号就从发射器发出。
在驱动装置26中,接收到G锁解除信号后,使电机36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转动,通过蜗杆37、蜗轮38以及扇形齿轮39a,将这种转动传给轮39,使该轮39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转动。结果,轮39的台阶部分39b就触到控制杆71的前端部分,使该控制杆71以轴73为中心向箭头e的方向转动,从而将与控制杆71的另一端连接的线75向图示箭头g的方向拉动,使G锁解除,同时,由位置检测开关78检测到设置在轮39上的凸出的销77的位置,从而检测到G锁的解除状态。
接收到座椅锁解除信号后,使电机36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反向转动,通过蜗杆37、蜗轮38以及扇形齿轮39a,将该电机36的转动传给轮39,使该轮39向图示箭头d的方向转动。结果,轮39的台阶部分39c就触到控制杆72的前端部分,使该控制杆72以轴74为中心向箭头f的方向转动,从而将与控制杆72的另一端连接的线76向图示箭头h的方向拉动,使座椅锁解除,同时,由位置检测开关78检测到设置在轮39上的凸出的销77的位置,从而检测到座椅锁的解除状态。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用唯一的电机来解除两个锁装置,必须使电机在正转方向及逆转方向的两个方向进行转动,例如,必须要有能够切换驱动电流的H桥电路等装置。但是,H桥电路结构复杂、元件数量大,而且,与电机只向一个方向转动的驱动电路比较,消耗电功率大,因此就希望有更简单的、消耗电功率小的电路结构。
还有,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解除两个锁装置,而是必须使电机正转来解除G锁,之后,再使电机逆转来解除座椅锁,因此,不能在短时间内解除两个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锁装置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它能够以简单且消耗电功率小的电路结构、用单一电机在短时间内解除两个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车辆用锁装置中,当接收到的密码与预先注册的密码存在规定的关系时,驱动电机,使多个车锁机构进行动作。该锁装置的特征如下(1)设有使电机向一个方向转动的电机控制装置;由电机转动的凸轮机构;与凸轮机构扣合、使第一锁装置动作的第一控制杆;和与凸轮机构扣合、使第二锁装置动作的第二控制杆。
(2)将第一及第二控制杆设置为在凸轮的旋转轴方向,各自的投影区域的一部分相互重叠。
(3)第一及第二控制杆在上述凸轮机构转动到规定的关闭角度时,分别将第一及第二锁装置关闭;在上述凸轮机构转动到规定的打开角度时,分别将第一及第二锁装置打开。
(4)设有检测上述凸轮机构转动到关闭角度或关闭角度的传感器。
(5)第一锁装置在打开状态时解除车辆防盗功能,上述第二锁装置在打开状态时打开车辆中确保的置物部。
根据上述特征(1),电机只向一个方向转动就能够使多个锁装置动作,因此,就没有必要在电机驱动装置中采用H桥电路等复杂的结构。这样,就能够简化电机驱动装置的电路结构、降低它的消耗电功率。另外,由于没有必要使电机反向转动,因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解除多个车锁。
根据上述特征(2),就使得凸轮机构在与旋转轴垂直方向的面积减小。
根据上述特征(3),就能够同时关闭或打开第一及第二锁装置。
根据上述特征(4),就能够使凸轮机构正确地分别转动到关闭位置及打开位置,因此,在使电机仅向一个方向转动的系统中能够确实地打开或关闭车锁。
根据上述特征(5),由于车辆防盗功能的解除与存放头盔及手套的置物部的打开同时进行,因此就能够立刻为行驶作必要的准备,并很快就能行驶。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安全装置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图2是表示车把锁组件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传动装置单元的结构(关闭车锁时)的图。
图4是表示传动装置单元的结构(打开车锁时)的图。
图5是图3的结构(关闭车锁时)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安全装置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车体前部1与车体后部2通过低位的踏板部3而连接,这几部分的骨架大致由下梁管和主梁管所构成的车体框架形成。
车体前部1、车体后部2及踏板部3分别由前护罩4、车身护罩5及中央护罩6遮盖。在车体前部1,轴支撑在转向头上,上方设有车把7,前叉8向下方延伸,在其下端轴支撑着前轮9F。
摇动装置20通过连接部件18连接到主梁管7的上翘部分的下端而得以支撑,且能自由摇动。在摇动装置20的前部,搭载着四缸四冲程发动机13。发动机13的曲轴上连接着用于当电池电压降低时启动发动机的脚蹬起动踏板19。从该发动机13至后方构成带式无级变速器21,在其后部、在隔着离心离合器而设置的减速机构14上轴支撑着后轮9R。在减速机构14的上端与主梁管之间装有后部缓冲器15。
车把7的上部由兼有显示面板的车把护罩10遮盖。转向头、前叉8及车把7构成转向装置。车把7的把手部分从车把护罩10向车体的左右伸出,两边的后视镜11L(11R)向上方伸出。
在车身护罩5的上方设有遮盖置物箱的座椅16。座椅16可以开闭,其下部的置物箱中可以存放头盔等。在车身护罩5的后部设有号牌安装部17、载物架、尾灯等。与发动机一起还设有进气管、气化器、空气滤清器等,但图中未表示。
座椅扣62将座椅锁关闭或打开。如后面所详述,车把锁组件12具有以下功能阻止点火钥匙向钥匙柱插入、从而阻止打开车把锁的G锁功能及其解除功能;通过座椅线21远距离操作而锁住座椅扣62的座椅锁功能及其解除功能。车把7的车锁只有在点火钥匙插入钥匙柱的状态下才能解除。
图2是表示上述车把锁组件12的结构的框图,它主要由控制器40a和传动装置单元40b构成。
控制器40a包括作为控制部分的CPU41;接收从遥控钥匙发送的密码的RF遥控接收器42;用于向CPU41输入后述的磁极传感器25的检测输出的开关输入电路43;将注册ID进行存储的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44;后述的驱动传动装置单元40b的传动装置单元驱动电路45;打开/关闭主开关的开关电路46;和将电池电源转换为逻辑电压并供给CPU41和RF遥控接收器42等逻辑电路的电源电路47。
由CPU41进行判断,当遥控钥匙所发送的密码中包含的ID与预先注册在EEPROM44中的ID一致或存在规定的关系时,传动装置单元驱动电路45就向传动装置单元40b提供一致信号,将G锁及座椅锁解除。当遥控钥匙所发送的密码中包含的ID与预先注册在EEPROM44中的ID一致或存在规定的关系时,开关电路46就将主继电器接通。这样就可以向包含点火装置的电子器件供电,使得能够启动发动机。
图3、图4是表示上述传动装置单元40b的结构的图,图3表示关闭状态,图4表示打开状态。图5是上述图3的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小齿轮51套在电机50的输出轴端上,大齿轮52与该小齿轮51啮合。大齿轮52上形成与其同轴的蜗杆53,蜗轮54与该蜗杆53啮合。蜗轮54上形成凸轮55,在其侧面形成的凸轮面对应蜗轮54的转动角度而改变位置。
在上述蜗轮54上,在其旋转轴两边相对的位置镶嵌有N极磁铁67和S极磁铁68。在基板23上设有检测上述N极磁铁67和S极磁铁68的磁极传感器25。上述N极磁铁67、S极磁铁68以及磁极传感器25的相互位置设定为在凸轮55转动到关闭角度(图3)的状态下,N极磁铁67与磁极传感器25相对,在凸轮55转动到打开角度(图4)的状态下,S极磁铁68与磁极传感器25相对。
第一控制杆56a由轴57a支撑且能自由摇动,它的一端由于盘簧58a的弹力而与上述凸轮55的凸轮面发生弹性接触,而它的另一端则与挡盖锁止销59的头部接触。上述挡盖锁止销59的头部由于螺旋弹簧60的弹力而与上述第一控制杆56a的另一端发生弹性接触。第二控制杆56b由轴57b支撑且能自由摇动,它的一端由于盘簧58b的弹力而与上述凸轮55的凸轮面发生弹性接触,而它的另一端则与座椅线61的一端相扣合。
钥匙柱65包括柱形本体63;在柱形本体63的钥匙孔内设置的螺旋弹簧64;能被螺旋弹簧64弹出、塞住钥匙插入孔27的钥匙挡盖69;检测镶嵌在点火钥匙22中的磁铁29的位置的多个磁传感器66。
如图3、5所示,在凸轮55转动到关闭角度的状态下,第一控制杆56a向逆时针方向摇动,第二控制杆56b则向顺时针方向摇动。结果,挡盖锁止销59就被推入钥匙柱内,钥匙插入孔27被钥匙挡盖69塞住,因而能够阻止点火钥匙22向钥匙柱内插入。还有,由于座椅线61被压出,因而座椅16就固定于关闭状态。
如图4所示,在凸轮55转动到打开角度的状态下,第一控制杆56a向顺时针方向摇动,第二控制杆56b则向逆时针方向摇动。结果,挡盖锁止销59由于螺旋弹簧60的弹力而被推到上方,于是钥匙挡盖69就可以滑动,因而能够将点火钥匙22向钥匙柱内插入。还有,由于座椅线61被拉入,因而座椅16就被打开。
以下,参照图6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步骤S1中,对上述RF遥控接收器42中是否接收到密码进行判断。如果RF遥控接收器42接收到密码,就将其解调并通知CPU41。在步骤S2中,CPU41将由RF遥控接收器42通知的密码中包含的ID码与预先注册在EEPROM44中的ID码进行比较,当两者一致或存在规定的关系时,便认为本次的密码是由合法的遥控钥匙发送的密码,并进入步骤S3。
在步骤S3中,根据上述磁极传感器25的输出信号检测凸轮55的旋转位置。在步骤S4中,对当前凸轮55的位置是打开角度与关闭角度中的哪一种进行判断。此处,如果是图3所示的关闭角度,则进入步骤5,由传动装置单元驱动电路45向传动装置单元40b的电机50供给驱动电流。
在图3中如果电机50转动,这种旋转运动就通过小齿轮51、大齿轮52以及蜗杆53传给蜗轮54,凸轮55随着蜗轮54的转动而向箭头方向转动。凸轮55转动后,与其凸轮面接触的第一及第二控制杆56a、56b的前端部分就对应于接触部分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改变位置,它们的后端部分则以轴57a、57b为中心改变位置。
再回到图6,在步骤S6中对凸轮55是否转动到打开角度进行判断。此处,如果蜗轮54和该凸轮55转动到图4所示的打开角度、由上述磁极传感器25检测到S极磁铁68,就进入步骤S9,停止向电机50供给驱动电流。
此时,原来被控制杆56a的后端部分压着的挡盖锁止销59就由于螺旋弹簧60的弹力而上升,钥匙挡盖69就可以向钥匙孔内滑动,因而就能够将柱形钥匙向钥匙柱内插入。还有,由于扣合在控制杆56b后端部分的座椅线61被拉入,因而座椅锁就被解除。
另一方面,如果在上述步骤S4中判断为图4的打开状态,就进入步骤S7,使电机50向与上述打开时相同的箭头方向转动。此后,在步骤S8中,根据上述磁极传感器25的输出信号,如果检测到凸轮55转动到图4的关闭角度,就进入步骤S9,使电机50停止。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电机只向一个方向转动就能够使多个锁装置动作,因此,就没有必要在电机驱动装置中采用H桥电路等复杂的结构。这样,就能够简化电机驱动装置的电路结构、降低它的消耗电功率。另外,不必使电机反向转动,因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解除多个锁装置。
(2)将第一及第二控制杆设置为在凸轮的旋转轴方向,各自的投影区域的一部分相互重叠。因而使得凸轮在旋转轴的垂直方向的面积减小。
(3)第一及第二控制杆在凸轮机构转动到关闭角度时将锁装置关闭、转动到打开角度时将锁装置打开,因而能够同时关闭或打开多个锁装置。
(4)设有检测凸轮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接收到合法的密码后,凸轮如果处在关闭角度时就旋转到打开角度、如果处在打开角度时就旋转到关闭角度,因此,在电机仅向一个方向转动的结构中就能够确实地打开或关闭车锁。
(5)由于车辆防盗功能的解除与存放头盔及手套的置物部的打开同时进行,因而可以立刻为行驶作必要的准备,并很快就能开始行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锁装置,当接收到的密码与预先注册的密码存在规定的关系时,驱动电机,使多个车锁装置进行动作,其特征在于,包括使所述电机向一个方向转动的电机控制装置;由所述电机转动的凸轮机构;与所述凸轮机构扣合、使第一锁装置动作的第一控制杆;和与所述凸轮机构扣合、使第二锁装置动作的第二控制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控制杆设置为在凸轮的旋转轴方向,各自的投影区域的一部分相互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控制杆在所述凸轮机构转动到规定的关闭角度时,分别将第一及第二锁装置关闭;在所述凸轮机构转动到规定的打开角度时,分别将第一及第二锁装置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所述凸轮机构转动到所述关闭角度或关闭角度的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装置在打开状态时解除车辆防盗功能,所述第二锁装置在打开状态时打开车辆中确保的置物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锁装置,用简单且消耗电功率小的电路结构、可以由单一电机在短时间内打开两个锁装置。它包括电机(50);由电机(50)转动的、具有对应旋转角度而改变位置的凸轮面的凸轮(55);具有与上述凸轮面接触的接触部分的第一控制杆(56a);具有与上述凸轮面接触的接触部分的第二控制杆(56b);对应第一控制杆(56a)的位置变化而动作、将钥匙挡盖69置于关闭状态的挡盖锁止销59;和对应第二控制杆(56b)的位置变化而动作的座椅线(61)。
文档编号B60R25/10GK1535885SQ20041000384
公开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7日
发明者今野健志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