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712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速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车辆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杆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对车辆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杆装置主要具有罩盖、变速杆、推挽索、推挽索驱动机构,其中,该罩盖显示变速器的变速档的位置等(P、R、N、D、D3等),该变速杆可以移动到显示于罩盖上的各位置上,该推挽索被连接在变速器上,该推挽索驱动机构随着变速杆的摆动对推挽索进行推拉来切换变速档。在这样的变速杆装置中,必须使变速杆的位置和推挽索的与变速器的变速档等所对应的拉出位置准确一致,因此在制造和维修车辆等时要正确地对变速杆的位置和推挽索的拉出位置进行调整。
在这里,所谓“推挽索的拉出位置”是指对应于变速档将推挽索从其被最大限度推入到变速器一侧的状态逐规定量拉出了时推挽索的前端的位置。例如将推挽索最大限度推入到变速器一侧时的位置对应于P(驻车),从该P的位置拉出一级的位置对应于R(倒档),从R的位置拉出一级的位置对应于N(空档)。
下面对以往的变速杆装置进行说明,该装置具有可用于对变速杆的位置和推挽索的拉出位置进行调整的构造。
如图4所示,变速杆装置SM主要具有变速杆SL、罩盖EC和罩板CP,变速杆SL能以其下端部LE为中心自由摆动,罩盖EC上显示与变速档等所对应的各个位置,罩板CP覆盖变速杆SL的下侧部分。在变速杆SL和罩板CP上设有定位孔SL1、CP1,定位孔SL1、CP1被设在罩盖EC的大致正下方,即离开变速杆SL的摆动中心规定距离的地方,定位孔SL1、CP1用于调整如图5所示的推挽索PC的拉出位置和变速杆SL的位置(参照非专利文献1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本田雅阁用服务指南”,2002年10月,P8-172)。
下面对推挽索PC的拉出位置和变速杆SL的位置的调整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通过将推挽索PC的前端部PC1最大限度地推入到图中未所表示的变速器一侧(与前端PC1相反的一侧),在而将前端部PC1的拉出位置定在P(驻车)后,拉回一级而使前端部PC1的拉出位置来到与R(倒档)相对应的位置。然后摆动如图4所示的变速杆SL,使其位于R的位置,并使定位孔SL1与CP1对准,通过将定位销PP插入定位孔SL1、CP1使变速杆SL固定在R的位置上。这时即使各定位孔SL1、CP1和定位销PP之间稍有间隙,也因为定位孔SL1、CP1设置在离开变速杆SL的摆动中心规定距离的位置上,所以变速杆SL被切实地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且不会晃动。因此,在推挽索PC的拉出位置被定位在与R对应的位置上时,通过推挽索PC安装在变速杆装置SM的图中未表示的推挽索驱动机构上,就可以准确地对推挽索PC的拉出位置和变速杆SL的位置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减小上述的变速杆SL的打晃,就有必要加大从摆动中心到定位孔SL1、CP1的距离。但是以往的变速杆SL属于以其下端部LE为中心进行摆动的类型,在这种类型的变速杆中,定位孔SL1、CP1的位置被限定在罩盖EC正下方,所以通过进一步加大从摆动中心到定位孔SL1、CP1的距离来提高变速杆SL的定位精度是有限度的。特别是考虑到变速杆SL的操作性,在不挪摆动中心的位置的情况下,就不能通过使摆动中心向下侧挪来确保从摆动中心到定位孔SL1、CP1的距离。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变速杆装置,即,即使在考虑到变速杆操作性,在不挪动摆动中心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从摆动中心到定位孔的距离得以加大,提高变速杆的定位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变速杆装置具有,以离开其下端部的部分为中心进行摆动的变速杆,和覆盖上述变速杆的下端部的罩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速杆的下端部处设有与定位销相接合的第一接合部,变速杆通过定位销固定在基准位置上,在上述罩板上的与上述第一接合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与上述定位销相接合的第二接合部。
在这里“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只要是能与定位销相接合的形状,任何形状都可以。例如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可以采用孔或槽等。所谓“与第一接合部相对应的位置”就是指变速杆位于基准位置(例如R)时的与第一接合部的位置相对准的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在变速杆以离开变速杆下端部的部分(例如变速杆的中央部位)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构造中,因为不像以往那样从摆动中心到定位孔SL1、CP1的距离被罩盖所限制,而可以加长变速杆的下端部,所以可以任意加大从摆动中心到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的距离。特别是考虑到变速杆的操作性时,必须将摆动中心固定于被确定了的位置(例如在罩盖的附近),这样由于摆动中心下侧的部分不会影响操作性,所以可以任意加长摆动中心下侧的部分,切实加大从摆动中心到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的距离。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变速杆装置,其中,上述变速杆的下端部形成为两岔的形状,在其中一岔上设置上述第一接合部,并且在另一岔上设置止动柱塞,该止动柱塞受来自止动块的弹性加载,以赋予操作上述变速杆时的操作感。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将变速杆的下端部分为两岔,从而可以同时将止动柱塞和第一接合部设置在变速杆的下端部。因此可以由止动柱塞赋予操作变速杆时的适当的操作感,并且可以切实加大变速杆摆动中心和第一接合部之间的距离。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因为即使加长变速杆的下端部也不影响其操作性,所以即使考虑到变速杆的操作性,在不挪动摆动中心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大从摆动中心到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的距离,提高变速杆的定位精度。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在分为两岔的下端部同时设有止动柱塞和第一接合部,所以可以利用止动柱塞赋予操作变速杆时的适当的操作感,并且可以切实加大变速杆的摆动中心和第一接合部之间的距离。


图1为从车室方向表示本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为表示变速杆的摆动中心与定位槽、定位孔、推挽索驱动机构前端部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以往的变速杆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推挽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参照的附图中,图1是从车室方向表示本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变速杆的摆动中心与定位槽、定位孔、推挽索驱动机构前端部的关系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变速杆装置1设置在驾驶席S1和助手席S2的前方所设置的仪表板IP的中央的下部。通过这样设置变速杆装置1,驾驶员可以通过仪表板IP的后侧(车座方向)在驾驶席S1和助手席S2之间进行往来即横向穿行,例如在交通量大的道路上驻车等情况下,驾驶员可以从助手席S2侧的车门下车到人行道上,以确保上车、下车顺利进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本发明适用于设置在仪表板IP上的变速杆装置1,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例如也可将本发明适用于设置于驾驶席与助手席之间的落地仪表板上的变速杆装置。
如图2所示,变速杆装置1主要具有变速杆2、罩盖3、装置主体4和罩板5,其中,上述变速杆2是在驾驶员进行变速操作时使用的部件,上述罩盖3是在驾驶员通过视觉确认变速杆2的位置时使用,上述装置主体4可自由摆动地以枢轴支承变速杆2,上述罩板5覆盖变速杆2的下端部21。另外在装置主体4上主要设有图中没有表示的推挽索和推挽索驱动机构6以及止动块7,其中,上述推挽索连接在上述变速器上,用于切换图中没有表示的变速器的变速档,上述推挽索驱动机构6随着变速杆2的摆动而推拉上述推挽索,上述止动块7用于赋予操作变速杆2时的操作感(止动载荷)。
变速杆2用枢轴支承在该装置主体4上,并可以以离开其下端部21规定距离的部分22(变速杆2的大致中央部)为摆动中心C相对于装置主体4自由摆动。变速杆2的下端部21分为两岔,在其中一岔的第一腿部21a的下端形成定位槽21b(第一接合部),该定位槽21b与用于将变速杆2的位置固定在R位置(基准位置)上的定位销8相接合,在另一岔的第二腿部21c上设有止动柱塞71。另外该止动柱塞71与止动块7构成一组,用于赋予操作变速杆2时的操作感,由图中未表示的螺旋弹簧等的弹性体对该止动柱塞71向止动块7一侧加载,借此使止动柱塞71与止动块7弹性接触。
罩盖3显示P(驻车)、R(倒档)、N(空档)、D(运行档)、D3(三档)等变速杆2的位置,在这些P、R、N、D、D3的侧方形成有可以插入变速杆2的矩形开口部31。该罩盖3的左下缘部32被安装在装置主体4的上端部,其右下缘部33被安装在罩板5的上端部。
装置主体4被固定在图中没有表示的车架上,在其内面41的上侧的适当位置上设置可以自由摆动地以枢轴支承的变速杆2和推挽索驱动机构6,止动块7被固定在该推挽索驱动机构6的下侧(内面41的大致中央部)。另外,罩板5以将变速杆2、推挽索驱动机构6以及止动块7夹在其与装置主体4之间的形式被固定在装置主体4上。
在罩板5上形成有定位孔51(第二接合部),当变速杆2位于R(倒档)位置时,该定位孔51与在该变速杆2下端部21上形成的定位槽21b相对准。该定位孔51形成为其直径与定位槽21b的宽度大致相同。并且使定位销8与定位孔51和定位槽21b相接合,即,使定位销8穿过定位孔51后,再使该定位销8穿过定位槽21b,据此变速杆2被定位并不能摆动。
推挽索驱动机构6是与变速杆2联动而摆动的机构,其构成为以与变速杆2相同的摆动中心C进行摆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从定位孔51以及定位槽21b到摆动中心的距离(1.5d)设定为从推挽索驱动机构6的推挽索安装部61(安装图中没有表示的推挽索的前端的部分)到摆动中心C的距离(d)的大约1.5倍。即从推挽索驱动机构6的推挽索安装部位61到摆动中心的距离与从定位孔51(或者定位槽21b)到摆动中心C的距离的比大约是1∶1.5,与该比例为例如1∶1的构造相比,变速杆2的定位精度可以提高大约50%。
止动块7通过止动柱塞71赋予对变速杆2进行操作时的操作感(止动载荷),并同时保持变速杆2的位置。具体地说该止动块7形成为具有与各位置(P、R、N、D、D3等)对应的凹部(图中没有表示)的波浪形状。
根据以上所述,本实施例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在以摆动中心C作为中央部的变速杆2的下端部21上设置定位槽21b的本实施例的构造中,通过加长变速杆2的下端部21,可以任意加大从摆动中心C到定位槽21b以及定位孔51的距离。特别是考虑到变速杆2操作性,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将摆动中心C固定在规定位置(例如罩盖3的附近)上的情况下,也因为摆动中心C的下侧的部分不影响操作性,所以可以任意将摆动中心C的下侧的部分加长,切实加大从摆动中心C到定位槽21b以及定位孔51的距离。就是说即使加长变速杆2的下端部21也不影响其操作性,即使在考虑到变速杆2的操作性时,在不挪动摆动中心C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加大从摆动中心C到定位槽21b以及定位孔51的距离来提高变速杆2的定位精度。
因为在分为两岔的下端部21上同时设置了止动柱塞71和定位槽21b,所以可以利用止动柱塞71赋予操作变速杆2时的适当的操作感,并且可以切实加大变速杆2的摆动中心C和定位槽21b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它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本实施例中,将定位槽21b和定位孔51对准时的变速杆2的位置(基准位置)定在了R(倒档)的位置,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变速杆2位于P(驻车)和N(空档)等其他位置时使定位槽21b和定位孔51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将定位槽21b作为第一接合部,定位孔51作为第二接合部,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一接合部形成孔状,将第二接合部形成槽状,或将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共同形成孔状或槽状。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定位槽21b设置在变速杆2的下端部21的下端上,但本发明是可以将定位槽21b变速杆的下端部、即下端附近的部分中的任何位置的。例如可以形成从变速杆的下端横向延伸的外伸部,在该外伸部上形成定位槽等第一接合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变速杆装置,具有以离开下端部的部分为中心进行摆动的变速杆,和覆盖上述变速杆的下端部的罩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速杆的下端部处设置与定位销相接合的第一接合部,上述变速杆通过定位销固定在基准位置上,在上述罩板上的与上述第一接合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与上述定位销相接合的第二接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杆的下端部形成为两岔的形状,在其中一岔上设置上述第一接合部,并且在另一岔上设置止动柱塞,该止动柱塞受来自止动块的弹性加载,以赋予操作上述变速杆时的操作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杆装置(1),在这种变速杆装置中,即使在考虑到变速杆操作性,在不挪动摆动中心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大从摆动中心到定位孔的距离,提高变速杆的定位精度。该变速杆装置(1)具有以离开下端部(21)的部分(22)为中心进行摆动的变速杆(2),和覆盖上述变速杆(2)的下端部(21)的罩板(5)。而且,在变速杆(2)的下端部(21)设有与用于将变速杆(2)固定在基准位置的定位销(8)接合的定位槽(21b),并且在罩板(5)上的与变速杆(2)的定位槽(21b)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定位销(8)接合的定位孔(51)。
文档编号B60K20/02GK1608885SQ20041008408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6日
发明者米真一, 小池久仁博, 古泽好记, 朝日嘉德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