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侧部车身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751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侧部车身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的车身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侧窗玻璃的侧窗开口,但由于该侧窗开口周缘部附近的刚性小,故通常是在侧窗开口的周缘部附近设置加强构件。
另一方面,在车辆的车身侧板上,通常设置有安全带和用于保护乘员侧部的帘式安全气囊等的安全装置,在这些安全装置中,因要求有较高的安装强度,故在固定于车身侧板时,通过加强构件来进行固定,比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158325号)中,公开有安全带紧固器的固定结构,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226199号)中,公开有帘式安全气囊的固定结构。
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1、2所示,若在每个安全装置上设置加强构件,除用于加强侧窗开口周缘的加强构件外,还要设置用于固定安全带的加强构件以及用于固定帘式安全气囊的加强构件,即必须设置3种加强构件,因此分别设置各个加强构件,会使零件数增加、从而导致车辆重量和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将侧窗开口的用于加强的加强构件兼用于固定安全带装置、安全气囊装置的加强构件,可抑制零件数增加、抑制车辆重量和生产成本增加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解决方案。即,在本发明第1方案的结构中,具有设置在构成车身侧部的车身侧板上的侧窗开口、以及至少设置在该侧窗开口周缘的一部分上的加强构件,在该加强构件上,固定有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装置和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1方案的结构,由于在至少设置于侧窗开口周缘的一部分的加强构件上固定有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装置和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因此,至少设置在侧窗开口周缘的一部分上的加强构件可兼用于安全带装置、安全气囊装置的加强构件,可抑制零件数增加,抑制车辆重量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在本发明第2方案的结构中,固定于所述加强构件的安全带装置是安全带收缩器,该安全带收缩器固定在所述加强构件刚性较高的部位,而安全气囊装置被固定在刚性比固定有所述安全带收缩器的部位弱的部位。
在此,在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收缩器上始终施加着较大的负载,需要满足较高的安装要求,相比之下,安全气囊装置仅在车辆发生冲撞时才工作,可以说正常时的安装刚性要求较低。
根据本发明第2方案的结构,由于安全带收缩器固定在加强构件刚性较高的部位,而安全气囊装置被固定在刚性比固定所述安全带收缩器的部位弱的部位,因此,在使设置于侧窗开口的加强构件进行兼用化,可根据安全带装置和安全气囊装置的各安装强度要求而实现兼用。
在本发明第3方案的结构中,在所述侧窗开口的下方的车身侧板上设置有面板开口,所述加强构件,从所述侧窗开口与所述面板开口之间沿着各开口的车辆后方一侧或车辆前方一侧的周缘部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予以配设。
在此,在车身侧板上,当配设规定附件,比如侧门是电动滑动门、对该滑动门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等驱动机构时,在车身侧板上必须设置用于组装驱动机构的供维护保养用的面板开口。
并且,若将该面板开口与侧窗开口邻接配设,则两开口之间的刚性更低,有可能不能充分确保车身的扭转刚性。
根据本发明第3方案的结构,由于加强构件从所述侧窗开口与所述面板开口之间沿着各开口的车辆后方一侧或车辆前方一侧的周缘部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予以配设,因此,可抑制侧窗开口与面板开口之间的刚性下降,并可实现加强构件的兼用。
本发明第4方案的结构中,在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车身侧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大致封闭的截面。
在此,在将加强构件兼用时,由于作用于一个加强构件上的负载增加,故需要充分确保加强部位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第4方案的结构,由于在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车身侧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大致封闭的截面,因此,可提高加强构件对加强部位的刚性,在兼用加强构件时,可充分确保加强部位的刚性。
本发明第5方案的结构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还被直接固定于所述车身侧板上,或者被固定在配设于该车身侧板后方的后端面板上。
根据本发明第5方案的结构,由于除了加强构件之外,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还被直接固定于车身侧板上或者被固定在配设于车身侧板后方的后端面板上,因此,可分散安全气囊装置展开时较大的冲击负载,可维持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性能。
本发明第6方案的结构中,后端面板配设于所述车身侧板的车辆后方一侧,车轮罩配设在所述侧窗开口的下方,从所述车轮罩的后端至所述后端面板的距离小于从所述车轮罩的上端至所述侧窗开口的距离,在所述侧窗开口与车轮罩之间设置有供附件维护保养用的面板开口,并且所述加强构件,从所述侧窗开口与所述面板开口之间沿着各开口的车辆后方侧或车辆前方侧周缘部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予以配设。
在此,在由电动滑动门等构成的侧门上,当将驱动该滑动门的电动机等附件配设在车身侧板上时,需要设置用于组装该附件的供维护保养用的面板开口。
并且,在设置该维护保养用的面板开口时,若过分接近侧窗开口,则会降低两开口间的刚性,故通常将两开口分开设置,比如开口在侧窗开口的下方的车轮罩后方。
然而,在通过缩短车辆全长来实现车辆小型化时,因车轮罩后方的距离变短而不能确保面板开口空间的场合,则必须使其邻接在侧窗开口的下方,此时有可能会使两开口间的刚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结构,即使是从车轮罩的后部至所述后端面板的距离小于从车轮罩的上部至侧窗开口的距离的车辆,也可在侧窗开口与车轮罩之间设置供附件维护保养用的面板开口,可维持维护保养性。
又,由于从侧窗开口与面板开口之间沿着各开口的车辆后方一侧或车辆前方一侧的周缘部附近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加强构件,因此,不仅可维持车辆的小型化,而且可抑制车辆两开口间的刚性下降。
并且,由于在加强构件上,固定有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装置和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因此,可将侧窗开口与面板开口之间的用于加强的加强构件兼用为安全带装置和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用加强构件,从而可抑制零件数增加,抑制车辆重量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采用本发明,通过将侧窗开口的用于加强的加强构件兼用为安全带装置、安全气囊装置的加强构件,从而可抑制零件数增加,抑制车辆重量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为从车室室内前方看到的构成图1车辆右侧部的车身侧板的内板附近的立体图。
图3为仅放大位于图2主要部分的内板的要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加强构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2的要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的立体图,在与车辆V的前排座位相对的车辆两侧部设置有前侧门1、1,在与后排座位相对的车辆两侧部设置有后侧门2、2。
在各前侧门1、1上设置有前侧玻璃3,在各后侧门2、2上设置有后侧玻璃4,同时在后侧门2、2后方的构成车辆侧部的各车身侧板5、5上分别设置有后角窗玻璃6。
另外,后侧门2为电动滑动门,其通过电动机等驱动机构(未图示)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来进行开闭。
下面参照图2~图5说明车身侧板5的内板附近的结构。
图2为从车室室内前方看到的构成图1的车辆右侧部的车身侧板5内板附近的立体图,图3为仅放大位于图2主要部分的内板的要部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加强构件的俯视图,图5为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2中,在内板7的下方设置有车轮罩8,同时在内板7的后方设置有后端板9。
在此,从所述车轮罩8的后端至后端板9前端的距离L1小于从车轮罩8的上端至后述后角窗玻璃开口7a的距离L2,采用这种结构,可抑制车辆的全长,可实现车辆前后方向的小型化。
在内板7上,形成有以下所示的4个开口。
首先,在内板7的上侧,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角窗玻璃6的后角窗开口7a,在该后角窗开口7a的下方,即在车轮罩8的上方形成有后侧门2的驱动机构维护保养用的第1面板开口7b和使内板7达到轻量化的开口7c,并且,在比第1面板开口7b稍低的车辆下方一侧,即车轮罩8与后端板9之间形成有油箱盖(fuel lid)(未图示)的配线维护保养用的第2面板开口7d。
如图3所示,在内板7上,形成有从后角窗开口7a的车辆后方一侧下端附近一直延伸至第1面板开口7b的车辆后方一侧的大致中央附近的大致呈Y状的凹部7e,在该凹部7e的上表面,固定着图4所示的大致沿凹部7e形状延伸的加强构件10。
如图4所示,加强构件10包括沿着后角窗开口7a的车辆后方一侧下端的开口周缘进行固定的第1抵接部10a;沿着第1面板开口7b的车辆后方一侧上端的开口周缘进行固定的第2抵接部10b;较上述2个抵接部10a、10b相对隆起,且固定有后述的安全带收缩器11和帘式安全气囊(未图示)的增压器(inflator)14的第1安装部10c及第2安装部10d,;以及与第1、第2安装部10c、10d大致形成连续的面,并被固定在凹部7e的车辆后方一侧的内板7上的第3抵接部10e。
并且,通过将加强构件10固定于凹部7e周缘,从而由内板7与加强构件10形成闭合截面。
另外,如图5所示,在加强构件10的第1安装部10c上,通过螺栓构件12固定着安全带收缩器11,在第2安装部10d上,借助安装托架15并通过螺栓构件16、16固定着增压器14,该增压器14通过供给管13而向就坐于后部座排上的乘员的侧部进行保护的帘式安全气囊(未图示)供给规定的高压气体。
在此,由于第1安装部10c大致位于加强构件10的中央附近,且凹部7e和加强构件10形成闭合截面,因此,第1安装部10c的刚性比第2安装部10d高。
这样,始终能施加较大负载、且具有较高安装刚性的安全带收缩器可被固定在加强构件10的刚性较大的部位上,而仅在车辆冲击时才产生作用、但正常时安装刚性要求较低的增压器14则被固定在刚性较小的部位上。
而且,由于增压器14借助安装托架15、通过紧固构件17、17也被直接固定在加强构件10的车辆后方一侧的内板7上,因此,可以分散安全气囊展开时的较大冲击。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从后角窗开口7a的车辆后方一侧下端的开口周缘、至第1面板开口7b的车辆后方一侧开口周缘及第2面板开口7d上侧的开口周缘所设置的加强构件10上,固定着安全带收缩器11和帘式安全气囊(未图示)的增压器14,因此,可将用于加强后角窗开口7a的周缘的加强构件10兼作安全带收缩器11和增压器14的加强构件,从而可抑制零件数增加,并抑制车辆重量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另外,由于安全带收缩器11被固定在加强构件10刚性较高的第1安装部10c上,而增压器14被固定在刚性比固定着安全带收缩器11的第1安装部10c小的第2安装部10d上,因此,在设置于后角窗开口7a周缘的加强构件10进行兼用时,可根据与安全带收缩器11和增压器14的各个安装强度要求来实现兼用。
另外,由于从后角窗开口7a与第1面板开口7b之间沿各开口的车辆后方一侧附近设置加强构件10,因此,不仅可抑制后角窗开口7a与第1面板开口7b之间的刚性下降,而且可实现加强构件10的兼用。
另外,加强构件10与凹部7e的内板7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大致封闭的截面,因此,可利用加强构件10来提高加强部位的刚性,在加强构件兼用时,可充分确保加强部位的刚性。
增压器14,除了固定在加强构件10上之外,由于还被直接固定在加强构件10的位于车辆后方一侧的车身侧板5的内板7上,因此,可分散安全气囊展开时的较大冲击负荷,可维持增压器14的固定性能。
另外,即使是一种从车轮罩8后部至后端板9的距离L1小于从车轮罩上部至侧后窗开口7a的距离L2的车辆,也可在后角窗开口7a与车轮罩8之间设置供维护保养用的第1面板开口7b,以维持维护保养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1面板开口7b表示后侧门2的供驱动机构维护保养用的开口的示例,除此之外,也可适用于空调装置等其它附件的维护保养用的开口。
并且,本实施例示出了将安全带收缩器11和增压器14固定在加强构件10上的例子,除此之外,也可对构成安全带紧固件等安全带装置一部分的其它构件以及构成安全气囊等其它气囊装置一部分的其它构件进行固定。
并且,本实施例示出了将增压器14固定在加强构件10和加强构件10后方内板7上的例子,但也可将其固定在内板7后方的后端板9上,以代替内板7。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构成车身侧部的车身侧板上的侧窗开口;以及至少设置在该侧窗开口周缘的一部分上的加强构件,在该加强构件上,固定有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装置和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在所述加强构件上的安全带装置是安全带收缩器,该安全带收缩器固定在所述加强构件刚性较高的部位,而安全气囊装置被固定在刚性比固定有所述安全带收缩器的部位弱的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窗开口的下方的车身侧板上设置有面板开口,所述加强构件,从所述侧窗开口与所述面板开口之间、沿着各开口的车辆后方一侧或车辆前方一侧的周缘部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予以配设。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车身侧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大致封闭的截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车身侧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大致封闭的截面。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还直接固定于所述车身侧板上,或被固定在配设于该车身侧板后方的后端板上。
7.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还直接固定于所述车身侧板上,或被固定在配设于该车身侧板后方的后端板上。
8.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还直接固定于所述车身侧板上,或被固定在配设于该车身侧板后方的后端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侧板的车辆后方一侧配设有后端板,在所述侧窗开口的下方配设有车轮罩,从所述车轮罩后端至所述后端板的距离小于从所述车轮罩上端至所述侧窗开口的距离,在所述侧窗开口与车轮罩之间设置有供附件维护保养用的面板开口,并且,所述加强构件,从所述侧窗开口与所述面板开口之间、沿着各开口的车辆后方侧或车辆前方侧周缘部附近的至少一部分予以配设。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具有设置在构成车身侧部的车身侧板(7)上的侧窗开口(7a)、以及至少设置在该侧窗开口(7a)周缘的一部分上的加强构件(10),在该加强构件(10)上,固定有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装置(11)和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14)。通过兼用安全带装置、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侧窗开口的用于加强的加强构件,由此可抑制零件数增加,抑制车辆重量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文档编号B60R21/20GK1660640SQ20041010199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7日
发明者嶋中常规, 好井登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