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235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是一种带有应急发电系统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已成为越来越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轻巧、无噪音、速度快、省力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但是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电动车普遍使用的充电电池或蓄电池的容量较小,一次充电后能够行驶的路程很短,要经常充电,比较麻烦。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加大蓄电池的体积来弥补动力不足的问题,但这种设计往往会影响电动车的整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自动补充电力的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车载蓄电池和车用充电器,所述的车用充电器可与一应急发电系统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应急发电系统通过一手控开关与所述的车用充电器连接。
其中,所述的应急发电系统包括有发电机10、变压器24、整流芯片18、脉宽芯片19、晶体三极管16、17,调压电阻器14、15,继电器20,触点21和触点22,电阻31至电阻37,脉宽芯片19设有管脚1至管脚8,所述的发电机包括主绕组11,自励电流绕组12,整流装置23和励磁绕组13,所述的主绕组11与所述的车用充电器连接,所述的自励电流绕组12经整流装置23整流通过调压电阻器14与晶体三极管17的发射极连接,励磁绕组13接于自励电流绕组12与调压电阻器14之间;所述的变压器24输入端与主绕组11输出相线连接,另一端接地,其电压输出端连接整流芯片18,经整流芯片18整流后与脉宽芯片19的输入端管脚7连接;所述的脉宽芯片19的输出端管脚8经电阻37与晶体三极管16的基极连接,其另一路经电阻36与脉宽芯片19的输入端管脚4连接,晶体三极管16的集电极与继电器20连接,通过脉宽芯片19的输出端管脚8输出电压控制继电器20触点21和触点22的开合,触点21和触点22接于自励电流绕组12和励磁绕组13回路,晶体三极管16的发射极接地;晶体三极管17基极经电阻34接脉宽芯片19的管脚6,其集电极和发射极接于自励电流绕组12和励磁绕组13回路;调压电阻器15通过电阻33连接脉宽芯片19的管脚2,调节调压电阻器15,控制管脚比较电压输入端的取样值;脉宽芯片19的管脚3和管脚5接地;当发电机10的电压较低时,使继电器20触点21和触点22闭合,自励电流绕组12产生自励电压,输入励磁绕组13,使得发电机10升压;当发电机10接近200V时,脉宽芯片19工作,通过调节调压电阻器15向晶体三极管17提供取样电压,同时使继电器20触点21和触点22释放,导通晶体三极管17,其导通时间受脉宽芯片19管脚6调宽方波控制,占空比决定励磁绕组13的平均励磁电流,调节调压电阻器15,控制脉宽芯片19管脚2比较电压端的取样电压,即可改变脉宽芯片19管脚6的占空比,达到调节负载,即车用充电器电压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2、本实用新型电动车能够在行驶徒中为本车补充电力,使电动车能够行驶较长的距离;3、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应急发电系统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
加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包括车载蓄电池和车用充电器,车用充电器可与一应急发电系统相连接。所述应急发电系统通过一手控开关与所述的车用充电器连接。当驾驶者看见车仪表上显示电压、电流过低时,可手工操作开启手控开关使应急发电系统工作,以保证电动车能继续前行。
如图1所示,所述的应急发电系统包括有发电机10、变压器24、整流芯片18、脉宽芯片19、晶体三极管16、17,调压电阻器14、15,继电器20,触点21和触点22,电阻31至电阻37,脉宽芯片19设有管脚1至管脚8,所述的发电机包括主绕组11,自励电流绕组12,整流装置23和励磁绕组13,所述的主绕组11与所述的车用充电器连接,所述的自励电流绕组12经整流装置23整流通过调压电阻器14与晶体三极管17的发射极连接,励磁绕组13接于自励电流绕组12与调压电阻器14之间;所述的变压器24输入端与主绕组11输出相线连接,另一端接地,其电压输出端连接整流芯片18,经整流芯片18整流后与脉宽芯片19的输入端管脚7连接;所述的脉宽芯片19的输出端管脚8经电阻37与晶体三极管16的基极连接,其另一路经电阻36与脉宽芯片19的输入端管脚4连接,晶体三极管16的集电极与继电器20连接,通过脉宽芯片19的输出端管脚8输出电压控制继电器20触点21和触点22的开合,触点21和触点22接于自励电流绕组12和励磁绕组13回路,晶体三极管16的发射极接地;晶体三极管17基极经电阻34接脉宽芯片19的管脚6,其集电极和发射极接于自励电流绕组12和励磁绕组13回路;调压电阻器15通过电阻33连接脉宽芯片19的管脚2,调节调压电阻器15,控制管脚比较电压输入端的取样值;
脉宽芯片19的管脚3和管脚5接地;当发电机10的电压较低时,使继电器20触点21和触点22闭合,自励电流绕组12产生自励电压,输入励磁绕组13,使得发电机10升压;当发电机10接近200V时,脉宽芯片19工作,通过调节调压电阻器15向晶体三极管17提供取样电压,同时使继电器20触点21和触点22释放,导通晶体三极管17,其导通时间受脉宽芯片19管脚6调宽方波控制,占空比决定励磁绕组13的平均励磁电流,调节调压电阻器15,控制脉宽芯片19管脚2比较电压端的取样电压,即可改变脉宽芯片19管脚6的占空比,达到调节负载电压的目的。
在使用时,若主线组11输出电压较低,使变压器24的二次回路的直流电压未超过17V,脉宽芯片19未能启动工作,其管脚8为0V,所以三极管16不工作,继电器20未得电(失电),其触点21,22连通。由自励电流绕组12产生的自励电压经二极管23整流后,经调压电阻器14、继电器20的触点21,22直接输入励磁绕组13中,发电机10升压。当发电机输出电压接近200V时,整流芯片18整流输出电压17V,脉宽芯片19工作,其管脚8输出+5V,经电阻36向管脚4提供锯齿波电压时调宽电路工作,另一路电阻37使三极管16导通,继电器20得电,触点21,22释放,在自动稳压电路的M端和Q端之间串入三极管17,其导通时间受脉宽芯片19的管脚6调宽方波控制,占空比决定注入励磁绕组13的平均励磁电流。这样,调节调压电阻器15,控制脉宽芯片19的管脚2的比较电压输入端的取样电压,即可以改变脉宽芯片19的管脚6的占空比,达到控制绕组电流大小及输出负载,即车用充电器电压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包括车载蓄电池和车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用充电器可与一应急发电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发电系统通过一手控开关与所述的车用充电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急发电系统包括有发电机(10)、变压器(24)、整流芯片(18)、脉宽芯片(19)、晶体三极管(16,17)、调压电阻器(14、15)、继电器(20),触点(21)和触点(22),电阻(31至37),脉宽芯片设有管脚(1至8),所述的发电机包括主绕组(11),自励电流绕组(12),整流装置(23)和励磁绕组(13),所述的主绕组与所述的车用充电器连接,所述的自励电流绕组经整流装置整流通过调压电阻器(14)与晶体三极管(17)的发射极连接,励磁绕组接于自励电流绕组与调压电阻器(14)之间;所述的变压器(24)输入端与主绕组输出相线连接,另一端接地,其电压输出端连接整流芯片,经整流芯片整流后与脉宽芯片的输入端管脚(7)连接;所述的脉宽芯片的输出端管脚(8)经电阻(37)与晶体三极管(16)的基极连接,其另一路经电阻(36)与脉宽芯片的输入端管脚(4)连接,晶体三极管(16)的集电极与继电器连接,通过脉宽芯片的输出端管脚(8)输出电压控制继电器触点(21)和触点(22)的开合,触点(21)和触点(22)接于自励电流绕组和励磁绕组回路,晶体三极管(16)的发射极接地;晶体三极管(17)基极经电阻(34)接脉宽芯片的管脚(6),其集电极和发射极接于自励电流绕组和励磁绕组回路;调压电阻器(15)通过电阻(33)连接脉宽芯片的管脚(2),调节调压电阻器(15),控制管脚比较电压输入端的取样值;脉宽芯片的管脚(3)和管脚(5)接地;当发电机的电压较低时,使继电器触点(21)和触点(22)闭合,自励电流绕组产生自励电压,输入励磁绕组,使得发电机升压;当发电机接近200V时,脉宽芯片工作,通过调节调压电阻器(15)向晶体三极管(17)提供取样电压,同时使继电器触点(21)和触点(22)释放,导通晶体三极管(17),其导通时间受脉宽芯片管脚(6)调宽方波控制,占空比决定励磁绕组的平均励磁电流,调节调压电阻器(15),控制脉宽芯片管脚(2)比较电压端的取样电压,即可改变脉宽芯片管脚(6)的占空比,达到调节负载,即车用充电器电压的目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包括车载蓄电池和车用充电器,所述的车用充电器可与一应急发电系统相连接。该应急发电系统可在电动车电力不足时,通过车用充电器为车载蓄电池充电。其主要作用是结构简单、是一种在行驶途中能够为本车补充电力的电动车,本实用新型电动车能够行驶较长的距离、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0L11/00GK2870270SQ20062000004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4日
发明者叶天福 申请人:叶天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