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012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车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车门结构,属于车门内部装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的汽车车门结构,例如,可包括,由外板和内板构成的车门主体部;挡住该车门主体部车室一侧的开口部且用于安装车门相关部件的树脂材料承载板(carrier plate);设置在该承载板的车室侧的树脂材料车门装饰板(door trim)。另外,有时还会在车门的车室侧设置用于收容PET瓶等的物品收容部。作为该物品收容部的q,例如如图8所示,可通过从车门装饰板a的基面部a1向车室侧隆起的车门装饰板侧隆起部a2和安装于上述车门装饰板a且从该车门装饰板a的基面部a1向车外侧隆起的瓶架部件b予以构成。
这里,设置上述车门装饰板侧隆起部a2是因为上述树脂材料的承载板与车门装饰板在车宽方向上的间隔小于PET瓶p等收容物品的尺寸,但从外观、车室内部空间等方面考虑,上述车门装饰板侧隆起部a2的隆起量以尽可能地予以减小为宜。然而,若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有可能由于振动等而导致承载板c与瓶架部件b产生接触而发出异常声音等,因此,上述承载板c与瓶架部件b之间必须保持充分的间隙。即,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难以充分减小车门装饰板侧隆起部a2向车室一侧的突出量y。另外,采用该结构,不仅需要另外设置瓶架部件b,而且还需要增加将该瓶架部件b安装到车门装饰板a上的工序。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594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门结构,其物品收容部的周壁包括车门装饰板上所形成的车门装饰板侧周壁和承载板上所形成的承载板侧周壁。具体而言,物品收容部的车室侧周壁由上述车门装饰板侧周壁构成,物品收容部的车外侧周壁由上述承载板侧周壁构成。而且,该车门结构中,还设置有从上述承载板侧周壁向车门装饰板侧突出的承载板突出部,通过该承载板突出部与上述车门装饰板侧周壁的抵接,而形成由该承载板突出部、上述承载板侧周壁和上述车门装饰板侧周壁所包围的物品收容部。采用该车门结构,不必另外设置上述瓶架部件,并可省略将瓶架部件安装到车门装饰板上的工序。
图9是将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门结构应用于图8所示的具有上述瓶架部件的车门结构时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承载板侧周壁e上设置有向车门装饰板d一侧突出的突出部e2、e3,这些突出部e2、e3与车门装饰板侧周壁d1相抵接,与图8的结构相比,可无需另外设置瓶架部件,同时上述承载板与瓶架部件之间的间隙x也可省略,因此,在确保物品收容部q′的纵深具有规定量z的情况下,可将车门装饰板d的隆起部d2向车室一侧的突出量减少相当于上述间隙x程度的量而缩小至y′。
树脂材料的承载板,通常,利用模具通过射出成型而予以成型,所以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门结构,必须在承载板上形成上述承载板突出部。因此,当该承载板突出部的突出量较大时,脱模等则非常困难,从而使承载板的成型性趋于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物品收容部向车室一侧的隆起量并可提高承载板的成型性的汽车车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汽车车门结构,可包括,车室一侧形成有开口部的车门主体;挡住上述车门主体的开口部的树脂材料的承载板;设置在该承载板的车室一侧,用于覆盖该承载板的树脂材料的车门装饰板;由上述承载板和上述车门装饰板构成,并可收容规定的物品的物品收容部;上述承载板,包括挡住上述车门主体的开口部的承载板基面部以及从该承载板基面部向车室侧突出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承载板突出部,该承载板突出部包括承载板前侧突出部以及设置在该承载板前侧突出部的后方的承载板后侧突出部,上述车门装饰板,包括覆盖上述承载板的车门装饰板基面部以及从该车门装饰板基面部向车外侧突出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车门装饰板突出部,该车门装饰板突出部包括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以及设置在该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的后方的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上述承载板前侧突出部与上述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相抵接,上述承载板后侧突出部与上述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相抵接,上述物品收容部在上述各突出部所包围的部位予以形成,其至少一部分从上述车门装饰板基面部向车室侧隆起。
采用上述汽车车门结构,由于上述物品收容部由上述承载板和上述车门装饰板构成,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瓶架部件等。而且与设置瓶架部件的结构相比可省略瓶架部件与承载板之间所必需的间隙,因此上述物品收容部向车室一侧的突出量可减小相当于该间隙程度的量。
而且,上述物品收容部的周壁由从上述承载板基面部向车室侧突出的承载板突出部和从上述车门装饰板基面部向车外侧突出的车门装饰板突出部构成,因此,与突出部仅设置在承载板的以往结构相比,既可确保物品收容部的容量又可减少承载板突出部的突出量。由此可提高承载板的成型性。
在上述汽车车门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承载板前侧突出部和上述承载板后侧突出部,与上述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和上述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相嵌合。
采用该结构,由于承载板的突出部和车门装饰板的突出部相嵌合,因此,与承载板的突出部和车门装饰板的突出部仅为抵接的结构相比,可提高物品收容部的周壁整体的刚性。
在上述汽车车门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承载板和上述车门装饰板的其中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其后侧突出部,随着向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一侧延伸而相互远离,上述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被上述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所包围。
如上所述,由于承载板设置在上述车门主体部与车门装饰板之间,因此在将车门装饰板安装到车门主体侧时,上述突出部的嵌合作业会比较费工夫。
然而,采用上述汽车车门结构,由于上述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随着向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一侧延伸而相互远离,因此,即使上述承载板的位置存在若干程度的偏差,也可将上述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引导至上述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从而使上述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与上述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可容易地进行嵌合。即,采用该结构可确保良好的组装性能。
在上述汽车车门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设置有限制上述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向上述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一侧移动的限制部。
采用上述汽车车门结构,由于可限制承载板和车门装饰板的其中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向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一侧产生过度的移动,因此可确保良好的组装性能。
在上述汽车车门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承载板,设置有连接上述承载板前侧突出部和上述承载板后侧突出部且构成上述物品收容部的周壁的一部分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向车外侧凹陷,其水平剖面大致呈半圆形。
采用上述汽车车门结构,与上述图8所示的承载板突出部呈板状突出设置的结构相比,可提高物品收容部周壁的刚性。
在上述汽车车门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承载板可由含玻璃纤维的树脂形成,并且上述承载板中形成上述物品收容部的周壁的部分的车室侧表面可安装无纺布。
使用含玻璃纤维的树脂形成承载板可提高承载板的刚性,但使用樹脂形成承载板时会使其表面产生斑纹而使外观趋于恶化。因此,在使用含玻璃纤维的树脂形成承载板的同时又在上述承载板中形成上述物品收容部周壁的部分设置无纺布,既可提高承载板的刚性又可确保外观的美观。
上述物品收容部的使用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其中较为理想的是该物品收容部作为瓶架使用。
这样,物品收容部作为瓶架使用,可使上述承载板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及上述车门装饰板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采用较小的尺寸,因此,即使承载板和车门装饰板分别由热隆起量相异的材料形成,也可减小两者的隆起量差,以良好地确保突出部的抵接状态。特别是,当承载板的突出部和车门装饰板的突出部相嵌合时,可维持良好的嵌合性。


图1是从车室侧观察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汽车的侧门的示意图。
图2是上述侧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1的观测方向相同的方向观测承载板的单体图。
图4是图1中A-A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B-B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瓶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瓶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以往的车门结构图。
图9是以往的车门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车门结构,可适用于图1所示的右后侧门1。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车门1包括车门主体部2、承载板30以及车门装饰板40。上述车门主体部2,包括构成车门1的车外侧的外观面的外板10和设置在该外板10的车室侧的内板20,由此形成中空体。另外,上述承载板30挡住位于上述内板20的大致中央部位的开口部21。并且,上述车门装饰板40设置在该承载板30的车内侧。
上述承载板30,采用含玻璃纤维的FRP树脂材料,利用模具通过射出成型而予以成型。该承载板30具有大致沿着上述内板20缓慢弯曲的承载板基面部31。如图3所示,该承载板基面部31上,形成有用于安装音频扬声器S的开口32,车窗玻璃升降器(regulator)的安装部,以及其他的车门相关部件的安装部。上述承载板30,在已预先安装上述车门相关部件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螺丝部件(screw)、固定件(fastener)等安装在内板20的车室侧表面。另外,在上述承载板30的内板20一侧的表面,沿着该表面的周缘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密封部件。
上述车门装饰板40构成车门1的车室侧的外观面。该车门装饰板40,采用树脂材料,利用模具通过射出成型而予以成型。车门装饰板40具有缓慢弯曲的车门装饰板基面部41,该车门装饰板基面部41上,形成有肘靠(arm rest)42、设置电动车窗开关(power windowswitch)等操作开关类的平面部43、车门把手(door knob)开口44、以及音频扬声器S的网格状开口45等。另外,如图4所示,车门装饰板40上形成有多个从上述车门装饰板基面部41向车外侧延伸的内板安装部46(图4中仅示出了一个)。这些安装部46的顶端部通过未图示的固定件等固定在上述内板20上。另外,上述网格状开口45的外周部,形成有向车外侧延伸的环状突起部47。该环状突起部47的顶端与沿着上述音频扬声器S的外周部设置的环状防水聚氨脂S1相抵接。
另外,如图1、图4、图5所示,车门1的车室侧的表面中位于乘员后座R的侧方部位,设置有收容PET瓶P(例如500ml大小的瓶)的瓶架50。该瓶架50相当于本发明的物品收容部。
如图5所示,上述瓶架50上部的周壁由上述车门装饰板40构成。具体而言,车门装饰板40上,形成有从上述车门装饰板基面部41向车外侧凹陷且水平剖面大致呈半圆形的凹部51,上述瓶架部50上部的周壁由该凹部51所形成。
另一方面,瓶架50下部的周壁,如图6所示,由上述车门装饰板40和上述承载板30构成,其水平剖面大致呈圆形。具体而言,上述瓶架50下部的周壁中车室侧的大致呈半圆形的周壁,由上述车门装饰板40上所形成的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构成。上述瓶架50下部的周壁中车外侧的大致呈半圆形的周壁,由上述承载板上所形成的承载板侧周壁70构成。
上述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如图6及图7所示,具有隆起部61和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上述隆起部61构成瓶架50的车室侧的面部,其从上述车门装饰板基面部41向车室侧隆起,水平剖面大致呈半圆形,上述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分别从上述车门装饰板基面部41向车外侧突出,包括设置在前侧的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62和设置在该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62后方的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63。
上述承载板侧周壁70,包括第一壁部71、72、第二壁部73、74、第三壁部75、76和第四壁部(连接部)77。上述第一壁部71、72从上述承载板基面部31向车室侧突出,在该第一壁部71、72之间的部位形成有上述瓶架50。上述第二壁部73、74分别从上述第一壁部71、72的端部向车外侧延伸。上述第三壁部75、76分别从上述第二壁部73、74的端部向瓶架50的中央部位延伸。上述第四壁部77从上述第三壁部75、76向两者间的中央位置延伸而逐渐向车外侧凹陷,以形成水平剖面大致呈半圆形的结构。
上述第一壁部71、72和上述第二壁部73、74以及上述第三壁部75、76,相当于本发明的承载板的突出部。上述各壁部中,设置于前侧的壁部相当于承载板前侧突出部,设置于后侧的壁部相当于承载板后侧突出部。以下,为方便起见,将第一壁部71、第二壁部73、第三壁部75统称为承载板前侧突出部78,将第一壁部72、第二壁部74、第三壁部76统称为承载板后侧突出部79。
另外,上述承载板侧周壁70中的上述第三壁部75、76及第四壁部77的车室侧的表面贴装有无纺布80。
另外,上述承载板突出部78、79中的上述第二壁部73、74,随着向车门装饰板的突出部一侧(车室侧)延伸而相互远离。上述车门装饰板的突出部62、63嵌合在上述承载板突出部78、79的第二壁部73、74的内侧。
另外,上述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62与上述承载板前侧突出部78的第二壁部73,隔着上述无纺布80的前端部而相互抵接,上述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63与承载板后侧突出部79的第二壁部74,隔着无纺布80的后端部而相互抵接。上述第三壁部75、76,限制上述车门装饰板的突出部62、63向上述承载板突出部78、79一侧移动,相当于本发明的限制部(stopper)。
另外,上述瓶架50的底壁90,与上述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的下端及承载板侧周壁70的下端分别接合,并且大致水平地设置在与上述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的下端及承载板侧周壁70的下端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另外,上述瓶架50的底壁90,由车门装饰板40上所形成的车门装饰板侧底壁91和承载板30上所形成的承载板侧底壁92构成。上述承载板侧底壁92从上述承载板基面部31向车室侧突出,上述车门装饰板侧底壁91从上述车门装饰板基面部41向车室侧及车外侧延伸设置。另外,上述承载板侧底壁92的车门装饰板40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阶梯面93,上述车门装饰板侧底壁91载置在该阶梯面93上。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结构,由于利用承载板30形成作为物品收容部的瓶架50的周壁,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瓶架部件,从而可省略安装瓶架部件等的工序。另外,由于瓶架部件与承载板之间无需形成间隙,因此将瓶架50的纵深确保在规定量时,与设置有瓶架部件的结构相比,可使物品收容部的突出量减少相当于上述间隙的量(图8中的X)。即,采用本车门结构,可确保瓶架50的纵深,并可减少该瓶架50向车室侧的突出量。
而且,由于构成上述瓶架50的承载板侧周壁70上设置有从上述承载板基面部31向车室侧突出的承载板突出部78、79,同时构成上述瓶架50的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上设置有从上述车门装饰板基面部41向车外侧突出的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并且上述各突出部中,前侧的两突出部62、78以及后侧的两突出部63、79彼此相互抵接,因此,与仅在上述承载板侧周壁70上设置突出部的结构相比,可减少上述承载板突出部78、79的突出量,从而可提高承载板30的成型性。
另外,上述两突出部62、63与两突出部78、79彼此相互嵌合,因此与各突出部仅相互抵接的结构相比,可提高瓶架50的周壁的整体刚性。
另外,由于上述承载板突出部78、79的第二壁部73、74,随着向车室侧延伸而相互远离,因此即使在开始安装门饰板40时承载板30的位置存在若干偏差,也可将上述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引导至上述承载板突出部78、79的第二壁部73、74,从而使上述承载板突出部78、79与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容易地进行嵌合。所以即使采用上述突出部相互嵌合的结构也可确保良好的组装性能。
另外,上述承载板突出部78、79形成有第三壁部75、76,作为限制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的嵌入程度的限制部,所以在承载板突出部78、79与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嵌合时,可抑制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向承载板突出部78、79一侧产生过度的嵌入。
另外,上述承载板侧周壁70上设置有从承载板突出部78、79的顶端向两者间的中央位置延伸而逐渐向车外侧凹陷以形成水平剖面大致呈半圆形的第三壁部77,与图9所示的承载板e一侧的突出部e2、e3呈板状突出设置的结构相比,可提高承载板侧周壁70的刚性。
另外,上述承载板30由含玻璃纤维的树脂形成且在承载板侧周壁70的车室侧的表面设置有无纺布80,因此既可提高承载板30的刚性又可确保外观的美观。
另外,由承载板侧周壁70和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构成的物品收容部作为容纳PET瓶的瓶架50适用,由此可使该物品收容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采用较小的尺寸,因此,即使承载板30和车门装饰板40分别由热隆起量相异的材料形成,也可减小上述承载板侧周壁70与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的隆起量差。因此,即使采用承载板侧周壁70的承载板突出部78、79与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的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相互嵌合的结构,也可维持良好的嵌合性能。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承载板侧周壁70的承载板突出部的第二壁部73、74,随着向车室侧延伸而相互远离,但也可使承载板侧周壁70的承载板突出部的第二壁部73、74,嵌合在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的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的内侧,此时可使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的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随着向车外侧延伸而相互远离。并且,上述限制部设置在上述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一侧即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承载板侧周壁70的承载板突出部78、79与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的车门装饰板突出部62、63嵌合的结构,但本发明也包括仅使这些突出部分别抵接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承载板侧周壁70的第四壁部77的车外侧端部,比承载板30的承载板基面部31相比,稍稍位于车室侧,但为了进一步减少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的隆起部61向车室侧的隆起量,也可使上述第四壁部77位于该承载板基面部31的车外侧。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由车门装饰板和承载板构成且形成有从车门装饰板的车门装饰板基面部向车室侧隆起的物品收容部的汽车车门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主体,在其车室一侧形成有开口部;树脂材料的承载板,用于挡住上述车门主体的开口部;树脂材料的车门装饰板,设置在上述承载板的车室一侧,用于覆盖该承载板;物品收容部,由上述承载板和上述车门装饰板构成,可收容规定的物品;上述承载板,包括挡住上述车门主体的开口部的承载板基面部以及从该承载板基面部向车室侧突出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承载板突出部,该承载板突出部包括承载板前侧突出部以及设置在该承载板前侧突出部的后方的承载板后侧突出部,上述车门装饰板,包括覆盖上述承载板的车门装饰板基面部以及从该车门装饰板基面部向车外侧突出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车门装饰板突出部,该车门装饰板突出部包括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以及设置在该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的后方的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上述承载板前侧突出部与上述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相抵接,上述承载板后侧突出部与上述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相抵接,上述物品收容部,在上述各突出部所包围的部位予以形成,其至少一部分从上述车门装饰板基面部向车室侧隆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承载板前侧突出部和上述承载板后侧突出部,与上述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和上述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相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承载板和上述车门装饰板的其中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随着向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一侧延伸而相互远离,上述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被上述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所包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设置有限制上述另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向上述一方的前侧突出部和后侧突出部一侧移动的限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承载板,设置有连接上述承载板前侧突出部和上述承载板后侧突出部且构成上述物品收容部的周壁的一部分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向车外侧凹陷,其水平剖面大致呈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承载板由含玻璃纤维的树脂形成,上述承载板中形成上述物品收容部的周壁的部分的车室侧表面安装有无纺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物品收容部,是能够收容PET瓶等的瓶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汽车车门结构,在构成物品收容部(瓶架)(50)的承载板侧周壁(70)上设置从承载板基面部(31)向车室侧突出的承载板前侧突出部(78)和承载板后侧突出部(79),在构成上述物品收容部(50)的车门装饰板侧周壁(60)上设置从车门装饰板基面部(41)向车外侧突出的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62)和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63),并使上述承载板前侧突出部(78)与车门装饰板前侧突出部(62)相抵接,使上述承载板后侧突出部(79)与车门装饰板后侧突出部(63)相抵接。采用本发明,既可缩小车门装饰板的物品收容部向车室侧的隆起量又可提高承载板的成型性。
文档编号B60J1/08GK101033675SQ20071008774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6日
发明者石井文雄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