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侧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86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一体式侧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装置,特别是一种一体式侧气
^ o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侧气囊装置是一种在收到来自侧面的冲击时保护车辆内部乘客的装 置。侧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和气囊,气囊以紧凑折叠的方式结合在车辆座椅的靠背中。 当冲击由侧面施加于车辆的车身侧部时候,气体发生器被触发而产生气体,并将气体喷入 气囊。在气体喷进气囊中时,气囊在车内位于乘客和车身侧部之间狭窄空间中由靠背向车 前充气展开。充气后的气囊置于乘客和侵入乘客室的车身侧部之间,从而减少作用于车身 侧部的冲击对于乘客的伤害。在目前市场上众多侧气囊产品中,一体式侧气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够较好 地保护乘员的肩部、胸部、腹部、髋部等部位,但由于该类型的侧气囊通常要求充气量较大, 因而面临侧气囊模块体积大,安装和展开空间有限等问题。因此为了降低侧气囊成本,同时 更好地适用于空间相对较狭窄的车型,需要一种对乘员保护更加有效和实用的一体式侧气
囊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可以一种汽车上使用 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全性可靠的一体式侧气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体式侧气囊,包括气体发 生器和气袋,所述的气袋为一体式气袋,并可折叠收纳在座椅靠背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气袋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凸起的上保护部、下保护部以及位于上、下保护部之间的连接部,所 述的上、下保护部通过连接部相互连通,所述的气体发生器上制有与气袋相连通的充气喷 嘴。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特定的上保护部和下保护部,实现在侧面碰撞中对乘员 特定部位的防护,避免乘员的受伤。在上述的一体式侧气囊中,所述的连接部设置在上保护部和下保护部之间,其截 面面积小于上保护部和下保护部的截面面积。本技术方案中,连接部的截面面积相对于上 保护部和下保护部较小,即整个一体式侧气囊为一个两端向前凸起,中间具有凹口的囊状 结构,由于连接部区域的体积较小,可以在相同的充气量情况下,实现对上保护部和下保护 部的优先充气,促使两个保护部的优先膨胀。在上述的一体式侧气囊中,所述的充气喷嘴设置在气体发生器的下部。由于初期 车体冲击能量较大,而乘员髋部将先于胸部与车体发生接触,因此本技术方案将气体发生 器的充气孔设置在下部并且直接朝向下保护部有利于优先对下保护部进行充气,同时有助 于对髋部的推动作用,避免髋部的损伤。[0009]在上述的一体式侧气囊中,所述的充气喷嘴开口方向朝下。本技术方案中,充气孔 开口朝下,可以优先实现对位于侧气囊下部的髋部保护部进行充气。在上述的一体式侧气囊中,所述的上保护部设置有排气孔。本技术方案中,将排 气孔置于肋骨部位的上保护部上进行排气,将有助于袋内气体由下往上流动,不但有利于 避免前期由于气体发生器充气导致肋部受伤的风险,而且能够使得肋部的缓冲作用时间延 长,更好的保护乘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侧气囊结构重点保护乘员的髋部和胸部,在车体侵入前期,优 先实现对气袋相对于髋部部位的下保护进行充气,然后气体流向相对于肋部的上保护部, 并从上保护部上设置的排气孔排出,避免前期由于气体发生器充气导致肋部受伤的风险, 并且对乘员的髋部和肋部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体发生器;2、气袋;2a、上保护部;2b、连接部;2c、下保护部;3、充气喷 嘴;4、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车用的一体式的侧气囊结构,包括气体发生器1和气袋2, 气袋2为一体式气袋,可折叠收纳在座椅靠背中。气袋2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凸起的上保护 部2a、下保护部2c,上保护部2a和下保护部2c之间具有一个凹进的连接部2b,上保护部 2a和下保护部2c通过连接部2b相互连通,下保护部2c上设置有一排气孔4。气体发生器 1的下部设置有一充气喷嘴3,该充气喷嘴3正对着下保护部2c。上保护部2a位于与坐在座椅上乘客的胸部相对应的位置,下保护部2c位于与坐 在座椅上乘客的髋部相对应的位置。在遇到碰撞后,气体发生器1触发,从充气喷嘴3优先 向下保护部2c充气,然后气体流向上保护部,并从上保护部上设置的排气孔排出。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充气喷嘴3开口向下,可以实现优先向下保护部2c充气。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气体发生器1、气袋2、上保护部2a、连接部2b、下保护部 2c、充气喷嘴3、排气孔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 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 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一体式侧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1)和气袋(2),所述的气袋(2)为一体式气袋(2),并可折叠收纳在座椅靠背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2)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凸起的上保护部(2a)、下保护部(2c)以及位于上、下保护部(2c)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的上、下保护部(2c)通过连接部相互连通,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上制有与气袋(2)相连通的充气喷嘴(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设置在上保 护部(2a)和下保护部(2c)之间,其截面面积小于上保护部(2a)和下保护部(2c)的截面 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喷嘴(3)设置在 气体发生器(1)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喷嘴(3)开口方 向朝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保护部(2a) 设置有排气孔(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侧气囊,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车用侧气囊体积大,安装和使用不便的问题。本一体式侧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和气袋,所述的气袋为一体式气袋,并可折叠收纳在座椅靠背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凸起的上保护部、下保护部以及位于上、下保护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的上、下保护部通过连接部相互连通,所述的气体发生器上制有与气袋相连通的充气喷嘴。它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全性可靠,可以有效的防止乘员在侧面碰撞中受到伤害。
文档编号B60R21/207GK201712570SQ20102012013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刘卫国, 吴成明, 李书福, 杨健, 林涛, 赵福全, 钱国强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