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523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可对破损轮胎进行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破损轮胎进行补胎及充气的习用空气压缩机装置,其最主要元件包括有一空气压缩机、一独立式内含有化学胶液的补胶罐及一与补胶罐开口端相螺 合的盖体,该盖体设有一入气端管及出胶端管,一两端为开口的管体可利用其一端开口连结于盖体上,在管体的另一端开口则封闭有一塞件。在非补胎作业的情况下,该塞件阻塞住管体使化学胶液不会由管体通道而逆流至盖体的出胶端管而流出至补胶罐外面。当需进行灌胶补胎作业时,用户可利用一串接软管连接补胶罐的入气端管及空气压缩机的出气歧管,另一串接软管连接补胶罐的出胶端管至破损轮胎的气嘴上,启动后的空气压缩机可将压缩空气由出气歧管输往盖体的入气端管处并通至管体内将塞件予以冲开释离。由于习用被安装在补胶罐内的管体的长度低于补胶罐内的化学胶液层的高度,也就是说管体被塞件所阻塞的远程开口潜置在化学胶液层内部,而管体远程开口正是提供压缩空气由补胶罐外面进入其内部的重要入口,在此种结构设计下,压缩空气进入补胶罐内必须先行穿越补胶罐内所填充的化学胶液层再到达其上表面的罐内顶端处的余隙空间,待累积足够的空气压力方开始迫挤化学胶液由上往下流动,令化学胶液由出胶端管流出,此种作业方式需克服原装商品时的补胶罐内所原先拥有已呈现一定高度的化学胶液的阻力,尤其是该种化学胶液不仅相当黏稠,若是更处于严寒地区进行灌胶补胎作业的情况下,利用空气压缩机进行灌胶进入破损轮胎及充气的作业时间显然相当耗时,导致在救援作业上相当困扰及不便。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空气压缩机装置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一种即或是在摄氏零下40°的低温环境下仍能有效率且快速的对破损轮胎进行补胎充气的救援工作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低温环境下仍有效率且快速的对破损轮胎进行补胎充气的救援工作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可以提升补胶及充气的工作效率,大大缩减作业时间。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包括有一空气压缩机,一补胶罐,一盖体,一具有通道的管体;
该空气压缩机,其具有一气缸及与气缸相通的储气座,气缸产生压缩空气由储气座上的一出气歧管输出;该补胶罐,其实体一端是具有螺纹的开口端及另一端为底壁端,实体内形成一内容室,该内容室装填有化学胶液,内容室中形成一处未被化学胶液所填满的余隙空间;该盖体,其结合在前述补胶罐的开口端上,设有一接受前述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空气的入气端管及一让前述补胶罐内的化学胶液流出的出胶端管,在盖体内侧面设有一和入气端管相连通的轴管;该具有通道的管体,其一端连结于前述盖体的轴管,管体被包容在前述补胶罐的内容室内,在管体上设有至少一气孔,该气孔能够让前述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空气进入前述补胶罐内,前述管体上的气孔的高度大于原装补胶罐物品内的化学胶液层的高度。前述管体的一端为开口而另一端形成一封闭端。前述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还具有一伸缩弹性的软质束紧套,其套覆于前述管体的封闭端封闭住气孔。前述束紧套为中空且两端为开口的条状套体。前述束紧套的一开口端形成一硬度较大的止滑圈。前述束紧套为中空且一端为开口而另一端为封闭面呈U形的套体。 前述管体在其一端上具有大外径的肩段,该肩段另延伸出一外径小于肩段外径的颈段,该颈段前端具有一开口,在肩段上方的管体上还凸出一环状的挡垣,管体的开口结合于前述盖体的轴管上,管体连结于盖体上且盖体螺合前述补胶罐,该管体被包容在补胶罐的内容室内且管体大部分潜浸于前述化学胶液中。前述管体在接近封闭端处还设有一环凹槽,在环凹槽上设有多个气孔,在环凹槽上、下方设有止滑功能的凸环,在最下方的一凸环的下方另设有一环凹沟,前述束紧套的止滑圈嵌合于管体的凹沟处。前述盖体于轴管上设有一内通道,入气端管的内通道与轴管的内通道相连通,盖体在轴管外围另设有一环状的环垣,轴管与环垣的间乃形成一腔室,在环垣的顶端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定位柱,前述出胶端管具有一内通道而连通至该腔室。前述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还设有一可控制前述化学胶液流出补胶罐外的阀门机构。前述阀门机构包括有一具有内围腔的阀座、一具有内径孔的环状阀门环及一弹簧,前述阀座在顶端横向延伸一较小口径的平面状的顶翼,在下端则横向延伸一大口径且为平面状的底翼,在底翼上设有在外围圈的多个定位孔及内围圈的多个呈环状排列的通孔;弹簧置于前述盖体的腔室内;阀门环利用其内径孔套入于前述管体的肩段处且该阀门环抵于前述弹簧的顶端,前述阀座的内围腔套入管体且前述阀座的顶翼被阻挡于管体上的挡垣,阀座的底翼上的定位孔卡固于前述盖体的环垣上所设的定位柱上,此时的阀门环介于阀座的底翼与弹簧两者之间。前述盖体的入气端管直接结合前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歧管。前述补胶罐结合盖体后的组合体物品处于使用状态中,该组合体物品被摆置的工作状态让盖体朝下而补胶罐的底壁端朝上的位置状态。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的盖体内侧设有一在长度上大于原装罐体内化学胶液层的初始原装高度的管体,在管体上设有至少一气孔,在补胶罐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该气孔的高度高于化学胶液层的高度,使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空气可直接经由管体而不需贯穿化学胶液层即可进入罐内的余隙空间并向下迫挤化学胶液的上表面,可大大缩短补胎及充气时间;在补胶罐处于使用状态时,管体上做为空气自其通道流进补胶罐的余隙空间内的气孔,不仅管体的长度(或说是高度)大于化学胶液层的高度,最重要的是气孔至盖体的内顶壁的高度大于化学胶液的顶端面至盖体的内顶壁的高度,由于此种特征,使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可直接经由管体由气孔输至补胶罐内的余隙空间内,完全不必让空气贯穿化学胶液层,节省了空气需克服化学胶液层的阻力所耗费的时间,更何况,若处于低温寒带如零下40° C的环境,加上原本已相当浓稠的化学胶液层,空气若是需贯穿化学胶液层,其所需耗费的时间势必然相当长,因此本发明借着此种结构特征可以提升补胶及充气的工作效率,大大缩减作业时间。在管体封闭端套有一具有伸缩弹性的束紧套,该束紧套可封闭气孔,当处于补胶及充气的使用状态,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可经由管体的气孔透出且撑开束紧套而进入补胶罐上端的余隙空间内,化学胶液不会产生倒灌进入管体至于进入空气压缩机内。在盖体上设有一阀门机构,该阀门机构包括有一设有多个通孔的阀座、环状的阀门环及一弹簧,被压缩空气所迫降的化学胶液可推移阀门环并经由盖体的出胶端管而输出,可达到补胶及充气的功效。


图I是本发明空气压缩机与结合有盖体的补胶罐的分解图;
图2是图I的组合 图3是本发明盖体与补胶罐相结合后的立体 图4是本发明盖体、阀门机构、管体及束紧套的分解 图5是本发明盖体、阀门机构、管体、束紧套等与补胶罐相结合后的构造剖面 图6是图5的动作示意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束紧套使用于如第五图的构造剖面 图8是图7的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I空气压缩机装置 2空气压缩机 20气缸室 21马达22齿轮23储气座
24歧管25压力表 26安全阀
27出气歧管28串接软管 30补胶罐
31内容室32化学胶液 33开口端
34螺纹35底壁端 36余隙空间
40盖体401内顶壁 41入气端管
410内通道42内通道 43出胶端管
430内通道44环垣45轴管
46腔室47定位柱 50管体
51颈段510开口52通道
53肩段54挡垣55封闭端
56环凹槽57气孔58凸环
59凹沟6阀门机构 60阀门环
601内径孔61弹簧62阀座
63底翼64定位孔 65通孔66内围腔67顶翼7束紧套
71止滑圈72封闭面 8 O形垫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请先参考图I、图2、图3及图5,本发明中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1,其包含有一空气压缩机2、补胶罐30及盖体40。空气压缩机2具有一气缸室20,其内可容纳一活塞体(图中未示出),一马达21可动作齿轮22并带动活塞体在气缸室20内进行上下往复式运动,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可经由储气座23的出气歧管27送出,在储气座23上可设有其他的歧管24,歧管24上可连结压力表25、安全阀26,以上的空气压缩机结构乃是一般典型的构造,因此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歧管27连结一补胶罐30,该补胶罐30具有一开口端33及一底壁端35,而补胶罐30内(可参考图5)为中空的内容室31,该内容室31可做为填充化学胶液32的用途,在此还需提及的是该填充有化学胶液32的补胶罐30成为使用物品或商品时,该化学胶液32不可能百分之百填满整个补胶罐30的内容室31,而是尚留有部分未被化学胶液32所填满的空间,在本发明中称为余隙空间36。前述补胶罐30的开口端33外围设有螺纹34可螺合一盖体40,该盖体40设有一入气端管41及出胶端管43,补胶罐30结合盖体40后的整体状态即如图3所示,而此种已填充有化学胶液32的补胶罐30与盖体40结合后的组合体即可视为原装补胶罐物品。前述空气压缩机2的出气歧管27可连结于入气端管41上,而出胶端管43则可连结一串接软管28 (可参考图6)。当然,该串接软管28即是被接至待为补胶的破损轮胎的气嘴上(此部分未图示出)。请参考图4及图5,盖体40外围设有外伸的入气端管41及出胶端管43,该盖体40在内径部位设有一具有内通道42的轴管45,入气端管41具有内通道410与前述轴管45的内通道42相连通,前述盖体40在轴管45外围另设有一环状的环垣44,轴管45与环垣44之间形成一腔室46,在环垣44的顶端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定位柱47,前述出胶端管43具有一内通道430连通至该腔室46。一管体50,其在管体50 —端上具有较大外径的肩段53,该肩段53另延伸出一外径小于肩段53外径的颈段51,该颈段51前端具有一开口 510,在肩段53略上方的管体50上还凸出一环状的挡垣54,管体50另一端则为封闭端55,管体50内形成一通道52,管体50在接近封闭端55处还设有一环凹槽56,在环凹槽56上设有多个气孔57,管体内的空气可通过该等气孔57进入补胶罐30内的出口处,在环凹槽56上、下方设有止滑功能的凸环58,在最下方的一凸环58的下方另设有一环凹沟59。管体50可利用其颈段51的开口 510套固于前述盖体40的轴管45外围,此时轴管45的内通道42与前述入气端管41的内通道410形成相连通的状态,使空气压缩机2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可以进入管体50的通道52。当管体50连结于盖体40上且盖体40螺合前述补胶罐30后,该管体50被包容在补胶罐30的内容室31内且管体50大部分潜浸于前述化学胶液32中。一具有伸缩弹性的软质束紧套7,该束紧套7可为橡胶或塑料材质,其为中空且两端为开口的条状套体,束紧套7可套覆于前述管体50的封闭端55且可封闭住气孔57,当没有空气压力由管体50的气孔57输出时,该束紧套7可闭塞气孔57不至于让补胶罐30内的化学胶液32逆流进入管体50内,当在使用状态时空气压缩机持续产生压缩空气,该空气压力可由管体50的气孔57输出并可扩张束紧套7而输出至补胶罐30内。当然,为了防止束紧套7因过强的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而脱离管体50,在束紧套7开口端可形成一硬度较大的止滑圈71,该止滑圈71可嵌合于管体50的凹沟59处。—阀门机构6,该阀门机构6包括一具有内围腔66的阀座62、一具有内径孔601的环状阀门环60及一弹簧61,前述阀座62在顶端横向延伸一较小口径的平面状的顶翼67,在下端则横向延伸一较大口径且为平面状的底翼63,在底翼63的外围圈上设有多个定位孔64及在底翼63的内围圈上设有多个呈环状排列的通孔65。弹簧61可置于前述盖体40的腔室46内,阀门环60可利用其内径孔601套入于前述管体50的肩段53处且该阀门环60恰可抵于前述弹簧61的顶端,前述阀座62可借其内围腔66套入管体50且其顶翼67可被阻挡于管体50上的挡垣54,阀座62的底翼63上的定位孔64恰可卡固于前述盖体40的环垣44上所设的定位柱47上,此时的阀门环60恰好介于阀座62的底翼63与 弹簧61两者之间。当然,可借由一 0形垫圈8置于盖体40的环垣44外围的内顶壁401处,当阀门机构6、管体50、束紧套7及盖体40被组合固定后,盖体40可螺合于前述补胶罐30具有螺纹34的开口端33,可形成一完整的组合体,该组合体在非使用状态下的外观图可如图3所示,至于其内部相关元件的剖示结构可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其中一主要特征是在于当补胶罐30处于使用状态时,空气压缩机2所产生的压缩空气不必贯穿补胶罐30内的化学胶液32,而是经过管体50通道52由管体50的气孔57输出至补胶罐30内的化学胶液32层上方的余隙空间36,此种动作过程可节省空气穿越化学胶液32层的阻力所耗费的时间,能达到此种效果的结构特征在于管体50的高度或是管体50上的气孔57所处的高度大于化学胶液32层的高度。有鉴于“高度”存在相比较的基准,在此本发明先对所谓“使用状态”及“高度”进一步予以定义,补胶罐30与盖体40结合后的组合体如图3所示的盖体40朝上而补胶罐30的底壁端35朝下的状态是属于“非使用状态”,当盖体40朝下而补胶罐30的底壁端35朝上的状态则是属于“使用状态”,即如图5所示的视图状态,此种状态是本发明装置在对破损轮胎进行补胎充气时的补胶罐30及盖体40组合体被摆置的工作状态。所谓的“高度”是以“使用状态”中做为相互比较的基准,当管体50连结于盖体40,或管体50直接由盖体40 —体成型所延伸出,即管体50的高度是由管体50的一远程(即封闭端)计算至盖体40的内顶壁401,相同地,化学胶液32的高度由补胶罐30内化学胶液32的顶端面计算至盖体40的内顶壁401处。请同时参考图5,在补胶罐30处于使用状态时,管体50上做为空气自其通道52流进补胶罐30的余隙空间36内的气孔57,不仅管体50的长度(或说是高度)大于化学胶液32层的高度,最重要的是气孔57至盖体40的内顶壁401的高度LI大于化学胶液32的顶端面至盖体40的内顶壁401的高度L0,由于此种特征,使空气压缩机2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可直接经由管体50并由气孔57输至补胶罐32内的余隙空间36内,完全不必让空气贯穿化学胶液32层,节省了空气需克服化学胶液32层的阻力所耗费的时间,更何况,若处于低温寒带如零下40° C的环境,加上原本已相当浓稠的化学胶液32层,空气若是需贯穿化学胶液32层,其所需耗费的时间势必然相当长,因此本发明借着此种结构特征可以提升补胶及充气的工作效率,大大缩减作业时间。请同时参考图5及图6,其中在图5显示出化学胶液32因受到阀门机构6中的阀门环60的阻挡而无法流通至出胶端管43。当空气压缩机2产生压缩空气且压缩空气经由入气端管41的内通道410进入管体50的通道52内,压缩空气进一步由气孔57输出并同时扩张束紧套7而进入补胶罐30的余隙空间36内(如图6所示),进入余隙空间36内的压缩空气可直接迫挤化学胶液32层的顶面,促使化学胶液32往下移动,化学胶液32可经由阀座62的底翼63上所设的通孔65往下迫移阀门环60,当阀门环60逐渐压缩弹簧61且由管体50的肩段53往下滑移至管体50的颈段51处,即阀门环60被释放至盖体40的腔室46内,此时化学胶液32可持续由阀座62的底翼63上的多个通孔65流进腔室46内,进而经由出胶端管43的内通道430流出,当然,经由串接软管28连结至破损轮胎的气嘴上(图中未示出),化学胶液32可快速被推送进入轮胎内而完成补胎的目的。本发明另一较佳的实施例,请同时参考图7及图8,其中可利用一端为开口而另一端为封闭面72呈U形的束紧套7套覆于气孔57外围的管体50上,由气孔57输出的压缩空气可扩张并迫移束紧套7往管体50的末端移升,直至气孔57完全不受到束紧套7的封闭,压缩空气即可进入补胶罐30内的余隙空间36内,相同于前实施例的结果,化学胶液32 可快速被推送进入轮胎内而完成补胎的目的。综观前论,本发明的构造不仅异于习用装置具有新颖性,由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空气压力通过管体高于补胶罐内的化学胶液的高度的设计,使空气压力不必另外经历需先从化学胶液层内部进行往上贯穿来克服化学胶液层的阻力,反而让空气压力可直接通过管体而到达补胶罐的余隙空间内,可节省甚多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本发明在空气压缩机未动作时可通过阀门机构的保护作用不致于让补胶罐内的化学胶液流出补胶罐外,及通过束紧套遮蔽管体的气孔让化学胶液不致于逆流进入空气压缩机内,本发明实具进步性,显然允合发明专利的要件。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空气压缩机,其具有一气缸及与气缸相通的储气座,马达的动力让气缸产生压缩空气,再由储气座上的一出气歧管输出; 一补胶罐,其实体一端是具有螺纹的开口端,另一端为底壁端,实体内形成一内容室,该内容室装填有化学胶液,内容室中形成一处未被化学胶液所填满的余隙空间; 一盖体,其结合在前述补胶罐的开口端上,设有一接受前述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空气的入气端管及一让前述补胶罐内的化学胶液流出的出胶端管,在盖体内侧面设有一与入气端管相连通的轴管; 一具有通道的管体,其一端连结于前述盖体的轴管,管体被包容在前述补胶罐的内容室内,在管体上设有至少一气孔,该气孔能够让前述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空气进入前述补胶罐内,前述管体上的气孔的高度大于原装补胶罐物品内的化学胶液层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管体的一端为开口而另一端形成一封闭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还具有一伸缩弹性的软质束紧套,其套覆于前述管体的封闭端封闭住气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束紧套为中空且两端为开口的条状套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束紧套的一开口端形成一硬度较大的止滑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束紧套为中空且一端为开口而另一端为封闭面呈U形的套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管体在其一端上具有大外径的肩段,该肩段另延伸出一外径小于肩段外径的颈段,该颈段前端具有一开口,在肩段上方的管体上还凸出一环状的挡垣,管体的开口结合于前述盖体的轴管上,管体连结于盖体上且盖体螺合前述补胶罐,该管体被包容在补胶罐的内容室内且管体大部分潜浸于前述化学胶液中。
8.权利要求7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管体在接近封闭端处还设有一环凹槽,在环凹槽上设有多个气孔,在环凹槽上、下方设有止滑功能的凸环,在最下方的一凸环的下方另设有一环凹沟,前述束紧套的止滑圈嵌合于管体的凹沟处。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盖体于轴管上设有一内通道,入气端管的内通道与轴管的内通道相连通,盖体在轴管外围另设有一环状的环垣,轴管与环垣的间乃形成一腔室,在环垣的顶端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定位柱,前述出胶端管具有一内通道而连通至该腔室。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还设有一可控制前述化学胶液流出补胶罐外的阀门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门机构包括有一具有内围腔的阀座、一具有内径孔的环状阀门环及一弹簧,前述阀座在顶端横向延伸一较小口径的平面状的顶翼,在下端则横向延伸一大口径且为平面状的底翼,在底翼上设有在外围圈的多个定位孔及内围圈的多个呈环状排列的通孔;弹簧置于前述盖体的腔室内;阀门环利用其内径孔套入于前述管体的肩段处且该阀门环抵于前述弹簧的顶端,前述阀座的内围腔套入管体且前述阀座的顶翼被阻挡于管体上的挡垣,阀座的底翼上的定位孔卡固于前述盖体的环垣上所设的定位柱上,此时的阀门环介于阀座的底翼与弹簧两者之间。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盖体的入气端管直接结合前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歧管。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补胶罐结合盖体后的组合体物品处于使用状态中,该组合体物品被摆置的工作状态让盖体朝下而补胶罐的底壁端朝上的位置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可对破损轮胎进行补胶及充气的空气压缩机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空气压缩机,一内含有化学胶液的补胶罐,利用盖体的入气端管结合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歧管上,可接受被压缩的空气,盖体的出胶端管可用于连结至破损轮胎的气嘴上,输送化学胶液进入破损轮胎内。一长度大于化学胶液的液面高度的管体的一端结合于盖体上,管体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气孔,在补胶罐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该气孔的高度高于原装状态的化学胶液的初始高度,使被压缩空气不需克服穿越化学胶液层的阻力,可直接经由管体的气孔进入补胶罐顶端的余隙空间内向下迫挤化学胶液的上表面让化学胶液经出胶端管送出,可大大缩短补胎及充气时间。
文档编号B60S5/04GK102744894SQ20111009905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周文三 申请人:周文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