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内小车轮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072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箱体内小车轮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轨,特别涉及一种供箱体内小车进出箱体的小车轮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轨道交通车辆每列车配有两台蓄电池箱。作为重要部件,库检时经常拉出和推入蓄电池小车(以下简称“小车”),进行必要的检查。而每台蓄电池箱的蓄电池都在六百多公斤重,分两个小车装入蓄电池箱内,这就要求小车在推拉过程中的阻力越小越容易于操作。由于结构设计的要求,小车推拉过程必过箱门折页处,打开箱门,箱内小车轮轨与箱门上小车轮轨的轨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且对正、顺线。折页位于两轨面之间,两轨面在箱门折页处对正。小车车轮经过折页处有两种方式小车车轮直接轧过折页,如图1所示,小车推拉阻力较大,而且也会造车小车振动,影响蓄电池寿命。另一种方式为,如图2所示,在箱门内侧使用渡板结构,以使渡板搭在折页上,小车推拉阻力较小。但结构相对复杂,操作繁琐,打开车门,拉出小车前,必须打开门上每条轨道上的前后两个翻板式轮轨;在关箱门前,必须先将每条轨道上的前后两个翻板式轮轨全部折叠好,再关箱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箱体内小车轮轨阻力较大,而且结构复杂,不易操作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体内小车轮轨,所述的箱体的底部和箱门内侧铺设有折叠式过渡轮轨。其中,所述的过渡轮轨设置有折叠部,所述的折叠部设置在箱体的折叠区域。优选地,所述的过渡轮轨包括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所述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通过折叠部连接在一起。另外,所述的折叠部包括带第一连接孔的第一轮轨的第一连接端;带第二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端对接的第二轮轨的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铰接的链板。其中,链板分别通过螺钉铰接在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端的第二连接孔内。其中,所述的第一轮轨固定在箱体的底部,第二轮轨通过限位装置附着在箱门内壁上。优选地,所述的限位装置为所述第二轮轨两侧靠近箱门顶部设置的平行于第二轮轨的滑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轮轨左右晃动、脱离箱门内壁的护板,所述护板为Z形,固定在靠近所述滑板的箱门内壁上。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为槽钢制成的轮轨结构。另外,所述的第一连接孔设置在第一轮轨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的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轨的第二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底部和箱门内侧设置可折叠的过渡轮轨,可以在箱门打开放平后,过渡轮轨能够跟箱门一起放平,过渡轮轨可以跨过折页,使小车可以平稳通过箱体的折页处,减少阻力,结构简单。2、本实用新型中过渡轮轨分为铺设在箱体底部的第一轮轨和活动附着在箱门内侧的第二轮轨,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在箱体底部靠近折页位置通过链板铰接在一起,使过渡轮轨可以随箱门一起打开与关闭,结构简单,省时省力。

图1是第一种现有的箱体内小车轮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二种现有箱体内的小车轮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内的小车轮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第一轮轨的主视图;图6是第一轮轨的侧视图;图7是第一轮轨的仰视图;图8是第二轮轨的主视图;图9是第二轮轨的侧视图;图10是第二轮轨的仰视图;图11是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护板的主视图;图13是护板的俯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小车;21、车轮;3、折页;4、第一轮轨;41、第一连接端;42、第一连接孔;43、第一侧壁;5、第二轮轨;51、第二连接端;52、第二连接孔;53、第二侧壁;54、滑板;6、箱门;7、拉杆;8、链节;8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体内小车轮轨,如图3所示,在箱体1的底部和箱门6内侧铺设有折叠式过渡轮轨,过渡轮轨能够覆盖住箱体折页3,以便于小车从箱体内出来时不会受到折页3的阻挡,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过渡轮轨设置有折叠部,如图4所述的折叠部设置在箱体的折叠区域,优选在箱体1底部靠近折页3处的位置,过渡轮轨包括第一轮轨4和第二轮轨5 ;所述第一轮轨4和第二轮轨5通过折叠部连接在一起,过渡轮轨也可以通过多个轮轨铰接在一起形成折叠式过渡轮轨。另外,如图5、6和7所示,所述的第一轮轨4包括第一连接端41,设置在第一连接端41的左右对称的第一连接孔42,而且轮轨都是由槽钢制成,轮轨的两个第一连接孔42对称设置在第一侧板43上;第一轮轨4的第一连接端41底板突出于两侧板,以便于与第二轮轨5连接。如图8、9和10所示,所述的第二轮轨5包括第二连接端51,设置在第二连接端51 的左右对称的第二连接孔52,而且轮轨都是由槽钢制成,轮轨的两个第二连接孔52设置在第二侧板53上;第二轮轨5的第二连接端51的两侧板突出于底板,以便于与第一轮轨4能够吻合,在第一轮轨4和第二轮轨5的侧板上安装链板8后(如图11),既不妨碍第一轮轨 4和第二轮轨5的对折,也可以在两轨道对接时过渡更平稳,减少小车行进阻力。其中折叠部具体包括如图6,带第一连接孔42的第一轮轨4的第一连接端41 ;如图9,带第二连接孔52并与第一连接端41对接的第二轮轨5的第二连接端51 ;如图11,分别与第一连接端41和第二连接端51铰接的链板8 ;链板8通过螺钉81铰接在第一连接端 41的第一连接孔42和第二连接端51的第二连接孔52内。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轮轨4固定在箱体1的底部,第二轮轨5通过限位装置活动附着在箱门6内壁上。以保证在箱门打开或者关闭时,第二轮轨可以随箱
门一起转动。其中,如图3所示,限位装置为第二轮轨5两侧靠近箱门6顶部设置的平行于第二轮轨5的滑板M ;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轮轨5左右晃动、脱离箱门6内壁的护板61,如图12 和13所示,所述护板61为Z形,固定在靠近所述滑板M的箱门6内壁上。滑板可以为角钢,由角钢一个面焊接在第二轮轨5的侧壁上,Z形的护板61的下底面焊接在箱门6内侧,护板的上顶面与滑板M平行,并遮挡滑板M,护板61的上顶面与滑板M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以便于第二轮轨5滑动时不会产生太大的摩擦。使用时,打开箱门6,通过连接杆7放平,第一轮轨4和第二轮轨5通过链板8展开形成一条水平轨道,第二轮轨5通过护板61和滑板M附着在箱门6内侧,防止第二轮轨5 随意晃动,然后小车可以自由在第一轮轨4和第二轮轨5上移动。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箱体内小车轮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的底部和箱门(6)内侧铺设有折叠式过渡轮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内小车轮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轮轨设置有折叠部,所述的折叠部设置在箱体的折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内小车轮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轮轨包括第一轮轨⑷和第二轮轨(5);所述第一轮轨(4)和第二轮轨( 通过折叠部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内小车轮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部包括 带第一连接孔0 的第一轮轨的第一连接端Gl);带第二连接孔(5 并与第一连接端Gl)对接的第二轮轨(5)的第二连接端(51); 分别与第一连接端Gl)和第二连接端(51)铰接的链板(8); 其中,链板(8)分别通过螺钉(81)铰接在第一连接端Gl)的第一连接孔0 和第二连接端(51)的第二连接孔(52)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内小车轮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轮轨(4)固定在箱体(1)的底部,第二轮轨( 通过限位装置附着在箱门(6)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内小车轮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为 所述第二轮轨( 两侧靠近箱门(6)顶部设置的平行于第二轮轨(5)的滑板(54); 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轮轨(5)左右晃动、脱离箱门(6)内壁的护板(61),所述护板(61)为Z形,固定在靠近所述滑板(5)的箱门(5)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体内小车轮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轮轨(4)和第二轮轨(5)为槽钢制成的轮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箱体内小车轮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孔0 设置在第一轮轨的第一侧壁^幻上;所述的第二连接孔(5 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轨(5)的第二侧壁(5 上。
专利摘要一种箱体内小车轮轨,主要解决现有箱体内小车轮轨阻力较大,而且结构复杂,不易操作的问题,所述的箱体的底部和箱门内侧铺设有折叠式过渡轮轨;所述的过渡轮轨设置有折叠部,所述的折叠部设置在箱体的折叠区域;过渡轮轨包括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所述第一轮轨和第二轮轨通过折叠部连接在一起;折叠部包括带第一连接孔的第一轮轨的第一连接端;带第二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端对接的第二轮轨的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铰接的链板;其中,链板通过螺钉铰接在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端的第二连接孔内;使小车可以平稳通过箱体的折页处,减少阻力,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B60S5/06GK202294721SQ20112034404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孙满学, 方培卫, 李树义 申请人:天津泰亚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