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3240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暖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方便地将暖壶固定到行驶的车辆中,尤其是行驶的客车中的暖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客车中未设有热水供给装置,司机及乘客自带水瓶容量较小,保温性差,特别在冬季长途客车中热水的饮用可以说是遥不可及。暖壶容量一般在4L-5L,可保温1-2天, 但暖壶易碎,在车中固定困难。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能够方便地将暖壶固定到客车中的暖壶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暖壶固定装置,其能够方便地将暖壶安全地固定到行驶的客车中,为司机和乘客解决饮用热水的难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暖壶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托盘、多个爪体和对应的多个联动机构,所述底座形成为具有底板和侧壁的圆筒状,所述多个爪体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分布,每个爪体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侧壁的顶部,所述托盘位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每个联动机构连接在相应的爪体和所述托盘之间,使得在所述托盘向下运动到所述底板上时,所述多个爪体朝向所述侧壁的内侧转动以夹紧暖壶。优选地,每个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杆和滑动杆,该滑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托盘上, 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爪体和所述滑动杆之间。优选地,所述托盘的下部具有多个第一凹槽,每个滑动杆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第一凹槽内,且该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滑动杆的高度大致相等。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凹槽,每个滑动杆的另一端具有向下弯折部,该向下弯折部可滑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二凹槽内。优选地,所述滑动杆的上表面形成有横向凹槽,该横向凹槽的两侧形成为弧面,底部形成为平面,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在该横向凹槽内,该下端的两侧对应地形成为弧面且底部形成为平面。优选地,每个爪体的另一端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弹性层。优选地,所述多个爪体的数目为3-6个且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均勻分布。优选地,在所述底座的底板上形成有多个向上延伸的护板,该护板位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与托盘之间,且高度高于所述爪体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护板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均布且每个护板位于相邻的两个爪体之间。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部具有真空吸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暖壶放置到托盘上并向下运动时,托盘将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爪体转动以夹紧暖壶,因此通过该装置可以方便地将暖壶固定到客车等行驶车辆中。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暖壶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暖壶固定装置处于固定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暖壶固定装置处于松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托盘;3爪体;4连接杆;5滑动杆;6护板;7吸盘;8暖壶11底板;12侧壁;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51向下弯折部;52横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中的方向而言的。“内、外”一般是针对装置本身而言的,例如朝向底座的中心为内,反之则为外。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暖壶固定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将暖壶8 方便、稳固地固定在行驶中的交通工具上,尤其是客车上,从而能够切实解决司机和乘客的饮用热水的难题。该装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尤其适用于冬季长途运营的客车上。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暖壶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底座1、托盘2、多个爪体3和对应的多个联动机构,所述底座1形成为具有底板11和侧壁12的圆筒状,所述多个爪体3 沿所述底座1的周向分布,每个爪体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侧壁12的顶部,所述托盘2位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每个联动机构连接在相应的爪体3和所述托盘2之间,使得在所述托盘2向下运动到所述底板11上时,所述多个爪体3朝向所述侧壁12的内侧转动以夹紧暖壶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托盘2和爪体3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使得在将暖壶8放置到托盘2上并带着托盘2向下运动时,通过联动机构的联动作用,可以使爪体3朝向底座1 的内部转动,在托盘2运动到位后,爪体3能够将暖壶紧紧地卡紧,从而实现暖壶的固定作用。底座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到客车的地板上,例如通过紧固件等可拆卸安装到地板上,或者通过吸盘吸附到地板上。对于上述联动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采用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联动机构可以包括连接杆4和滑动杆5,该滑动杆5 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托盘2上,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所述连接杆4连接在所述爪体3和所述滑动杆5之间。通过这种结构,在托盘2向下运动时,即从图3所示的状态运动到图2所示的状态时,滑动杆5的另一端向外滑动,同时将连接杆4向下拉动,连接杆4则带动爪体3向内转动,从而可以固定暖壶。反之,要从该暖壶固定装置中取出暖壶时,只需要将暖壶向上提起即可,同时还可以辅助将爪体3向外转动,即可轻松地取出暖壶。托盘2的下部形成有第一凹槽21,滑动杆5的一端例如通过销轴等铰接在第一凹槽21内,且该第一凹槽21的深度优选与所述滑动杆5的高度大致相等。通过这种方式,如图2所示,在托盘2运动到底座1的底板11上时,滑动杆5恰好能够嵌入在第一凹槽21内。另外,在所述底板11上形成有第二凹槽22,滑动杆5的另一端具有向下弯折部 51,该向下弯折部5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凹槽22内。具体而言,可以在第二凹槽22的侧壁上形成一对滑槽,销轴穿过滑动杆5的向下弯折部51且两端伸入到一对滑槽内,从而使得向下弯折部51可以在第二凹槽22内滑动,同时由于销轴与一对滑槽之间的限位作用,向下弯折部51不会脱离第二凹槽22。通过等通过这种方式,在托盘2运动到底座1的底板 11上时,能够保证滑动杆5基本上处于水平状态。连接杆4和滑动杆5相互铰接。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在滑动杆5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横向凹槽52,连接杆4通过销轴等铰接在该横向凹槽52内。为了便于二者之间相互转动,横向凹槽52的两侧形成为弧面,连接杆4的下端的两侧对应地形成为弧面。另外,横向凹槽52的底面以及连接杆4的底面可以优选形成为平面,从而在滑动杆5处于水平位置时,连接杆4处于垂直位置,通过二者之间的平面贴合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限位作用,以防止在车辆颠簸时由于爪体3夹紧力不够而导致暖壶8松动摇晃。爪体3优选通过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造,例如橡胶,从而可以对暖壶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爪体3损坏暖壶的外表面。另外,爪体3也可以由硬质材料制造以保证其刚度, 同时可以在爪体3与暖壶1相接触的一端的表面上覆盖一层弹性层,这同样能够对暖壶起到保护作用。爪体3的数目优选为3-6个,更优选为4个,沿底座1的圆周方向均勻分布,如图中所示的情况。4个爪体3可以将暖壶1稳固地固定在底座1上,同时结构也相对简单。另外,在相邻两个爪体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护板6,该护板6位于底座1的侧壁12 与托盘2之间,且高度高于所述爪体3的高度。多个护板6沿所述底座1的周向均布且每个护板6位于相邻的两个爪体3之间。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客车紧急刹车时,爪体3发生松动,还可以通过该护板6保护暖壶,以防止暖壶飞出底座1或者翻倒。如上文所述,底座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客车上。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底座1 下面可以具有真空吸盘,在使用时,通过该吸盘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客车的地板上。通过真空吸盘固定方式,该装置的使用变得非常灵活,例如,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该装置放置在任何合适的区域,在不用时轻松地将其取走。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暖壶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托盘O)、多个爪体 (3)和对应的多个联动机构,所述底座(1)形成为具有底板(11)和侧壁(1 的圆筒状,所述多个爪体C3)沿所述底座(1)的周向分布,每个爪体(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侧壁(1 的顶部,所述托盘( 位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每个联动机构连接在相应的爪体 (3)和所述托盘( 之间,使得在所述托盘( 向下运动到所述底板(11)上时,所述多个爪体⑶朝向所述侧壁(12)的内侧转动以夹紧暖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杆(4)和滑动杆(5),该滑动杆(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托盘( 上,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 (11)上,所述连接杆(4)连接在所述爪体C3)和所述滑动杆( 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O)的下部具有多个第一凹槽(21),每个滑动杆(5)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第一凹槽内,且该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滑动杆(5)的高度大致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上具有多个第二凹槽(22),每个滑动杆(5)的另一端具有向下弯折部(51),该向下弯折部(51)可滑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二凹槽0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5)的上表面形成有横向凹槽(52),该横向凹槽的两侧形成为弧面,底部形成为平面,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在该横向凹槽(5 内,该下端的两侧对应地形成为弧面且底部形成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爪体C3)的另一端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弹性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爪体(3)的数目为3-6 个且沿所述底座(1)的周向均勻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的底板(11)上形成有多个向上延伸的护板(6),该护板(6)位于所述底座(1)的侧壁(12)与托盘(2)之间,且高度高于所述爪体(3)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6)沿所述底座(1)的周向均布且每个护板(6)位于相邻的两个爪体(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部具有真空吸盘(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暖壶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托盘(2)、多个爪体(3)和对应的多个联动机构,底座(1)形成为具有底板(11)和侧壁(12)的圆筒状,多个爪体(3)沿底座(1)的周向分布,每个爪体(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侧壁(12)的顶部,托盘(2)位于底座(1)的内部,每个联动机构连接在相应的爪体(3)和托盘(2)之间,使得在托盘(2)向下运动到所述底板(11)上时,多个爪体(3)朝向侧壁(12)的内侧转动以夹紧暖壶(8)。因此,通过该暖壶固定装置可以方便地将暖壶固定到客车等行驶车辆中。
文档编号B60N3/10GK202294428SQ20112044442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方波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