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259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了轻量化、且提高了高速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渴望使充气轮胎轻量化,并提高乘坐舒适性以及减少耗油量。为了实现这样的轻量化,如图5所示,提出了一种具备胎体帘布b的充气轮胎a,该胎体帘布b由包括轮胎赤道C在内的中央区域形成为中央缺失状的左右一对分割帘布片d构成。这样的胎体帘布b通过中央缺失部分e而能够减轻质量。然而,以往的分割帘布片d虽然由配置在该分割帘布片d的轮胎径向内外的带束帘布f I、f2夹持,但是却存在如下问题因中央缺失部分e而造成高速行驶时轮胎轴向上的位移易于增大,因而易于从带束帘布H、f2剥离。作为相关技术存在如下技术。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 - 81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这样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利用配置于胎面中央部的中央片、以及该中央片两侧的一对外侧片来构成了构成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第二带束帘布,另一方面,使构成胎体帘布的左右一对分割帘布片通过所述中央片与外侧片之间,进而配置于所述外侧片的轮胎径向外侧,从而能够实现轻量化,并能够提闻闻速耐久性。本发明中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备胎体,该胎体包括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进而绕胎圈部的胎圈芯折返的至少一张胎体帘布;以及带束层,该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内,并且包括第一带束帘布和第二带束帘布的至少两张带束帘布,所述第一带束帘布配置于所述胎体帘布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第二带束帘布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带束帘布更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束帘布包括配置于包括轮胎赤道在内的胎面中央部的中央片;以及从该中央片的轮胎轴向的外缘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配置的一对外侧片,所述至少一张胎体帘布包括,将包括轮胎赤道在内的中央区域形成为中央缺失状的左右一对分割帘布片,所述分割帘布片从所述中央片的轮胎径向内侧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通过所述中央片与所述外侧片之间,进而向该外侧片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并且,根据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帘布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是所述第二带束帘布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的80% 98%。并且,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束帘布的轮胎轴向的宽度是轮胎截面宽度的60% 95%。并且,根据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片与外侧片的分离距离是所述胎体帘线直径的I. O倍 7. O倍。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I至4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片的轮胎轴向的宽度是所述中央片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7% 85%。并且,根据技术方案I至5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分割帘布片的轮胎轴 向的内缘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是所述第二带束帘布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40% 90%。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体,该胎体包括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进而绕胎圈部的胎圈芯折返的至少一张胎体帘布;以及带束层,该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内,并且包括第一带束帘布和第二带束帘布的至少两张带束帘布,所述第一带束帘布配置于所述胎体帘布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第二带束帘布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带束帘布更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进而,所述第二带束帘布包括配置于包括轮胎赤道在内的胎面中央部的中央片;以及从该中央片的轮胎轴向的外缘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配置的一对外侧片,所述至少一张胎体帘布包括将包括轮胎赤道在内的中央区域形成为中央缺失状的左右一对分割帘布片。这样的分割帘布片因中央缺失部分而有助于使充气轮胎轻量化。并且,所述分割帘布片从所述中央片的轮胎径向内侧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通过所述中央片与所述外侧片之间,进而向该外侧片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由此,在分割帘布片上,不仅作用有基于第二带束帘布的中央片的轮胎径向的限制力,还作用有因通过中央片与外侧片之间而抑制轮胎轴向的位移的限制力,从而抑制了高速行驶时的与带束帘布的剥离。因此,这样的充气轮胎能够提高高速耐久性。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右半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图I的立体图。图3是图I的胎体帘布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胎圈芯的形状的剖视图。图5是对现有的分割帘布片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如下1…充气轮胎;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5…胎圈芯;6…胎体;6A…胎体帘布;7…带束层;7A…第一带束帘布;7B…第二带束帘布;10…中央片;11…外侧片;12…分割帘布片;C…轮胎赤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如图I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作“轮胎”。)1具备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 ;以及限制该胎体6并配置于胎面部2的内部的带束层7,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轿车用的轮胎。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I的内腔面配置有由不透气性橡胶构成的橡胶层的内衬9。在胎面部2还适当地设置有排水用的沟G。所述胎体6由至少一张胎体帘布6A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I张胎体帘布6A构成。所述胎体帘布6A由将包括轮胎赤道C在内的中央区域形成为中央缺失状的左右一对分割帘布片12构成。各分割帘布片12具有在胎侧部3向轮胎径向内外延伸并到达胎圈芯5的主体部6a ;以及与所述主体部6a两侧连接并在胎圈芯5的周围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的一对折返部6b。本实施方式的胎体帘布6A,例如通过由有机纤维构成的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75° 90°的角度排列而成。此外,在胎体帘布6A的主体部6a与折返部6b之间,配置有从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的外表面5a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三角胶8。所述带束层7由至少两张带束帘布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张带束帘布构成,构成为包括配置于胎体帘布6A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一带束帘布7A ;以及配置在比该第一带束帘布7A更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的第二带束帘布7B。各带束帘布7A、7B分别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在15° 40°的角度的范围内倾斜的高弹性的带束帘线,并且,各带束帘布7A、7B在所述带束帘线互相交叉的方向上重叠。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帘布7A、7B使相互的宽度中心均对齐轮胎赤道C而重叠。所述第一带束帘布7A从轮胎轴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连续延伸。这样的第一带 束帘布7A遍及胎面部2的几乎整个范围,赋予箍效应,从而有助于加强胎面部2。所述第二带束帘布7B构成为包括中央片10,该中央片10配置于包括轮胎赤道C的胎面中央部;以及一对外侧片11,这一对外侧片11从该中央片10的轮胎轴向的外缘IOe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地配置。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第二带束帘布7B的箍效应,第二带束帘布7B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a优选为轮胎截面宽度SW的60% 95%。此外,所述轮胎截面宽度SW是正规状态下的轮胎最大宽度点M、M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轮胎最大宽度点M是根据将设置于胎侧部3的文字、花纹以及轮辋保护件等除去以后的轮胎截面轮廓形状而确定的,具体地说,实质上处于和构成胎体6的最大宽度的点m相同的高度。并且,所述“正规状态”是指轮胎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并填充了正规内压、且无负载的状态。此处,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来规定各规格的轮辋,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 Rim”。进而,所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来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 TRA 则表示表 “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 PRESSURE”。并且,虽未进行特殊限定,但是第一带束帘布7A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b优选为第二带束帘布7B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a的80%以上,更加优选为85%以上,另外,优选为所述宽度Wa的98%以下,更加优选为93%以下。由此,能够减小胎面部2的刚性阶梯差,并且能够使基于各带束帘布7A、7B的箍效应遍及胎面部2的几乎整个范围地发挥较大作用。所述胎体帘布6A由上述那样的将包括轮胎赤道C的中央区域形成为中央缺失状的左右一对分割帘布片12、12构成。这样的分割帘布片12削减了中央缺失状的中央区域部分的质量,从而有助于使轮胎I轻量化。为了发挥前述作用,作为所述一对分割帘布片12、12的轮胎轴向的内缘12e、12e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的中央缺失长度La,优选为第二带束帘布7B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a的40%以上,更加优选为50%以上。然而,若所述中央缺失长度La过度增大,则胎体6的刚性会降低,从而轮胎的耐久性有可能变差。因此,所述中央缺失长度La优选为所述宽度Wa的90%以下,更加优选为80%以下。进而,在本发明中,所述分割帘布片12从第二带束帘布7B的中央片10的轮胎径向内侧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通过中央片10与外侧片11之间,进而向该外侧片11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在这样的分割帘布片12上,不仅作用有基于第二带束帘布7B的中央片10的轮胎径向的限制力,还作用有因通过中央片10与外侧片11之间而抑制轮胎轴向的位移的限制力,从而抑制了高速行驶时的与带束帘布的剥离损伤等。因此,本发明的轮胎I能够提闻闻速耐久性。 如图3所示,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限制力,中央片10与外侧片11之间的分离距离Lb优选为所述胎体帘线直径ta (未图示)的7. O倍以下,更加优选为4. O倍以下。然而,若所述分离距离Lb过度减小,则有大的弯曲应力作用于通过中央片10与外侧片11之间的分割帘布片12,从而有可能产生胎体帘线的切断或损伤。因此,所述分离距离Lb优选为所述帘线直径ta的I. O倍以上,更加优选为I. 5倍以上。利用所述中央片10按压本实施方式的分割帘布片12的所述内缘12e。由此,分割帘布片12的向轮胎径向的升起这样的位移被抑制。为了发挥这样的轮胎径向的限制力,分割帘布片12与中央片10重叠的轮胎轴向的重叠长度Lc优选为3. Omm以上,更加优选为
5.Omm以上。另一方面,若所述长度Lc过度增大,则无法发挥抑制轮胎I的质量的效果,因此优选为20mm以下,更加优选为IOmm以下。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分割帘布片12被外侧片11与第一带束帘布7A的轮胎轴向的外端7A1夹持。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I设置有外侧片11与第I带束帘布7A在轮胎径向上互相重叠的部分重叠部。通过设置这样的部分重叠部,分割帘布片12还作用有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径向的限制力,从而能够抑制与第二带束帘布7B的剥离。并且,为了均衡地确保轮胎I的轻量化、以及第二带束帘布针对分割帘布片12的限制力,外侧片1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c优选为中央片10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d的5%以上,更加优选为7%以上,另外,优选为50%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变形成各种方式而实施。例如图4所示,胎圈部4可以是将钢丝卷绕体5c配置于胎体6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分的两侧的构造,钢丝卷绕体5c在轮胎径向上将胎圈钢丝5i重叠卷绕成螺旋状。实施例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基于表I的规格制造了形成为图I所示的基本构造、且轮胎尺寸为195 / 65R15的轿车用轮胎,并对其进行了各种测试。此外,表I以外的主要规格均相同。测试方法如下。<轮胎质量>对每个轮胎的质量进行了测量,并利用以比较例I的倒数为100的指数对其进行了表示。数值越大越好。<高速耐久性>使用转鼓测试机,将供试轮胎轮辋组装于17X7JJ的轮辋、且在填充了 220kPa的内压、负载4. 5kN、速度60km / h的条件下分别使20个供试轮胎在直径I. 7m的转鼓上行驶,并针对各轮胎来测量损伤时的时间。利用以比较例I中损伤的时间的平均值为100的指数来表示结果。数值越大越好。<成型性>分别制造100个具有上述尺寸的轮胎,并确认胎体帘布有无漏气。利用产生漏气的轮胎的百分比(%)来表示结果。数值越小越好。<均匀性>以JASO C607的均匀性试验条件为基准而分别针对20个轮胎测量径向力变化(radial force variation) (RFV),利用以比较例I的平均值(N)的倒数为100的指数来表示结果。数值越大越好。表I中示出了测试结果。·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备 胎体,该胎体包括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进而绕胎圈部的胎圈芯折返的至少一张胎体帘布;以及 带束层,该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内,并且包括第一带束帘布和第二带束帘布的至少两张带束帘布,所述第一带束帘布配置于所述胎体帘布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第二带束帘布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带束帘布更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束帘布包括 配置于包括轮胎赤道在内的胎面中央部的中央片;以及 从该中央片的轮胎轴向的外缘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配置的一对外侧片, 所述至少一张胎体帘布包括,将包括轮胎赤道在内的中央区域形成为中央缺失状的左右一对分割帘布片, 所述分割帘布片从所述中央片的轮胎径向内侧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通过所述中央片与所述外侧片之间,进而向该外侧片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束帘布的轮胎轴向的宽度是所述第二带束帘布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80% 98%。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束帘布的轮胎轴向的宽度是轮胎截面宽度的60% 95%。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片与外侧片的分离距离是所述胎体帘线直径的I. O倍 7. O倍。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片的轮胎轴向的宽度是所述中央片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7% 85%。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分割帘布片的轮胎轴向的内缘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是所述第二带束帘布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40% 9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充气轮胎,既能实现轮胎的轻量化又能提高高速耐久性。充气轮胎(1)具备包括至少一张胎体帘布(6A)的胎体(6);以及包括第一带束帘布(7A)和配置于比该第一带束帘布更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的第二带束帘布(7B)的带束层(7)。所述第二带束帘布包括在胎面中央部配置的中央片(10);以及从该中央片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配置的一对外侧片(11、11)。所述胎体帘布包括将包括轮胎赤道(C)在内的中央区域形成为中央缺失状的左右一对分割帘布片(12、12)。所述分割帘布片从所述中央片(10)的轮胎径向内侧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通过所述中央片与所述外侧片(11)之间,进而向该外侧片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
文档编号B60C15/00GK102896979SQ20121025873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6日
发明者楠本拓士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