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665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轻型商用车型前独立悬架多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结构,在国内双横臂独立悬架在轻型商用车上的应用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由此可以看出双横臂独立悬架将是未来轻型商用车悬架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双横臂独立悬架,其具有平顺性好,操纵稳定性强等特点,而操纵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为抗制动点头率,制动点头会对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严重的冲击。在双横臂独立悬架车型中,汽车的抗制动点头性能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一为前悬架系统的轮边刚度,刚度越大,抗制动点头能力越强;另一方面则与独立悬架杆系的布置有关。现有技术中一款车型前独立悬架杆系布置如图I所示,汽车制动时,转向节上球 点I受力大小为F1,方向平行上摆臂前铰接点A和上摆臂后铰接点B所在的直线AB向后;转向节下球点2受力大小为F2,方向平行下摆臂前铰接点C和下摆臂后铰接点D所在的直线⑶向前。由于布置时AB平行于⑶,所以力Fl与F2没有交点,即汽车前悬架的俯仰摆动瞬心在前悬架后侧的无穷远处,如图I中两条平行的直线所示。而汽车制动时前悬架处车身的下沉量
F hAF= J (-Xdl
ZXL1X Ctl L转化为前悬架的抗制动点头率为
C-, X / X 广,If = ~~ X 100%
(I1 X h其中Fj为制动力A为轮边弹性元件刚度;h为质心高度;L为轴距吨为俯仰瞬心距前轮中心的距离W1为俯仰瞬心距地高度。由于Cl1距离前轮中心无限远,所以该车型前悬架杆系布置对车辆的抗制动点头效应没有任何影响,即汽车前悬架处车身制动下沉量只与轮边弹性元件刚度有关。所示,在前悬架弹性元件刚度较小制动的情况下,整车的俯仰角过大,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保证在前悬架具有小的振动频率的前提下,提高汽车的抗制动点头能力,即抗制动点头率。(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其包括分别铰接于车辆前独立悬架副车架的上摆臂总成和下摆臂总成,所述上摆臂总成倾斜布置。[0013]其中,所述上摆臂总成通过球头与车辆前轮边总成连接,该连接处形成上球点。其中,所述下摆臂总成水平布置。其中,所述下摆臂总成通过球头与车辆前轮边总成连接,该连接处形成下球点。其中,所述上摆臂总成由所述车辆前独立悬架前方朝向后方倾斜布置。(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通过对上摆臂总成的合理布置,统筹兼顾了汽车的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使汽车制动时发生制动点头的程度大为减轻, 从而提高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能。

图I是现有技术中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的示意图。其中,I :上球点;2 :下球点;A :上摆臂前铰接点;B :上摆臂后铰接点;C :下摆臂前铰接点;D :下摆臂后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示,车辆前独立悬架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了上摆臂总成和下摆臂总成,根据车辆前独立悬架位于车体前方的方位,后续的“前”和“后”均以此为标准。上摆臂总成通过上摆臂前铰接点A和上摆臂后铰接点B与车辆前独立悬架相铰接,并且上摆臂总成通过球头与车辆前独立悬架轮边总成连接,该连接处形成上球点I ;下摆臂总成通过下摆臂前铰接点C和下摆臂后铰接点D与车辆前独立悬架相铰接,并且所述下摆臂总成水平布置,所述下摆臂总成通过球头与车辆前轮边总成连接,该连接处形成下球点2。优选地,所述上摆臂总成由所述车辆前独立悬架前方朝向后方倾斜设置,即A、B点所在直线由A朝向B倾斜设置。上述结构中,上摆臂总成受到的制动作用力为F1,下摆臂总成受到的制动作用力为F2,两作用力方向如图2,此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俯仰摆动瞬心为0点。通过前悬架的抗制动点头率公式分析可得,di减小后,抗制动点头率nf变大,最终达到提高前悬架的抗制动点头能力。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前悬架具有较小轮边刚度的前提下,也具有较强的抗制动点头能力,综合兼顾了车量的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摆臂总成的合理布置,统筹兼顾了汽车的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使汽车制动时发生制动点头的程度大为减轻,从而提高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铰接于车辆前独立悬架副车架的上摆臂总成和下摆臂总成,所述上摆臂总成倾斜布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总成通过球头与车辆前轮边总成连接,该连接处形成上球点。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总成水平布置。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总成通过球头与车辆前轮边总成连接,该连接处形成下球点。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总成由所述车辆前独立悬架前方朝向后方倾斜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公开了一种车辆前独立悬架杆系结构,其包括分别铰接于车辆前独立悬架副车架的上摆臂总成和下摆臂总成,所述上摆臂总成倾斜布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摆臂总成的合理布置,统筹兼顾了汽车的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使汽车制动时发生制动点头的程度大为减轻,从而提高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文档编号B60G3/18GK202753712SQ20122035942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陈言平, 刘孟 申请人: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