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161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汽车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重型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减振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在现在技术中,惯常所使用的重型汽车发动机前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受安装空间及安装结构的限制结构都比较简单,可靠性比较差,失效现象频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从而实现对其减振性能和耐疲劳性能的提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包括有上部限位垫板、下部限位垫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上部限位垫板和下部限位垫板之间的减振块,其中:所述上部限位垫板包括有顶部以及自该顶部的前、后缘向下弯折的两个第一限位侧壁,所述上部限位垫板的顶部中部设置于中间安装孔,用于与发动机上的支架相连接;所述下部限位垫板包括有底部、自该底部的前、后缘向上弯折的两个第二限位侧壁以及自该底部的左、右两侧边缘向外延伸的了耳板,所述耳板上开设有链接孔,用于与车架上的管状横梁相连接;所述上部限位垫板的第一限位侧壁的下缘与所述下部限位垫板的第二限位侧壁的上缘之间存在有第一间隙。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是在现有的发动机前悬置系统减振块的上、下两侧加装限位垫板,从而提高了其的减振性能以及耐疲劳性能,同时还能对设置于其中的减振块加以保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优越,同明还增长了该减振装置的使用寿命。

从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包括有上部限位垫板1、下部限位垫板2以及设置于所述上部限位垫板I和下部限位垫板2之间的减振块3。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所述上部限位垫板I包括有顶部11以及自该顶部11的前缘和后缘向下弯折的两个第一限位侧壁12,所述第一限位侧壁12垂直于所述上部限位垫板I的顶部11。所述上部限位垫板I的顶部11中部设置于中间安装孔13,用于与发动机上的支架相连接。所述下部限位垫板2则包括有底部21、自该底部21的前、后缘向上弯折的两个第二限位侧壁22以及自该底部21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的耳板23,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侧壁22垂直于所述下部限位垫板2的底部21,而所述两个耳板23上则分别开设有连接孔24,用于与车架上的管状横梁相连接。所述上部限位垫板I的第一限位侧壁12的下缘121与所述下部限位垫板2的第二限位侧壁12的上缘221之间存在有第一间隙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部、下部限位垫板1、2均是由钢板冲压而成的。而所述减振块则是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上部、下部限位垫板1、2与所述减振块通过硫化处理紧密而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制成所述上部、下部限位垫板1、2的钢板的厚度为4毫米。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上部限位垫板I的两个第一限位侧壁12上分别设置有一突出部15 ;而在所述下部限位垫板2的两个第二限位侧壁22上则分别开设有一凹槽25。所述突出部15的形状与所述凹槽25形状相对应,所述突出部15得以容置于所述凹槽25中,并且所述突出部15的外缘与所述凹槽25的内缘之间存在有第二间隙5,所述第二间隙5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间隙4的宽度相等。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突出部16为倒置的T字形,所述突出部16具有连接部161以及突出部本体162,而相对应地,开设于本实施例第二限位侧壁22上的凹槽26也呈倒置的T字形,该凹槽26具有凹槽开口 261以及凹槽本部262。所述连接部161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开口 261的开口宽度。优选地,所述突出部本体162与所述凹槽本部262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突出部本体162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本部262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凹槽开口 261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突出部本体162宽度。这样当所述上部限位垫板I与下部限位垫板2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减振块3发生拉伸形变时,所述上部限位垫板I的突出部本体162被凹槽26的凹槽开口 261止挡,无法从该凹槽26中移出,从而限制了所述减振块3的拉伸形变。更优选地,所述凹槽本部262上缘与所述突出部本体的上缘之间存在有第三间隙6,而该间隙6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间隙4的宽度相等。虽然在此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部限位垫板、下部限位垫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上部限位垫板和下部限位垫板之间的减振块,其中: 所述上部限位垫板包括有顶部以及自该顶部的前、后缘向下弯折的两个第一限位侧壁,所述上部限位垫板的顶部中部设置于中间安装孔,用于与发动机上的支架相连接; 所述下部限位垫板包括有底部、自该底部的前、后缘向上弯折的两个第二限位侧壁以及自该底部的左、右两侧边缘向外延伸的了耳板,所述耳板上开设有连接孔,用于与车架上的管状横梁相连接; 所述上部限位垫板的第一限位侧壁的下缘与所述下部限位垫板的第二限位侧壁的上缘之间存在有第一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侧壁垂直于所述上部限位垫板的顶部;而所述第二限位侧壁则垂直于所述下部限位垫板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限位垫板的两个第一限位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突出部;而所述下部限位垫板的两个第二限位侧壁上则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突出部得以容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突出部的下缘与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间存在有第二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相等。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倒置的T字形,而开设于本实施例第二限位侧壁上的凹槽也呈倒置的T字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字形突出部具有连接部以及突出部本体,而所述T字形凹槽则具有凹槽开口以及凹槽本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开口的开口宽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本体与所述凹槽本部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突出部本体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本部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开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突出部本体宽度,当所述上部限位垫板与下部限位垫板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突出部本体得以被所述凹槽的凹槽开口止挡。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下部限位垫板均由厚度为4毫米的钢板冲压而成的,而所述减振块则是由橡胶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所述上部、下部限位垫板与所述减振块之间通过硫化处理紧密而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装置,包括上部限位垫板、下部限位垫板以及设置两者之间的减振块,其中,所述上部限位垫板包括有顶部以及两个第一限位侧壁,其顶部中部设置于中间安装孔,而所述下部限位垫板包括有底部、两个第二限位侧壁以及耳板,所述耳板上开设有链接孔,所述上部限位垫板的第一限位侧壁的下缘与所述下部限位垫板的第二限位侧壁的上缘之间存在有第一间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装置在现有的减振块的上、下两侧加装限位垫板,提高了其减振性能和耐疲劳性能,同时还能够对设置于其中的减振块加以保护,该减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优越,同时还延长了该减振装置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K5/12GK203157685SQ20122072117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刘百丽, 时新立, 段增旭 申请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