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308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车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车门,将形成窗开口的车门框架的一部分插入车门面板内部,其中,在车门框架中从向车门面板内的插入部至形成窗开口的框架形成部设置的向车内侧的突出部的至少一个构成面上,形成区分框架形成部侧的面区域和插入部侧的面区域的台阶部,将与该台阶部连续的插入部侧的面区域作为与内面板对向的内面板对向面,该内面板对向面通过台阶部而向离开内面板的方向位移,沿该位移的内面板对向面重叠增强托架。由此,增强托架的配置不受制约,能够使车门框架和车门面板的结合部分的强度提高。
【专利说明】车辆用车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车门,特别是涉及车门框架和车门面板的结合部分的构造。
【背景技术】
[0002]在将框状的车门框架(窗框)组装于车门面板的构造的车辆用车门中,已知有在构成车门面板的内面板和车门框架的结合部分一并固定有支承门锁机构或车门上后视镜的增强托架(增强件)。通过介设刚性高的增强托架,可以实现车门框架和内面板的结合部分的强度提闻。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95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作为车门框架和内面板的结合部分的强度部件使用增强托架的情况下,以夹持于车门框架和内面板之间的形式进行固定。从提高强度的观点来看,期望尽可能大地确保增强托架与车门框架和内面板重叠的区域。但是,在内面板的上缘部,内面板和车门框架的间隔缩小,对增强托架的配置空间有制约。
[0008]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对增强托架的配置的制约少,能够提高车门框架和车门面板的结合部分的强度。
[0009](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0]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车门,其具有:车门框架,其具有插入并支承于构成车门面板的内面板和外面板之间的插入部、和从车门面板突出并形成窗开口的框架形成部;增强托架,其固定于车门框架的插入部和内面板之间。车门框架,从框架形成部至插入部具有从图案部向车内侧突出的突出部。于构成突出部的突出部构成面的至少一个,具有区分框架形成部侧的面区域和插入部侧的面区域的台阶部,将与该台阶部连续的插入部侧的面区域作为与内面板对向的内面板对向面,该内面板对向面通过台阶部而向离开内面板的方向位移。并且,沿该位移的内面板对向面重叠增强托架。
[0011]优选的是,车门框架的突出部构成面具有:朝向车内侧的车内侧壁面、和夹着该车内侧壁面并向车门框架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离开的对向壁面,台阶部形成于外周侧的对向壁面上。该情况下,可以将压缝条支承于外周侧的对向壁面中的框架形成部侧的面区域。
[0012]为了吸收制造误差等,需要在内面板的上缘部和车门框架之间设置规定以上的间隙。在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中,也可以使内面板的上缘部位于与车门框架的突出部中的台阶部对向的位置,使该内面板的上缘部,与突出部构成面中与台阶部连续的框架形成部侧的面区域为大致同一面。根据该结构,内面板的上缘部和车门框架的间隙不会在外观上表现出来,美观性提高。[0013](发明的效果)
[0014]根据以上的本发明,车门框架的插入部中的突出部的内面板对向面和内面板之间的空间上的余量增大,不与内面板发生干涉的前提下,可以提高能够配置增强托架的上限位置,因此,能够实现车辆用车门中的车门框架和车门面板的结合部分的强度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从车外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的侧面图。
[0016]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构成图1的车门的车门框架和增强件的图。
[0017]图3是从车外侧观察构成图1的车门的车门框架和增强件的图。
[0018]图4是从车内侧观察构成车门框架的后侧框架的图。
[0019]图5是从车外侧观察后侧框架的图。
[0020]图6是从后方观察后侧框架的图。
[0021]图7是放大了后侧框架的插入部的图。
[0022]图8是从车内侧观察锁加强件的图。
[0023]图9是从车外侧观察锁加强件的图。
[0024]图10是从后方观察锁加强件的图。
[0025]图11是从车内侧观察在锁加强件上固定有后侧框架的状态的图。
[0026]图12是从车外侧观察图11的状态的图。
[0027]图13是从后方观察图11的状态的图。
[0028]图14是从车内侧观察将后侧框架的插入部和锁加强件和内面板重叠固定的状态的图。
[0029]图15是从车外侧观察图14的状态的图。
[0030]图16是从后方观察图14的状态的图。
[0031]图17是沿着图2的A — A线的剖面图。
[0032]图18是沿着图14的B-B线的剖面图。
[0033]图19是沿着图16的C 一 C线的剖面图。
[0034]图20是表不使后侧框架的插入部和内面板的上缘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与图19不同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0035]符号说明
[0036]10 车门
[0037]11车门面板
[0038]12车门框架
[0039]15上框架
[0040]16前侧框架
[0041]16a插入部
[0042]16b框架外观部(框架形成部)
[0043]17后侧框架
[0044]17a插入部
[0045]17b框架外观部(框架形成部)[0046]18腰线加强件
[0047]19前侧托架(增强托架)
[0048]21外面板
[0049]22、122 内面板
[0050]23、123嵌合凹部
[0051]24内周侧凸缘部
[0052]25外周侧凸缘部
[0053]26内周侧壁面
[0054]27、127外周侧壁面
[0055]28车内侧壁面
[0056]29、129内面板的上缘部
[0057]30内侧框架
[0058]31突出 部
[0059]31a窄宽度框架部
[0060]31b通常宽度框架部
[0061]32 (32a、32b)内周侧凸缘部
[0062]33 (33a、33b)外周侧凸缘部
[0063]34内周侧壁面(突出部构成面、对向壁面)
[0064]35外周侧壁面(突出部构成面、对向壁面)
[0065]35a内面板对向面(插入部侧的面区域)
[0066]35b基准面(框架形成部侧的面区域)
[0067]35c台阶部
[0068]36车内侧壁面(突出部构成面)
[0069]36a内面板对向面(插入部侧的面区域)
[0070]36b基准面(框架形成部侧的面区域)
[0071]36c台阶部
[0072]40外侧框架
[0073]41图案面
[0074]42玻璃导向部
[0075]50锁加强件(增强托架)
[0076]51嵌合凹部
[0077]52内周侧凸缘部
[0078]53外周侧凸缘部
[0079]56门锁组装部
[0080]57内周侧壁面
[0081]58外周侧壁面
[0082]59车内侧壁面
[0083]60压缝条
[0084]61固定销[0085]71焊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86]图1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乘用车的前门(以下记为“车门”)10的概略构造。车门10具备车门面板11和车门框架12,被车门面板11的上缘部和车门框架12的内周部包围的区域成为窗开口部13。在窗开口部13内设置可升降的车门玻璃14。车门框架12具备:形成车门10的上缘部的上框架15、从上框架15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前侧框架16、从上框架15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后侧框架17。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门框架12中面向窗开口部13的一侧称为内周侧,将其相反的一侧称为外周侧。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与安装有车门10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相对应。
[0087]车门面板11具有位于车外侧的外面板21 (图1)和位于车内侧的内面板22。内面板22在图14?图19中表示其一部分,在图14和图16中,为了在从车内侧观察的状态下容易观察重合位于内面板22的背后(车外侧)的要素,由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内面板
22。如图2及图3所示,前侧框架16和后侧框架17的下方的一部分区域,成为插入外面板21和内面板22之间的空间内而被支承的插入部16a、17a,在图1所示的车门10的完成状态下,插入部16a、17a在外观上未露出,而仅框架外观部(框架形成部)16b、17b从车门面板11向上方突出。
[0088]如图2及图3所示,在将前侧框架16和后侧框架17的插入部16a、17b连接的位置,具有:腰线加强件18、前侧托架(增强托架)19、锁加强件(增强托架)50。锁加强件50支承门锁机构。腰线加强件18向前后方向延伸地延设,将腰线加强件18的前端部附近固定于前侧托架19,将腰线加强件18的后端部附近固定于锁加强件50。前侧托架19固定于前侧框架16的插入部16a。锁加强件50通过后述的构造固定于后侧框架17的插入部17a。车门框架12中的插入部16a、17a、腰线加强件18、前侧托架19、锁加强件50分别固定于内面板22。本实施方式的车门10在后侧框架17和锁加强件50的结合部分具有特征,下面说明该特征。
[0089]图4?图6单独表示车门框架12中的后侧框架17。后侧框架17通过将位于车内侧的内侧框架30和位于车外侧的外侧框架40组合而构成。内侧框架30和外侧框架40分别由板状的金属材料形成。内侧框架30具有:向车内侧突出的袋状截面的突出部31、从突出部31向两侧突出的内周侧凸缘部32及外周侧凸缘部33。作为构成突出部31的突出部构成面,具有向车门框架12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前后方向)离开对向的内周侧壁面(对向壁面)34及外周侧壁面(对向壁面)35、将内周侧壁面34和外周侧壁面35连接并朝向车内侧的车内侧壁面36,内周侧壁面34与内周侧凸缘部32连续,外周侧壁面35与外周侧凸缘部33连续。
[0090]后侧框架17中,图17表示框架外观部17b的截面形状,图18表示插入部17a的截面形状。由这些图可知,内侧框架30中的突出部31、内周侧凸缘部32、外周侧凸缘部33的详细的形状,在插入部17a和框架外观部17b互不相同。就突出部31而言,其截面积,相比框架外观部17b,插入部17a更小。详细而言,在外周侧壁面35中的插入部17a侧的面区域(为内面板对向面35a)和外周侧壁面35中的框架外观部17b侧的面区域(为基准面35b)之间,形成有台阶部35c。台阶部35c为随着从框架外观部17b侧进入插入部17a侧而逐渐接近内周侧壁面34的倾斜面,由此,内面板对向面35a,与基准面35b相比,向更远离内面板22的方向位移。因此,突出部31在夹着台阶部35c的形成位置的上下部位使前后方向的宽度不同,相比位于台阶部35c的上方的框架外观部17b侧,位于下方的插入部17a侧更加窄宽度地构成。下面,将插入部17a侧的突出部31称作窄宽度框架部31a,将框架外观部17b侧的突出部31称作通常宽度框架部31b。如图17所示,框架外观部17b侧的构成通常宽度框架部31b的外周侧壁面35的基准面35b成为保持压缝条60的基底面。压缝条60通过固定销61支承固定于基准面35b,在关闭车门10时,压缝条60的中空弹接部60a与车身侧的车门开口(未图示)的内缘接触而弹性变形,使车门10和车身之间水密。另外,在插入部17a侧的车内侧壁面36 (为内面板对向面36a)和框架外观部17b侧的车内侧壁面36 (为基准面36b)之间也形成有台阶部36c,使内面板对向面36a相比基准面36b向更远离内面板22的方向位移(参照图6)。因此,在车门10的厚度方向上,窄宽度框架部31a也比通常宽度框架部31b窄宽度。
[0091]就内侧框架30的内周侧凸缘部32而言,框架外观部17b的宽度形成得比插入部17a宽,用符号32a区别插入部17a侧的内周侧凸缘部32,用符号32b区别框架外观部17b侧的内周侧凸缘部32。另一方面,就外周侧凸缘部33而言,框架外观部17b的宽度形成得比插入部17a窄,用符号33a区别插入部17a侧的外周侧凸缘部33,用符号33b区别框架外观部17b侧的外周侧凸缘部33。
[0092]外侧框架40具有朝向车外侧的图案面41和将图案面41的内周侧缘部向车内侧弯曲而形成的凹状截面的玻璃导向部42。如图4?图7及图17所示,外侧框架40安装于内侧框架30的车外侧,通过将图案面41的缘部向车内侧折回而夹着内侧框架30的缘部的卷边加工或规定部位的焊接而固定于内侧框架30。在该固定状态下,图案面41在框架外观部17b覆盖内侧框架30的整体,玻璃导向部42的位置为沿着内侧框架30的内周侧凸缘部32。玻璃导向部42从后侧框架17的上端延设至下端附近而设置,在车门框架12的完成状态下,车门玻璃14的缘部沿玻璃导向部42升降。在玻璃导向部42内保持省略图示的玻璃导槽。玻璃导槽具有将进入图案面41内的车门玻璃14的缘部的侧面从车内侧和车外侧夹持并弹性保持的唇。详情省略,在上框架15和前侧框架16也形成有接续于后侧框架17的玻璃导向部42的玻璃导向部。
[0093]如上所述,就后侧框架17而言,由外侧框架40整体、与内侧框架30的内周侧凸缘部32的外周侧凸缘部33,构成朝向车外侧的图案部,后侧框架17具有使内侧框架30的突出部31从该图案部朝向车内侧突出的截面形状。在插入部17a中,不存在外侧框架40的大部分,而由内侧框架30的内周侧凸缘部32a和外周侧凸缘部33a形成图案部。
[0094]锁加强件50通过对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具有从车内侧覆盖后侧框架17的插入部17a的形状。如图8?图10所示,锁加强件50具有:向车内侧突出且能够使内侧框架30的窄宽度框架部31a嵌合的嵌合凹部51、向插入部17a的内周侧凸缘部32a的车内侧离开的内周侧凸缘部52、和位于插入部17a的外周侧凸缘部33a的车内侧的外周侧凸缘部53。在锁加强件50的下部形成有组装未图示的门锁机构的门锁组装部56。嵌合凹部51具有:沿着后侧框架17的窄宽度框架部31a中的内周侧壁面34的内周侧壁面57、沿着内面板对向面35a的外周侧壁面58、和沿着内面板对向面36a的车内侧壁面59。内周侧壁面57和外周侧壁面58的间隔与插入部17a中的内周侧壁面34和内面板对向面35a的间隔相对应。在外周侧壁面58贯通形成有焊接孔71。
[0095]如图11?图13所示,组合内侧框架30和外侧框架40而构成的后侧框架17的插入部17a,被固定于锁加强件50。内侧框架30的窄宽度框架部31a嵌合于锁加强件50的嵌合凹部51内,外周侧凸缘部33a与外周侧凸缘部53抵接。于是,覆盖截面积小的窄宽度框架部31a的嵌合凹部51,成为与截面积大的通常宽度框架部31b大致对应的前后方向宽度,锁加强件50的嵌合凹部51中的外周侧壁面58和内侧框架30的通常宽度框架部31b中的基准面35b,位于大致同一面。另外,锁加强件50的车内侧壁面59,相比通常宽度框架部31b的基准面36b,位于更靠车外侧。在该组装状态下,内面板对向面35a的一部分通过锁加强件50的焊接孔71而露出,该部位被焊接。此外,后侧框架17的插入部17a和锁加强件50,也在焊接孔71以外的部位被焊接。
[0096]将如上组合的后侧框架17和锁加强件50固定于内面板22。图14?图16表不内面板22中的后侧框架17和向锁加强件50的固定部分附近。在该固定部分,内面板22具有大致沿着锁加强件50的形状,如图18所示,具有:从车内侧覆盖锁加强件50的嵌合凹部51的嵌合凹部23、从车内侧覆盖内周侧凸缘部52的内周侧凸缘部24、从车内侧覆盖外周侧凸缘部53的外周侧凸缘部25。嵌合凹部23具有分别沿着锁加强件50的内周侧壁面57、外周侧壁面58及车内侧壁面59的内周侧壁面26、外周侧壁面27及车内侧壁面28。锁加强件50的内周侧凸缘部52和外周侧凸缘部53上的规定位置,相对于内面板22的内周侧凸缘部24和外周侧凸缘部25被焊接。这样,通过在后侧框架17的插入部17a和内面板22之间夹着固定刚性高的锁加强件50,插入部17a和内面板22的结合部分的强度提高。
[0097]如图19所示,内面板22的上缘部29位于构成后侧框架17中的插入部17a和框架外观部17b的边界的台阶部35c (36c)的稍靠上方。内面板22在该上缘部,在与后侧框架17 (框架外观部17b)之间形成有上缘间隙D。该上缘间隙D即使存在若干的制造误差,也仍具有使得后侧框架17和内面板22不发生干涉的余量,被设定为必要最小限的宽度。内面板22形成随着从上缘部29朝向下方而逐渐向车内侧膨出的形状,在插入部17a和内面板22的外周侧壁面27 (嵌合凹部23)之间形成宽度比上缘间隙D宽的空间S。锁加强件50位于该空间S内,通过使其截面的大小在构成插入部17a的窄宽度框架部31a和构成框架外观部17b的通常宽度框架部31b相互不同,从而能够提高锁加强件50的上限位置,力口宽锁加强件50相对于插入部17a的加强区域,提高刚性。具体而言,内面板22的嵌合凹部23中的外周侧壁面27,随着接近上缘部29而接近内侧框架30的外周侧壁面35 (内面板对向面35a),缩小空间S的宽度,能够配置锁加强件50的空间S内的上限位置,达到空间S的宽度超过锁加强件50 (外周侧壁面58)的厚度规定量的位置。在现有的构造中,与图19不同,在内侧框架30的外周侧壁面35,在基准面35b和内面板对向面35a之间未形成台阶部35c,而基准面35b直接延长至插入部17a的区域,因此,空间S的宽度变窄,锁加强件50的外周侧壁面58位于比图19的位置更偏向图中右手方向。于是,当外周侧壁面58的高度位置仍为图19的高度位置时,会与内面板22的外周侧壁面27发生干涉,因此,能够配设外周侧壁面58的界限宽度的位置位于比图19所示的位置更靠下方。作为结果,锁加强件50的位置比图19所示的位置更向下方下降。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周侧壁面35的中途形成台阶部35c,使内面板对向面35a相比基准面35b更向离开内面板22的方向位移,由此,能够配设锁加强件50的外周侧壁面58的上限位置提高,能够增大锁加强件50相对于后侧框架17的加强量。
[0098]此外,图19表示通过后侧框架17的外周侧壁面35及锁加强件50的外周侧壁面58的截面位置,在后侧框架17的车内侧壁面36,比台阶部36c更靠下方的内面板对向面36a也相对于基准面36b向离开内面板22的方向位移,因此,能够避免与内面板22的车内侧壁面59的干涉,并且能够提高能够配设锁加强件50的车内侧壁面59的上限位置。
[0099]图20表示在与图19相同的截面位置,使后侧框架17的插入部17a和内面板122的相对位置不同的其它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内面板122的上缘部129处于与台阶部35c对向的位置,且框架外观部17b侧的基准面35b和内面板122的上缘部129为大致同一面的关系。在内面板122的上缘部129和后侧框架17的台阶部35c之间确保了与图19同程度的宽度的上缘间隙D。另一方面,比上缘间隙D更靠下方的插入部17a和内面板122的外周侧壁面127 (嵌合凹部123)之间的空间S相比图19的方式宽度窄,但通过使插入部17a的内面板对向面35a向离开内面板122的方向位移,能够确保空间的余量,即使将锁加强件50的外周侧壁面58的上限位置设定为与图19同程度,也不对内面板122造成干涉。根据该图20的构造,由于台阶部35c覆盖上缘间隙D的上方,所以异物不易进入空间S内。另外,在由框架外观部17b支承压缝条60 (参照图17)的基准面35b和内面板22的上缘部129之间,台阶消失,也得到提高美观的效果。
[0100]以上,基于图示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为对于使后侧框架17和锁加强件50固定于内面板22、122的部位的应用例,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使前侧框架16和前侧托架19固定于内面板22、122的部位。
[0101]另外,图示实施方式为对于乘用车的前门的应用例,但只要是如实施方式那样将车门框架12插入车门面板11内并进行固定的构造的车门,则能够广泛应用本发明。
[0102](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3]如以上详述,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车门,车门框架具有形成窗开口的框架形成部和插入车门面板内的插入部,且在该车门框架的插入部和构成车门面板的内面板之间固定增强托架,利用台阶部使构成车门框架的插入部的内面板对向面向离开内面板的方向位移,且沿着该位移的内面板对向面重叠增强托架,由此,能够不与内面板发生干涉地提高能够配置增强托架的上限位置。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车门框架和车门面板的结合部分的强度,能够广泛应用于具有车门框架和车门面板的类型的车辆用车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车门,其具有: 车门框架,其具有插入并支承于构成车门面板的内面板和外面板之间的插入部、和从车门面板突出并形成窗开口的框架形成部; 增强托架,其固定于所述车门框架的插入部和所述内面板之间, 所述车辆用车门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框架,从所述框架形成部至所述插入部,具有从图案部向车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于构成所述突出部的突出部构成面的至少一个,具有区分所述框架形成部侧的面区域和所述插入部侧的面区域的台阶部,将与该台阶部连续的所述插入部侧的面区域作为与所述内面板对向的内面板对向面,该内面板对向面通过所述台阶部而向离开所述内面板的方向位移,沿该位移的内面板对向面重叠所述增强托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中, 所述突出部构成面具有:朝向车内侧的车内侧壁面、和夹着该车内侧壁面并向车门框架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离开的对向壁面,所述台阶部形成于外周侧的对向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中, 将压缝条支承于所述外周侧的对向壁面中的所述框架形成部侧的面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其中, 所述内面板的上缘部位于与所述台阶部对向的位置,该内面板的上缘部,与所述突出部构成面中与所述台阶部连续的所述框架形成部侧的面区域为大致同一面。
【文档编号】B60J5/04GK103764420SQ20128004157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清水谦二, 山崎大彰, 大泽成信 申请人: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