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到机动车辆的车顶的承载设备及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08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用于装配到机动车辆的车顶的承载设备及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到机动车辆的车顶的承载设备及机动车辆,该承载设备包括多个基部构件和用于将负载固定于该车顶(7)的两个细长的车顶杆(20),每个该基部构件在使用中都固定于该车顶(7),并且两个该车顶杆(20)通过该基部构件以第一定向或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该车顶(7),其中,在该第一定向中,每个车顶杆(20)都平行于该车顶(7)的纵向轴线延伸,而在该第二定向中,该两个车顶杆(20)中的每个均平行于该车顶(7)的横向轴线延伸。当不需要使用时,车顶杆(20)能够被移除并且收藏在机动车辆(5)中或者保持附接在两个定向中的一个中。通过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承载设备,车顶杆可以根据负载的具体情况灵活调节,增强了可用性。
【专利说明】用于装配到机动车辆的车顶的承载设备及机动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辆,并且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承载设备,负载能够通过该承载设备固定于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从美国专利公开文本N0.2009/0242599中已知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载设备。在上述美国专利公开中公开的设备具有一对车顶杆,这一对车顶杆紧固于机动车辆的车顶以在车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每个车顶杆都具有与其枢转连接的横杆,该横杆能够从收起位置枢转到展开位置,其中在收起位置中,横杆被收藏在其所枢转连接于的相应车顶杆内,而在展开位置中,横杆横向地横跨车顶延伸并且锁定于另一个车顶杆。
[0003]然而,这种设计具有很多问题:首先,横杆的尺寸小于车顶杆,因此对弯曲和变形的抵抗较低;其次,横杆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特定尺寸以下的负载不能够被携载,因为如果车顶杆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大于负载的尺寸的话,这些负载无法被车顶杆或横杆支撑。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之外,如果用户仅仅希望使用车顶杆的话,承载设备的重量会比需要的大,这是因为横杆将构成不必要的额外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承载设备,该承载设备克服了与现有技术相关联的问题或使这种问题最小化。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到机动车辆的车顶的承载设备,该设备包括多个基部构件和用于在将负载固定于车顶时使用的两个细长车顶杆,其中所述基部构件中的每个在使用中固定于车顶并且两个车顶杆能够通过基部构件以第一定向或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其中在第一定向中,每个车顶杆平行于车顶的纵向轴线延伸,而在第二定向中,两个车顶杆中的每个均平行于车顶的横向轴线延伸。
[0006]可以包括四个基部构件固定于车顶。
[0007]可以包括两对基部构件,其中第一对基部构件固定于车顶的左手侧附近,第二对基部构件固定于车顶的右手侧附近。
[0008]当车顶杆处于第一定向时,每个车顶杆的末端可以通过两对基部构件中的一对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
[0009]每对基部构件可以包括朝向车顶的前端设置的前基部构件和朝向车顶的后端设置的后基部构件。
[0010]当车顶杆以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时,一个车顶杆的末端可以通过前基部构件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并且另一个车顶杆的末端可以通过后基部构件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
[0011]基部构件中的每个均可以包括沿平行于车顶的纵向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细长槽,该细长槽形成为用于将两个车顶杆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的附接装置的一部分。[0012]可替代地,可以有两个固定于车顶的细长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中的每个均平行于车顶的纵向轴线延伸。
[0013]基部构件中的第一个可以固定于车顶的左手侧附近,基部构件中的第二个可以固定于车顶的右手侧附近。
[0014]当车顶杆处于第一定向时,每个车顶杆的末端可以通过两个基部构件中相应的一个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
[0015]当车顶杆以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时,每个车顶杆的一端可以通过两个基部构件中的一个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并且相应的车顶杆的相反端可以通过两个基部构件中的另一个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
[0016]基部构件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沿平行于车顶的纵向方向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细长槽,每个细长槽形成为用于将车顶杆的一端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的附接装置的一部分。
[0017]每个基部构件可以包括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的多个附接装置,以允许车顶杆的一端以多个预定位置中的一个附接于相应的基部构件。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车顶和承载设备的机动车辆,该承载设备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第一方面构造的承载设备。
[0019]车顶可以包括两个排水槽道,每个排水槽道在车顶的侧边缘附近的位置沿车顶纵向地延伸,其中基部构件中的每个定位成覆盖两个排水槽道中相应的一个排水槽道。
[0020]通过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承载设备,车顶杆可以根据负载的具体情况灵活调节,增强了可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0022]图1是适于配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设备的机动车辆的示意图;
[0023]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承载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示意图,示出了固定于图1所示的机动车辆的车顶的四个基部构件以及以第一定向或纵向定向附接于基部构件中的两个的车顶杆;
[0024]图2B是与图2A相似的示意图,示出了以第二定向或横向定向附接的车顶杆;
[002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承载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示意图,示出了固定于图1所示的机动车辆的车顶的四个基部构件以及以第一定向或纵向定向附接于基部构件中的两个的车顶杆,基部构件中的每个包括槽,当车顶杆以第二定向附接时,车顶杆的位置能够通过该槽改变;
[002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承载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示意图,示出了固定于图1所示的机动车辆的车顶的两个基部构件,这两个基部构件用于将两个车顶杆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
[002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承载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示意图,示出了固定于图1所示的机动车辆的车顶的两个基部构件,这两个基部构件用于将两个车顶杆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基部构件中的每个包括槽,当车顶杆以第二定向附接时,车顶杆的位置能够通过该槽改变;
[002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承载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沿图1所示的机动车辆的车顶纵向延伸的车顶杆;
[0029]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承载设备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沿图1所示的机动车辆的车顶纵向延伸的车顶杆;
[0030]图8A是用于与图3和图5所示的基部构件使用的T形螺栓构件的示意图;以及
[0031]图8B是图5所示的基部构件中的一个的截面图,示出了当车顶杆处于第二定向时,图8A所示的T形螺栓如何被用来将车顶杆的一端可拆卸地附接于图5所示的基部构件中的一个。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参照图1,示出了机动车辆5,其具有包括车顶7的车身结构6。车顶7具有纵向轴线L-L和横向轴线T-T,纵向轴线L-L和横向轴线T-T与机动车辆5的相应轴线对准。
[0033]车顶7包括沿其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个排水道或槽道8。每个槽道8均从车顶7的前端附近的位置延伸到车顶7的后端附近的位置,并且定位在车顶7的左手侧或车顶7的右手侧附近。
[0034]现在参照图2A和2B,示出了承载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机动车辆5 (车顶7构成机动车辆5的一部分)的前方位置用箭头F表示。
[0035]承载设备包括固定于车顶7的四个基部构件10、11、12和13并且包括两个相同的车顶杆20,在图2A和2B中仅仅示出了两个车顶杆20中的一个。
[0036]术语“车顶杆”在这里意指用于附接到机动车辆的顶部的部件,其用于使得物体能够固定于机动车辆的车顶、以达到使物体能够被机动车辆运送的目的。在一些情况下,车顶杆用来将用于输送对象的特殊运载装置固定于机动车辆的顶部,这些运载装置包括诸如循环运载装置、划舟架(canoe rack)或滑雪板架(ski rack)之类。
[0037]基部构件10、11、12、13布置成两对。第一对基部构件12、13固定在车顶7的左手侧附近,并且第二对基部构件10、11固定在车顶7的右手侧附近。基部构件10、11、12、13中的每个通过诸如螺栓或铆钉(未示出)之类的机械固定方式固定于车顶7并且定位成覆盖排水槽道8中的一个(在图2A和2B中未示出)。
[0038]每个车顶杆20中均具有中心部21和两个端部22、23。端部22、23将中心部21与车顶7隔开,以允许负载被固定于中心部21。车顶杆20中的每个能够制造成如图所示的单个部件,或者能够由多个部分构成,这些多个部分被固定在一起以形成车顶杆20。例如,端部22、23和中心部21可以全部是单独的部件,这些单独的部件通过合适的方式被固定在一起以形成车顶杆20。
[0039]两个车顶杆20能够通过基部构件10、11、12、13以第一定向和第二定向附接于车顶7,其中在第一定向中,每个车顶杆20平行于车顶7的纵向轴线L-L延伸,而在第二定向中,两个车顶杆20中的每个平行于车顶7的横向轴线T-T延伸。
[0040]当车顶杆20处于如图2A所示的第一定向时,每个车顶杆20的末端通过两对基部构件10、11和12、13中的一对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每对基部构件10、11和12、13均包括朝向车顶7的前端设置的前基部构件10、12和朝向车顶7的后端设置的后基部构件11、
13。也就是说,每个车顶杆20都能够在一端通过前基部构件10、12中的一个以及在相反端通过后基部构件11、13中的一个附接于车顶。[0041]在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情况下,车顶杆20通过包括一对螺钉25、26的螺纹紧固件装置可拆卸地附接于基部构件10、11、12、13,螺钉25、26中的每个分别延伸穿过两个车顶杆20的端部22、23中相应的一个,从而分别与基部构件10、11、12、13上的固定螺母15、16、17、18接合。固定螺母17附接于基部构件12但是在图2A和2B中不可见。然而,将注意到的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机械紧固装置将车顶杆20可拆卸地附接于基部构件10、11、12、13,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使用螺钉和固定螺母。
[0042]当车顶杆20以如图2B所示的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时,一个车顶杆20的末端通过前基部构件10、12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并且另一个车顶杆的末端可以通过后基部构件11、13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与前面一样,螺钉25、26被用来分别通过固定螺母15、17、16、18将每个车顶杆20可拆卸地附接于相应的基部构件10、12或11、13。
[0043]为了将车顶杆20从第一定向移动到第二定向,将保持每个车顶杆的螺钉25、26松开,抬起相应的车顶杆20并且旋转九十度,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借助于两个螺钉25、26,使用用于一个车顶杆20的基部构件10、12和用于另一个车顶杆20的基部构件11、13重新附接车顶杆20。
[0044]使用相反的过程将车顶杆20从第二定向移动到第一定向,在这种情况下,车顶杆20的其中一个利用基部构件10和11以及螺钉25、26来重新附接,另外一个车顶杆利用螺钉25、26来重新附接于基部构件12和13。
[0045]现在参照图3,示出了承载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机动车辆5 (车顶7构成机动车辆5的一部分)的前方位置用箭头F表示。
[0046]承载设备包括固定于车顶7的四个基部构件310、311、312和313以及与前面关于图2A和2B描述的车顶杆20类似的两个相同的车顶杆20。在图3中仅仅示出了一个车顶杆20定位在第一定向中。
[0047]基部构件310、311、312、313布置成两对。第一对基部构件312、313固定在车顶7的左手侧附近,并且第二对基部构件310、311固定在车顶7的右手侧附近。基部构件310、311、312、313中的每个通过诸如螺栓或铆钉(未示出)之类的机械固定方式固定于车顶7并且定位成覆盖排水槽道8中的一个(在图2A和2B中未示出)。
[0048]与前面一样,车顶杆20中的每个都具有中心部21和两个端部22、23。端部22、23将中心部21与车顶7隔开,以允许负载被固定于中心部21。
[0049]两个车顶杆20能够通过基部构件310、311、312、313以第一定向和第二定向附接于车顶7,其中在第一定向中,每个车顶杆20平行于车顶7的纵向轴线L-L延伸,而在第二定向中,两个车顶杆20中的每个平行于车顶7的横向轴线T-T延伸。
[0050]当车顶杆20处于沿平行于车顶7的纵向轴线L-L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定向时(如图3所示),每个车顶杆20的末端通过两对基部构件310、311或312、313中的一对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每对基部构件310、311和312、313均包括朝向车顶7的前端设置的前基部构件310、312和朝向车顶7的后端设置的后基部构件311、313。也就是说,在第一定向中,每个车顶杆20都在一端通过前基部构件310、312中的一个附接于车顶并且在相反端通过后基部构件311、313中的一个附接于车顶。
[0051]车顶杆20在本示例中通过如图8A和SB所示并且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T形螺栓紧固件240可拆卸地附接于基部构件310、311、312、313。然而,将注意的是,其他机械紧固方式也可以用来将车顶杆20可拆卸地附接于基部构件310、311、312、313。
[0052]当车顶杆20以第二定向(未示出)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时,一个车顶杆20的末端通过前基部构件310、312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并且另一个车顶杆的末端通过后基部构件311、313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
[0053]为了将两个车顶杆20从第一定向移动到第二定向,将紧固装置(对于每个车顶杆,紧固装置包括两个T形螺栓240和相配合的螺母250)松开,将相应的车顶杆20旋转九十度,其中一个的车顶杆20,利用两个T形螺栓240和相配合的螺母250重新附接至基部构件310、312 ;另外的一个车顶杆20,利用两个T形螺栓240和相配合的螺母250重新附接至基部构件311、313。
[0054]使用相反的过程将车顶杆20从第二定向移动到第一定向,但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个的车顶杆20,利用两个T形螺栓240和相配合的螺母250与基部构件310、311来进行附接;另外一个车顶杆20,利用两个T形螺栓240和相配合的螺母250与基部构件312、313来进行附接。
[0055]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与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形成第二实施例的基部构件310、311、312、313中的每个均包括沿平行于车顶7的纵向轴线L-L的方向延伸的细长槽315、316、317、318,从而允许车顶杆20在以第二定向布置时可拆卸地附接在不同的位置。
[0056]基部构件310、311、312、313的细长槽315、316、317、318与T形螺栓240和螺母250组合形成用于将两个车顶杆20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的附接装置。
[0057]当两个车顶杆20处于平行于车顶7的横向轴线T-T延伸的第二定向时,细长槽315、316、317、318能够使两个车顶杆20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每个车顶杆20均能够在车顶7的纵向上移动,然后固定在适当位置。这允许两个车顶杆20根据需要而靠近于彼此定位、隔开较宽地定位、更靠近车顶的前端定位、或者更靠近车顶7的后端定位。
[0058]现在参照图4,示出了承载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一部分。机动车辆5 (车顶7构成机动车辆5的一部分)的前方位置用箭头F表示。
[0059]在本示例中,承载设备包括固定于车顶7的两个细长基部构件110、120并且包括两个相同的车顶杆20,在图2A和2B中示出了两个车顶杆20中的一个。
[0060]基部构件110、120中的每个均平行于车顶7的纵向轴线L-L延伸。
[0061]第一基部构件120固定于车顶7的左手侧附近,第二基部构件110固定于车顶7的右手侧附近。
[0062]当车顶杆处于沿平行于车顶7的纵向轴线L-L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定向时,每个车顶杆的末端通过两个基部构件110、120中相应的一个并且使用用于一个车顶杆的固定螺母111、116和用于另一个车顶杆的固定螺母121、126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如关于第一实施例所论述的,螺钉(未示出)延伸穿过每个车顶杆的每个端部,以分别使用固定螺母111、116和固定螺母121、126在每端将相应的车顶杆附接于相应的基部构件110、120。
[0063]当车顶杆以平行于车顶7的横向轴线T-T延伸的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时,每个车顶杆的一端通过两个基部构件110、120中的一个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并且相应车顶杆的相反端通过两个基部构件120、110中的另一个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也就是说,使用固定螺母111和121来附接一个车顶杆,并且使用固定螺母116、126来可拆卸地附接另一个车顶杆。
[0064]然而,为了允许在车顶杆处于第二定向时改变车顶杆的位置和间距,提供了多个附加的间隔开的附接点,每个附接点都包含固定螺母112、113、114、115 ; 122、123、124、125。
[0065]附加的固定螺母112、113、114、115附接于部构件110,而附加的固定螺母122、123、124、125附接于基部构件120。
[0066]附加的固定螺母112、113、114、115 ;122、123、124、125允许当车顶杆处于第二定向时,两个车顶杆在多个预定位置分别附接于两个基部构件110、120。
[0067]用于预定附加位置的固定螺母组合是:112和122、113和123、114和124以及115和125。将注意到的是,固定螺母对111、121和固定螺母对116、126分别形成前部预定车顶杆位置和后部预定车顶杆位置。
[0068]为了将两个车顶杆从第一定向移动到第二定向,将紧固装置松开,将每个车顶杆旋转九十度,借助于基部构件110、120并且使用限定出预定位置的成对的固定螺母112和122、113和123、114和124、115和125以及116和126中的一对,以及延伸穿过相应的车顶杆的端部的螺钉来重新附接车顶杆。
[0069]使用相反的过程将车顶杆从第二定向移动到第一定向,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个车顶杆借助于基部构件110并且使用用于该车顶杆的螺钉和固定螺母111、116来重新附接车顶杆,另一个车顶杆借助于基部构件120并且使用用于该车顶杆的螺钉和固定螺母121、126来重新附接车顶杆。
[0070]现在参照图5、8A、8B,示出了承载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一部分。机动车辆5 (车顶7构成机动车辆5的一部分)的前方位置在图5中用箭头F表不。
[0071]在本示例中,承载设备包括固定于车顶7的两个细长基部构件210、220以及未在图5或图6A中不出的两个相同的车顶杆。每个车顶杆与图3所不的车顶杆20相同。
[0072]基部构件210、220中的每个均平行于车顶7的纵向轴线L-L延伸。
[0073]第一基部构件220固定于车顶7的左手侧附近,第二基部构件210固定于车顶7的右手侧附近。
[0074]当车顶杆处于沿平行于车顶7的纵向轴线L-L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定向时,每个车顶杆的末端分别通过两个基部构件210、220中相应的一个,并且使用图8A和SB所示的形式的一对T形螺栓240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T形螺栓240中的每一个均能够分别与形成在基部构件210、220中的细长槽212、221接合。
[0075]每个T形螺栓240均包括杆部242,杆部242具有固定于锁定板241的一端并且具有形成在相反端上的外螺纹243。杆部242的远离固定于锁定板241 —端的末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螺丝刀槽244,螺丝刀槽244在使杆部242在保持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旋转时使用。螺母250能够与螺纹部243接合,以将车顶杆20在本示例中夹紧或可拆卸地附接于基部构件220。
[0076]锁定板241具有纵向轴线Y-Y。锁定板241的宽度小于基部构件220中的槽221 (或基部构件210中的槽212)的宽度,但是锁定板241的长度大于槽221 (或槽212)的宽度。
[0077]在图SB中紧固装置被示出处于保持位置,在该保持位置中,锁定板241的纵向轴线Y-Y布置成与槽221的纵向轴线呈一定角度,在本示例中为90度。为了达到该位置,在通过使用槽244和平刃螺丝刀旋转九十度之前,将T形螺栓240的锁定板241与槽221对齐并且将锁定板241插入穿过槽221,使得锁定板241被移动到保持位置,在该保持位置中,T形螺栓240以凸缘板241位于基部构件220中的腔内的方式保持在槽221中。
[0078]在T形螺栓240旋转到了保持位置中之后,将螺母250与螺纹部243接合并且拧紧,以将车顶杆20的一端夹紧于基部构件220并且将车顶杆20保持在适当位置。
[0079]将注意到的是,使用类似的方法利用槽212将车顶杆或车顶杆的一端可拆卸地附接于基部构件210。
[0080]当车顶杆以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时,每个车顶杆的一端通过两个基部构件210、220中的一个连同相应的T形螺栓240和螺母250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并且相应车顶杆的相反端通过两个基部构件210、220中的另一个连同与槽212、221接合的相应的T形螺栓240和螺母250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
[0081]为了将车顶杆从第一定向移动到第二定向,将保持车顶杆的螺母250和T形螺栓240松开,将车顶杆旋转九十度,然后利用基部构件210、220以及所需的T形螺栓240和螺母250来重新附接车顶杆。
[0082]使用相反的过程将车顶杆从第二定向移动到第一定向,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基部构件210、220中的仅仅一个来附接车顶杆。与所需的T形螺栓240和螺母250 —起,基部构件210用于一个车顶杆,而基部构件220用于另一个车顶杆。
[0083]参照图6,示出了用于诸如图1所示的机动车辆5之类的机动车辆的承载设备的第五实施例。
[0084]该承载设备包括两个车顶杆420,这两个车顶杆420的每一个车顶杆均设置成靠近机动车辆5的车顶7的侧面并且通过一对基部构件410 ( —个基部构件410用于一个车顶杆420)和适当的附接装置(未示出)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
[0085]每个基部构件410通过诸如铆钉和/或螺纹紧固件之类的紧固方式固定于车顶7并且便利地设置成覆盖两个排水沟或槽道8中的一个。
[0086]每个车顶杆420通过任何便利的可拆卸装置(未示出)可拆卸地附接于其相应的基部构件410,作为示例但非限制地,所述可拆卸装置可以是螺纹紧固件、偏心(over-centre)锁定装置、直角转弯锁定装置等。
[0087]每个车顶杆420具有多个能够被用来将物体附接于相应地车顶杆420的孔421。
[0088]与前面一样,车顶杆420能够可拆卸地附接(如图6所示)以沿车顶7纵向地延伸,或者,车顶杆420能够可拆卸地附接以横跨车顶7横向地延伸。
[0089]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如果车顶杆被完全移除,则基部构件410表现出非常小的增加的风阻,并且对机动车辆5的重心的竖直位置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当车顶杆420布置成横跨车顶7横向延伸时,空气动力学阻力相对较高。
[0090]参照图7,示出了用于诸如图1所示的机动车辆5之类的机动车辆的承载设备的第六实施例。
[0091]该承载设备包括两个车顶杆520,两个车顶杆520的每一个车顶杆设置成靠近机动车辆5的车顶7的侧面并且通过一对基部构件510 ( —个基部构件510用于一个车顶杆520)和适当的附接装置(未示出)一起可拆卸地附接于车顶7。[0092]每个基部构件510通过诸如铆钉和/或螺纹紧固件之类的紧固方式固定于车顶7并且便利地设置成覆盖两个排水沟或槽道8中的一个。
[0093]每个车顶杆520通过任何便利的可拆卸装置(未示出)可拆卸地附接于其相应的基部构件510,作为示例但非限制地,所述可拆卸装置可以是螺纹紧固件、偏心(over-centre)锁定装置、直角转弯(quarter turn)锁定装置等。
[0094]每个车顶杆520具有多个能够被用来将物体附接于相应地车顶杆520的孔421。
[0095]与前面一样,车顶杆520能够可拆卸地附接(如图7所示)以沿车顶7纵向地延伸,或者,车顶杆520能够可拆卸地附接以横跨车顶7横向地延伸。
[0096]将注意到的是,在实际中,基部构件和车顶杆将设计成在美观上具有吸引力并且在空气动力学方面高效,并且所示的基部构件和车顶杆仅仅是作为示例提供的。
[0097]将注意到的是,每个基部构件可以是单个一体式部件,或者可以包括固定在一起以形成基部构件的两个或更多个部件。
[0098]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注意到的是,尽管已经参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构造替代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装配到机动车辆的车顶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设备包括多个基部构件和用于将负载固定于所述车顶的两个细长的车顶杆,每个所述基部构件在使用中都固定于所述车顶,并且两个所述车顶杆通过所述基部构件以第一定向或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其中,在所述第一定向中,每个车顶杆都平行于所述车顶的纵向轴线延伸,而在所述第二定向中,所述两个车顶杆中的每个均平行于所述车顶的横向轴线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基部构件固定于所述车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对基部构件,第一对基部构件固定于所述车顶的左手侧附近,第二对基部构件固定于所述车顶的右手侧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顶杆处于所述第一定向时,每个车顶杆的末端均通过所述两对基部构件中的一对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每对基部构件都包括朝向所述车顶的前端设置的前基部构件和朝向所述车顶的后端设置的后基部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顶杆以所述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时,一个车顶杆的末端通过所述前基部构件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并且另一个车顶杆的末端通过所述后基部构件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基部构件均包括沿平行于所述车顶的纵向的方向延伸的细长槽,所述细长槽都形成为用于将所述两个车顶杆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的附接装置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细长的所述基部构件固定于所述车顶,每个所述基部构件均平行于所述车顶的纵向轴线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构件中的第一个固定于所述车顶的左手侧附近,所述基部构件中的第二个固定于所述车顶的右手侧附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顶杆处于所述第一定向时,每个所述车顶杆的末端均通过所述两个基部构件中相应的一个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顶杆以所述第二定向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时,每个车顶杆的一端都通过所述两个基部构件中的一个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并且相应车顶杆的相反端通过所述两个基部构件中的另一个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基部构件都包括沿平行于所述车顶的纵向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细长槽,每个所述细长槽都形成为用于将所述车顶杆的一端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车顶的附接装置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基部构件都包括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的多个附接装置,以允许所述车顶杆的一端在多个预定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处附接于相应的基部构件。
14.一种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辆具有车顶以及固定于所述车顶的承载设备,所述承载设备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包括两个排水槽道,每个所述排水槽道都在所述车顶的侧边缘附近的位置沿所述车顶纵向地延伸,每个所述基部构件都被定位成覆盖所述两个排水槽`道中相应的一个排水槽道。
【文档编号】B60R9/058GK203381559SQ201320386807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
【发明者】埃德·斯塔布斯, 堂娜·乔安妮·福尔克纳, 史蒂夫·大卫·弗莱明 申请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