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314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吸能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组件及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吸能组件包括前保险杠横梁及吸能盒,所述前保险杠横梁包括内板及外板;所述吸能盒固定在所述内板上,且位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组件及汽车利用内板和外板之间的吸能盒的压溃变形吸收碰撞动能,减少碰撞造成的安全威胁;且吸能盒将汽车前保险杠横梁的外板受到的碰撞力及时传递至前保险杠横梁的内板,使碰撞力的传递更加稳定、合理,从而降低了碰撞过程中汽车的减速度和前围板侵入量,降低了假人伤害值,提高正碰及偏置碰撞得分。
【专利说明】吸能组件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能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在正面刚性碰撞及40%偏置碰撞试验中,碰撞的动能主要通过车身吸能结构的变形转化为内能。车身的主要吸能路径是前保险杠横梁、碰撞吸能盒和车身前纵梁。目前,现有的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由内板及外板两部分组成,且内板及外板之间有较大空间。然而,在碰撞过程中,内板及外板之间为空行程,不参与吸能;甚至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威胁成员安全,且极有可能对乘员造成伤害。此外,内板及外板之间有较大空间的结构不仅会在碰撞过程中造成空间的浪费,而且造成车身结构变形不稳定,从而使实验中的假人伤害值增加,最终影响正碰及偏置碰撞成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正碰及偏置碰撞过程中能吸收能量,减少碰撞造成的安全威胁,并使碰撞力的传递更加稳定、合理的吸能组件及汽车。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能组件,其包括前保险杠横梁,且所述前保险杠横梁包括内板及外板;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固定在所述内板上,且位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
[0005]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为B340/590DP高强度钢材料制成的吸能盒,且所述吸能盒的壁厚为2.0mm?3.0mm。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的壁厚为2.5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为无盖的盒体,其包括面向所述外板的顶板及由所述顶板的边缘弯折延伸且相互连接的多个侧板,每一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端缘处分别向所述吸能盒外弯折延伸有固定翻边,所述固定翻边固定于所述内板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翻边点焊于所述内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翻边的形状与所述内板的焊接处的形状相匹配。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为四边形,其包括相对的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所述侧板包括两个分别由所述顶板的长边的边缘处弯折延伸的长边侧板和两个分别由所述顶板的短边的边缘处弯折延伸短边侧板。
[0011 ]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短边侧板与对应所述长边侧板相对的两个侧端分别向同一侧弯折形成有一个搭接边,且每一所述搭接边固定在对应的所述长边侧板上。
[0012]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搭接边与对应的所述长边侧板通过点焊固定。
[0013]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吸能组件。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组件及汽车利用内板和外板之间的吸能盒的压溃变形吸收碰撞动能,减少碰撞造成的安全威胁;且吸能盒将汽车前保险杠横梁的外板受到的碰撞力及时传递至前保险杠横梁的内板,使碰撞力的传递更加稳定、合理,从而降低了碰撞过程中汽车的减速度和前围板侵入量,降低了假人伤害值,提高正碰及偏置碰撞得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吸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且该吸能组件包括吸能盒;
[0017]图2表示的是图1中沿着线A-A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3表示的是图1中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表示的是图3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吸能组件I。该吸能组件I包括前保险杠横梁11及吸能盒13。前保险杠横梁11包括内板111及外板113。吸能盒13固定在内板111上,且位于内板111和外板113之间。
[0022]由上叙述可知:吸能盒13位于内板111和外板113之间,避免了内板111和外板113之间的空间浪费,有效利用了空间。在正面刚性碰撞及40%偏置碰撞中,吸能盒13的压溃变形充分吸收了碰撞动能,减少碰撞造成的安全威胁;且吸能盒13将汽车前保险杠横梁11的外板113受到的碰撞力及时传递至前保险杠横梁11的内板111,使碰撞力的传递更加稳定、合理,从而降低了碰撞过程中汽车的减速度和前围板侵入量,降低了假人伤害值,提高正碰及偏置碰撞得分。
[002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吸能盒13由B340/590DP高强度钢材料制成,吸能盒13的壁厚为2.0mm?3.0mm ;作为优选实施例,吸能盒13的壁厚为2.5mm。
[002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2至图4,吸能盒13为无盖的盒体,其包括面向外板113的顶板131及由顶板131的边缘弯折延伸且相互连接的多个侧板133。每一个侧板133远离顶板131的一端处分别向吸能盒13外弯折延伸有固定翻边15,且固定翻边15固定于内板111上。作为优选实施例,固定翻边15焊接于内板111 ;更为优选地,固定翻边15通过点焊方式连接于内板111。
[0025]具体地,作为优选实施例,固定翻边15的形状与内板111的焊接处的形状相匹配。
[002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顶板131的形状与外板113的形状相匹配。
[002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2至图4,顶板131为四边形,其包括相对的两个长边(未标号)和两个短边(未标号)。侧板133包括两个长边侧板134和两个短边侧板135。其中,每一长边侧板134由顶板131的每一长边的边缘处弯折延伸而成;每一个短边侧板135由顶板131的每一短边的边缘处弯折延伸而成。长边侧板134与短边侧板135的对应侧边相互连接,从而与顶板131 —起围成一个半封闭的无盖的盒体。
[002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每一个短边侧板135与相邻的长边侧板134相对的两个侧端分别向同一侧弯折形成有一个搭接边17,且每一搭接边17固定在对应的长边侧板134上。作为优选实施例,每一搭接边17与对应的长边侧板134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更为优选地,每一搭接边17与对应的长边侧板134通过点焊方式连接。[0029]具体地,作为优选实施例,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每一搭接边17与对应的短边侧板135的侧端之间为圆弧过渡,以便于加工和避免应力集中。
[0030]由上述叙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组件及汽车利用内板111和外板113之间的吸能盒13的压溃变形吸收碰撞动能,减少碰撞造成的安全威胁;且吸能盒13将汽车前保险杠横梁11的外板113受到的碰撞力及时传递至前保险杠横梁11的内板111,使碰撞力的传递更加稳定、合理,从而降低了碰撞过程中汽车的减速度和前围板侵入量,降低了假人伤害值,提高正碰及偏置碰撞得分。
[003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吸能组件,其包括前保险杠横梁,且所述前保险杠横梁包括内板及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吸能盒; 所述吸能盒固定在所述内板上,且位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为B340/590DP高强度钢材料制成,且所述吸能盒的壁厚为2.0mm?3.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的壁厚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为无盖的盒体,其包括面向所述外板的顶板及由所述顶板的边缘弯折延伸且相互连接的多个侧板,每一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分别向所述吸能盒外弯折延伸有固定翻边,所述固定翻边固定于所述内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翻边点焊于所述内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翻边的形状与所述内板的焊接处的形状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为四边形,其包括相对的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所述侧板包括两个分别由所述顶板的长边的边缘处弯折延伸的长边侧板和两个分别由所述顶板的短边的边缘处弯折延伸短边侧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短边侧板与对应所述长边侧板相对的两个侧端分别向同一侧弯折形成有一个搭接边,且每一所述搭接边固定在对应的所述长边侧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搭接边与对应的所述长边侧板通过点焊固定。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组件。
【文档编号】B60R19/18GK203472762SQ201320530173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刘伟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