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9199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该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能够防止误检测且可靠性较高。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具备:隔离器(21);传感器电极(20),其被支承在隔离器(21)的第1面(21a)上;第1电极(24),其是被支承在隔离器(21)的与第1面(21a)相反侧的第2面(21b)上的第1电极(24),防止金属体的对传感器电极(20)检测的电容的影响;以及判定部,其判定传感器电极(20)检测的电容的变化。
【专利说明】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后门、滑动门等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在汽车等车辆中,使用所谓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以便操作者能够通过非接触方式进行例如后门、滑动门等的开门操作。
[0003]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了能够进行车辆用后门的非接触操作的开门开关装置。专利文献I的开门开关装置由将后门装饰件的电镀部作为传感器电极的电容传感器构成,构成为通过检测伴随着操作者向装置接近的电容的变化来识别操作者的非接触操作。另外,在专利文献I的开门开关装置设置有LED,在操作者接近装置时,使LED驱动点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14603号公报
[0005]在上述那样的现有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中,若设置有传感器电极的装饰件、作为GND电极的车身的位置因振动等而偏离,则由于传感器电极和GND电极之间的距离改变,电容、即杂散电容改变。并且,存在该杂散电容的变化被误检测为操作者的非接触操作的可能性。
[0006]另外,由于对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上设置的传感器电极用布线、LED等金属体施加电压,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发生变化,也存在被误检测的可能性。
[0007]越使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相对于操作者的非接触操作而高灵敏度化,上述的误检测越成为重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隔离器(Spacer);传感器电极,其被支承在隔离器的第I面上;第I电极,其是被支承在隔离器的与第I面相反侧的第2面上的第I电极,防止金属体的对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的影响;以及判定部,其判定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的变化。
[0009]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第2电极和与传感器电极连接的传感器电极用布线,传感器电极用布线的至少一部分被以夹持于第I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的方式所覆盖。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通过隔着隔离器在传感器电极的相反侧设置第I电极,从而在车身和传感器电极之间配置第I电极。因此,由于第I电极的屏蔽从而车身和传感器电极之间的电容减少,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伴随着振动等的传感器电极与车身之间的电容的变化。
[0011]并且,通过设置隔离器,能够容易地调整传感器电极和第I电极之间的距离,以使得传感器电极的灵敏度成为最佳。
[0012]因为隔离器的厚度比传感器电极以及第I电极的厚度厚,所以能够使传感器电极与第I电极间的距离充分地隔离,从而能够提高传感器电极的灵敏度。[0013]因为即使使用现有的基板来作为传感器电极以及第I电极所使用的基板,隔离器也是与这些基板分体的部件,所以通过隔离器能够使传感器电极与第I电极间的距离充分地隔离,从而能够提高传感器电极的灵敏度。
[0014]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通过利用隔离器支承传感器电极以及第I电极,能够抑制因振动等导致的传感器电极和第I电极间的距离的变化,由此能够防止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的变动。因此,即使产生了振动等,也能够防止被误检测为操作者的非接触操作。
[0015]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传感器电极用布线的至少一部分被以夹持于第I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的方式所覆盖。因此,即使因振动等导致传感器电极用布线移位、或者为了传感器电极的驱动而对传感器电极用布线、LED等的驱动用布线施加电压,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也不会变化,能够防止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的变动。因此,能够防止因振动等导致的误检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的柔性印刷基板的俯视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2…LED ;20…传感器电极;21…隔离器;22…GND电极部;23...传感器电极用布线;24...第IGND电极(第I电极);25…第2GND电极(第2电极);26…GND电极连接部;27-LED用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其中,为了能够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示的附图存在以与实际不同的比例尺进行描绘的情况。
[0022](第I实施方式)
[0023]图1示出搭载有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的车辆I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
[0024]沿着车辆I的车窗玻璃2以及车门面板3设置有外夹条4,在该外夹条4内设置有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由电容传感器11以及LED(发光元件)12构成。从LED12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13从设置于外夹条4的穿透树脂5放出。由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找到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的位置。
[0025]图2示出搭载有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的车辆I的局部剖视图。
[0026]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具备传感器电极20、隔离器21、GND电极部22以及传感器电极用布线(金属体)23。另外,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具备LED (金属体)12以及LED用布线(金属体)27。传感器电极20被支承在隔离器21的与面21b相反侧的面21a (第I面)上,面21b与车门面板3相面对,GND电极部22被支承在隔离器21的面21b (第2面)上。因此,GND电极部22被配置在传感器电极20和车门面板3之间。另外,LED12被支承在与GND电极部22的面22a (第3面)相反侧的面22b (第4面)上,面22a与隔离器21的面21b相面对。
[0027]GND电极部22由第IGND电极(第I电极)24、第2GND电极(第2电极)25以及GND电极连接部26构成。第IGND电极24和第2GND电极25通过GND电极连接部26相互连接,传感器电极用布线23和LED用布线(发光元件用布线)27的至少一部分被以夹持于第IGND电极24和第2GND电极25之间的方式所覆盖。传感器电极用布线23的一端贯穿设置于第1GND电极24和隔离器21的一部分的开口而与传感器电极20连接,传感器电极用布线23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传感器电极用电路部(判定部)连接。LED用布线27的一端贯穿设置于第2GND电极25的一部分的开口而与LED12连接,LED用布线27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LED用电路部连接。
[0028]根据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通过进行以下所示那样的动作,来检测操作者的非接触操作。
[0029]首先,若具有包含振荡器的装置的操作者接近车辆1,则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内的未图示的电路检测由振荡器振荡的电磁波,该振荡器具备LF振荡电路等。并且,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为了向操作者示出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的位置而使LED12点亮。从被点亮了的LED12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13从设置于外夹条4的穿透树脂5放出。
[0030]并且,若操作者的身体的一部分接近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则传感器电极20检测的电容发生变化,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的未图示的判定部判定该电容的变化,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识别为操作者进行了非接触操作。
[0031]如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那样,通过在传感器电极20和车门面板3之间设置第IGND电极24,由于第IGND电极24的屏蔽,车门面板3和传感器电极20之间的电容变化减少,其结果是,能够利用第IGND电极24来屏蔽传感器电极20。因此,能够防止伴随着因振动等导致的车门面板3的移位的传感器电极20与车门面板3之间的电容的变化。
[0032]另外,如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那样,通过利用隔离器21支承传感器电极20和第IGND电极24,能够抑制因振动等导致的传感器电极20和第IGND电极24间的距离的变化,由此能够防止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的变动。因此,能够防止因振动等导致的传感器电极20中的误检测。
[0033]例如,由于传感器电极20在相对于第IGND电极24有距离的情况下,灵敏度变高,所以希望传感器电极20和第IGND电极24之间的距离为数mm至IOmm左右。但是,在使用电路基板、柔性印刷基板等来单纯地在基板的两面分别配置传感器电极和第IGND电极的情况下,电极间距离只有大约0.1mm至2_左右,传感器电极的灵敏度下降。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隔离器21,能够自由设定传感器电极20和第IGND电极24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将传感器电极20的灵敏度设为最佳。[0034]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中,传感器电极用布线23的至少一部分被第IGND电极24和第2GND电极25屏蔽。因此,即使因振动等导致传感器电极用布线23移位、或者为了传感器电极20的驱动而向传感器电极用布线23施加电压,针对传感器电极20的电容也不会发生变化,能够防止传感器电极20检测的电容的变动。因此,能够防止因振动等导致的误检测。
[0035]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中,LED用布线27被第IGND电极24和第2GND电极25屏蔽。因此,即使因振动等导致LED用布线27移位、或者为了LED12的驱动而向LED用布线27施加电压,也能够抑制传感器电极20检测的电容的变化。因此,能够防止因振动等导致的误检测。
[0036]另外,即使使用LED以外的发光方法,也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中,LED12被支承在GND电极部22的与面22a相反侧的面22b上,面22a与隔离器21相面对。因此,即使在驱动LED12时电位发生了变化,由于GND电极部22将传感器电极20屏蔽,所以也能够抑制伴随着LED12的驱动的传感器电极20检测的电容的变化。
[0038](第2实施方式)
[0039]图3 Ca)以及(b)分别示出了从用于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10的柔性印刷基板(以下称为“FPC')100的一个面101以及另一个面102观察的俯视图。
[0040]如图3 (a)所示,在FPC100的一个面101上设置有第I传感器电极120、第2传感器电极220、第3传感器电极320以及第2GND电极125。另外,在FPC100的一个面101上设置有第1LED112、第2LED212、第3LED312以及传感器电极用电路部(判定部)151。并且,第I传感器电极120、第2传感器电极220以及第3传感器电极320分别通过配设在面101上的传感器电极用布线123、223、323与传感器电极用电路部151连接。
[0041]另一方面,如图3 (b)所示,在FPC100的另一个面102上,设置有第IGND电极124以及LED用电路部(发光元件用电路部)152。第1LED112、第2LED212以及第3LED312分别通过配设在面102上的LED用布线127、227、327与LED用电路部152连接。
[0042]通过将FPC100沿着图3 (a)上的虚线折弯,能够组装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10。
[0043]图4示出了这样组装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10的沿着图3 (a)中的A-A线的剖视图。
[0044]观察图4可知,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10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相同的构造。
[0045]即,传感器电极120被支承在隔离器121的某一面121a (第I面)侧,第IGND电极124被支承在隔离器121的与面121a相反侧的面121b (第2面)上。另外,LED112配置在与第IGND电极124的面124a (第3面)相反侧的面124b (第4面)侧,面124a与隔离器121的面121b相面对。
[0046]另外,与传感器电极120连接的传感器电极用布线123和与LEDl 12连接的LED用布线127的至少一部分被以夹持于第IGND电极124和第2GND电极125之间的方式所覆盖。
[0047]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10中,也能够与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同样地防止传感器电极120中的误检测。
[0048]由此,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10而言,如果预先在FPC100形成电路,则仅通过将FPC100折弯就能够进行组装。因此,能够以容易的制造方法、较少的部件数、低价的制造成本来制造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所示的基本结构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0。
[0049]另外,虽然FPC100中形成有3个传感器电极,但是当然能够在FPC100形成的传感器电极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
[0050]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隔离器21和121优选由相对于外部环境具有稳定的介电常数的材料来制作,例如优选ABS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0051]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中,传感器电极和第IGND电极也可以固定于隔离器。
[0052]另外,在进行固定时,在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10的情况下,传感器电极120隔着FPC100固定于隔离器121。
[0053]虽然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搭载于外夹条内,但是当然除此之外,也能够搭载于车柱或后门等的装饰件、安装于车门下端的挡泥板、车标、树脂车门以及车身面板、保险杠、扰流板、车身空气动力零部件、车门饰件、车顶饰件、坐席、搭载于车身周边的树脂内外装饰部件等。
[0054]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根据检测操作者的非接触操作这一情况,能够执行车辆的旋转车门的开闭、滑动门的开闭、后门的开闭、电动车窗的开闭、敞篷车顶的开闭、照明以及显示装置的亮灯、坐席的各种操作等动作。
[0055]例如,在将通过将FPC100折弯而组装成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110搭载于滑动门的外夹条内时,当操作者依次与传感器电极120、220、320进行了非接触操作时,传感器电极用电路部151能够将该操作识别为滑动门向从传感器电极120向320的方向的移动。由此滑动门向从传感器电极120向320的方向移动。即,通过使用多个传感器电极,能够使操作者的非接触操作具有方向性。
[005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中,为了防止金属体的对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的影响而使用了 GND电极,但也可以替代GND电极而使用其他电极。即,也可以使用被施加了与传感器电极相同电位那样的屏蔽电极、被施加了规定电位那样的驱动电极。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具备: 隔离器; 传感器电极,其被支承在该隔离器的第I面上; 第I电极,其被支承在所述隔离器的与所述第I面相反侧的第2面上;以及 判定部,其判定所述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完所述隔离器、所述传感器电极以及所述第I电极之后,将所述隔离器、所述传感器电极以及所述第I电极切断的剖面视图中,所述隔离器的厚度比所述传感器电极以及所述第I电极的厚度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器是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的基板以及所述第I电极的基板分体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第2电极;以及 与所述传感器电极连接的传感器电极用布线, 所述传感器电极用布线的至少一部分被以夹持于所述第I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方式所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发光元件,其配置在与所述第I电极的第3面相反侧的第4面侧,所述第I电极的第3面与所述隔离器的所述第2面相面对; 发光元件用布线,其是与该发光元件连接的发光元件用布线,该发光元件用布线的至少一部分被以夹持于所述第I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方式所覆盖;以及发光元件用电路部,其经由该发光元件用布线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电极、所述第I电极、所述判定部、所述第2电极、所述传感器电极用布线、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用布线以及所述发光元件用电路部设置在柔性印刷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传感器电极, 所述判定部能够分别判定多个所述传感器电极检测的电容的变化, 根据该判定来识别操作者欲进行的车辆的操作的方向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分别是GND电极、屏蔽电极以及驱动电极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非接触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电极以及所述第I电极固定于所述隔离器。
【文档编号】B60R16/02GK203780460SQ201420134659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9日
【发明者】广田功一, 浦濑浩司, 高柳均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