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扶手总成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421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扶手总成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扶手总成及汽车座椅,座椅扶手总成包括扶手、转动连接在所述扶手内侧的扶手安装板及用于调节所述扶手高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扶手上的调节按钮、设置在所述调节按钮上的按钮回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手安装板内侧的内轨、固定设置在座椅靠背上且与所述内轨滑动配合的外轨、连接在所述调节按钮内侧端的锁止片、设置在所述锁止片上的锁止片回复件及用于固定所述锁止片回复件的固定板,所述锁止片用于锁止内轨与外轨,且在所述调节按钮被按下时向内侧移动以解除所述内轨与外轨的锁止状态,所述锁止片回复件用于在所述调节按钮被释放时驱动所述锁止片回复到初始位置,以重新锁定所述内轨与外轨。
【专利说明】一种座椅扶手总成及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扶手总成及汽车座椅。【背景技术】
[0002] 为提高乘员的舒适性,现有的车辆大多在座椅上设有扶手结构,现有的扶手结构 一般是将扶手从收拢位置向下放平,打到使用位置,用以支撑乘员手臂,从而提高舒适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该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包括上限位销 10、扶手固定板20、下限位销30、螺栓40及扶手50,所述扶手固定板20固定设置在座椅靠 背的骨架60上,所述上限位销10和下限位销30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手固定板20上,所述扶 手50通过所述螺栓40与所述扶手固定板10连接。当所述扶手50处于非使用的收拢状态 时,所述扶手50上的第一凸点51与所述上限位销10接触;当乘客使用该扶手50时,可以 旋转向前放倒所述扶手50,此时所述扶手50处于打开拢状态,所述扶手50上的第二凸点 52与所述下限位销30接触,以支撑乘员手臂。
[0003] 现有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的其扶手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及成本控制。但仅为一 档调节,使用位置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不同身高、不同使用爱好的乘客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仅为一档调 节,使用位置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不同需求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座椅扶手总成。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提供一种座椅扶手总成,包括扶手、转动连接在所述扶手内侧的扶手安装板及用 于调节所述扶手高度的调节机构,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扶手上的调节 按钮、设置在所述调节按钮上的按钮回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手安装板内侧的内轨、固定 设置在座椅靠背上且与所述内轨滑动配合的外轨、连接在所述调节按钮内侧端的锁止片、 设置在所述锁止片上的锁止片回复件及用于固定所述锁止片回复件的固定板,所述锁止片 用于锁止内轨与外轨,且在所述调节按钮被按下时向内侧移动以解除所述内轨与外轨的锁 止状态,所述锁止片回复件用于在所述调节按钮被释放时驱动所述锁止片回复到初始位 置,以重新锁定所述内轨与外轨。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片包括锁止片翻边、连接部、底板及支撑柱;所述连接部的一 端连接在所述制止片翻边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 柱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两并列排列的卡片。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片回复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止片回复件的另 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内轨内腔的顶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锁止片翻边伸入所述内轨内 腔中并从所述第一通孔中伸出与所述调节按钮内侧端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内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卡片对应的第 一卡槽,通过所述调节按钮可以将所述卡片卡进或者伸出所述第一卡槽。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外轨的两侧面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槽,通过所述调节按钮可以 将所述卡片同时卡进或者伸出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外轨两侧内表面设有至少四个阻挡件,所述至少四个阻挡件分别 设置在所述外轨左侧前端内表面、外轨左侧后端内表面、外轨右侧前端内表面及外轨右侧 后端内表面。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多个支撑件和多个轴承,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多 个支撑件和多个轴承,所述多个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多个轴 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两侧。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卡圈,所述扶手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调节按钮 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卡圈配合。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扶手总成还包括螺栓、扶手饰盖、垫圈、平垫片及衬套;所述扶 手饰盖设置在所述螺栓的外侧端,所述垫圈、平垫片及衬套依次套设在所述螺栓上;所述扶 手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扶手安装板上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并 伸出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螺栓安装孔配合。
[0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扶手总成,增加了用于调节所述扶手高度的调节机构,通 过所述锁止片可以锁止内轨与外轨,且所述调节按钮在被按下时向内侧移动以解除所述 内轨与外轨的锁止状态,这样,可以向上或者向下调节扶手的高度,在所述调节按钮被释放 时,所述锁止片回复件可以驱动所述锁止片回复到初始位置,以重新锁定所述内轨与外轨, 满足不同乘客的对扶手的使用高度不同的需要,提高乘客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的车辆座 椅的扶手结构仅为一档调节,使用位置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不同需求要求的问题。
[0017]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上述的座椅扶手总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现有的一种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其扶手处于收拢状态的示意图;
[0020]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其扶手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总成其锁止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总成其内壳和外壳处于锁止状态的 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总成其内壳和外壳处于解锁状态的 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总成其扶手处于收拢位置的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总成其扶手打开并处于最低使用位 置的不意图;
[0027] 图10是图9所示的座椅扶手总成其扶手打开并处于最低使用位置时扶手向上的 调节方向的示意图;
[0028]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总成其扶手打开并处于最高使用位 置的不意图;
[0029] 图12是图11所示的座椅扶手总成其扶手打开并处于最高使用位置时扶手向下的 调节方向的不意图。
[0030]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1] 1、扶手;2、扶手安装板;3、调节机构;4、螺栓;5、扶手饰盖;6、垫圈;7、平垫片;8、 衬套;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21、螺栓安装孔;31、调节按钮;32、按钮回复件;33、内 轨;34、外轨;35、锁止片;36、锁止片回复件;37、卡圈;38、固定板;331、第一通孔;332、第 一卡槽;341、第二卡槽;342、阻挡件;351、锁止片翻边;352、连接部;353、底板;354、固定 柱;381、支撑件;382、轴承;3531、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3] 请一并参照图4至图1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提供一种座椅扶手总成,包 括扶手1、转动连接在所述扶手1内侧的扶手安装板2及用于调节所述扶手高度的调节机 构3,其中,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扶手1上的调节按钮31、设置在所述调节 按钮31上的按钮回复件32、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手安装板2内侧的内轨33、固定设置在座椅 靠背上且与所述内轨33滑动配合的外轨34、连接在所述调节按钮31内侧端的锁止片35、 设置在所述锁止片35上的锁止片回复件36及用于固定所述锁止片回复件36的固定板37, 所述锁止片35用于锁止内轨33与外轨34,且在所述调节按钮31被按下时向内侧移动以解 除所述内轨33与外轨34的锁止状态,所述锁止片回复件36用于在所述调节按钮31被释 放时驱动所述锁止片35回复到初始位置,以重新锁定所述内轨33与外轨34。
[0034] 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内侧是相对于所述扶手安装板2而言的,所述扶手1相对于 所述安装板2的一侧为扶手内侧;
[0035] 所述扶手安装板内侧是相对于所述内轨33而言的,所述扶手安装板2相对于所述 内轨33的一侧为扶手安装板内侧;
[0036] 所述内轨33是相对于所述外轨34而言的,所述外轨34是固定设置在所述座椅靠 背上的;
[0037] 所述调节按钮内侧端是相对于所述锁止片35而言的,所述调节按钮31贯穿所述 扶手1上的第二通孔11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11的一端为所述调节按钮内侧端。
[0038]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所述扶手安装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轨33上 的。
[0039] 另一实施例中,可通过螺丝和螺栓配合的方式将所述扶手安装板2固定设置在所 述内轨33上的。
[0040]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锁止片35包括锁止片翻边351、连接部352、底板 353及支撑柱354 ;所述连接部35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制止片翻边351的一侧,所述连接部 35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板353的一侧;所述支撑柱354设置在所述底板353的底部,所 述底板353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两并列排列的卡片3531。
[0041]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片回复件36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柱354上,所述止片回 复件36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8上。
[0042]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轨33内腔的顶面设有第一通孔331,所述锁止片翻边351伸入 所述内轨33内腔并从所述第一通孔331中伸出与所述调节按钮31内侧端连接。
[0043] 进一步地,所述内轨33靠近所述第一通孔331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卡片 3531对应的第一^^槽332,通过所述调节按钮31可以将所述卡片3531卡进或者伸出所述 第一卡槽332。
[0044]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轨34的两侧面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槽341,通过所述调节 按钮31可以将所述卡片3531同时卡进或者伸出所述第一卡槽332和第二卡槽341。
[0045]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轨34两侧内表面设有至少四个阻挡件342,所述至少四个阻 挡件342分别设置在所述外轨34左侧前端内表面、外轨34左侧后端内表面、外轨34右侧 前端内表面及外轨34右侧后端内表面。
[0046]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8上还设有多个支撑件381和多个轴承382,所述多个 支撑件381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8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多个轴承382设置在所述固定板 38上表面的两侧。
[0047]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3还包括卡圈37,所述扶手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所 述调节按钮31贯穿所述第二通孔11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11与所述卡圈37配合。
[0048]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扶手总成还包括螺栓4、扶手饰盖5、垫圈6、平垫片7及衬套 8 ;所述扶手饰盖5设置在所述螺栓4的外侧端,所述垫圈6、平垫片7及衬套8依次套设在 所述螺栓4上;所述扶手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2,所述扶手安装板2上设有螺栓安装孔21, 所述螺栓4贯穿所述第三通孔12并伸出所述第三通孔12与所述螺栓安装孔21配合。
[0049]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回复件32及所述锁制片回复件36均为弹簧。
[0050]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当所述扶手1打开状态但没有按下调节按钮31 时,所述内轨33和外轨34在所述锁止片355的作用下处于锁止状态(如图6所示),此时, 所述锁止片35上的锁止片翻边351伸入所述内轨33内腔中并从所述第一通孔331中伸出 与所述调节按钮31内侧端连接,在所述锁止片回复件36的作用下,所述底板353两侧的卡 片3531卡进所述内轨33两侧面上的第一卡槽332中,所述外轨34通过其两侧内表面上设 有至少四个阻挡件342将所述内轨33卡住,这样,由于所述卡片3531是卡在所述第一卡槽 332中,从而使得所述锁止片35无法滑动,进而无法带动固定板38滑动,这样,通过所述锁 止片35就可以锁止所述内轨33与外轨34。
[0051] 当所述调节按钮31被按下时向内侧移动时,所述调节按钮31通过所述锁止片翻 边351压缩所述锁止片35向内侧移动,而所述锁止片35向内侧移动压缩所述锁止片回复 件36使得所述底板353两侧的卡片3531从所述第一卡槽332中滑出,从而使得所述内轨 33和外轨34处于解锁状态,(如图7所示),此时,可以向上调节所述扶手1,由于所述扶手 1滑动连接在所述扶手安装板2,而所述扶手安装板2是固定在所述内轨33上的,这样,向 上调节所述扶手1就会带动所述内轨33 -起向上移动,而所述内轨33向上移动时会带动 所述锁止片35和所述锁止片回复件36向上移动,而所述锁止片回复件36向上移动时会带 动所述固定板38向上移动,而所述固定板38上设置的轴承382可使得所述内轨33与所述 外轨34的滑动更加顺畅。
[0052] 当所述扶手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释放被按压下的所述调节按钮31,在所述锁 止片回复件36的驱动下,所述锁止片35回复到初始位置,此时,所述卡片3531同时卡进所 述第-^槽332和第二卡槽341中,这样,由于所述卡片3531是同时卡在所述第-^槽332 和第二卡槽341中,进而无法带动所述固定板38滑动,这样,通过所述锁止片35可以重新 锁止所述内轨33与外轨34。
[0053] 另外,当需要再次向上提高所述扶手1的高度或者向下滑动所述扶手1的高度时, 其锁止过程和解锁过程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叙。
[0054]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扶手1收起,此时扶手1处于收起的极限位置,此位 置为扶手非使用收拢位置,无调节功能。
[0055] 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当所述扶手1打开时,此时所述扶手 1处于最底使用位置,即该位置为所述扶手1的最底使用位置(如图9所示),此时,所述调 节按钮31的内侧端与所述锁止片35上的锁止片翻边351连接,按下所述调节按钮31,可使 所述锁止片35下压,使得所述内轨33和外轨34处于解锁状态,这样,可沿图示F方向向上 滑动所述扶手1的高度(如图10所示),当所述扶手1达到最高位置时,此位置为所述扶手 1的最高使用位置(如图11所示),此时释放所述调节按钮31,在所述锁止片回复件36的 作用下,所述锁止片35重新使得所述内轨33和外轨34处于锁止状态。反之,当所述扶手1 需要向下滑动时,可以通过按下所述调节按钮31,使所述锁止片35下压,使得所述内轨33 和外轨34处于解锁状态,这样,可沿图示G方向向下滑动所述扶手1,以向下调节所述扶手 1的位置(如图12所示),当所述扶手1下调到合适的高度后,释放所述调节按钮31,在所 述锁止片回复件36的作用下,所述锁止片35重新使得所述内轨33和外轨34处于锁止状 态,从而实现了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所述扶手1高度的目的,以便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0056]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座椅扶手总成,增加了用于调节所述扶手高度的调 节机构,通过所述锁止片可以锁止内轨与外轨,且所述调节按钮在被按下时向内侧移动以 解除所述内轨与外轨的锁止状态,这样,可以向上或者向下调节扶手的高度,在所述调节按 钮被释放时,所述锁止片回复件可以驱动所述锁止片回复到初始位置,以重新锁定所述内 轨与外轨,满足不同乘客的对扶手的使用高度不同的需要,提高乘客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 的车辆座椅的扶手结构仅为一档调节,使用位置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不同需求要求 的问题。
[0057]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上述的座椅扶手总成。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座椅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转动连接在所述扶手内侧的扶手安装板 及用于调节所述扶手高度的调节机构,其中,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扶手上的调节按钮、设置在所述调节按钮上的按钮 回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手安装板内侧的内轨、固定设置在座椅靠背上且与所述内轨滑 动配合的外轨、连接在所述调节按钮内侧端的锁止片、设置在所述锁止片上的锁止片回复 件及用于固定所述锁止片回复件的固定板,所述锁止片用于锁止内轨与外轨,且在所述调 节按钮被按下时向内侧移动以解除所述内轨与外轨的锁止状态,所述锁止片回复件用于在 所述调节按钮被释放时驱动所述锁止片回复到初始位置,以重新锁定所述内轨与外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片包括锁止片翻边、连接 部、底板及支撑柱;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止片翻边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两 两并列排列的卡片。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片回复件的一端设置在 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止片回复件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轨内腔的顶面设有第一通 孔,所述锁止片翻边伸入所述内轨内腔中并从所述第一通孔中伸出与所述调节按钮内侧端 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两 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卡片对应的第一卡槽,通过所述调节按钮可以将所述卡片卡进或者 伸出所述第一卡槽;所述外轨的两侧面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槽,通过所述调节按钮可以 将所述卡片同时卡进或者伸出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轨两侧内表面设有至少四 个阻挡件,所述至少四个阻挡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外轨左侧前端内表面、外轨左侧后端内表 面、外轨右侧前端内表面及外轨右侧后端内表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多个支撑件 和多个轴承,所述多个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多个轴承设置在 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两侧。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卡圈,所述扶 手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调节按钮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卡圈配 合。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总成还包括螺栓、扶 手饰盖、垫圈、平垫片及衬套;所述扶手饰盖设置在所述螺栓的外侧端,所述垫圈、平垫片及 衬套依次套设在所述螺栓上;所述扶手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扶手安装板上设有螺栓安 装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出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螺栓安装孔配合。
10. -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扶手总成。
【文档编号】B60N2/46GK203864492SQ201420244273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3日
【发明者】王军, 李忠杰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