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976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座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及车辆,该座椅包括靠背及座体,所述靠背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该座椅还包括扭力杆,所述扭力杆包括主体段及与所述主体段连接并相对于所述主体段折弯的折弯段,所述主体段和折弯段中的一者的自由端与所述靠背固定连接,所述主体段和折弯段中的另一者的自由端与所述座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以及车辆,通过在座椅的靠背以及座体之间设置扭力杆,扭力杆发生扭转变形会施加给靠背向后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操作者向后翻转靠背时,可较为省力,操作较为容易。
【专利说明】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为配合不同乘坐者的乘坐习惯以及提供较佳的舒适度,很多座椅能够实现靠背和座体之间的角度调节,并在角度调节后锁止,使靠背和座体保持固定角度。
[0003]目前,靠背和座体之间的角度调节以及锁止一般是通过靠背和座体之间设置的调角器实现的。为方便乘坐者调节靠背和座体之间的角度,调角器中一般设置有弹簧,在靠背和座体解锁后,在弹簧助力的作用下,靠背能够自动前倾,乘坐者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后再将靠背和座体锁止。
[0004]由于靠背在前倾时,弹簧提供助力,但靠背在向后翻转时,弹簧起到阻力的作用,阻止靠背向后翻,因此乘坐者在向后翻转靠背时,所施加的力较大,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及车辆,其中的座椅能够使得乘坐者在向后翻转座椅靠背时省力,操作容易。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该座椅包括靠背及座体,所述靠背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该座椅还包括扭力杆,所述扭力杆包括主体段及与所述主体段连接并相对于所述主体段折弯的折弯段,所述主体段和折弯段中的一者的自由端与所述靠背固定连接,所述主体段和折弯段中的另一者的自由端与所述座体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主体段的自由端与所述座体连接,所述折弯段的自由端与所述靠背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主体段的自由端固定在设置于所述座椅一侧的连接板上。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主体段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
[0010]优选地,所述主体段的自由端形成为防旋转结构,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防旋转结构旋转的固定孔,所述防旋转结构穿设在所述固定孔中。
[0011]优选地,所述靠背上设置有旋转支架,所述折弯段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旋转支架上。
[0012]优选地,所述旋转支架具有第一固定板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彼此相对的表面限定有沟槽,所述折弯段的自由端定位在所述沟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旋转支架上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弯折的支撑板,所述主体段靠近所述折弯段的部分穿设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
[0014]优选地,所述折弯段包括从所述主体段端部依次延伸的第一折弯段及与所述第一折弯段成预设角度的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及所述第二折弯段均垂直于所述主体段,所述第二折弯段固定在所述旋转支架上。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中的至少一个为如上所述的座椅。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以及车辆,通过在座椅的靠背以及座体之间设置扭力杆,扭力杆发生扭转变形会施加给靠背向后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操作者向后翻转靠背时,可较为省力,操作较为容易。
[00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座椅靠背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扭力杆的结构示意;
[0022]图4为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
[0023]图5为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扭力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支架及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扭力杆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如图1及图2所示,该座椅包括靠背I及座体2,靠背I能够相对于座体2旋转,该座椅还包括扭力杆3,扭力杆3包括主体段31及与主体段31连接并相对于主体段31折弯的折弯段32,其中,主体段31和折弯段32中的一者的自由端与靠背I固定连接,主体段31和折弯段32中的另一者的自由端与座体2固定连接。
[0029]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构思是通过在座椅的靠背I和座体2之间设置扭力杆3,扭力杆3发生扭转变形会施加给靠背I向后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操作者向后翻转靠背I时,可较为省力,操作较为容易。
[0030]具体如图1及图2所示,在此将图1所示的靠背I和座体2的状态称为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扭力杆3没有发生扭转,即扭力杆3没有给靠背I及座体2施加作用力。从该第一状态向前翻转靠背1,使得靠背I与座体2之间的夹角变小时,扭力杆3发生扭转,如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在此将扭力杆3发生扭转变形的状态称为第二状态),此时,扭力杆3扭转变形产生施加在靠背I及座体2上的作用力,其中,施加在靠背I上的是向后的作用力,因此,在第二状态下向后翻转靠背I,在扭力杆3施加在靠背I上的力的作用下,操作者翻转靠背I时较为省力,翻转操作较为容易。
[0031]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向前”是指朝向靠背I设置座体2的一侧,“向后”是指朝向靠背I背离座体2的一侧。
[0032]扭力杆3在靠背I和座体2之间能够发生扭转变形的必要条件是,扭力杆3需具有能够扭转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扭力杆3包括主体段31及相对于主体段31折弯的折弯段32,主体段31和折弯段32中的一者的自由端与靠背I固定连接,主体段31和折弯段32中的另一者的自由端与座体2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扭力杆3需是折弯状的,这样扭力杆3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靠背I和座体2上时,扭力杆3才会发生扭转变形。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扭力杆3的主体段31与座体2连接,折弯段32的自由端与靠背I连接。当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主体段I的自由端与靠背I连接,折弯段32的自由端与座体2连接。
[0034]为不影响乘坐者乘坐座椅,扭力杆3需设置在座体2与靠背I枢转的位置,为此,扭力杆3的优选结构如图3所不,扭力杆3的主体段31为扭力杆3从座椅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设置的部分,折弯段32为设置在扭力杆3端部的相对主体段31折弯的部分,但是,扭力杆3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0035]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如图1及图8所示,主体段31的自由端可固定在设置于座椅一侧的连接板7上,该连接板7可为安装座体2与靠背I之间的调角器的连接板,也可为其它固定在座椅一侧的连接板。
[0036]优选地,连接板7上还设置有固定支架4,如图7及图8所示,主体段31的自由端固定在该固定支架4上。
[0037]优选地,如图4所示,固定支架4为Z形结构,主体段31的自由端固定在该Z形结构的第一端部41上,该Z形结构的第二端部42固定在连接板7上。
[0038]优选地,主体段31的自由端形成为防旋转结构,例如,在图示(例如参考图3及图7)的实施方式中,该防旋转结构具体可为在主体段31的自由端折弯形成的钩状结构,该钩状结构穿设在固定支架4上设置的固定孔43中,该固定孔43优选为矩形孔,能够防止该防旋转结构旋转。但主体段31的自由端形成的防旋转结构并不限于钩状,例如还可为在该端部形成的矩形结构等,只要该端部穿设在固定孔43中不能旋转即可。
[0039]上述内容具体描述了扭力杆3的主体段31的自由端在座体2上的固定,下面内容将描述扭力杆3的折弯段32的自由端在靠背I上的固定。
[0040]如图1及图7所示,在靠背I上还设置有旋转支架5,折弯段32的自由端固定在该旋转支架5上。
[0041]旋转支架5的优选结构如图5所示,该旋转支架5具有第一固定板51和与第一固定板51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板6 (固定板6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板51和第二固定板6的彼此相对的表面限定有沟槽61,折弯段32的自由端定位在该沟槽61内,其固定如图7所示。
[0042]另外,旋转支架5上还设置有相对于第一固定板51折弯的支撑板52,主体段31靠近折弯段32的部分穿设在该支撑板52上。
[0043]本实用新型中,扭力杆3的折弯段32可有多种设置方式,折弯段32的设置方式影响到靠背I向前翻转时扭力杆3的扭转变形程度,进而影响到施加在靠背I上的受力,因此,需对折弯段32的设置方式进行优化。
[0044]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7所示,折弯段32包括从主体段31端部依次延伸的第一折弯段321及与该第一折弯段321成预设角度的第二折弯段322,第一折弯段321及第二折弯段322均垂直于主体段31,其中第二折弯段322固定在旋转支架5上,SP第二折弯段322固定在靠背I上,在靠背I向前翻转时,施加在第二折弯段32上的作用力使得扭力杆3扭转变形。
[004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座椅,其中,该座椅中的至少一个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在向后翻转座椅的靠背以进行角度调节时,乘客较省力,操作起来较容易。
[004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该座椅包括靠背(I)及座体(2),所述靠背(I)能够相对于所述座体(2)旋转,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括扭力杆(3),所述扭力杆(3)包括主体段(31)及与所述主体段(31)连接并相对于所述主体段(31)折弯的折弯段(32),所述主体段(31)和折弯段(32)中的一者的自由端与所述靠背(I)固定连接,所述主体段(31)和折弯段(32)中的另一者的自由端与所述座体(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31)的自由端与所述座体(2)连接,所述折弯段(32)的自由端与所述靠背(I)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31)的自由端固定在设置于所述座椅一侧的连接板(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上设置有固定支架(4),所述主体段(31)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31)的自由端形成为防旋转结构,所述固定支架(4)上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防旋转结构旋转的固定孔(43),所述防旋转结构穿设在所述固定孔(43)中。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I)上设置有旋转支架(5),所述折弯段(32)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旋转支架(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5)具有第一固定板(51)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1)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51)和第二固定板¢)的彼此相对的表面限定有沟槽(61),所述折弯段(32)的自由端定位在所述沟槽(6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5)上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1)弯折的支撑板(52),所述主体段(31)靠近所述折弯段(32)的部分穿设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板(52)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32)包括从所述主体段(31)端部依次延伸的第一折弯段(321)及与所述第一折弯段(321)成预设角度的第二折弯段(322),所述第一折弯段(321)及所述第二折弯段(322)均垂直于所述主体段(31),所述第二折弯段(322)固定在所述旋转支架(5)上。
10.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中的至少一个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
【文档编号】B60N2/22GK204136814SQ201420495031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常富利, 黄志龙, 魏娇, 武志刚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