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110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尤其是涉及车辆用座椅的靠背的角度调节。



背景技术:

汽车用座椅等车辆用座椅在要求安全性、保持性、乘降性(上下车的容易性)等各种功能的同时,对乘坐感觉、振动吸收性能这样的乘员的舒适性提高的要求也很多。

因此,对用于除了车辆用座椅的基本的功能之外进一步提高乘员的舒适性的座椅制作作出了努力。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平8-11603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一种动力舒适座椅构造,所述动力舒适座椅构造具备: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形成为由分离的上半部、下半部的组合构成的中间弯折式;座椅垫,所述座椅垫通过由前连杆进行的前端部的支承以及由后连杆进行的与座椅靠背的连结,设置成能够追随座椅靠背的摇动而摆动;以及动力倾角调节器,所述动力倾角调节器在马达的驱动下,使座椅靠背沿前后方向摇动,其特征在于,在座椅靠背的下半部的上端枢轴连接有连杆的支点,在连杆的一端连结、固定有座椅靠背的上半部的下端,并且连杆的另一端经由转动自如的连结构件而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规定的固定部件”。

根据上述动力舒适座椅构造,仅通过由动力倾角调节器构成的动力模块的工作,就能够得到追随着座椅靠背的倾斜的座椅垫的摆动以及座椅靠背的中间弯折,能够实现动力舒适座椅构造的结构的简单化以及成本降低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160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汽车用座椅等车辆用座椅中,在抑制其制造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乘员的舒适性的座椅制作是重要的课题。

在以往的汽车用座椅中,例如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在使成为靠背的座椅靠背3向乘员的后方倾倒时,在座椅靠背3与乘员的肩胛骨附近之间会产生间隙,从而难以充分地支承肩胛骨附近,导致在长时间的驾驶后积累疲劳。

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的动力舒适座椅构造,即使在使靠背倾倒时也能够对乘员的肩胛骨附近进行保持,但是该座椅构造复杂,需要马达等驱动源,所以在成本方面和维护方面存在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即使在使靠背的角度倾倒时也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对乘员的肩胛骨附近进行保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座椅,所述车辆用座椅具有:座椅垫,所述座椅垫为座椅的座面部;和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设置于所述座椅垫的背侧,并作为座椅的靠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具备:第一倾倒部,所述第一倾倒部被设置成能够调节该座椅靠背相对于作为座椅的骨架的座椅框架的角度;和第二倾倒部,所述第二倾倒部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倾倒部的上部侧,通过使所述第一倾倒部向车辆后方倾倒,从而所述第二倾倒部与设置于所述座椅框架的伸出部抵接,所述第二倾倒部从所述第一倾倒部突出。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座椅,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框架倾倒的靠背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第一倾倒部件,所述第一倾倒部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座面侧承接作为座椅的缓冲材料的衬垫;和第二倾倒部件,所述第二倾倒部件在所述第一倾倒部件的前面上部与所述第一倾倒部件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倾倒部件突出或倾倒,所述座椅框架具有与所述第二倾倒部件抵接的伸出部,通过使所述第一倾倒部件向车辆后方倾倒,所述第二倾倒部件由所述伸出部压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靠背的角度倾倒时,也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对乘员的肩胛骨附近进行保持,能够抑制乘员的疲劳的积累。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由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概要的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概要的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伸出部的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伸出部的局部截面的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伸出部的局部截面的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概要的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概要的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伸出部的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伸出部的局部截面的图。

图6c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伸出部的局部截面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伸出部的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伸出部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中间弯折部以及伸出部的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一部分的图。

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倾倒机构的一部分的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车辆用座椅中的课题的图。

图14b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车辆用座椅中的课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此外,为了使本发明的说明容易理解,在各附图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座椅的缓冲材料(填料)、座椅罩(装饰罩)等,并且在各实施例中也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1

图1a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等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概要。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座椅1作为其主要的部位,具有作为座椅的座面部的座椅垫2、设置于座椅垫2的背侧并作为座椅的靠背部的座椅靠背3、以及保护乘员的头部以及颈部的头枕4等。在座椅垫2的两侧设置有作为座面部的侧部分的支承件的侧支承件5。座椅靠背3能够利用倾角调节杆6来调节其相对于座椅垫2的角度。

座椅靠背3被配设成支承于作为座椅的骨架的座椅框架9。另外,在座椅靠背3,在其上部侧、即在当乘员就坐时与乘员的肩胛骨附近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中间弯折部7。此外,中间弯折部7借助未图示的铰链等而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座椅靠背3。

在座椅框架9的座椅靠背3侧设置有伸出部(突出部)8,成为如下构造:在使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框架9向车辆后方侧倾倒的情况下,伸出部(突出部)8与中间弯折部7抵接,中间弯折部7从座椅靠背3被压出。

图1b示出了在图1a中说明的中间弯折部7以及伸出部(突出部)8附近的样子。图1b是从侧面观察图1a的车辆用座椅1中的座椅靠背3的上部侧的图。

如在上述说明的那样,在座椅框架9的座椅靠背3侧设置有伸出部(突出部)8。另外,座椅靠背3被设置成经由两个可动支柱10而支承于座椅框架9。由此,能够使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框架9的位置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倾倒。

在座椅靠背3的上部侧,中间弯折部7借助铰链等而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座椅靠背3。

图2a以及图2b示出了使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框架9向车辆后方侧倾倒的情况下的状态。

在使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框架9沿车辆后方侧倾倒的情况下,即如图2b所示,在使经由多个可动支柱10而支承于座椅框架9的座椅靠背3向车辆后方侧倾倒的情况下,中间弯折部7与设置于座椅框架9的伸出部(突出部)8抵接,中间弯折部7从座椅靠背3突出。

图3a~图3c示出了设置于座椅框架9的伸出部(突出部)8的结构。此外,图3b示出了图3a中的a-a’截面,图3c示出了图3a中的b-b’截面。

如图3a所示,伸出部(突出部)8为经由两个弹簧a12以及弹簧b13而设置于座椅框架9的构造。伸出部(突出部)8、弹簧a12、弹簧b13由外罩11覆盖。

在伸出部(突出部)8的中央部设置有狭缝14,如图3b所示,贯通狭缝14地设置有定位销a15。伸出部(突出部)8利用定位销a15来限制能够移动的范围。

如图3b所示,在定位销a15设置有多个凸部(突起部)17,并成为与设置于外罩11的多个凹部(凹坑)16嵌合的构造。

能够使用该凸部(突起部)17以及凹部(凹坑)16来调整伸出部(突出部)8从座椅框架9的突出量。在想要减少伸出部(突出部)8的突出量的情况下,将凸部(突起部)17嵌合于图3a的右侧的凹部(凹坑)16。相反地,在想要增加伸出部(突出部)8的突出量的情况下,将凸部(突起部)17嵌合于图3a的左侧的凹部(凹坑)16。由此,能够调整伸出部(突出部)8从座椅框架9的突出量,在使座椅靠背3向车辆后方侧倾倒的情况下,能够调整中间弯折部7从座椅靠背3的突出量。

使用图4a~图6c,对不使在上述说明的基于伸出部(突出部)8的中间弯折部7的倾倒机构作用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a~图6c所示,将定位销a15的凸部(突起部)17嵌合于外罩11的最右侧、即座椅框架9侧的凹部(凹坑)16。由此,如图6a所示,能够几乎消除伸出部(突出部)8从外罩11的突出。

通过以上那样的操作,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中间弯折部7与伸出部(突出部)8的距离变宽,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即使在使座椅靠背3向座椅框架9侧即车辆后方侧倾倒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伸出部(突出部)8与中间弯折部7不抵接。

图7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车辆用座椅的基于伸出部(突出部)8的中间弯折部7的倾倒机构的工作状态以及未工作状态。如图7所示,在使基于伸出部(突出部)8的中间弯折部7的倾倒机构工作的情况下,即使使座椅靠背3向车辆后方倾倒,中间弯折部7也会由伸出部(突出部)8向前方压出,能够对乘员的肩胛骨附近进行保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即使在使靠背的角度倾倒时,也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对乘员的肩胛骨附近进行保持,能够抑制乘员的疲劳的积累。

另外,通过设为图3a~图3c或图6a~图6c所示的伸出部(突出部)8那样的结构,工作量的调节、功能的停止、以及挠曲特性(f-s特性)的调节也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实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中间弯折部7和伸出部(突出部)8分别单独设置的例子,但也可以利用可动支柱等将中间弯折部7和伸出部(突出部)8能够转动地连结(连接)而进行设置。

实施例2

使用图8a以及图8b,对本发明中的伸出部(突出部)8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图3a或图6a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对于图8a以及图8b所示出的伸出部(突出部)8而言,在止动器18设置于一方的弹簧a12这一点,与图3a或图6a的伸出部(突出部)8不同。在止动器18上,与定位销a15同样地,在其一部分设置有凸部(突起部),并成为与设置于伸出部(突出部)8的凹部(凹坑)16嵌合的构造。

如图8a所示,在使止动器18的凸部(突起部)与最左侧的凹部(凹坑)16嵌合的情况下,伸出部(突出部)8的两个弹簧即弹簧a12以及弹簧b13作为弹簧通常地发挥作用,能够使各个弹簧的弹性力在伸出部(突出部)8以及外罩11之间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使止动器18的凸部(突起部)与座椅框架9侧的凹部(凹坑)嵌合的情况下,能够使弹簧a12的弹性力不发挥作用。通过设为这样的伸出部(突出部)8的结构,能够调整伸出部(突出部)8以及外罩11间的由多个弹簧产生的弹性力。

此外,通过设置多个与止动器18的凸部(突起部)嵌合的凹部(凹坑),能够进一步细微地调整伸出部(突出部)8以及外罩11间的由多个弹簧产生的弹性力。

实施例3

使用图9~图13b,对本发明的基于伸出部(突出部)8的中间弯折部7的倾倒机构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其他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中间弯折部7的倾倒机构中,在设置于未图示的座椅框架9的支承部21上经由弹簧c(螺旋弹簧)19设置有杆状的伸出部(突出部)8。另外,中间弯折部7借助未图示的铰链而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座椅靠背3。如图9所示,在座椅靠背3上设置有切口部,并成为杆状的伸出部(突出部)8能够沿该切口部前后移动的构造。

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在使座椅靠背3向座椅框架9侧即车辆后方侧倾倒的情况下,设置于座椅框架9的杆状的伸出部(突出部)8经由弹簧c(螺旋弹簧)19与中间弯折部7抵接,中间弯折部7从座椅靠背3被压出。

此外,在支承部21以及伸出部(突出部)8的连结部分设置有定位销b20,通过调整定位销b20的位置,能够调整由弹簧c(螺旋弹簧)19产生的伸出部(突出部)8的弹性力。

图11~图13b示出了在上述说明的基于伸出部(突出部)8的中间弯折部7的倾倒机构的更为详细的结构。

图12是图11中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即更详细地示出了杆状的伸出部(突出部)8设置于座椅框架9的情形。另外,图13a示出了图12中的c-c’截面,图13b示出了图12中的d-d’截面。

如图13a所示,弹簧c(螺旋弹簧)19组装于将支承部21和伸出部(突出部)8紧固的螺栓的轴。

另外,如图13b所示,在杆状的伸出部(突出部)8与支承部21之间设置有基于设置于支承部21的多个定位孔24和定位销b20的位置调整机构。如在上述说明的那样,通过调整定位销b20的位置,能够调整基于弹簧c(螺旋弹簧)19的伸出部(突出部)8的突出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各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即使在使靠背的角度倾倒时,也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对乘员的肩胛骨附近进行保持,能够抑制乘员的疲劳的积累。

另外,通过设为各实施例那样的中间弯折部7以及伸出部(突出部)8那样的结构,工作量的调节、功能的停止、以及挠曲特性(f-s特性)的调节也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实现。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能够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的说明容易理解而详细说明的例子,并不一定要限定于具备说明了的全部的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而言,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座椅、2…座椅垫、3…座椅靠背、4…头枕、5…侧支承件、6…倾角调节杆、7…中间弯折部、8…伸出部(突出部)、9…座椅框架、10…可动支柱、11…外罩、12…弹簧a、13…弹簧b、14…狭缝、15…定位销a、16…凹部(凹坑)、17…凸部(突起部)、18…止动器、19…弹簧c(螺旋弹簧)、20…定位销b、21…支承部、22…紧固螺栓、23…伸出部(突出部)8的支承部21侧的端部、24…定位孔、25…方向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