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108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尤其是一种适应于长途旅行的汽车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汽车座椅功能一、是前后移动,二、是调整靠背角度以达到最佳舒适位置,而通常的座椅头枕只能用于高低的调整,对于小轿车副驾驶座椅上想小歇一会的乘客,睡眠时头部无意识的偏向左侧或右侧,偏右时头部会扶贴在右侧两门之间的立柱上,如果遇到颠簸的路面,很容易造成头部碰撞带来的伤害,偏左时会直接影响驾驶者的安全驾驶,尤其是乘坐在后排两边的乘客,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会给坐在中间的乘客带来诸多不便,熟睡时的形象的确是东倒西歪,千姿百态,且不说形象不雅,甚至会经常出现尴尬的局面,男女乘坐在一起,睡眠时身不由己,即使一个超聪明的人乘车熟睡时也不能把握一贯高昂的头颅。不同民族乘坐在一起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此说目前使用的座椅头枕在长途旅行时在乘客睡眠时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使乘客之间产生一些误会。

针对这种情况,专利号为20142006390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折叠翼的汽车后排座椅头枕,包括头枕底板和头枕杆,所述头枕杆的上端与外部包裹发泡的头枕底板安装在一起,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头枕底板的中部安装一折叠翼底座,在折叠翼底座的两侧铰装有一对折叠翼,在折叠翼和折叠翼底座之间设有导向块,该折叠翼套装在导向块上并按照导向块方向折起或闭合。本发明设计合理,其在头枕底板上安装一对折叠翼,在乘客需要休息的时候,乘客将折叠翼向前扳动,使折叠翼折起,形成了类似于人体手臂的功能,使得乘客在休息时头部有所依靠不晃动,保证了乘客休息质量,缓解了旅途中的疲劳。

但是上述结构非常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后期难以维修。而且对于不同体形的人群无法全部适用。

因此,开发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包括枕靠板,所述枕靠板为折叠面板。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头枕本体,所述头枕本体的头枕面上设置有所述枕靠板。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头枕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双插入杆。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折叠面板采用记忆金属材料板,也可以采用韧性较强的硬质塑料板。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折叠面板的外部封装有外包装面料和内衬海绵。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记忆金属材料板上开设有两组用以实现方便折叠的易折线区,每组所述易折线区数目为1-3条,且以所述记忆金属材料板的中线对称分布。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易折线区为沟槽、竖列开孔或者格栅网槽。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所述枕靠板采用长方形板体,且所述枕靠板的宽度、长度均大于所述头枕本体,

所述枕靠板包括

一固定枕面,所述固定枕面上开设有两列螺栓孔,且两列螺栓孔以所述固定枕面的垂直中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枕面利用所述螺栓孔通过螺栓、与所述头枕本体的内骨架固接,

以及至少两块活动枕面,所述活动枕面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枕面的两侧,且所述固定枕面的每侧均利用转轴铰接一块活动枕面,其余的活动枕面依序铰接至对应的上一块活动枕面的另一端部;

所述固定枕面和所述活动枕面的表面均封装有外包装面料和内衬海绵。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包装面料采用透气、疏汗材料制作。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活动枕面有两块、四块或六块。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枕面与铰接的所述活动枕面之间、相互铰接的活动枕面之间均利用可拆卸的冂型销进行限制,所述固定枕面、活动枕面的背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冂型销配合的销孔座。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冂型销包括长销轴、短销轴和连接部,所述长销轴、短销轴利用所述连接部连接一体。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长销轴穿设于远离所述固定枕面的销孔座中,所述长销轴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圈以防止所述长销轴从所述销孔座内脱出;且当所述冂型销正常限制时,所述限位挡圈与所述销孔座底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短销轴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

插入杆,所述插入杆的周壁上设置有凸起的限位块;

中空杆,所述中空杆的内部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滑槽,所述插入杆插装于所述中空杆内,并利用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滑槽将所述插入杆在周向上限位;

以及顶触螺栓,所述顶触螺栓设置于所述中空杆侧壁,末端延伸至所述中空杆的内部,并与所述插入杆外壁顶触。

一种汽车座椅,具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靠背,所述汽车座椅头枕利用双插入杆插装于所述座椅靠背上。

在本发明的所述汽车座椅头枕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座椅靠背上具有与所述双插入杆配合的插入孔槽。

由于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经常出现摩擦,同时,头部依靠时会造成应力,因此容易出现疲劳或者摩擦损伤,因此,本发明的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采用了特定的材料制造而成。

其中,所述双插入杆采用的特定材料以重量百分比为单位,含有C0.34,Mn0.57,Cr6.3,Ni 1.2,Mo0.17,V 0.19,Ti 0.27,Co0.29,B0.08,P0.01,S 0.05,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插入孔槽采用的特定材料以重量百分比为单位,含有C0.35,Mn0.82,Cr4.7,Ni 1.7,Mo0.15,V 0.17,Ti 0.23,Co0.29,P0.04,S 0.01,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并且,两者的接触面上,所述插入孔槽等离子喷涂有第一陶瓷涂层,所述第一陶瓷涂层含有TiO2 19wt%,余量为Al2O3

所述双插入杆等离子喷涂有第二陶瓷涂层,所述第二陶瓷涂层含有NiCr 4.5wt%、Cr2O3 7.3wt%,余量为Al2O3

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的成分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得出,其中的组分相互协同,能够起到提高主体配件疲劳强度的作用。例如,其中的Mn元素能够大大提高疲劳性能,材料中含有Mn可以使得配件均匀变形,同时可以使得裂纹在整个晶粒内部形成,而非集中于境界处,另一方面,含有Mn也是裂纹扩展的阻力,当裂纹尖端扩展至含Mn相时,裂纹会发生偏转,增大裂纹扩张途径,从而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和疲劳抗力。柱塞组分中加入B材料可以提高淬透性,作用机理为:B在奥氏体境界偏聚,组分中C、P元素对B提高配件的淬透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多种元素的复合作用,显著提高并稳定配件的淬透性,这对于配件后续的渗氮处理关联紧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中,在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的接触面上分别等离子喷涂有第一陶瓷涂层和第二陶瓷涂层,第一陶瓷涂层和第二陶瓷涂层的成分为特定的,这也是发明人大量反复实验确定的,由于第一陶瓷涂层和第二陶瓷涂层之间的磨损机理为微切削、疲劳磨损,因此发明人充分考虑了两个陶瓷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疲劳寿命问题。而后期的实践结果也证明了,这两种涂层在接触时能够保证磨损量和摩擦系数达到较低水平。

制造方法如下:

双插入杆制造

按照铸钢正常的熔炼工艺,按照配方比例将组分C、Mn、Cr、Ni、Mo、V、Ti、Co、B、P、S熔化,出炉后,利用LF精炼炉,在全过程通入氩气搅拌的情况下,喂入B材料,控制出站温度为1698℃;喂入纳米级别粉末的B材料,出站后,利用RH炉精炼;浇铸成柱塞初件;将柱塞初件表面在524℃下等温渗氮处理,首先,保温14h,采用较低的氨分解率(18%),为吸氮阶段,然后将氨分解率提高到37%,保温时间在63h,为扩散阶段,最后,为减少渗氮层的脆性,在渗氮结束前2h进行退氮处理,氨分解率提高到76%,退氮温度提高到557℃;然后在其接触面上等离子喷涂第一陶瓷涂层;

插入孔槽制造

按照铸钢正常的熔炼工艺,按照配方比例将组分C、Mn、Cr、Ni、Mo、V、Ti、Co、P、S熔化,出炉后,依序利用LF精炼炉、RH炉精炼;浇铸成缸体孔衬套初件;将缸体孔衬套初件表面在575℃下等温渗氮处理,首先,保温16h,采用较低的氨分解率(19%),为吸氮阶段,然后将氨分解率提高到30%,保温时间在63h,为扩散阶段,最后,为减少渗氮层的脆性,在渗氮结束前2h进行退氮处理,氨分解率提高到70%,退氮温度提高到569℃;然后在其接触面上等离子喷涂第一陶瓷涂层;

将利用上述方法制造的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配合安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是根据乘客头型大小不同,折叠的弯度不同,使每一位乘客都能享受到舒适的乘坐感受。轻弯折叠板还可以避免大声喧哗给乘客带来的袭扰,当与驾驶者或侧面乘客对话时只要将与驾驶者或乘客一面的折叠板向后折叠就可以了,乘客在长途旅行时需要小歇,只要将折叠板两侧弯曲就可以避免睡眠时的不雅状态和尴尬局面。

本发明让乘客在长途旅行时需要睡眠时有一个好的环境空间,由于人在睡眠时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睡眠状态可能导致驾驶者、乘客的不安全因素,如副驾驶乘客熟睡时向左倾斜就会影响驾驶者的安全操作,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就会给所有乘客带来风险,大巴、中巴乘客在睡眠时由于无意识的东倒西歪就会给其他乘客带来不便,尤其是不同民族的同座乘客。在驾驶室后排三人座椅安装两个折叠头枕就会增加中间乘客的舒适度,就会避免男女同座乘客睡眠时无意识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尤其是夏天,因此说折叠头枕给乘客带来的是舒适是享受是安全、是快乐。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调节非常方便,能够适合不同体形(头型大小不同)的人群使用,提高了人们乘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实施例二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枕靠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包括枕靠板1,所述枕靠板1为折叠面板。所述折叠面板能够实现向内或向外弯曲。

为了提高舒适程度,可以在折叠面板上包覆有软质材料2,该软质材料不限于海绵、棉布等等。

本实施例结构非常的简单,使用起来也非常的容易。将枕靠板安装在汽车座椅的头枕位置,按照人们头型的大小,调整弯曲的曲度,使之符合人们的舒适要求。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改进。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除了包括折叠面板构成的枕靠板1,还包括头枕本体3,所述头枕本体的头枕面上设置有所述枕靠板1。所述枕靠板采用长方形板体,且所述枕靠板的宽度、长度均大于所述头枕本体。为了方便与座椅的连接,所述头枕本体3的底部设置有双插入杆5。

同样的,本实施例针对折叠面板也进行了优化,所述折叠面板采用记忆金属材料板。当然也可以采用韧性较强的硬质塑料板,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所述记忆金属材料板上开设有两组用以实现方便折叠的易折线区,每组所述易折线区数目为1-3条(图2为三条,如虚线所示),且以所述记忆金属材料板的中线对称分布。所述易折线区4采用折叠线浅槽,为沟槽、竖列开孔或者格栅网槽。设置易折线区的目的在于,方便记忆金属材料板进行相应的折叠,例如,折叠成合适的曲度,适合乘坐者不同的头型。

两个易折线区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头枕本体长度,在枕靠板1的两边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的螺栓孔列,两条螺栓孔6列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两个易折线区之间的最小距离,即:螺栓孔列均处于两个两个易折线区之间的区域;折叠面板用螺栓固定安装在头枕本体的内骨架之处,折叠面板即可向前折弯也可向后弯折,向前折可扶正乘客头部,向后折可避免碰伤人体,封装后的长方体折叠面板,增加了头部的舒适度,保护人体脸部。同时在折叠面板的两边设置的易折线区,分别设有1-3条折叠线浅槽,起到记忆折叠位置的作用。

为了提高舒适程度,所述折叠面板外部封装的软质材料2为外包装面料和内衬海绵。

以上两种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使用过程非常方便。即:将枕靠板直接弯折成所需的曲度,适合乘坐者的头型。乘坐者将头枕靠其中时,就不会出现左右晃动,保证了舒适性,也可以避免因为睡眠时无意识所造成的尴尬局面。

实施例三

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头枕本体和安装在头枕本体上的枕靠板,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另一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枕靠板。

所述枕靠板1包括一固定枕面11以及至少两块活动枕面12,所述固定枕面上开设有两列螺栓孔6,且两列螺栓孔6以所述固定枕面11的垂直中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枕面11利用所述螺栓孔6通过螺栓、与所述头枕本体3的内骨架固接,所述活动枕面12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枕面11的两侧,且所述固定枕面11的每侧均利用转轴15铰接一块活动枕面,其余的活动枕面12依序铰接至对应的上一块活动枕面12的另一端部;所述固定枕面11和所述活动枕面12的表面均封装有外包装面料和内衬海绵,所述外包装面料采用透气、疏汗材料(例如棉布)制作,透气性、舒适性较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枕面12有四块,两两对称设置于固定枕面11的两侧。为了防止活动枕面随意活动,所述固定枕面与铰接的所述活动枕面之间、相互铰接的活动枕面之间均利用可拆卸的冂型销13进行限制,所述固定枕面、活动枕面的背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冂型销配合的销孔座14。所述冂型销13包括长销轴131、短销轴132和连接部133,所述长销轴131、短销轴132利用所述连接部133连接一体。其中,所述长销轴131穿设于远离所述固定枕面11的销孔座14中,所述长销轴13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圈1311以防止所述长销轴131从所述销孔座14内脱出;且当所述冂型销13正常限制时,所述限位挡圈与所述销孔座14底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短销轴132的长度。也就是说,当冂型销往上退出时,长销轴始终处于销孔座内进行限位,而短销轴则可以顺利脱出销孔座。

同时,头枕本体3上设置有与所述短销轴配合的支撑孔31,例如可以采用插入凹槽;利用支撑孔,短销轴132在脱出销孔座时,通过长销轴的转动,短销轴可以转动至支撑孔31位置,并插入其中进行定位,实现对该块活动枕面的支撑,因为连接部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使得活动枕面与固定枕面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同样实现了枕靠板的弯折,形式适合于人头部的曲度。

为了实现对弯折角度的调整,长销轴与短销轴之间的连接部133采用了长度可调的结构,包括插入杆1331、中空杆1332以及顶触螺栓1333,所述插入杆1331的周壁上设置有凸起的限位块1334;所述中空杆1332的内部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滑槽1335,所述插入杆插装于所述中空杆内,并利用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滑槽将所述插入杆在周向上限位;所述顶触螺栓1333设置于所述中空杆侧壁,末端延伸至所述中空杆的内部,并与所述插入杆外壁顶触。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如果需要将活动枕面的角度进行调整,首先将冂型销往上退出时,长销轴始终处于销孔座内进行限位,而短销轴顺利脱出销孔座,将短销轴放置到支撑孔内,实现对活动枕面的支撑。同时,可以对连接部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乘坐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枕面弯折角度,提高舒适性。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具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当然,汽车座椅还包括其他的部件,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靠背7,所述汽车座椅头枕利用双插入杆5插装于所述座椅靠背上。所述座椅靠背上具有与所述双插入杆配合的插入孔槽71。

由于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经常出现摩擦,同时,头部依靠时会造成应力,因此容易出现疲劳或者摩擦损伤,因此,本发明的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采用了特定的材料制造而成。

其中,所述双插入杆采用的特定材料以重量百分比为单位,含有C0.34,Mn0.57,Cr6.3,Ni 1.2,Mo0.17,V 0.19,Ti 0.27,Co0.29,B0.08,P0.01,S 0.05,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插入孔槽采用的特定材料以重量百分比为单位,含有C0.35,Mn0.82,Cr4.7,Ni 1.7,Mo0.15,V 0.17,Ti 0.23,Co0.29,P0.04,S 0.01,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两者的接触面上,所述插入孔槽等离子喷涂有第一陶瓷涂层,所述第一陶瓷涂层含有TiO2 19wt%,余量为Al2O3;所述双插入杆等离子喷涂有第二陶瓷涂层,所述第二陶瓷涂层含有NiCr 4.5wt%、Cr2O3 7.3wt%,余量为Al2O3

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的成分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得出,其中的组分相互协同,能够起到提高主体配件疲劳强度的作用。例如,其中的Mn元素能够大大提高疲劳性能,材料中含有Mn可以使得配件均匀变形,同时可以使得裂纹在整个晶粒内部形成,而非集中于境界处,另一方面,含有Mn也是裂纹扩展的阻力,当裂纹尖端扩展至含Mn相时,裂纹会发生偏转,增大裂纹扩张途径,从而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和疲劳抗力。柱塞组分中加入B材料可以提高淬透性,作用机理为:B在奥氏体境界偏聚,组分中C、P元素对B提高配件的淬透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多种元素的复合作用,显著提高并稳定配件的淬透性,这对于配件后续的渗氮处理关联紧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中,在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的接触面上分别等离子喷涂有第一陶瓷涂层和第二陶瓷涂层,第一陶瓷涂层和第二陶瓷涂层的成分为特定的,这也是发明人大量反复实验确定的,由于第一陶瓷涂层和第二陶瓷涂层之间的磨损机理为微切削、疲劳磨损,因此发明人充分考虑了两个陶瓷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疲劳寿命问题。而后期的实践结果也证明了,这两种涂层在接触时能够保证磨损量和摩擦系数达到较低水平。

同时,也采用特定的制造方法,如下:

双插入杆制造

按照铸钢正常的熔炼工艺,按照配方比例将组分C、Mn、Cr、Ni、Mo、V、Ti、Co、B、P、S熔化,出炉后,利用LF精炼炉,在全过程通入氩气搅拌的情况下,喂入B材料,控制出站温度为1698℃;喂入纳米级别粉末的B材料,出站后,利用RH炉精炼;浇铸成柱塞初件;将柱塞初件表面在524℃下等温渗氮处理,首先,保温14h,采用较低的氨分解率(18%),为吸氮阶段,然后将氨分解率提高到37%,保温时间在63h,为扩散阶段,最后,为减少渗氮层的脆性,在渗氮结束前2h进行退氮处理,氨分解率提高到76%,退氮温度提高到557℃;然后在其接触面上等离子喷涂第一陶瓷涂层;

插入孔槽制造

按照铸钢正常的熔炼工艺,按照配方比例将组分C、Mn、Cr、Ni、Mo、V、Ti、Co、P、S熔化,出炉后,依序利用LF精炼炉、RH炉精炼;浇铸成缸体孔衬套初件;将缸体孔衬套初件表面在575℃下等温渗氮处理,首先,保温16h,采用较低的氨分解率(19%),为吸氮阶段,然后将氨分解率提高到30%,保温时间在63h,为扩散阶段,最后,为减少渗氮层的脆性,在渗氮结束前2h进行退氮处理,氨分解率提高到70%,退氮温度提高到569℃;然后在其接触面上等离子喷涂第一陶瓷涂层;

将利用上述方法制造的双插入杆和插入孔槽配合安装。

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是发明人选择的最佳成分与方法,其他成分与方法得到的产品,如果能够达到要求,也可以使用,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