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床专用安全固定装置和车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3244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车载床专用安全固定装置和车载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床领域,具体涉及车载床专用安全固定装置和车载床。



背景技术:

由于道路交通变得便捷,许多人都喜欢自驾车出游,并且伴随着人们出行的行驶距离越来越长,人们对车载(充气或非充气)床的需求量逐渐增大。

目前,市场上的车载(充气或非充气)床大部分都没有设置人体安全固定装置,这样会对使用车载床的乘客带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然而,少部分车载床即使是设置了固定装置,但这些固定装置并不能把乘客、车载床和汽车本身连接成一个安全固定的整体,只能抵挡到汽车轻微的碰撞,当汽车受到强度较大的碰撞时,这些固定装置会因汽车碰撞所产生的力而脱离人体甚至脱离车载床,导致乘客被甩离车载床或者车载床被抛离汽车后排座,这对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样带来了极大地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车载床专用安全固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车载床专用安全固定装置,其包括设于车载床底部的第一安全带,所述第一安全带的一端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或者儿童座椅安全扣座连接,所述第一安全带的另一端绕过车载床前侧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自有安全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车载床专用安全固定装置,采用第一安全带一端与汽车后排座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后排座位安全带固定连接的方案,当使用者处于车载床体上时,被汽车后排座位安全带和第一安全带环绕保护。能有效防止在车载床上的人因受到撞击而被甩离车载床,有效保护了乘客的人身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全带的一端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或者儿童座椅安全扣座连接,所述第二安全带的另一端用于与车载床连接。所述第二安全带的设有能确保车载床能与汽车后排座稳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全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一调整扣、安全带卡座、第一锁舌或者第一儿童座椅接口,所述安全带卡座设于第一带体远离汽车后排座的一端,所述第一锁舌或者第一儿童座椅接口设于第一带体靠近汽车后排座的一端,所述第一调整扣用于调整第一带体的长度;当使用锁舌时,所述第一锁舌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插接;当使用儿童座椅接口时,所述第一儿童座椅接口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儿童座椅安全扣座插接。

当乘客在车载床上睡躺时,可把汽车后排座自有的安全带从身体上绕过并与所述安全带卡座相插接,如此操作可将车载床、乘客和汽车后排座形成一个整体,有效降低了车载床脱离汽车后排座的风险,同时保证了乘客人身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全带包括第二带体、第二锁舌或者第二儿童座椅接口和第二插扣,所述第二锁舌或者第二儿童座椅接口设于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插扣设于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当使用锁舌时,所述第二锁舌用于与汽车后排座安全带扣座插接;当使用儿童座椅接口时,所述第二儿童座椅接口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儿童座椅安全扣座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全带设有一条或以上的分带,所述分带的自由端用于与车载床或者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儿童座椅接口可以是ISOFIX儿童座椅接口,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儿童座椅接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车载床上表面的第三安全带,所述第三安全带为三点式安全带,其包括两个分带头和一个主带头;所述两个分带头分别用于与汽车后排座安全带扣座连接,主带头用于与所述第一安全带可绕过车载床前侧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安全带包括第三带体、第三调整扣、第三锁舌、第四锁舌和第五锁舌,所述第三锁舌、第四锁舌和第五锁舌对应设于两个分带头和主带头上;所述第三调整扣用于调整第三带体的长度。

所述第三锁舌和第四锁舌可分别与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相扣接,第三带体从乘客身体上绕过,然后所述第五锁舌与所述第一安全带的安全带卡座插接,如此操作可将乘客安全固定在车载床上,同时也可实现乘客、车载床和汽车后排座的整体化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应用上述安全装置的车载床:其包括床体,还包括上述的安全固定装置,所述床体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安全带的分带的自由端连接的第一卡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安全带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插扣和第二插扣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连,车载床通过第一安全带和第二安全带可稳固于汽车后排座位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车载床设有第一安全带,第一安全带一端与汽车后排座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后排座位安全带固定连接的方案,使汽车后排座安全带、第一安全带、车载床体结合,围闭成一个安全空间。当使用者处于车载床体上时,能在此安全空间内得到有效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车载床为充气床,其还包括设于床体前侧底部的柱体,所述床体和柱体为可充气的气囊结构;或者,还包括设于床体前侧底部的柱体和床体上表面前侧中部的挡块,所述床体、柱体和挡块为可充气的气囊结构。

或者,所述车载床为非充气床,其还包括设于床体前侧两边的侧挡体和前侧中部的中间挡体,所述两个侧挡体和中间挡体上均设有固定挡体的固定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固定装置应用于车载充气床时底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固定装置应用于车载充气床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固定装置应用于车载非充气床时底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固定装置应用于车载非充气床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固定装置应用于车载非充气床时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安全带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安全带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安全带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第一安全带,2第二安全带,3第三安全带,4车载床,101第一带体,102第一调整扣,103分带带体,104安全带卡座,105第一锁舌,106第一插扣,201第二带体,202第二锁舌,203第二插扣,301第三带体,302第二调整扣,303第三锁舌,304第四锁舌,305第五锁舌,401床体,402第一卡槽,403第二卡槽,404柱体,405挡块,406侧挡块,407中部挡块,408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图6至图8或者参见图3至图8,车载床专用安全固定装置,其包括设于车载床4底部的第一安全带1和第二安全带2,所述第一安全带1的一端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或者儿童座椅安全扣座连接,所述第一安全带1的另一端绕过车载床4前侧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自有安全带连接;所述第二安全带2的一端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或者儿童座椅安全扣座连接,所述第二安全带2的另一端用于与车载床4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全带1包括第一带体101、第一调整扣102、安全带卡座104、第一锁舌105或者第一儿童座椅接口(图中未标示),所述安全带卡座104设于第一带体1远离汽车后排座的一端,所述第一锁舌105或者第一儿童座椅接口(图中未标示)设于第一带体1靠近汽车后排座的一端,所述第一调整扣102用于调整第一带体的长度;当使用锁舌时,所述第一锁舌105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插接;当使用儿童座椅接口时,所述第一儿童座椅接口(图中未标示)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儿童座椅安全扣座插接。

当乘客在车载床上睡躺时,可把汽车后排座自有的安全带从身体上绕过并与所述安全带卡座相插接,如此操作可将车载床、乘客和汽车后排座形成一个整体,有效降低了车载床脱离汽车后排座的风险,同时保证了乘客人身安全。

所述第二安全带2包括第二带体201、第二锁舌202或者第二儿童座椅接口(图中未标示)和第二插扣203,所述第二锁舌202或者第二儿童座椅接口(图中未标示)设于所述第二带体201的一端,所述第二插扣203设于所述第二带体201的另一端,当使用锁舌时,所述第二锁舌202用于与汽车后排座安全带扣座插接;当使用儿童座椅接口时,所述第二儿童座椅接口(图中未标示)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儿童座椅安全扣座插接。

作为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安全带1设有一条分带,所述分带包括分带带体103和设于分带自由端上的第一插扣106,所述第一插扣106用于与车载床连接以将第一安全带1固定于车载床4底部。

作为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安全带1设有两条或以上的分带,所述分带的一个自由端设有第一插扣106,分带的其他自由端设有第六锁舌(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一插扣106用于与车载床连接,所述第六锁舌用于与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儿童座椅接口是ISOFIX儿童座椅接口,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儿童座椅接口。

作为改进方案,还包括设于车载床4上表面的第三安全带3,所述第三安全带3为三点式安全带,其包括两个分带头和一个主带头;所述两个分带头分别用于与汽车后排座安全带扣座连接,主带头用于与所述第一安全带可绕过车载床前侧的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安全带3包括第三带体301、第三调整扣302、第三锁舌303、第四锁舌304和第五锁舌305,所述第三锁舌303、第四锁舌304和第五锁舌305对应设于两个分带头和主带头上;所述第三调整扣302用于调整第三带体的长度。

所述第三锁舌303和第四锁舌304可分别与汽车后排座的安全带扣座相插接,第三带体301从乘客身体上绕过,然后所述第五锁舌305与所述第一安全带1的安全带卡座104插接,如此操作可将乘客安全固定在车载床上,同时也可实现乘客、车载床和汽车后排座的整体化连接。

参见图1至图2或者参见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应用上述安全装置的车载床:其包括床体401,还包括上述的安全固定装置,所述床体401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安全带1的分带的自由端连接的第一卡槽402,以及与所述第二安全带2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卡槽403;所述第一插扣106和第二插扣203分别与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相连,车载床4通过第一安全带1和第二安全带2可稳固于汽车后排座位上。

作为优选方案,参见图1至图2,所述车载床4为充气床,其还包括设于床体401前侧底部的柱体404,所述床体401和柱体404为可充气的气囊结构;或者,还包括设于床体401前侧底部的柱体404和床体401上表面前侧中部的挡块405,所述床体401、柱体404和挡块405为可充气的气囊结构。

作为替换方案,参见图3至图5,所述车载床4为非充气床,其还包括设于床体401前侧两边的侧挡体406和前侧中部的中间挡体407,所述两个侧挡体406和中间挡体407上均设有固定挡体的固定带4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车载床专用安全固定装置及车载床能使得车载床与汽车后排座连成一个整体,可更牢固地把人和车载床一同固定在汽车后排座位上,并且能有效防止汽车在受到猛烈撞击时,车载床因汽车碰撞而产生的力而被甩离汽车后排座,同时防止在车载床上的人因受到撞击而被甩离车载床,有效保护了乘客的人身安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