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人碰撞下肢保护的SUV前保险杠收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790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减震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基于行人碰撞下肢保护的SUV前保险杠收缩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主动保护技术较为成熟的今天,汽车被动保护技术的研发尤为重要。当前保险杠缓冲系统对行人被动保护是建立在保险杠压溃系统的基础上的,通过保险杠内部填充缓冲物质,在保险杠撞击破裂的同时起到缓冲作用。首先该技术并不适合所有车型,比如车身较高保险杠较大的SUV,其次该压溃系统是建立在保险杠损坏基础上实现的,对于低速状态下该系统启动势必会产生碎片,对行人产生二次伤害,另外,保险杠也只有受损才能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缓冲系统进行结构优化,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行人碰撞下肢保护的SUV前保险杠收缩系统,以减小SUV等大中型车型在发生碰撞的第一时间内对行人下肢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行人碰撞下肢保护的SUV前保险杠收缩系统,包括前保险杠主体,前保险杠主体内侧具有泡沫缓冲垫,前保险杠主体内侧还设有阻尼减震结构以及压溃导向结构。

压溃导向结构包括前部导轨、底部导轨与侧部导轨,前部导轨安装于前保险杠主体正面内侧,底部导轨安装于前保险杠主体底边内侧,侧部导轨安装于前保险杠主体侧边内侧。

阻尼减震结构包括正向阻尼器组与侧向阻尼器组,正向阻尼器组装设于前部导轨上,侧向阻尼器组装设于侧部导轨上。

正向阻尼器组包括至少一对粘滞剪切阻尼器。

前保险杠主体正面内侧设有至少一对前部定位耳片,粘滞剪切阻尼器一端固定于该前部定位耳片上,其另一端固定于前部导轨上。

侧向阻尼器组包括至少一对液压阻尼器。

前保险杠主体的侧边内侧分别设有侧部定位耳片,液压阻尼器一端固定于该侧部定位耳片上,其另一端固定于侧部导轨上。

前保险杠主体的底边内侧设有至少一对底部定位耳片,底部导轨一端固定于该底部定位耳片上,其另一端与车架连接。

当低速状态下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对于汽车而言首先接触的是前保险杠,对于行人而言因SUV车型较高首先被接触的是下肢,通过对最常撞击点分析,在前保险杠主体内侧装设阻尼器和导轨,其中因侧面碰撞有别于正面碰撞,因此侧面每个导轨配有一个阻尼器,正面导轨则配备两个主阻尼器。

在碰撞发生时,根据碰撞的位置,对应阻尼器进行一定程度的收缩,保险杠沿着设定的导轨移动,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碰撞完成之后,阻尼器伸张,保险杠沿着导轨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系统通过机械阻尼器和导轨的配合完成一定程度的被动保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极大减小了SUV等大中型车型在发生碰撞的第一时间内对行人下肢的伤害,解决了在低速状态下对行人造成如骨折,擦伤等非致命性伤害,且尽最大可能的保护汽车保险杠不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行人碰撞下肢保护的SUV前保险杠收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行人碰撞下肢保护的SUV前保险杠收缩系统包括前保险杠主体1,前保险杠主体内侧具有泡沫缓冲垫,前保险杠主体内侧还设有阻尼减震结构以及压溃导向结构。压溃导向结构包括前部导轨、底部导轨与侧部导轨,前部导轨安装于前保险杠主体正面内侧,底部导轨安装于前保险杠主体底边内侧,侧部导轨安装于前保险杠主体侧边内侧。阻尼减震结构包括正向阻尼器组与侧向阻尼器组,正向阻尼器组装设于前部导轨上,侧向阻尼器组装设于侧部导轨上。正向阻尼器组包括至少一对粘滞剪切阻尼器2。前保险杠主体正面内侧设有至少一对前部定位耳片3,粘滞剪切阻尼器一端固定于该前部定位耳片上,其另一端固定于前部导轨上。侧向阻尼器组包括至少一对液压阻尼器4。前保险杠主体的侧边内侧分别设有侧部定位耳片5,液压阻尼器一端固定于该侧部定位耳片上,其另一端固定于侧部导轨上。前保险杠主体的底边内侧设有至少一对底部定位耳片6,底部导轨7一端固定于该底部定位耳片上,其另一端与车架连接。

当低速状态下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对于汽车而言首先接触的是前保险杠,对于行人而言因SUV车型较高首先被接触的是下肢,通过对最常撞击点分析,在前保险杠主体内侧装设阻尼器和导轨,其中因侧面碰撞有别于正面碰撞,因此侧面每个导轨配有一个阻尼器,正面导轨则配备两个主阻尼器。

在碰撞发生时,根据碰撞的位置,对应阻尼器进行一定程度的收缩,保险杠沿着设定的导轨移动,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碰撞完成之后,阻尼器伸张,保险杠沿着导轨复位。

在保险杠的内部,除了原车原有的压溃缓冲材料之外,加装了阻尼减震器、并设计至少4个方向的收缩导轨。

第一步,车辆与行人发生低速碰撞,行人与保险杠首先接触。

第二步,汽车保险杠受压,力量直接传递到保险杠内部阻尼器。

第三步,阻尼器收缩,阻尼器按照设定导轨最大限度收缩,起到减震作用。

第四步,碰撞结束,阻尼器按照导轨方向回位。

该系统的应用填补了SUV等大中型车型在被动保护上的空白,将非致命性伤害降低到最小,与传统的保险杠压溃系统不同的是,该系统尽可能的保证了撞击后保险杠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于中高端车型,节约了维修费用和精力。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