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757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车辆救援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援车。



背景技术:

每当冬季来临,我国东北地区就会面临纷至沓来的降雪,为了避免降雪造成的出行困难,清洁工人需要及时将道路上的积雪清除干净。此时,除雪车就成为除雪工作中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除雪车经常作业于寒冷、潮湿等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随着作业时间的累积,除雪车经常会出现抛锚,影响除雪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及时解决除雪车的故障问题,需要救援车及时赶到,进行除雪车修理工作。

现有的救援车均为四轮式卡车,由于体积较大,只适用于场地宽敞的地方,一旦遇到场地狭小的情况,就无法进入,需要人工进行各种工具的搬运,存在移动不灵便、费事费力等问题。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的救援车,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一种救援车,以至少解决现有救援车存在的体积庞大、移动不灵便,导致使用场地受限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后兜1、两个车轮2、工具箱3、发电机4、发动机、连杆5、车座6、第一支撑杆7、方向盘8、第二支撑杆9以及转向轮10;

所述工具箱3、发电机4以及发动机均安装于所述车后兜1内,且所述发电机4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两个所述车轮2分别安装于所述车后兜1的下方两侧,且两个所述车轮2与所述发动机同步驱动连接;

所述连杆5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51,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车后兜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自由端51沿着所述车后兜1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支撑杆7一端与所述连杆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座6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9穿过所述连杆5后,与所述连杆5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杆9一端与所述转向轮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方向盘8固定连接。

优选,所述连杆5的自由端51上设置有连接环511。

进一步优选,所述救援车还包括:盖体11和液压升降柱;

所述盖体11扣合于所述车后兜1的上方;

所述液压升降柱位于所述车后兜1内,所述液压升降柱一端与所述车后兜1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液压升降柱还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并由所述发动机驱动升降。

进一步优选,所述车后兜1的底面上平行设置有2条导轨凹槽12:

所述工具箱3的底面平行设置有与所述2条导轨凹槽12匹配的2条凸条。

进一步优选,所述工具箱3包括:箱体31以及一侧与所述箱体31铰接,且扣合于所述箱体31上方的箱盖32,且所述箱盖32上固定设置有把手321。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9均为伸缩杆。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杆9上铰接有锁定卡板91,所述连杆5上设置有与所述锁定卡板91匹配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援车,通过车后兜进行工具箱、发电机以及发动机的安装放置,其中,工具箱主要用于盛装各种小型修理工具,例如钳子、扳手、螺丝刀等工具,而发电机一方面用于救援时帮助车辆的启动打火,另一方面用于为发动机提供动力,当发动机被启动后,可驱动车轮进行转动,以实现救援车的移动,同时与车后兜连接的还有连杆,在连杆上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有车座和方向盘,当驾驶者坐在车座上,调整方向盘时,可驱动转向轮进行转动,实现方向的改变,起到转向的作用。上述救援车,整体结构简单,而且配备了救援时所需的各种设备,即使在狭小的作业场地内,也可以轻松进入,解决了现有救援车存在的体积庞大、移动不灵便等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援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参见图1为一种救援车,该救援车包括:车后兜1、两个车轮2、工具箱3、发电机4、发动机、连杆5、车座6、第一支撑杆7、方向盘8、第二支撑杆9以及转向轮10,其中,工具箱3、发电机4以及发动机均安装于车后兜1内,且发电机4的输出端与发动机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发电机为发动机进行供电,以驱动发动机的启动,上述工具箱3主要用于盛装修理时所用的小型工具,如:钳子、扳手、螺丝刀等,两个车轮2分别安装于车后兜1的下方两侧,用于对车后兜进行支撑,而且两个车轮2均与发动机同步驱动连接,具体来说,两个车轮和发动机之间可以通过驱动轴进行连接,其中,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轴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在发动机的驱动下可实现驱动轴的转动,而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车轮固定连接,在驱动轴转动的同时,可带动两个车轮的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救援车的整体移动。上述连杆5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51,其中,连杆5的固定端与车后兜1的前端固定连接,连杆5的自由端51沿着车后兜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上述第一支撑杆7一端与连杆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座6固定连接,上述连杆5靠近自由端51处设置有安装孔,第二支撑杆9穿过连杆5上的安装孔后,通过轴承与连杆5转动连接,而且第二支撑杆9一端与转向轮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方向盘8固定连接。

上述救援车适用于临时性的救援工作,尤其适用于场地较为狭小的作业环境,该救援车由发电机提供原动力,驱动发动机的启动,然后再由发动机带动车轮转动,实现救援车整体的位置移动,驾驶人坐在车座上,通过转动方向盘可实现转向轮的转动,实现救援车行经路线的调整,最终到达作业目的地。最后,通过车后兜内的工具箱、发电机对抛锚车辆进行现场救援。

上述救援车虽可实现突发、临时性的救援工作,但是如果距离救援目的地较远时,由于救援车发动机的马力较小,不能及时赶到,影响救援的及时性,为了解决该问题,可将该救援车设计为便于拖拉的救援车,参见图1,在连杆5的自由端51上设置有连接环511,可通过该连接环与前面的车辆进行连接,依靠外界动力,实现快速行进,这样设计后,如果相邻位置处同时出现车辆抛锚的情况,就可以只派一辆大型的救援车,然后在大型救援车的后端分别挂上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中的救援车,当到达目的地后,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救援车分别分派到不同的作业区,进而降低救援车的经费,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在除雪的紧急情况下,出现救援车车荒的尴尬局面。

为了防止发电机、发动机等设备长期安装在车后兜内会遭受日晒雨淋,导致生锈,出现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作为方案的改进,参见图1,在该救援车的车后兜1上设置有可扣合于其上方的盖体11,为了方便发电机在救援时的连线使用,可将该盖体11设计为自动开启式,例如:通过液压升降柱进行盖体11的驱动,具体而言,将液压升降柱安装于车后兜1内,且液压升降柱一端与车后兜1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盖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同时液压升降柱还与发动机连接,通过发动机驱动液压升降柱的升降运动,其中,液压升降柱的个数可以设计为多个。

由于在平日的救援工作中,会同时需要多种小型工具,因此可将工具箱与车后兜之间设计为活动连接,当救援车到达救援现场时,可将工具箱直接从车后兜中拆卸下来,手提到需要救援的车辆旁边,避免在进行车辆修理时,为了拿取工具而往返于待修理车辆和救援车之间,造成时间的浪费。

参见图1,为一种工具箱与车后兜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在车后兜1的底面上平行设置有2条导轨凹槽12,在工具箱3的底面平行设置有与2条导轨凹槽12匹配的2条凸条,当需要将工具箱安装在车后兜中时,只需将工具箱3底面的2条凸条分别滑入对应的2条导轨凹槽12内,实现工具箱与车后兜之间的位置固定,防止救援车移动时,工具箱相对车后兜进行移动,发生碰撞,当需要将工具箱取下时,只需将2条凸条从2条导轨凹槽12内滑出,即可。

其中,工具箱3的具体结构为:包括箱体31以及一侧与箱体31铰接,且扣合于箱体31上方的箱盖32,且箱盖32上固定设置有把手321,以方便工具箱的手提。

为了使不同身高的人都能进行该救援车的操作,可将第一支撑杆7和第二支撑杆9均设计为伸缩杆,此时,操作者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舒适情况,进行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高度调节。

为了防止救援车停靠时,进行位置的意外移动,作为方案的改进,参见图1,在第二支撑杆9上铰接有锁定卡板91,在连杆5上设置有与锁定卡板91匹配的卡槽,当需要进行救援车位置锁定时,可将锁定卡板91放置于卡槽内,实现位置的限定,当需要救援车的位置移动时,只需将锁定卡板91从卡槽中移出,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