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及舱室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010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及舱室载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载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及舱室载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舱室载具如汽车、船舶、飞机等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例如汽车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逐渐成为了现代家庭生活中必备的代步工具之一。但是由于交通安全规定限制,车窗玻璃及其贴膜必须保证较高的透明率,这虽然有效保障了行车安全,但是在车辆停放时,车内物品情况一览无余,无法保护车内隐私和机密,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此外,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停放时车窗玻璃无法阻挡阳光,导致温室效应,车舱内温度迅速升高,造成各种隐患。

而传统的车衣只是在汽车停放时覆盖在汽车的外表面,用来保护汽车的车漆、车窗玻璃等。其设计初衷只是用于车辆外表面的维护保养,容易被掀开、揭取,无法有效保护载具内部隐私、机密,而且容易被盗、被破坏,收放不便,携带麻烦。这一问题同样出现在其他舱室载具的安保过程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及舱室载具,将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放置于舱室载具内,不易被揭除,从而保障了舱室载具内部的隐私、机密,而且不易被盗、收纳方便、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而且能够作为舱室载具停放时玻璃破碎的应急替代,对风沙、雨雪、寒暑等发挥一定的抵挡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包括帷布和折叠支撑骨架,所述帷布铺设在所述折叠支撑骨架的外部,且与所述折叠支撑骨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帷布上开设有人员进出口和零件出入槽,所述人员进出口和所述零件出入槽均通过拉链或魔术贴连接,以便驾驶员进出;零件出入槽用于让入后视镜等在舱室内部突起的零配件,以使帷罩撑起后与舱室内部表面更加贴合,所述折叠支撑骨架的顶部镂空设置。

将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放置于舱室载具内,不易被揭除,从而保障了舱室载具内部的隐私、机密,而且不易被盗、收纳方便、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而且能够作为舱室载具停放时玻璃破碎的应急替代,对风沙、雨雪、寒暑等发挥一定的抵挡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支撑骨架包括上巢、下巢、传动组件和多个折叠支撑杆,所有的所述折叠支撑杆撑起后为伞状结构,所述帷布铺设于所述伞状结构的外部,且与所有的所述折叠支撑杆可拆卸固定连接;任意一个所述折叠支撑杆的顶端和所述上巢铰接,任意一个所述折叠支撑杆均通过连接支撑杆和所述下巢铰接;所述上巢和所述下巢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可将所述上巢和所述下巢相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牵引件和定位件,所述下巢上设有通孔,所述牵引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上巢连接,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件连接。通过牵引件带动上巢向下巢的方向拉动从而使得上巢和下巢通过所述弹性卡件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巢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卡件,所述上巢通过所述弹性卡件与所述下巢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件的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弹性卡件的一个直角边与所述与所述上巢的外壁连接,且所述弹性卡件的斜边位于所述弹性卡件的直角边的下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遮挡层,所述遮挡层和所述折叠支撑骨架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不仅能够将舱室的顶部和舱室的内部隔离,而且能够观察舱室顶部的情况,并且能够对舱室的顶部进行处理。

一种舱室载具,包括上述的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所述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放置于所述舱室载具内。

以汽车用为例,所述折叠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弧度及长度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弧度及长度均与汽车的A柱的弧度及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弧度及长度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弧度及长度均与汽车的C柱的弧度及长度相匹配,能够与汽车舱室内部的形状很好的契合,保证了汽车内部的隐私、机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将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放置于舱室载具内,不易被揭除,从而保障了舱室载具内部的隐私、机密,而且不易被盗、收纳方便、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而且能够作为舱室载具停放时玻璃破碎的应急替代,对风沙、雨雪、寒暑等发挥一定的抵挡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帷布;11-人员出入口;12-零件出入槽;2-折叠支撑骨架;21-上巢;211-弹性卡件;22-下巢;221-通孔;231-牵引件;232-定位件;24-折叠支撑杆;241-第一支撑杆;242-第二支撑杆;243-第三支撑杆;244-第四支撑杆;25-连接支撑杆;3-遮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包括帷布1和折叠支撑骨架2,所述帷布1铺设在所述折叠支撑骨架2的外部,且与所述折叠支撑骨架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帷布1上开设人员出入口11和零件出入槽12,所述人员出入口11和所述零件出入槽12均通过拉链或魔术贴连接,以便驾驶员进出;零件出入槽12用于让入后视镜等在舱室内部突起的零配件,以使帷罩撑起后与舱室内部表面更加贴合;所述折叠支撑骨架2的顶部镂空设置,如图1所示。

将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放置于舱室载具内,不易被揭除,从而保障了舱室载具内部的隐私、机密,而且不易被盗、收纳方便、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而且能够作为舱室载具停放时玻璃破碎的应急替代,对风沙、雨雪、寒暑等发挥一定的抵挡作用。

参见图3,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折叠支撑骨架2包括上巢21、下巢22、传动组件和多个折叠支撑杆24,所述上巢21和所述下巢22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且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可将所述上巢21和所述下巢22相卡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牵引件231和定位件232。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连接方式是:

将所有的所述折叠支撑杆24撑起后为伞状结构,所述帷布1铺设于所述伞状结构的外部,且与所有的所述折叠支撑杆24可拆卸固定连接;任意一个所述折叠支撑杆24的顶端和所述上巢21铰接,任意一个所述折叠支撑杆24均通过连接支撑杆25和所述下巢22铰接。所述下巢22上设有通孔221,所述牵引件231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21与所述上巢21连接,所述定位件232与所述牵引件2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巢21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卡件211,所述上巢21通过所述弹性卡件211与所述下巢22卡合连接。

拉动牵引件231带动上巢21向下巢22的移动,弹性卡件211穿过通孔221,将下巢22卡住。

其中,所有牵引件231采用柔性材质制备。所述定位件232为球形。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所述折叠支撑杆24的底端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横向设有弹簧,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连接件采用弹性材料制备,所述折叠支撑杆24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卡槽卡接。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设有黏贴层,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黏贴层黏贴在汽车等舱室载具内。所述连接件采用弹性材料制备。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先将连接件通过所述黏贴层黏贴在汽车等舱室载具内,按压连接件的两侧,将所述折叠支撑杆24的底端插入第二卡槽内,既将折叠支撑骨架2支撑在汽车等舱室载具内。当不需要使用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时,向外拔出折叠支撑杆24即可。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遮挡层3,所述遮挡层3和所述折叠支撑骨架2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不仅能够将舱室的顶部和舱室的内部隔离,而且能够观察舱室顶部的情况,并且能够对舱室的顶部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帷布1采用棉质材料制备,棉质材料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使得光照射在帷布1表面后,弥漫地射向不同方向,不会产生较大的光圈。

所述帷布1的外侧还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图案,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一种舱室载具,包括上述的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所述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放置于所述舱室载具内,不易被揭除,从而保障了舱室载具内部的隐私、机密,而且不易被盗、收纳方便、携带方便;而且能够作为舱室载具停放时玻璃破碎的应急替代,对风沙、雨雪、寒暑等发挥一定的抵挡作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舱室载具可以是汽车、飞机、船舶等,所述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放置于所述汽车、所述飞机或所述船舶的驾驶室内。

其中,以用于汽车为例,所述折叠支撑杆24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支撑杆241、第二支撑杆242、第三支撑杆243和第四支撑杆244。

所述第一支撑杆241的弧度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42的弧度均与汽车的A柱的弧度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杆241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42的长度均与汽车的A柱的长度相近;所述第三支撑杆243的弧度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44的弧度均与汽车的C柱的弧度相匹配,所述第三支撑杆243的长度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44的长度均与汽车的C柱的长度相近,所述折叠支撑骨架2的顶部的弧度与汽车顶部的弧度相匹配,接近于一个平面,能够与汽车的形状很好的契合,保证了汽车内部的隐私、机密。

汽车的A柱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左右后视镜的上方;汽车的C柱在后坐头枕的两侧。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进口11的开设位置和所述舱室载具的驾驶员一侧的门相对应,以便驾驶员进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需要使用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时,拉动牵引件231带动上巢21向下巢22的移动,弹性卡件211穿过通孔221,将下巢22卡住,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就被完全撑开了,并将所述折叠支撑杆24的底端通过吸盘26吸在汽车内,便于拆卸、连接稳定。将车舱内前挡风玻璃处后视镜让入零件出入槽12后,以使撑起后的帷罩更加贴合车舱内部形状,将出入槽用魔术贴重新闭合以保证帷罩密闭性。

帷罩撑开后,驾驶员从人员出入口11出车舱,用拉链或魔术贴闭合人员出入口11,关上车门即可。

当不需要使用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时,需要收拢时,按压弹性卡件211,并向下拽下巢22,使得压弹性卡件211穿过通孔221,从而将上巢21和下巢22分开,所有的折叠支撑杆24折叠收纳,内置式舱室载具遮挡帷罩便收拢了,此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