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434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商用车的保有量中,所采用的侧防护结构的技术方案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常规的固定式侧防护结构;另一类是通过安装在侧防护下端的锁销结构实现的向下翻转式侧防护结构。

常规的固定式侧防护结构,侧防护本体通过侧防护结构的上固定支架和侧防护下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周边零件上。

向下翻转式侧防护结构,侧防护本体通过侧防护结构的固定装置固定在侧防护翻转装置上,侧防护翻转装置固定安装在周边零件上;若想要将侧防护本体翻转,首先需要将侧防护固定装置与侧防护翻转装置分离开,侧防护本体绕着翻转轴向下翻转。

由于侧防护结构的内侧有空气滤清系统,空气滤清器滤芯是易耗品,需要频繁地更换,固定式侧防护结构拆装不方便,每次更换时需要将侧防护结构整体拆除,更换过程至少两个人才能完成。

向下翻转式侧防护结构需要操作空间大,占用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操作空间,不方便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能够实现侧防护本体向上平移功能,实现侧防护本体的向上最大开启角度,所需要的操作空间小,且操作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包括侧防护本体,所述侧防护本体通过连接装置与固定支架连接;在所述侧防护本体的一侧固定设有前衬板总成和后衬板总成,所述前衬板总成包括前衬板,所述后衬板总成包括后衬板;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前连接装置和后连接装置,所述前连接装置包括前臂,所述前臂的一端与所述前衬板转动连接,所述前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后臂,所述后臂的一端与所述后衬板转动连接,所述后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后臂中,位于外侧的所述后臂为直臂,位于里侧的所述后臂为拐臂。

进一步的,在所述前衬板的下部固定有前限位总成,所述前限位总成包括前限位块;在所述后衬板的下部固定有后限位总成,所述后限位总成包括后限位块;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下部固定有两个限位支架总成,所述限位支架总成包括卡槽,所述侧防护本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前限位块、所述后限位块分别容置于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侧防护本体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自由端支撑所述侧防护本体。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还固定有卡扣,所述侧防护本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容置于所述卡扣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包括侧防护本体,侧防护本体通过连接装置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车辆本体上,在固定支架上还转动连接有支撑杆,在侧防护本体开启时,支撑杆可以支撑侧防护本体,实现了侧防护本体的向上平移,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时,不需要将侧防护本体拆下,缩短了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时间;并且与向下翻转式打开侧防护本体相比,节省了操作空间,为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便于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侧防护本体总成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固定支架上带有限位支架总成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前衬板总成的立体图;

图5是图2中后衬板总成的立体图;

图6是图4中前限位总成的立体图;

图7是图5中后限位总成的立体图;

图8是图3中限位支架总成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防护本体,2-固定支架,21-支架一,22-支架二,23-支架三,24-支架四,25-支架五,251-卡扣,3-前限位总成,31-前限位块,32-前限位支架一,33-前限位支架二,4-前衬板,5-后限位总成,51-后限位块,52-后限位支架一,53-后限位支架二,6-后衬板,7-限位支架总成,71-限位支架,72-卡槽,8-支撑杆,9-前连接支架,10-后连接支架,111-前臂,112-第一后臂,113-第二后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限位总成”“后限位总成”等描述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的侧防护本体1通过连接装置与固定支架2连接。在侧防护本体1的一侧,前衬板总成通过前衬板4与侧防护本体1固定连接,后衬板总成通过后衬板6与侧防护本体1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一起。连接装置包括前连接装置和后连接装置,前连接装置包括前臂111,前臂111的一端与前衬板4转动连接,前臂111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后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后臂,两个后臂中,位于外侧的后臂为第一后臂112,位于里侧的后臂为第二后臂113。第一后臂112的一端与后衬板6转动连接,第一后臂112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第二后臂113的一端与后衬板6转动连接,第二后臂113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汽车用球头接头转动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转动连接件进行连接。前臂111、第一后臂112以及第二后臂113可以都是直臂;当然,为了不与车辆本体上的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可以选用前臂111和第一后臂112为直臂,第二后臂113为拐臂的情况。

在前衬板总成上固定连接有前限位总成3,在前限位总成3上固定连接有前限位块31;在后衬板总成上固定连接有后限位总成5,在后限位总成5上固定连接有后限位块51。在固定支架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支架总成7,两个限位支架总成7分别与前限位总成3以及后限位总成5配合使用。限位支架总成7上固定连接有卡槽72,卡槽72用于容置限位块。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一起。

支架一21、支架二22、支架三23、支架四24以及支架五25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固定支架2,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侧防护本体1开启时,为了便于支撑侧防护本体1,在固定支架2上还转动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侧防护本体1处于开启状态时,支撑杆8的自由端用于支撑侧防护本体1。在在支架五25上还固定连接有卡扣251,在侧防护本体1关闭时,将支撑杆8的自由端放置在卡扣251中,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防止支撑杆8晃动。

前限位总成3包括前限位支架一32、前限位支架二33和前限位块31,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一起。

前限位总成3、前衬板4、前连接支架9固定在一起连接成前衬板总成,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一起。

后限位总成5包括后限位支架一52、后限位支架二53和后限位块51,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一起。

后限位总成5、后衬板6、后连接支架10固定在一起连接成后衬板总成,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一起。

侧防护本体1、前衬板总成、后衬板总成固定连接在一起装配成侧防护本体总成,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一起。

限位支架71、卡槽72固定在一起连接成限位支架总成7,他们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将前衬板总成和后衬板总成都通过限位块与固定支架2相连接。

侧防护本体总成通过前臂111、第一后臂112和第二后臂113与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使用汽车用球头接头将前臂111分别与前连接支架9和固定支架2相连接,将第一后臂112分别与后连接支架10和固定支架2相连接,将第二后臂113与固定支架2和后衬板总成相连接。这种连接结构共同构成四连杆结构,完成侧防护本体1的向上平移,实现举升式开启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举升开启式侧防护装置时,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的过程进行描述:操作人员将前限位块31以及后限位块51从所对应的卡槽72里抽出,用一只手由内向外将侧防护本体1与固定支架2分离开,然后托住侧防护本体1由下向上将其平移,另一只手将支撑杆8的自由端从卡扣251中取出,将支撑杆8的自由端卡入到侧防护本体1,支撑住侧防护本体1,此时,就可以进行空气滤清器滤芯更换等工作,操作完毕后,抽出支撑杆8的自由端,并将支撑杆8的自由端放回到卡扣251中,放下侧防护本体1,将前限位块31以及后限位块51重新卡入所对应的卡槽72中。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这些仅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在没有经过任何创造性的劳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