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280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主要适用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隔振性能。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发动机是通过几个弹性软垫固定在车架上,这个弹性软垫则称为发动机悬置,以此来隔离发动机振动,提高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4648110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5月27日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一个两端有孔的中空的锥状外壳体和一个设置在外壳体腔体内的内骨架,外壳体大端向外翻边、小端向内翻边,内骨架一端的外形为六面体的中空腔体、其另一端为长方体,内骨架的长方体从外壳体的小端的孔伸出,在内骨架的中空腔体与外壳体的内腔之间径向依次设有主橡胶体和塑料板,内骨架的中空腔体内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减振块和限位块,限位块与挡板抵接,挡板固定在外壳体的大端。虽然该发明能提高减振性能,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发明包括外壳体、内骨架、主橡胶块、塑料板、减振块、限位块、挡板、螺母支架、螺母,且挡板还通过组合螺母固定在外壳体的大端,以防止限位块、减振块、硫化体从外壳体的大端脱出,结构复杂,同时,内骨架的中空腔体内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减振块和限位块,限位块与档板抵接,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的Y向刚度是靠额外的减振块实现,增设额外的橡胶,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降低了隔振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隔振效果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隔振效果好的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包括外壳体、橡胶总成、挡板,所述外壳体设置有空腔与翻边,所述空腔的中部开设有窗口,所述橡胶总成包括内骨架以及与其硫化成一体的橡胶部,所述内骨架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与伸出部,所述主体部位于空腔中,所述伸出部穿经窗口后伸出,所述挡板与外壳体相连接,所述橡胶部包括第一橡胶部、第二橡胶部、第三橡胶部、第四橡胶部、第五橡胶部,所述第一橡胶部与第三橡胶部呈V型硫化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橡胶部与第四橡胶部分别硫化在主体部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五橡胶部硫化在主体部的背面上。

所述第一橡胶部、第三橡胶部的厚度分别大于主体部左右两侧的厚度。

所述第二橡胶部、第四橡胶部与空腔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所述主体部为多边形结构,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呈V型状,所述伸出部为凸台。

所述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的截面均呈弧形状。

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扣,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内侧均设置有凸台,所述卡扣与凸台相扣合。

所述翻边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翻边通过安装孔与车架相连接。

所述外壳体的制造工艺为冲压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中第一橡胶部与第三橡胶部呈V型硫化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第二橡胶部与第四橡胶部分别硫化在主体部的上下两侧,第五橡胶部硫化在主体部的背面上,这样的设计不仅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板、减振块、限位块、螺母支架、螺母,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橡胶部是完全包围在外壳体中的,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橡胶部,提高了橡胶部的使用寿命,即使车辆工况较差,发动机位移较大,该设计也能很好的控制发动机位移,避免发动机在各方向的运动中与底盘、车身的零件发生干涉和触碰,从而提高隔振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隔振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中第一橡胶部、第三橡胶部的厚度分别大于主体部左右两侧的厚度,不仅使得第一橡胶部与第三橡胶部不承受拉应力,耐疲劳性能好,而且提供了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的X、Y、Z向刚度;第二橡胶部、第四橡胶部与空腔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当发动机位移较大时会发生接触,从而提供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的Z向非线性刚度;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的截面均呈弧形状,增加了内骨架与橡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一橡胶部与第三橡胶部的Y向运动时的耐疲劳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隔振效果好、耐疲劳性能好。

3、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中挡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扣,外壳体的左右两内侧均设置有凸台,装配时,卡扣与凸台相扣合,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装配简便。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橡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橡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壳体1、空腔11、翻边12、窗口13、凸台14、安装孔15、间隙16、橡胶总成2、内骨架21、主体部211、伸出部212、橡胶部22、第一橡胶部221、第二橡胶部222、第三橡胶部223、第四橡胶部224、第五橡胶部225、挡板3、卡扣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8,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包括外壳体1、橡胶总成2、挡板3,所述外壳体1设置有空腔11与翻边12,所述空腔11的中部开设有窗口13,所述橡胶总成2包括内骨架21以及与其硫化成一体的橡胶部22,所述内骨架21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211与伸出部212,所述主体部211位于空腔11中,所述伸出部212穿经窗口13后伸出,所述挡板3与外壳体1相连接,所述橡胶部22包括第一橡胶部221、第二橡胶部222、第三橡胶部223、第四橡胶部224、第五橡胶部225,所述第一橡胶部221与第三橡胶部223呈V型硫化在主体部21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橡胶部222与第四橡胶部224分别硫化在主体部21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五橡胶部225硫化在主体部211的背面上。

所述第一橡胶部221、第三橡胶部223的厚度分别大于主体部211左右两侧的厚度。

所述第二橡胶部222、第四橡胶部224与空腔11之间均设置有间隙16。

所述主体部211为多边形结构,主体部211的左右两侧呈V型状,所述伸出部212为凸台。

所述主体部211的左右两侧的截面均呈弧形状。

所述挡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扣31,所述外壳体1的左右两内侧均设置有凸台14,所述卡扣31与凸台14相扣合。

所述翻边1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5,翻边12通过安装孔15与车架相连接。

所述外壳体1的制造工艺为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1、参见图1,本设计描述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如图1所示,但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设计的结构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设计的限制。

2、所述外壳体中部的窗口要保证车辆运行过程中,橡胶总成随着发动机运动,且不会与外壳体相干涉。所述橡胶部与内骨架硫化在一起后,再压装进外壳体的空腔,并从外壳体的空腔中部窗口伸出,所述橡胶总成利用第一橡胶部和第三橡胶部预压缩形成的张力将橡胶总成固定在外壳体,所述第一橡胶部和第三橡胶部均比内骨架宽,第一橡胶部和第三橡胶部成V型状硫化在内骨架的两侧,提供了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的X、Y、Z三向刚度,由于第一橡胶部和第三橡胶部均是压装在外壳体的空腔中,始终保持压缩状态,不承受拉应力,提高了橡胶的耐疲劳性能;另外,由于内骨架两侧截面是弧形的,当内骨架在Y向压缩第一橡胶部和第三橡胶部时,橡胶受压,有利于提高橡胶的寿命;所述第二橡胶部与第四橡胶部位于内骨架的上下两侧,提供了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Z方向的非线性刚度,橡胶总成压装进外壳体后,第二橡胶部和第四橡胶部与外壳体保持一定间隙,当车辆工况较差,发动机位移较大时,才会与外壳体接触,从而提供了Z向非线性刚度,兼顾隔振性能的同时,很好的控制了发动机位移,防止因发动机位移过大而与周边零件发生干涉;所述第五橡胶部位于内骨架背面,提供了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Y方向的非线性刚度。橡胶总成是完全包围在外壳体中,最大限度保护了橡胶,减小了周边污染物导致橡胶老化的可能,橡胶总成是完全包围在外壳体中,即使车辆工况较差,发动机位移较大,这样的设计也能很好的控制发动机的位移,使发动机保持在相对稳定和正确的位置上,避免发动机在各方向的运动中与底盘、车身的零件发生干涉和触碰,从而提供一种隔振性能良好、安装方便的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3、所述挡板左右设置有两处卡扣,当挡板盖到外壳体后,卡扣发生弹性变形后扣在外壳体两侧的凸台上,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未装配至车架时,橡胶总成虽然已经压装入外壳体中,但是橡胶总成的第一橡胶部和第三橡胶部会伸出外壳体背面一定高度,相应地,此时挡板没有与外壳体背面齐平;当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装配好后,即打紧外壳体翻边上的紧固件后,在预紧力的作用下,第一橡胶部和第三橡胶部会进一步的压缩,相应地,挡板和外壳体背面齐平。所以,挡板上的长方形锁扣的高度要设计合理,保证装配前、后都能很好的扣在外壳体内侧的两边凸台上。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上述构思,设计多个卡扣与多处凸台。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8,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包括外壳体1、橡胶总成2、挡板3,所述外壳体1设置有空腔11与翻边12,所述空腔11的中部开设有窗口13,所述橡胶总成2包括内骨架21以及与其硫化成一体的橡胶部22,所述内骨架21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211与伸出部212,所述主体部211位于空腔11中,所述伸出部212穿经窗口13后伸出,所述挡板3与外壳体1相连接,所述橡胶部22包括第一橡胶部221、第二橡胶部222、第三橡胶部223、第四橡胶部224、第五橡胶部225,所述第一橡胶部221与第三橡胶部223呈V型硫化在主体部21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橡胶部222与第四橡胶部224分别硫化在主体部21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五橡胶部225硫化在主体部211的背面上;所述翻边1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5,翻边12通过安装孔15与车架相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制造工艺为冲压成型。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至图8,所述第一橡胶部221、第三橡胶部223的厚度分别大于主体部211左右两侧的厚度;所述第二橡胶部222、第四橡胶部224与空腔11之间均设置有间隙16。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至图8,所述主体部211为多边形结构,主体部211的左右两侧呈V型状,所述伸出部212为凸台,用于落装发动机;所述主体部211的左右两侧的截面均呈弧形状。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至图8,所述挡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扣31,所述外壳体1的左右两内侧均设置有凸台14,所述卡扣31与凸台14相扣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