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942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流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车辆引擎室内固定车辆整流器的电流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汽车上的电器回路电线,通常都是设计成经由车体接地通往电瓶,之后再回来。但是现在的新车,因大多采用橡胶零件为主,接地线成本降低,由此造成电器电流的流畅性存在障碍。另外,有些汽车因老旧的原因,车体引起接地线老化,导致导电性不良的问题。因此,由于上述的原因让电装系列的零件或者机器无法性能正常发挥,同时也让引擎的性能下降。现在,市面上有一种车辆电流平衡器,该装置是直接插置于车辆点烟器的插孔,利用远红外线的波长以分子共振作用细化电离子,降低车辆老旧线路因阻抗造成动力消退,达到增强车辆马力以及扭力的效果。然而,该车辆电流平衡器具有以下之缺点:其一,现在应用于车辆上的电子产品比较多,点烟器插孔已不敷使用,易造成无插孔可供插置车辆电流平衡器的情形发生。另外,点烟器插孔被车辆电流平衡器占用住后,使用上相当不便。其二,利用点烟器插孔供一个车辆电流平衡器插置,无法满足大排气量(CC)车辆的需求,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安装简易和牢固,及成本低的电流平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流平衡装置,其中,包括容置盒体和在容置盒体内设有的车辆电流平衡器,及在容置盒体上设有固定容置盒体的束带。容置盒体包括容纳车辆电流平衡器的盒体和在盒体上设有封闭盒体的盖体。容置盒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槽道,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槽道。第一槽道设置于盒体一侧上,第二槽道设置于盒体另一侧上;所述的第一槽道上设置有第一凸耳;所述的第一凸耳上设置有与第一槽道相通的第一限位孔,第二槽道上设置有第二凸耳;所述的第二凸耳上设置有与第二槽道相通的第二限位孔。第一槽道由盒体一侧延伸至盖体上;所述的第二槽道由盒体另一侧延伸至盖体上;所述盖体一侧的第一槽道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对应第一穿孔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与盖体内部相通。束带包括带体部、在带体部一端上设有的穿头部和另一端上设有单向卡扣的卡扣孔。束带穿过第一限位孔,沿着第一槽道从第一穿孔贯穿盖体,再从第二穿孔穿出,沿着第二槽道从第二穿孔穿出,之后卡带与的卡扣孔单向卡扣且卡成环圈状把容置盒体和固定物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容置盒体连同固定的固定物为电源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结构简单方便、安装简易和牢固,及成本低的效果。由于束带将容置盒体的盒体与盖体固定盖合状态,同时将容置盒体束结固定于车辆引擎室的一电源导线上,使容置盒体内的车辆电流平衡器利用远红外线的波长以分子共振作用细化通过该电源导线的电离子,不需另外增加一条导线与车辆电瓶负极或车身金属电性连接,如此组成构件少,制造成本也很低,安装简易方便。另外,利用束带以穿绕束结方式将容置盒体固定于车辆引擎室的一电源导线上,安装稳固性佳,耐用无需破坏车身。及束带穿绕容置盒体,束带的部分带体埋设于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内,视觉上整体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电流平衡装置,包括容置盒体10和在容置盒体 10内设有的车辆电流平衡器20,及在容置盒体10上设有固定容置盒体10 的束带30。容置盒体10包括容纳车辆电流平衡器20的盒体11和在盒体 11上设有封闭盒体11的盖体12。盒体11内具有容置空间13。容置盒体 11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槽道14,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槽道15。第一槽道14设置于盒体11一侧上,第二槽道15设置于盒体11另一侧上。第一槽道14上设置有第一凸耳142,第一凸耳142上设置有与第一槽道 14相通的第一限位孔143。第二槽道15上设置有第二凸耳152,第二凸耳 152上设置有与第二槽道15相通的第二限位孔153。第一槽道14由盒体 11一侧延伸至盖体12上,第二槽道15由盒体11另一侧延伸至盖体12上。盖体12一侧的第一槽道14上设置有第一穿孔141,对应第一穿孔14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穿孔142,第一穿孔141和第二穿孔142与盖体12内部相通。束带30包括带体32部、在带体32部一端上设有的穿头部31和另一端上设有单向卡扣的卡扣孔311。束带30穿过第一限位孔143,沿着第一槽道14从第一穿孔141贯穿盖体12,再从第二穿孔142穿出,沿着第二槽道15从第二穿孔142穿出,之后卡带与的卡扣孔311单向卡扣且卡成环圈状把容置盒体10和固定物固定在一起。与容置盒体10连同固定的固定物为电源导线40。

使用时,将容置盒体10置于车辆引擎室内的一电源导线40上,以束带30之带体32穿绕容置盒体10的第一限位孔143、第一槽道14、第一穿孔141、第二穿孔142、第二槽道15及第二限位孔153,并绕过上述电源导线40,穿过束带30穿头部31之卡扣孔311束紧,令束带30部分带体32埋设于容置槽10的第一槽道14与第二槽道15内,而藉由束带30 将该容置盒体10的盒体11与盖体12固定对合状态,并将该容置盒体10 束结固定在上述电源导线40上。利用车辆电流平衡器20远红外线的波长以分子共振作用细化通过上述电源导线40的电离子,降低车辆老旧线路因阻抗造成电流传输受阻,供电时间延缓,致使老旧车辆因电流量不足,点火系统电力不足引起的(1)点火;(2)怠速无力,车辆重拖;(3)灯光变暗,音响声音变小声;(4)油耗增加;(5)爬坡无力,巡航不顺畅,提速无力等众多致使车辆动力消退的原因。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