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连接支架及使用该悬置连接支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7128发布日期:2018-08-24 19:1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悬置连接支架及使用该悬置连接支架的汽车。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用于汽车车架与动力总成之间的连接,以保障汽车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不仅可以衰减动力总成的振动、防止振动向车身传递、隔离因路面不平产生的振动影响发动机工作,还可以支撑动力总成,限制动力总成的运动区域,以达到保护动力总成的效果,而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通过悬置连接支架以进行动力总成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之间的连接,悬置连接支架结构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动力总成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之间的稳定性,因此悬置连接支架的稳定性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现有的悬置连接支架中通过采用在支架的本体上攻内螺纹,然后通过安装外部螺栓连接到悬置总成上,但由于现有的悬置连接支架中,外部螺栓与内螺纹孔之间常会发生螺牙滑丝或拔脱的故障,尤其是外部螺栓与悬置连接支架之间进行多次拆卸或安装时,这种故障发生的几率更高,进而导致悬置连接支架的使用寿命较低。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内嵌螺栓以避免螺纹滑丝或拔脱现象的悬置连接支架及使用该悬置连接支架的汽车。一种悬置连接支架,包括承载支架、与所述承载支架连接卡合板和分别设于所述承载支架、所述卡合板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承载支架、所述卡合板连接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压铸在所述承载支架内,另一端垂直所述承载支架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承载支架外部,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压铸在所述卡合板内,另一端垂直所述卡合板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卡合板外部,所述第二螺栓朝向所述卡合板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压铸在所述卡合板上,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承载支架之间、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卡合板之间均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分别与所述承载支架和所述卡合板的侧壁贴合并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上。上述悬置连接支架,通过将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采用压铸的方式设分别于所述承载支架、所述卡合板的设计,有效的防止了螺牙滑丝或拔脱现象的发生,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所述承载支架和所述卡合板的受损,提高了所述悬置连接支架的使用寿命,且无需再次进行螺栓与所述悬置连接之间的定位组装连接,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悬置连接之间与动力总成之间的组装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支架和所述卡合板的顶角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分别垂直贯穿所述承载支架和所述卡合板,所述定位柱的中部设有定位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卡合板与所述承载支架之间设有多个定位板,每个所述定位板的侧壁均分别与所述卡合板、所述承载支架垂直连接,所述限位部设于相邻所述定位板之间,所述定位板用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螺栓的安装定位。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中部设有多个注塑槽,所述注塑槽用于方便模具的安装和注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上均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的内部凹陷,且所述限位环卡合在所述卡合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支架背向所述第一螺栓的一侧设有抓取板,所述抓取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承载支架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采用六角螺栓头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卡合板与所述承载支架的侧壁垂直连接,且所述卡合板与所述第一螺栓设于所述承载支架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支架的底部侧边设有多个减重通孔,所述减重通孔用于降低所述承载支架的整体重量。一种汽车,包括车身、车架、动力总成、悬置支架和上述的悬置连接支架,所述车架、所述动力总成和所述悬置支架均与所述悬置连接支架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悬置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悬置连接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悬置连接支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悬置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悬置连接支架100,100a承载支架10抓取板11定位柱12定位通孔121卡合板20定位板21第一螺栓30第二螺栓31限位部311限位环32注塑槽1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悬置连接支架100,包括承载支架10、与所述承载支架10连接卡合板20和分别设于所述承载支架10、所述卡合板20上的连接组件,所述承载支架10采用梯形结构,且所述承载支架10的斜边采用弧形结构,所述承载支架10用于承载所述卡合板20,以提高所述悬置连接支架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卡合板20采用三角形结构,所述卡合板20用于承载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所述承载支架10、所述卡合板20与动力总成之间连接固定,以使提高了所述悬置连接支架100与动力总成之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承载支架10、所述卡合板20连接的第一螺栓30和第二螺栓31,所述第一螺栓30的一端压铸在所述承载支架10内,另一端垂直所述承载支架10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承载支架10外部,所述第二螺栓31的一端压铸在所述卡合板20内,另一端垂直所述卡合板20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卡合板20外部,所述第二螺栓31朝向所述卡合板20的一端设有限位部311,所述限位部311压铸在所述卡合板20上,所述第一螺栓30和所述第二螺栓31的顶端均分别设有螺纹,该螺纹用于所述第一螺栓30、所述第二螺栓31分别与动力总成之间的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螺栓30与所述承载支架10之间、所述第二螺栓31与所述卡合板20之间均设有限位环32,所述限位环32分别与所述承载支架10和所述卡合板20的侧壁贴合并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栓30、所述第二螺栓31上,通过所述限位环32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第一螺栓30与所述承载支架10、所述第二螺栓31与所述卡合板2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承载支架10和所述卡合板20的顶角上设有定位柱12,所述定位柱12分别垂直贯穿所述承载支架10和所述卡合板20,所述定位柱12的中部设有定位通孔121,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中部设有多个注塑槽14,所述注塑槽14用于方便模具的安装和注塑。所述第一螺栓30和所述第二螺栓31上均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螺栓30和所述第二螺栓31的内部凹陷,且所述限位环32卡合在所述卡合槽内,通过所述卡合槽的设有,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限位环32对所述第一螺栓30和所述第二螺栓31的限位效果,所述承载支架10背向所述第一螺栓30的一侧设有抓取板11,所述抓取板11的厚度小于所述承载支架10的厚度,通过所述抓取板11的设计,有效的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所述承载支架10的抓取和移动控制。所述限位部311采用六角螺栓头制成所述卡合板20与所述承载支架10的侧壁垂直连接,且所述卡合板20与所述第一螺栓30设于所述承载支架10的同一侧,通过所述限位部311的设有,有效的防止了所述第二螺栓31在所述卡合板20内发生滑转,提高了所述第二螺栓31与所述卡合板2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承载支架10的底部侧边设有多个减重通孔,所述减重通孔用于降低所述承载支架10的整体重量。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一螺栓30和所述第二螺栓31采用压铸的方式设分别于所述承载支架10、所述卡合板20的设计,有效的防止了螺牙滑丝或拔脱现象的发生,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所述第一螺栓30、所述第二螺栓31、所述承载支架10和所述卡合板20的受损,提高了所述悬置连接支架100的使用寿命,且无需再次进行螺栓与所述悬置连接之间的定位组装连接,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悬置连接之间与动力总成之间的组装效率。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悬置连接支架10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合板20与所述承载支架10之间设有多个定位板21,每个所述定位板21的侧壁均分别与所述卡合板20、所述承载支架10垂直连接,所述限位部311设于相邻所述定位板21之间,所述定位板21用于所述限位部311和所述第二螺栓31的安装定位。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定位板21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限位部311和所述第二螺栓31的定位精准度,进而提供了所述限位部311和所述第二螺栓31的安装效率,提高了所述悬置连接支架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车架、动力总成、悬置支架和上述的悬置连接支架,所述车架、所述动力总成和所述悬置支架均与所述悬置连接支架连接。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