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向减震轮架的汽车驱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8964发布日期:2020-05-22 22:1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向减震轮架的汽车驱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向减震轮架的汽车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极大的方便了人们日常的出行和生产运输活动,而现在整个汽车组成的系统中,连接车轮与车架处的悬挂连杆结构对汽车的遇障通过能力以及乘坐的舒适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汽车的悬挂连杆结构一般只有单一方向的减震结构,同时现有汽车的悬挂连杆结构的活动自由度低,不可大范围内活动,降低了汽车的越野性能,且由于减震结构方向单一,人员乘坐舒适性会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减震轮架的汽车驱动单元,该装置的悬挂支撑连杆的活动自由度更大,通过障碍的能力提高,同时还由于提供了双向减震结构可提高乘员乘坐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向减震轮架的汽车驱动单元,该汽车驱动单元包括至少四组运行轮及用于安装所述运行轮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一端与车架主体连接另一端与运行轮连接,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架组件上均设置有双向减震机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一级支撑杆、二级支撑杆和三级支撑杆,所述二级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级支撑杆与三级支撑杆,所述一级支撑杆和三级支撑杆分别与二级支撑杆转动连接后的转动方向不同;

所述双向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所述一级支撑杆与二级支撑杆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二级支撑杆与三级支撑杆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减震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一级支撑杆上固定有转动支座,所述二级支撑杆上固定有三角支座,所述第一减震装置铰接连接于转动支座和三角支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一组液压减震器、调节卡圈和一组外减震弹簧,所述调节卡圈旋设于液压减震器远离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外减震弹簧设置于调节卡圈和卡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外减震弹簧套设于液压减震器外侧,所述外减震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外减震弹簧的内径大于液压减震器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三级支撑杆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两端分别铰接设置于连接板和二级支撑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三级支撑杆一端与车架主体铰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三级支撑杆上开设有多组减重盲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运行轮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的转动部上固定连接有刹车盘。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一级支撑杆上固定有刹车卡钳,所述刹车卡钳的刹停端扣设于刹车盘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支架组件设置为由一级支撑杆和三级支撑杆分别与二级支撑杆相铰接设置而成的,且一级支撑杆和三级支撑杆交接后的摆动方向并不相同,由此可增加运行轮在运行过程中可活动的自由度,从而增加了此装置的遇障通过能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在一级支撑杆与二级支撑杆之间设置第一减震装置,二级支撑杆与三级支撑杆之间设置第二减震装置,来实现双向减震的布置,由此可过滤掉运行过程中的多数震动从而保证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同时,第一减震装置的外减震弹簧的弹力可通过调节卡圈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可调节整个第一减震装置的过滤震动的能力,可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以及乘员的要求进行调节,适用性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减震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运行轮、轮毂电机以及刹车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运行轮;20、一级支撑杆;201、转动支座;202、三角支座;21、二级支撑杆;22、三级支撑杆;221、连接板;222、减重盲孔;30、第一减震装置;301、液压减震器;302、外减震弹簧;303、活塞杆;304、调节卡圈;305、卡板;40、第二减震装置;60、刹车盘;50、刹车卡钳;70、轮毂电机;80、车架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减震轮架的汽车驱动单元,包括一种具有双向减震轮架的汽车驱动单元,该汽车驱动单元包括至少四组运行轮10及用于安装运行轮10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一端与车架主体80连接另一端与运行轮10连接,每组支架组件上均设置有双向减震机构,支架组件包括一级支撑杆20、二级支撑杆21和三级支撑杆22,二级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级支撑杆20与三级支撑杆22,一级支撑杆20和三级支撑杆22分别与二级支撑杆21转动连接后的转动方向不同;通过设置三组支撑杆来对运行轮10进行支撑,且一级支撑杆20和三级支撑杆22分别与二级支撑杆21相铰接连接,由此可实现运行轮10的在运行过程中更大范围的活动,由此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遇到障碍的时通过能力,提高了车辆增提的越野能力,可达到更加复杂的野外较差行驶环境中的作业要求。由于一级支撑杆20和三级支撑杆22的摆动方向不同,所以可以应对运行轮10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不同方向所产生的障碍,通过一级支撑杆20和三级支撑杆22的不同方向的摆动的结合可以增加运行轮10可活动的范围及自由度。

双向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装置30和第二减震装置40,一级支撑杆20与二级支撑杆21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减震装置30,二级支撑杆21与三级支撑杆22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减震装置40。设置双向减震机构可过滤路面的大部分的震动,保证乘员的乘坐舒适性。第二减震装置40为现有车辆减震中常用的减震器,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的选型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确定。

一级支撑杆20上通过螺钉固定有转动支座201,二级支撑杆21上通过螺钉固定有三角支座202,第一减震装置30的两端均设置有铰接孔,由此将第一减震装置30铰接连接于转动支座201和三角支座202之间。此第一减震装置30可以过滤掉大部分一级支撑杆20在遇到障碍时在其铰接摆动方向上的震动。

第一减震装置30包括一组液压减震器301、调节卡圈304和一组外减震弹簧302,调节卡圈304旋设于液压减震器301远离活塞杆303的一端,活塞杆30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卡板305,外减震弹簧302设置于调节卡圈304和卡板305之间。液压减震器301以及其选型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液压减震器301外部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来旋设调节卡圈304,并且在卡板305和调节卡圈304之间设置外减震弹簧302,并且通过旋拧调节卡圈304在液压减震器301上的位置来调节外减震弹簧302的压缩程度,从而可以根据要运行的路面的情况以及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来进行调节,由此使得减震的程度可调,适应性更高。

外减震弹簧302套设于液压减震器301外侧,外减震弹簧302处于压缩状态。外减震弹簧302的内径大于液压减震器301的外径。外减震弹簧302一直处于压缩状态由此可保证无论一级支撑杆20的在震动过程中是向上还是向下摆动外减震弹簧302均处于施力状态,同时也可保证在运行轮10遇到凹坑时,在外减震弹簧302的作用力下可以及时使一级支撑杆20向下摆动,从而使运行轮10与凹陷面及时接触,保证汽车的动力输出的连续性。

三级支撑杆22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221,第二减震装置40的两端分别铰接设置于连接板221和二级支撑杆21上。此连接板221上可预留部分设备的安装孔位,便于后期与车体的进行连接或后期一些线路管路安装时可以做支撑或限位。

三级支撑杆22一端与车架主体80铰接连接。三级支撑杆22上开设有多组减重盲孔222。三级支撑杆22与车架主体80进行铰接也可以增加其活动的自由度,由此可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组件的灵活性,提高其越野能力。减重盲孔222可在保证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减轻三级支撑杆22的重量。

运行轮10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轮毂电机70,轮毂电机70的转动部上固定连接有刹车盘60。通过轮毂电机70直接为运行轮10提供动力,可以简化动力结构及传动结构设置时的复杂程度,简化整体结构,提高传动效率。

一级支撑杆20上固定有刹车卡钳50,刹车卡钳50的刹停端扣设于刹车盘60上。通过刹车卡钳50来刹停运行轮10。刹车盘60以及刹车卡钳50以及刹车卡钳50的控制设备与技术均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工作原理:

首先工作人员将一级支撑杆20和三级支撑杆22分别与二级支撑杆21进行铰接连接,并依次将第一减震装置30安装在一级支撑杆20和二级支撑杆21上,第二减震装置40安装在二级支撑杆21和三年级支撑杆上,然后再再一级支撑杆20远离二级支撑杆21的端部连接驱动轮,并安装好相应的刹停设备,再安装完成后将三级支撑杆22远离二级支撑杆21的一端铰接在车架主体80上,然后再通过旋拧调节卡圈304的位置来调节外减震弹簧302的压缩程度,再调节完成后及将轮毂电机70与车身电源相连接即可。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