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水陆两栖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0177发布日期:2020-12-22 10:3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水陆两栖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水陆两栖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水陆两栖车辆大多采用双机双泵动力传递系统,该系统应用在陆地时使用一个发动机,节省能源,避免浪费,该系统应用在水上时使用两个发动机,以保证水陆两栖车辆在水面浮渡时具有足够的动力。但现有的水陆两栖车辆在水面浮渡时的速度较低,难以实现高速浮渡,从而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水陆两栖车辆难以实现高速浮渡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包括:

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第一发动机、第二发动机与动力电池,所述第一发动机、所述第二发动机与所述动力电池均用于提供动力;

第一水上传动支路,所述第一水上传动支路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动机和/或所述动力电池提供的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

陆地传动支路,所述陆地传动支路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动机和/或所述动力电池提供的动力传递到陆地行走装置;

第二水上传动支路,所述第二水上传动支路用于将所述第二发动机和/或所述动力电池提供的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当传动系统应用在陆地时,第一发动机和/或动力电池通过陆地传动支路将动力传递到陆地行走装置,从而实现水陆两栖车辆的陆地行驶,当传动系统应用在水上时,第一发动机和动力电池通过第一水上传动支路将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第二发动机和动力电池通过第二水上传动支路将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从而实现水陆两栖车辆在水上浮渡,该水上浮渡过程,第一发动机、第二发动机与动力电池共同为水陆两栖车辆提供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具有足够的动力,从而实现水陆两栖车辆以较高的速度浮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发动机和所述动力电池均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一分动箱,所述第一分动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分动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上传动支路和陆地传动支路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上传动支路包括第一传动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动箱,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水上浮渡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上传动支路还包括第一变速器,所述第一变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陆地传动支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陆地离合器和第二分动箱,所述陆地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分动箱连接,所述第二分动箱的两端分别连接前传动轴与后传动轴,所述前传动轴与所述后传动轴均用于连接所述陆地行走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发动机和所述动力电池均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上传动支路包括第二传动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水上浮渡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上传动支路还包括第二变速器,所述第二变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水陆两栖车辆,所述水陆两栖车辆包括陆地行走装置、水上浮渡装置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所述陆地行走装置和所述水上浮渡装置均与所述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辆,当水陆两栖车辆在陆地行驶时,第一发动机和/或动力电池通过陆地传动支路将动力传递到陆地行走装置,当水陆两栖车辆在水上浮渡时,第一发动机和动力电池通过第一水上传动支路将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第二发动机和动力电池通过第二水上传动支路将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该水陆两栖车辆的水上浮渡过程,第一发动机、第二发动机与动力电池共同为水陆两栖车辆提供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具有足够的动力,从而实现水陆两栖车辆以较高的速度浮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处于水上浮渡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处于陆地行走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

10:动力总成、11:第一发动机、12:第二发动机、13:动力电池、14: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

20: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1:第一传动轴、22:第一离合器、23:第一变速器;

30:陆地传动支路、31:陆地离合器、32:第二分动箱、33:前传动轴、34:后传动轴、35:前桥、36:后桥、37:陆地变速器;

40: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1:第二传动轴、42:第二离合器、43:第二变速器;

50:水上浮渡装置、51:喷水泵、52:喷水泵;

60:陆地行走装置、61:前轮、62:后轮;

70:第一分动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100,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100包括:动力总成10、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陆地传动支路30和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具体地,动力总成10包括:第一发动机11、第二发动机12、动力电池13,第一发动机11、第二发动机12与动力电池13均用于提供动力,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用于将第一发动机11和/或动力电池13提供的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50,陆地传动支路30用于将第一发动机11和/或动力电池13提供的动力传递到陆地行走装置60,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用于将第二发动机12和/或动力电池13提供的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5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当传动系统应用在陆地时,第一发动机11和/或动力电池13通过陆地传动支路30将动力传递到陆地行走装置60,从而实现水陆两栖车辆的陆地行驶,当传动系统应用在水上时,第一发动机11和动力电池13通过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将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50,第二发动机12和动力电池13通过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将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50,从而实现水陆两栖车辆在水上浮渡,该水上浮渡过程,第一发动机、第二发动机与动力电池共同为水陆两栖车辆提供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具有足够的动力,从而实现水陆两栖车辆以较高的速度浮渡。

具体地,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100应用于水上浮渡时可分为四种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如下:

水上工作模式1:第一发动机11和第二发动机12分别通过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和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向水上浮渡装置50提供动力,同时,动力电池13通过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和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向水上浮渡装置50提供动力。传动系统处于该水上工作模式时,第一发动机11、第二发动机12和动力电池13均为水上浮渡装置50提供动力,此时,该传动系统具有足够的动力,水陆两栖车辆以高度、超高速在水上浮渡。

水上工作模式2:第一发动机11和第二发动机12分别通过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和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向水上浮渡装置50提供动力。传动系统处于该水上工作模式时,动力电池13未提供动力,水陆两栖车辆以中速在水上浮渡。

水上工作模式3:第一发动机11和第二发动机12分别通过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和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向水上浮渡装置50提供动力,同时,第一发动机11和第二发动机12分别通过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向动力电池13充电。传动系统处于该水上工作模式时,第一发动机11和第二发动机12的一部分动力用于为动力电池13充电,另一部分动力用于为水上浮渡装置50提供动力,水陆两栖车辆以较低的速度在水上浮渡。

水上工作模式4:动力电池13通过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和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向水上浮渡装置50提供动力。传动系统处于该水上工作模式,水陆两栖车辆以中速、低速在水上浮渡。

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100应用于陆地行驶时可分为五种工作模式,具体工作模式如下:

陆地工作模式1:第一发动机11通过陆地传动支路30向陆地行走装置60提供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在陆地行驶。由于第一发动机11的动力全部用于驱动行走装置60行走,水陆两栖车辆中速、高速行驶在陆地上。

陆地工作模式2:第一发动机11通过陆地传动支路30向陆地行走装置60提供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在陆地行驶,同时,第一发动机11通过第一电机13向动力电池13充电,以使水陆两栖车辆在水上浮渡时具有足够的动力。该陆地行走模式用于动力电池13缺电较少或无需快速充电的情况。此时,第一发动机11的一部分动力用于为动力电池13充电,因此,用于驱动陆地行走装置60的动力较小,水陆两栖车辆以低速行驶。

陆地工作模式3:第一发动机11通过陆地传动支路30向陆地行走装置60提供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在陆地行驶,同时,第一发动机11通过第一电机14向动力电池13充电,第二发动机12通过第二电机15向动力电池13充电,以使水陆两栖车辆在水上浮渡时具有足够的动力。该陆地行走模式用于动力电池13缺电较多或急需充电的情况。此时,第二电机15与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断开连接,第二发动机12仅用于为动力电池13充电。由于第一发动机11的一部分动力用于为动力电池13充电,用于驱动陆地行走装置60的动力较小,水陆两栖车辆以低速行驶。

陆地工作模式4:动力电池13通过陆地传动支路30向陆地行走装置60提供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在陆地行驶。此时,无需使用第一发动机11,该陆地工作模式4仅使用动力电池13提供动力更加经济,环保,动力系统处于该陆地工作模式,水陆两栖车辆以中速、低速行驶。

陆地工作模式5:第一发动机11和动力电池13共同通过陆地传动支路30向陆地行走装置60提供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在陆地行驶。该陆地工作模式能够提供较大的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以高速行驶在陆地上,同时,该陆地工作模式较陆地工作模式1更经济环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总成10还包括第一电机14,第一发动机11和动力电池13均与第一电机14连接,第一发动机11通过第一电机14为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陆地传动支路30提供动力,第一发动机11还可以通过第一电机14为动力电池13充电,此外,动力电池13能够通过第一电机14为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或陆地传动支路30提供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分动箱70,第一分动箱70的一端与第一电机14连接,第一分动箱70的另一端与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和陆地传动支路30均连接,第一分动箱70将第一电机14的动力传递到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和陆地传动支路30。

进一步地,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包括第一传动轴21上和设置在第一传动轴21上的第一离合器22,第一传动轴21靠近第一发动机11的一端与第一分动箱70连接,第一传动轴21远离第一发动机11的一端与水上浮渡装置50连接。连通第一离合器22使第一分动箱70的动力通过第一传动轴21传递到车尾部的水上浮渡装置50。具体地,水上浮渡装置50为喷水泵51。当传动系统处于水上工作模式时,第一离合器22连通,当传动系统处于陆地工作模式时,第一离合器22断开。

进一步地,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还包括第一变速器23,第一变速器23设置在第一传动轴21上。第一变速器23位于第一离合器22和水上浮渡装置50之间,用于调整水上浮渡装置50的喷射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陆地传动支路30包括顺次连接的陆地离合器31和第二分动箱32,连通陆地离合器31使第一分动箱70的动力通过第二分动箱32传递到前传动轴33和后传动轴34,前传动轴33通过前桥35将动力传递到陆地行走装置60(此处陆地行走装置具体为前轮61),后传动轴34通过后桥36将动力传递到陆地行走装置60(此处陆地行走装置具体为后轮62)。当传动系统处于水上工作模式时,第一离合器22连通,陆地离合器31断开,当传动系统处于陆地工作模式时,第一离合器22断开,陆地离合器31连通。

进一步地,陆地传动支路30还包括陆地变速器37,陆地变速器37设置在陆地离合器31和第二分动箱32之间,陆地变速器37用于调整陆地行走装置60的行走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总成10还包括第二电机15,第二发动机12和动力电池13均与第二电机15连接。第二发动机12通过第二电机15为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提供动力,第二发动机12还可以通过第二电机15为动力电池13充电,此外,动力电池13能够通过第二电机15为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提供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包括第二传动轴41和设置在第二传动轴41上的第二离合器42,第二传动轴41的靠近第二发动机12一端与第二电机15连接,第二传动轴41远离第二发动机12的一端与水上浮渡装置50连接。连通第二离合器42使第二电机15的动力通过第二传动轴41传递到车尾部的水上浮渡装置50。当传动系统处于水上工作模式时,第二离合器42连通,当传动系统处于陆地工作模式时,第二离合器42断开。具体地,水上浮渡装置50为喷水泵5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还包括第二变速器43,第二变速器43设置在第二传动轴41上。第二变速器43位于第二离合器42和水上浮渡装置50之间,用于调整水上浮渡装置50的喷射量。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陆两栖车辆,水陆两栖车辆包括陆地行走装置60、水上浮渡装置5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100,陆地行走装置60和水上浮渡装置50均与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100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辆,当水陆两栖车辆在陆地行驶时,第一发动机11和/或动力电池13通过陆地传动支路30将动力传递到陆地行走装置60,当水陆两栖车辆在水上浮渡时,第一发动机11和动力电池13通过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将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50,第二发动机12和动力电池13通过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将动力传递到水上浮渡装置50,该水陆两栖车辆的水上浮渡过程,第一发动机、第二发动机与动力电池共同为水陆两栖车辆提供动力,使水陆两栖车辆具有足够的动力,从而实现水陆两栖车辆以较高的速度浮渡。

具体地,陆地行走装置60包括两个前轮61和两个后轮62,其中,两个前轮61连接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100的前桥35,两个后轮62连接用于水陆两栖车辆的传动系统100的后桥36。水上浮渡装置50包括喷水泵51和喷水泵52,喷水泵51连接在第一传动轴21的所述另一端,喷水泵51与第一水上传动支路20连接,喷水泵52连接在第二传动轴41的所述另一端,喷水泵52与第二水上传动支路40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