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注射模制件及其模塑法和多重注射模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828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重注射模制件及其模塑法和多重注射模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注射模制件,该模制件的模塑方法以及多重注射模压机,更准确地说是涉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脂构成的多重注射模制件,这种模制件的模塑方法和用于这种方法的多重注射模压机。
目前在汽车,家用电器,摄象机,集装箱等方面要求减轻重量,因此这类设备的部件和器件已经由金属改为塑料。
由塑料制成的部件包括若干个模塑体(在下文描述中称为第一模塑体)。由如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丁苯橡胶等弹性聚合物制成的密封件(在下文描述中称为第二模塑体)设置在塑料制件中的组装部位,以便保持其密封抗震或防滑能力。
通常,第二模塑体是在第一模塑体之外独立模塑成的,然后用人工将它们组装在第一模塑体内。因此,存在着组装精度低和增加组装工序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些缺点,日本公开公报60-52322号或日本公开公报63-104809号公开了一种多次注射模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借助注射模法模塑表面带有凹下部分的第一模塑体;将弹性聚合物注入该凹下部分内,以便形成第二模塑体。在此常规方法中,由第一模塑体和第二模塑体构成的多重注射模制件都是在一个注射模成型工序中完成的,因此,可以提高组装精度,并简化组装工序。
但是,第一模塑体是通过注模法制成的,而且所形成的凹下部分的各侧壁应当基本垂直于其底面,以便从模塑设备中容易取出模压件。因此,在第一模塑体凹下部分内的第二模塑体可以很容易地拔出来,因为在凹下部分的侧壁上未设置卡紧装置。如在公报63-104809号中所述,为了将第二模塑体固定在第一模塑体的凹下部分内,应在第一模塑体凹下部分的内底面与第二模塑体的底面之间形成一种活性合成树脂层底漆等,以便把它们粘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注模成型法制成的包括第一和第二模塑体的多重注射模制件,其第二模塑体可以不加粘合层而牢固地固定在第一模塑体的凹下部分内,并提供这种制件的模塑方法和为此采用的多重注射模压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者们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通过形成一种陷进部分的步骤可以在第一模塑体的凹下部分的侧壁上形成卡紧装置,这种陷进部分是通过对凹下部分的边缘或侧壁进行压缩以使侧壁的边缘朝着凹下部分的内侧突出形成的,然后将形成第二模塑体的树脂熔化物注入第一模塑体的凹下部分内,使第二模塑体牢固地固定在第一模塑体上。这样,便实现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至少由两种树脂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构成的多重注射模制件,该制件包括由第一树脂制成的第一模塑体A和由第二树脂制成的第二模塑体B,该多重注射模制件的特征是至少在第一模塑体A与第二模塑体B连接的接合面上形成的凹下部分3的一部分朝着凹下部分3的内侧突出,从而形成一个陷进部分,并将第二树脂填充在凹下部分3内,形成第二模塑体的一部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多重注射模成型法,这种制件至少由两种树脂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构成,并包括由第一树脂制成的第一模塑体A和由第二树脂制成的第二模塑体B。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模塑出的第一模塑体A,使在其与第二模塑体B相连接的接合面上具有一个凹下部分13,通过对凹下部分13的至少一部分边缘进行压缩,使凹下部分13的侧壁向内突出,从而形成一个陷进部分5,然后将第二树脂熔化物注入凹下部分3和模具Y或Y′的空腔7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注射模压机,该制件至少由两种树脂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构成,并包括由第一树脂制成的第一模塑体A和由第二树脂制成的第二模塑体B,该注射模压机的特征在于一对模塑第一模塑体A的第一模具Z和W,该第一模塑体连接于第二模塑体B的接合面上具有一个凹下部分13,第二模具Y具有一个加压部分,用于压缩第一模塑体A凹下部分13的至少一部分边缘,使凹下部分13的侧壁朝其内侧突起,从而形成一个陷进部分5,一对第三模具Y或Y′和Z用于向空腔7和第一模塑体凹下部分3注入第二树脂熔化物,该对第三模具容纳着第一模塑体A,并模制出第二模塑体B。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在第一模塑体A凹下部分3内形成陷进部分5是很容易的,即通过第二模具Y的突出部分6压缩凹下部分13的边缘,或者通过压缩靠近凹下部分13的预制突出部分9,或者通过压缩凹下部分13的至少一部分侧壁来实现。此外,如果注入模塑第二模塑体B的第二树脂熔化物与压缩凹下部分3的整个边缘相结合进行,可有效地避免在第二模塑体B邻近处容易形成的溢料飞边,甚至当第二树脂为表面张力相当小的那类材料,如硅橡胶等也是如此。
在本发明的注射模压机中,如果模具Y的加压部分是由突起部分6形成的,或者能够至少对一部分凹下部分13侧壁进行压缩,则陷进部分5就很容易在凹下部分3内形成。甚至在模塑第一模塑体A的一对第一模具Z和W中带有模塑靠近凹下部分13的突起部分9的空腔时,如果第一模塑体A的突起部分9受到压缩,则在凹下部分13内就很容易形成陷进部分5。当打开第一对模具Z和W时,其中保留着第一模塑体A的那个模具最好与带有用于在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3内形成陷进部分5的加压部分的第二模具Y结合在一起的那个模具共用,或者与形成第二模塑体B的一对模具中容纳着第一模塑体A的那个模具共用。特别是,如果用于压缩凹下部分13的所有边缘部分的加压部分设在注以第二树脂以模塑第一模塑体A的模具Y或Y′上时,它们就能够在第二树脂注入其凹入部分3的同时压缩凹下部分3的所有边缘,从而使模塑第二模塑体B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溢料飞边得以有效地避免。
本发明尤其适合于树脂是不可混容的树脂,而且第二树脂是用于密封件,抗震件,防滑件等的弹性聚合物的情况。
应当指出,在凹下部分3内的“陷进部分”,至少是指在凹下部分3内其空间宽度小于底部宽度的那一部分。
在本发明中,首先,通过压缩第一模塑体A凹下部分的边缘,在凹下部分3内形成陷进部分5,以形成卡住第二模塑体B的卡紧装置。然后,将模塑第二模塑体B的第二树脂注入凹下部分3中,从而使第二模塑体B牢固地固定在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3内。而且第一模塑体A凹下部分3的陷进部分5利用将容纳着第一模塑体A的第三模具Z与具有用于压缩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13邻近处的加压部分的第二模具Y进行夹紧很容易形成。
下面将参照各附图以举例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多重注射模制件实施例的透视图和剖视图;
图2至图4是阐明本发明的多重注射模制件的模塑方法的说明示图;
图6至图8是阐明本发明的多重注射模压机的说明示图;
图9至图16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说明示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多重注射模制件的另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现在参照各


本发明。
图1(a)为本发明的多重注射模制件的一个实例的透视图,图1(b)为沿图1(a)X-X线切取的图1所示多重注射模制件的剖视图。
在图1中,由第一树脂(如含有玻璃纤维的尼龙6)制成的第一模塑体A的法兰部分中,配置有一个由第二树脂(如硅橡胶)制成的作为第二模塑体B的密封环,并在该法兰上钻有若干通孔10。
在第一模塑体A与第二模塑体B相连接的接合面上形成一个凹下部分3,凹下部分3的侧壁上部比其下部要窄些,因此如图1(b)所示,凹下部分3的截面形状呈倒锥形,凹下部分3的开口4的宽度最窄,凹下部分3的底部宽度最宽。因此,部分5就形成一个陷进部分。在凹下部分3中,将作为第二树脂的硅橡胶填充在其中,该第二树脂形成第二模塑体B的一部分。因此,第二模塑体的一部分是设置在带有底部5陷进部分的凹下部分3内,于是,凹下部分3的开口4形成的突出部分作为卡紧装置,以卡住第二模塑体B。这样,第二模塑体B就借助该陷进部分牢固地固定在凹下部分3内。
多重注射V萍嗀是借助图2所示方法模塑出来的。
也就是,首先,将带有凹下部分13的第一模塑体A留在模塑第一模塑体A的一对模具的模具Z中〔见图2(a)。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13在其上表面是开口的,如图2a所示,凹下部分13的截面形状是一个矩形,其形成的侧壁基本上垂直于凹下部分13的底面,因此模具打开时,与模具Z共同模塑第一模塑体A的另一模具很容易与第一模塑体A脱离开,然后,第一模塑体A就留在模具Z内。
其次,第一模塑体A的边缘是通过夹紧带有突起部分6和模塑第二模塑体的腔体7的模具Y和在其中留有第一模塑体A的模具Z〔图2(a),(b)〕进行压缩的。
凹下部分13的两个侧壁都朝着其内侧突出。突起部分的长度如图2(b)中标号8所示,是其上部宽度比下部宽度要大些,从而使凹下部分的截面形状改变为倒锥形。然后就在已改变的凹下部分3的底部5附近形成一个陷进部分,从而在凹下部分3的开口4处形成一个卡紧装置。
再其次,将第二树脂注入凹下部分3和模具Y的腔体7内,然后将模具Y和Z打开,则得到由第一模塑体A和牢固地固定在凹下部分3内的第二模塑体B构成的多重注射模制件〔图2(b),图2(c)〕。
用于模塑第二模塑体B的第二树脂是一种具有低表面张力的树脂,如硅橡胶。
具有低表面张力的第二树脂所存在的一个缺点是它能进入相当窄的缝隙(如5μ)中,因此在第二模塑体B的周围容易形成溢料飞边。
在此实施例中,当将第二树脂注入凹下部分3和腔体7内时,以模具Y的突起部分6压紧第一模塑体A凹下部分的整个边缘,则围绕凹下部分3的密封性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在第二模塑体B周围形成溢料飞边的现象可以避免。
陷进部分也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另一种方法形成。
首先,在凹下部分13的开口附近预制突起部分9〔图3(a)〕。使带有空腔7的用于模塑第二模塑体的模具Y的底面压突起部分9〔图3(a),图3(b)〕。在此方法中,在第一模塑体A上表面上的压缩痕迹可以比采用图2所示模具Y突起部分6的压缩方法的要小些〔图3(b),(c)〕。
图2和图3所示方法可以结合使用。这就是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
图4显示对第一模塑体A凹下部分13的边缘和对在凹下部分13的开口附近预制的突起部分9进行双重压缩的方法。图5显示对凹下部分13开口处的每一侧进行压缩的方法。在上述各种方法中,图5所示方法使凹下部分13的侧壁的突出长度最长。应当指出,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凹下部分13的截面形状都是矩形,如果与模具Z共同模塑第一模塑体A的模具可以很容易地脱开第一模塑体A,则凹下部分1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可拉出的锥形,半圆形,半椭圆形等。
模具Y的突起部分6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楔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梯形等。突起部分6和/或突起部分9可以在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13的整个边缘周围设置,以压缩整个边缘,也可以至少压缩凹下部分13的一部分边缘。也就是说要求它们在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的附近进行加压,以便使凹下部分的侧壁朝内突起。如果模具Y能够与留在模具Z内的除凹下部分外的第一模塑体A进行牢固地接触,则当为了要对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13的边缘进行压缩,以便形成陷进部分而将模具Y和Z夹紧时,凹下部分的两侧壁会很容易地突出来。如图6所示,模具Y可以具有一个注入孔11,通过该孔将模塑第二模塑体B的第二树脂注入空腔7内。应当指出,注入孔11可以设置在除模具Y之外的一个模具内。
图6显示模塑本发明多重注射模制件的多重注射模压机。
图6所示的注射模压机在基座30上安装有第一注射装置20和第二注射装置21。模具W,Y和Z设置在可移动工作台24和固定工作台22之间。模具Z用螺丝固定在可移动工作台24上,该工作台是借助滑动地安装在夹紧油缸27内的夹紧活塞26来推动的。可以采用以螺栓固定在滑板25上的模具W或Y对模具Z进行关闭,夹紧或打开。滑板25可以借助设置在固定板22上的油缸23进行滑动,并且该滑板25可以在模具Z与模具W关闭或夹紧的位置及模具Z与模具Y关闭或夹紧的位置之间进行滑动。
在图6所示注射模压机校孀偶薪艋钊 6的运动,可移动工作台24朝着右边移动,使模具Z和W夹紧以后,第一注塑装置20推进,并将含有玻璃纤维的尼龙-6熔化物注入由模具Z和W形成的用于模塑第一模塑体的腔体内。
含有玻璃纤维的尼龙-6颗粒通过安装在第一注塑装置20上的漏斗29输入,在第一注塑装置20内熔化。
当注入的尼龙-6固化且第一注塑装置20退回原处之后,可移动工作台24向左移动,打开模具Z和W。当模具打开时,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13在其上表面开口,第一模塑体A留在模具Z内。
其次,如图6(b)所示,留在模具Z内的第一模塑体A与随着滑板25的滑动而过来的模具Y闭合和夹紧。如图6(a)所示,围绕着模塑第二模塑体B的腔体7设有突起部分6,而注入如硅橡胶这类第二树脂的注入孔11与空腔7相连通。大致在模具Y的中心部位设有一个凹下部分40。如图6(b)所示,当模具Z和Y闭合时,凹下部分40可以容纳第一模塑体A上形成的浇口33。应当指出,该浇口33是填充在树脂通道133内的已固化的第一树脂形成的(该通道133将第一注塑装置的喷嘴的前端与模塑第一模塑体的腔体连接起来)。
模具Y的突起部分6压缩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13的边缘,使凹下部分13转变为截面形状为倒锥形的凹下部分3。第二注塑装置21向前推进,作为第二树脂的硅橡胶就注入模塑第二模塑体B的凹下部分3和腔体7内。
硅橡胶由密封供给器28的罐31供给第二注塑装置21,硬化剂由该供给器的罐32供给第二注塑装置21。二者在第二注塑装置21中混合,并注入凹下部分3和腔体7内。注入的第二树脂在凹下部分3和腔体7内固化。该第二树脂是热固性树脂,因此冷却第二注塑装置21和以约120-150℃的温度加热模具Y就能使凹下部分3和腔体7内的第二树脂立即固化,而不在第二注塑装置21内固化。模具Y在该温度范围内,这样的热量不会影响到作为热塑性树脂的尼龙-6。而模塑第一模塑体A的模具W最好保持在约80-90℃的温度范围内,以便立即固化第一树脂。
在图6所示注射模压机中,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13的边缘是通过模具Y的突起部分6进行压缩的。图7显示另一种实施例。其所示的设备与图6所示设备是一样的,当模具夹紧和打开时,该设备的模具Z和注射口120及121朝着两侧运动。应当指出,从图7看来,它们是作上、下运动,而实际上是在水平方向运动。如图7(a)所示,将第一树脂熔化物由第一注塑装置20的注射口120注入由模具Z和W形成的模塑第一模塑体的腔体内,以便在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B的边缘附近形成突起部分9。
其次,在模具W和Z打开以后,在其中留有带突起部分9的第一模塑体A的模具Z和已借助滑板25滑动过来的模具Y夹紧在一起,以使第一模塑体A的突起部分9通过模具Y的底面进行压缩,凹下部分13的截面形状就转变成倒锥形,形成带有陷进部分的凹下部分3。然后将第二树脂注入模塑第二模塑体B的凹下部分3和腔体内。第二树脂是经过第二注塑装置21的注射口121和注入孔11〔图7(b)〕注入的。如图7(b)所示,模具Y具有容纳第一模塑体A上形成的浇口33的凹下部分40,因此模具Z和Y可以在不切掉浇口33的情况下进行夹紧。
在图6所示设备中,模具W和Y分别以螺栓固定在滑板25上,模具W和Y也可以成为一体固定在滑板25上。应当指出,滑板25可以用一个回转台来取代。回转台25回转,将模具W和Y运送到与模具Z闭合并夹紧在一起的位置上。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模塑体A上表面上凹下部分13的两侧边缘都被压缩而改变其截面形状。如果凹下部分13的两侧壁中至少一个侧壁较薄,就不可能通过压缩两侧边缘来改变凹下部分13的截面形状。在那种情况下,以下各种方法是适用的。
图9和图10所示各实施例都是凹下部分13的两侧壁中的一个(图9中以标号50表示)较薄的,因此对较薄的侧壁不能采用加压的办法。在此情况下,可以压缩侧壁51的上表面,以形成凹下部分13内的陷进部分。在图10中,与薄侧面50相接触的表面52是倾斜的,以便使该侧面50朝着侧面51的方向进行压缩,而侧面51的上表面是通过模具Y的突起部分6进行压缩的,因此,凹下部分13就可以转变为倒锥形。
图9所示方法可以应用于模塑一种如图11所示的在其内部底面上带有密封件220的盖子100。也就是说不可以压缩第一模塑体凹下部分13的薄侧壁50和51的上表面,而可以压缩凹下部分13的一个侧面110的上表面,以形成带有陷进部分的凹下部分3。图10所示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2所示情况,即采用模具Y的弧形表面52朝着内侧压缩侧面50和51的上表面,以形成带有陷进部分的凹下部分3。
图13和图14中所示各实施例都是用于在双层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模塑第二模塑体B的方法。如图13所示,如果内管部分是可以变形的,则可以通过模具Y的棒形伸出部分55的锥形底部56对着凹下部分13内侧加压,以使内管部分变形,形成带有陷进部分的凹下部分3。如图14所示,当内管不能变形时,则可以采用模具Y的伸出销57,使外管侧壁向凹下部分内侧发生变形,以形成带有陷进部分的凹下部分3。
图15所示为图13和图14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在此方法中,陷进部分可以在凹下部分3内确实地形成,而且当模塑第二模塑体时可以避免形成溢料飞边。应当指出,在对凹下部分13两侧面的至少一个侧面压缩的情况下,允许对其两侧边缘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行压缩。
在图16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模塑体A的凹下部分是由一个宽沟槽130和一个窄沟槽13的双沟槽构成。在此情况下,通过加压窄沟槽13的边缘以形成带陷进部分的凹下部分3之后,将模塑第二模塑体的树脂注入宽沟槽130和凹下部分3中。这种方法可以借助除了模具Y之外还在一个模具Y′内设置一个注入孔11((见图6)来实现。也就是说,带有注入孔11的附加模具Y′是指除了模具W,Y和Z以外另设置的一个模具。首先,采用模具W和Z模塑出带有如双沟槽凹下部分的第一模塑体A,如图16(a)所示。其次,如图16(b)所示,通过对留在模具Z内的第一模塑体A的窄沟槽13的边缘进行压缩,以形成陷进部分,而该陷进部分的形成又是借助模具Y的突起部分6进行加压,以使窄沟槽13侧壁只向内突出来实现的。然后在模具Y′与Z闭合以后,将第二树脂通过模具Y′内的注入孔11注入凹下部分和腔体内,以模塑第二模塑体B,如图16(b)所示,从而使第一模塑体A和第二模塑体B形成一体。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热塑性树脂尼龙-6用作模塑第一模塑体A的第一树脂,热固性树脂硅橡胶用作模塑第二模塑体B的第二树脂,但是许多种树脂都可以用于本发明。例如聚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可用作热塑性树脂,而还氧树脂,不饱和性聚酯等可用作热固性树脂。第一和第二树脂的组合不限于是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当采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第一和第二树脂的情况下,彼此不相容的各种树脂(例如聚酯和聚丙烯)可以用来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
在本发明中,通过注射模成型法能够将弹性聚合物制成的作为第二模塑体B的密封材料牢固地固定到如图17所示的这样复杂的第一模塑体上。如图17所示的第二模塑体B用作密封材料,由于它具有弹性,也可以用作防震材料或防滑动材料。
当然,最合适类型的弹性聚合物可以适当地考虑到各种用途。
在此实施例中,注射模压机是一种侧行程式的,其可移动工作台24是在水平方向移动。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移动工作台在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行程式设备中。
在本发明中,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注射模成型法模塑一种多重注射模制件,而该注射模制件的第二模塑体(例如密封,防震或防滑材料等)可牢固地固定在形状复杂的第一模塑体上而防止形成飞边。因此,在此模塑方法中,以人工将密封材料等组装到第一模塑体上的工序和人工去溢料飞边的工序都可以不要了。
权利要求
1.一种多重注射模制件,至少包括主要由第一树脂制成的第一模塑体(A)和主要由第二树脂制成的第二模塑体(B),其特征在于其改进部分包括在上述第一模塑体(A)连接到上述第二模塑体(B)的接合面上形成一个凹下部分(3),该凹下部分(3)的至少一部分侧壁向其内侧突出,从而形成一个陷进部分(5),该第二树脂注入上述凹下部分(3)内,形成上述第二模塑体(B)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树脂是不相混容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是弹性聚合物。
4.一种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方法,而该注射模制件至少包括主要由第一树脂制成的第一模塑体(A)和主要由第二树脂制成的第二模塑体(B),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塑上述第一模塑体(A),该模塑体在其与上述第二模塑体(B)相连接的接合面上带有一个凹下部分,在上述凹下部分内形成一个陷进部分(5),该陷进部分的形成是通过至少对上述第一模塑体(A)的上述凹下部分的一部分边缘进行压缩,使上述凹下部分的侧壁朝其内侧突出而成,将上述第二树脂注入上述凹下部分和模具Y的腔体(7)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塑体(A)的上述凹下部分的边缘受到另一模具(Y)的突起部分(6)的压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凹下部分边缘上预制的实起部分(9)受到压缩以形成上述陷进部分(5)。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下部分的至少一个侧壁受到压缩而形成上述陷进部分(5)。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着压缩上述第一模塑体(A)的上述凹下部分的所有边缘注入所述第二树脂。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树脂是彼此不相混容的。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是弹性聚合物。
11.一种模塑多重注射模制件的多重注射模压机,而该注射模制件至少包括主要由第一树脂制成的第一模塑体(A)和主要由第二树脂制成的第二模塑体(B),特征在于该模压机包括一对模塑上述第一模塑体(A)的第一模具(Z,W),该第一模塑体在其与上述第二模塑体(B)相连接的接合表面上具有一个凹下部分,一种带有加压部分的第二模具(Y或Y′),该加压部分用于压缩至少一部分上述第一模塑体(A)的上述凹下部分的边缘,使上述凹下部分的该侧壁向着其内侧突出,从而形成一个陷进部分(5)。一对用于容纳上述第一模塑体(A)的第三模具(Y,Z),该第三模具(Y)具有一个模塑上述第二模塑体(B)的腔体(7),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注入上述第三模具(Y,Z)的腔体(7)和上述凹下部分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模具(Y,Y′)的加压装置是突起部分(6)。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凹下部分附近带有突起部分(9)的上述第一模塑体(A)可以用上述第一模具(Z,W)模塑。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下部分的至少一个侧壁是借助上述第二模具(Y,Y′)的加压部分进行压缩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模具(Z,W)打开时,该对模具中保留有上述第一模塑体(A)的那个模具可以与上述第三模具(Y,Z)中的一个结合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模具(Z,W)打开时,该对模具中保留有上述第一模塑体(A)的那个模具可以与上述第三模具(Y,Z)中容纳着上述第一模塑体(A)的那个模具结合在一起。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压缩上述第一模塑体(A)的上述凹下部分的所有边缘部分的加压部分(6)设置在上述第三模具(Y)内。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树脂是彼此不相混容的。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注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是弹性聚合物。
全文摘要
在本发明中,当模塑至少由第一和第二树脂构成的多重注射模制件时,卡紧装置由第一模塑体的凹下部分的侧壁形成,其形成步骤如下压缩由第一树脂构成的第一模塑体的凹下部分的边缘,使该凹下部分的侧壁向内突出,在该凹下部分内形成陷进部分,并将第二树脂注入凹下部分内模塑出第二模塑体,该多重注射模制件在其凹下部分具有卡紧装置,致使第二模塑体牢固地固定在第一模塑体上。
文档编号B60C23/10GK1037866SQ8910198
公开日1989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30日
发明者金井俊行, 神農伸男 申请人:日本树脂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