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43976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0]图5为通过相当于图3的截面来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41]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振动等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42]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最大振动倍率与主要振动系统的弹簧系数变动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43]图8为表示从座椅侧面观察时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第一实施方式)
[0045]使用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图中适当标记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标记W表示车辆宽度方向。此外,在图中,车辆前后方向与座椅前后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与座椅上下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与座椅宽度方向为相同的方向。
[0046]在图1中通过座椅正面观察的剖视图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进行图示,在图2中图示了沿着图1的2 — 2线的剖视图。这些图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0具有被搭载于汽车上且供乘员落座的未图示的坐垫。在所述坐垫的后端部上以能够倾倒的方式支承有座椅靠背12。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仅用双点划线来表示座椅靠背12的上端部。在座椅靠背12的上端部上配置有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头枕14。
[0047]头枕14以包括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枕状的头枕主体16、和从该头枕主体16的下表面向车辆下方侧延伸出的头枕支柱18的方式而构成。
[0048]头枕支柱18为使金属制造的管形成为倒U字形状的部件,并具备左右一对的脚部18A。左右一对的脚部18A通过被插入座椅靠背12的未图不的头枕支撑件中从而被座椅靠背12所支承。由此,头枕14被支承在座椅靠背12上。脚部18A在座椅高度方向上进行延伸,且上部侧被配置于头枕主体16的内部。而且,在脚部18A中,被配置于头枕主体16的内部的部位在其下端部处具备弯曲部,与该弯曲部相比靠座椅上方侧的部位稍稍向座椅前方侧前倾。此外,脚部18A的上端彼此通过连结部18B而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被连结。
[0049]头枕主体16具备构成头枕主体16的缓冲部的头枕衬垫20、覆盖头枕衬垫20的头枕表皮(罩)22、和被埋设于头枕衬垫20内的树脂罩24。在头枕表皮22的下端部处形成有用于使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插穿的支柱插穿孔22A,并且如图2所示,支柱插穿孔22A的座椅前方侧为缝合部22B。
[0050]树脂罩24 (也称作“树脂衬垫”、“嵌入件”)被配置于头枕支柱18的上部侧且座椅前方侧。该树脂罩24具备表面朝向座椅前方侧的前壁24A。并形成有从前壁24A的下端部向座椅后方侧延伸的下壁24B。此外,形成有从前壁24A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向座椅后方侧延伸的侧壁24C(参照图1)。
[0051]此外,虽然省略了详细图示,但是在树脂罩24上形成有被头枕支柱18卡止的卡止部。而且,在朝向前壁24A的座椅后方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材24D,并且形成有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材(省略图示)。
[0052]图1以及图2所示的头枕衬垫20具备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缓冲材料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广义上为“弹簧元件”)、和作为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较硬的)第二缓冲材料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均被配置于头枕表皮22的内侧,并通过使氨基甲酸酯发泡成形而被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氨基甲酸酯32 (外侧发泡氨基甲酸酯)中埋设有第一氨基甲酸酯30 (内侧发泡氨基甲酸酯)。
[0053]如图1所示,第一氨基甲酸酯30被配置于树脂罩24的座椅下方侧并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且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氨基甲酸酯自身的粘结力而被粘合固定于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上。即,第一氨基甲酸酯30被架设于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的脚部18A之间。
[0054]在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处埋设有质量体34。S卩,质量体34的外周边缘跨及整周而被第一氨基甲酸酯30所覆盖,并通过第一氨基甲酸酯30而被支承。此夕卜,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34的外周边缘跨及其整周(整个区域)而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接合。第一氨基甲酸酯30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重叠的位置处的前后一对第一重叠部30A、30B(参照图2)。在图2中,在前后一对第一重叠部30A、30B中,用符号30A来表不相对于质量体34而被设定于座椅前方侧的第一重叠部,用符号30B来表示相对于质量体34而被设定于后方侧的第一重叠部。
[0055]在图3中图示了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质量体34被设为圆棒状(圆柱形状)的部件。此外,如图1以及图3所示,质量体34在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脚部18A之间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并且从图2所示的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的位置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34的重心(中心)从座椅侧面观察时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
[0056]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接触部中的从座椅正面观察时的投影面积(参照图1)被设定为,与所述接触部中的从座椅侧面观察时的投影面积相比而较大。因此,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对于质量体34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移的刚性与相对于质量体34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位移的刚性相比,被设定得较高。换言之,被支承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上的质量体34被设定为,座椅前后方向的共振频率与座椅宽度方向的共振频率相比而较高。
[0057]接下来,以如下方式举例对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中的各个弹性系数的设定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第二氨基甲酸酯32采用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材料。另外,第二氨基甲酸酯32也可以采用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同的材料并且发泡倍率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发泡倍率相比被设定得较低。此外,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簧系数在假设为通常时的振动的情况下,即在质量体34的振幅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小位移区域)被设定为与NV对应的最佳的弹簧系数。相对于此,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弹簧系数在假设为碰撞的情况下,即在质量体34的振幅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大位移区域),被设定为与后方碰撞对应的最佳的弹簧系数。顺便提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弹簧特性也可以考虑在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情况下变得轻松的这种弹簧系数的范围来进行设定。
[0058]此外,第二氨基甲酸酯32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A重叠的位置处的前后一对第二重叠部32A、32B (参照图2)。在图2中,用符号32A来表示被设定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A的座椅前方侧的第二重叠部,用符号32B来表示被设定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B的座椅后方侧的第二重叠部。
[0059](头枕的制造方法)
[0060]接下来,对头枕1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61]首先,在头枕支柱18上安装有树脂罩24。接下来,相对于具备图1所示的树脂罩24以及头枕支柱18的支柱组件26,而在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之间设置有质量体34 (第一工序)。接下来,为了使质量体34与其侧方的脚部18A连结,通过供给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原料并使其发泡成形(第一阶段的发泡工序),从而将质量体34固定于脚部18A上。即,在该工序中,通过在质量体34的外周侧供给成为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通过第一氨基甲酸酯30来使质量体34、和脚部18A中的质量体34的侧方侧的部位连结(第二工序)。
[0062]接下来,在图2所示的缝合部22B处被缝合之前的状态下的头枕表皮22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被吊挂,且支柱组件26相对于该头枕表皮22而以上下颠倒的姿态从上方侧插入。即,在该工序中,将头枕支柱18插入袋状的头枕表皮22的内部并将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质量体34配置于头枕表皮22的内部(第三工序)。而且,在支柱插穿孔22A内插穿有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在该状态下,通过向头枕表皮22的内部注入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原料并使其发泡成形(第二阶段的发泡工序)从而形成头枕衬垫20。即,在该工序中,通过向头枕表皮22的内部注入成为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利用第一氨基甲酸酯30和第二氨基甲酸酯32来形成头枕衬垫20 (第四工序)。最后,在缝合部22B处对头枕表皮22进行缝入口 ο
[0063]在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第一阶段的发泡工序(第二工序)而将质量体34固定于脚部18A上,因此在第二阶段的发泡工序(第四工序)中,能够回避质量体34从配置预定位置落下等的事态。
[0064](作用/效果)
[0065]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006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车辆用座椅10的头枕表皮22的内侧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上支承有质量体34。即,构成有具备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质量体34的动态减震器28。因此,为了使动态减震器28在欲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抑制了座椅振动。
[0067]此外,由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34的外周边缘。因此,例如与通过第一氨基甲酸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