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43976阅读:来源:国知局
挂质量体的情况下,使橡胶体保持两个以上的方向上不同的刚性较为困难。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通过改变质量体34的形状(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接触面的面积以及形状)或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形状,从而能够对两个以上的各个方向上各自不同的弹簧系数甚至频率特性进行设定。
[0093]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由于不得不增大质量体的质量,因此存在后方碰撞时质量体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变大的可能性。因此,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另行设置有止动器。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与所述对比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质量体34的质量,因此在后方碰撞时能够抑制质量体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
[0094]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需要通过质量体的重量化、安装托架以及止动器的配置等来增加头枕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厚度。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没有这种需要。
[0095](第二实施方式)
[0096]接下来,使用图5以及图7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进行说明。在图5中图示了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在质量体40、42的配置中存在特征,其他结构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由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97]如图5所示,在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中埋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的质量体40、42。S卩,多个质量体40、42各自的外周边缘跨及整周而被第一氨基甲酸酯30所覆盖,并被支承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上。质量体40、42以相对于头枕14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CL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配置。
[0098]被第一氨基甲酸酯30支承的质量体40、42各自的共振频率不同。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质量体42的质量设定为与质量体40的质量相比而较大,从而将质量体42的共振频率设定为与质量体40的共振频率相比而较低。
[0099]质量体40、42被设为圆棒状(圆柱形状)的部件,并在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脚部18A之间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并且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40、42的重心(中心)从座椅侧面观察时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头枕14的重心位置不左右偏离,而将较轻的质量体40设定于座椅宽度方向的稍靠外侧,将较重的质量体42设定于座椅宽度方向的靠中央处。
[0100]也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具有将被配置于车辆地板上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部设为弹簧,且将头枕14整体设为质量物的主要振动系统、和在头枕14中具备弹簧以及质量物的多个动态减震器的结构。
[0101]通过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此外,由于配置有多个质量体40、42,因此能够减小每个质量体40、42的质量。由此,在后方碰撞时,通过各质量体40、42的惯性力的减小,从而能够抑制各质量体40、42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振幅。由此,减轻了由质量体40、42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引起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此外,由于质量体40、42各自的共振频率不同,因此能够对可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进行放大。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能够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的制造方法同样的制造方法来进行制造。
[0102]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通过将被第一缓冲材料支承的两个质量体的质量设为相同并且改变对各质量体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弹性系数,从而将质量体各自的共振频率设定为不同的值。为了改变对各质量体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弹性系数,例如只要改变第一缓冲材料与各质量体的接合面积即可。
[0103]在图6中图示了在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改变例所涉及的结构的情况与应用了对比结构的情况下对NV性能进行比较的曲线图。另外,在纵轴上获取振动等级的大小,在横轴上获取频率。实线D表示应用了上述改变例的情况下的特性,a点以及b点为实施相互不同的设定的各个质量体的共振频率。相对于此,双点划线E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另外,用双点划线E来表示特性的结构中的质量体的质量、与用实线D来表示特性的结构中的各质量体之和相等。此外,虚线F表示应用了未在头枕上设置动态减震器的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结构即使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相比NV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0104]在图7中图示了在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改变例所涉及的结构的情况和应用了对比结构的情况下对可靠性进行比较的曲线图。另外,在纵轴上获取最大振动倍率,在横轴上获取主要振动系统(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部)的弹簧系数变动量。实线G表示应用了上述改变例(与通过图6的实线D来表示特性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相对于此,双点划线H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与通过图6的双点划线E来表示特性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相比,最大振动倍率较低的区域较大,且振幅等级降低效果的可靠性较高。
[0105]此外,根据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质量体40、42以相对于头枕14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CL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设置。因此,当在后方碰撞时乘员的头部被头枕14推压而朝向左右的质量体40、42之间进行位移时,质量体40、42能够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进行位移。
[0106](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0107]另外,作为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的全部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重叠的位置处。虽然质量体的一部分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重叠的位置处,但是质量体的重心(中心)还能够为从座椅侧面观察时与左右一对脚部不重叠的这种设定。而且,质量体还能够采用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不重叠的位置处的结构(关于具体示例在后文中叙述)。
[0108]此外,如图8的改变例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34的一部分或全部被配置于树脂罩24的座椅后方侧。根据这种结构,在后方碰撞时,即使质量体34朝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该位移也会被树脂罩24阻止。另外,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图8的改变例的树脂罩24,也可以为例如在被安装于头枕支柱上的状态下应用了于内部形成中空空间的树脂罩,还可以为头枕衬垫未进入树脂衬垫的内侧的结构。
[0109]此外,作为其他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被配置于头枕支柱的连结部(上端部)的座椅后方侧。在这种结构中,在后方碰撞时,即使质量体朝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该位移也会被头枕支柱的连结部阻止。另外,在该改变例中,优选为,质量体的重心(中心)从座椅背面观察时与头枕支柱的连结部重叠。
[0110]此外,质量体也可以被配置于头枕支柱的脚部的座椅后方侧。在这种结构中,在后方碰撞时,即使质量体朝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该位移也会被头枕支柱的脚部阻止。此夕卜,在该结构中,无论头枕支柱的位置被设定于何处,都将易于制造,也易于确保NV性能。
[0111]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被配置于头枕支柱的连结部(上端部)的座椅上方侧。由于在这种结构中易于确保质量体的振幅,因此容易获得作为动态减震器的效果。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将质量体的形状设为圆弧柱形状,并相对于头枕支柱的连结部(上端部)而跨及座椅上方侧、座椅后方侧、以及座椅下方侧的各个区域的方式,来配置该质量体。
[0112]此外,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质量体40、42以相对于头枕14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CL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设置,但是也可以例如多个质量体被上下分割配置。由于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减小各个质量体的惯性力,因此能够在后方碰撞时抑制质量体的位移。
[0113]此外,作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通过将质量体的质量设为相同并且改变对各质量体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弹性系数,从而将质量体各自的共振频率设定为不同的值。
[0114]此外,也可以在未设置树脂罩24 (参照图2等)的结构中,在头枕支柱的座椅前方侧配置质量体。在这种结构中,由于质量体实现树脂罩的功能且在乘员使头枕支承头部的情况下的支承刚性较高,因此有助于商品性的提升。
[0115]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在头枕支柱的座椅前方侧以及座椅后方侧配置有树脂罩,并且在前后的树脂罩之间配置有质量体。在这种结构中,在后方碰撞时以及前方碰撞时(前面碰撞时),即使质量体在座椅前后方向进行较大的位移,也将会被前后的树脂罩中的任意一个阻止。
[0116]此外,关于质量体与第一缓冲材料的接合,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既可以使第一缓冲材料与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接合,也可以使第一缓冲材料与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一部分接合。在前者的情况下,易于制造,且衰减性能也易于稳定化。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弹簧系数,且还能够实现由弹簧系数的减小实施的性能提升。
[0117]在此,对质量体与第一缓冲材料的接合方式进行补充说明。仅使质量体的座椅上侧与第一缓冲材料接合的结构在制造上较为容易。此外,仅使质量体的座椅前方侧与第一缓冲材料接合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在后方碰撞时质量体从第一缓冲材料中脱离而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的情况。另一方面,仅使质量体的座椅后方侧与第一缓冲材料接合的结构能够防止或有效地抑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