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43976阅读:来源:国知局
酯30和第二氨基甲酸酯32来覆盖质量体34的结构相比,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的设定变得容易。即,为了使动态减震器28在欲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质量体34的质量、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刚性、体积、形状等进行调节而对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抑制了座椅振动。
[0068]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氨基甲酸酯30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一重叠部30A、30B。因此,在通常的座椅振动时头枕14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质量体34在使第一重叠部30A、30B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位移,从而使振动衰减。
[0069]在图4中图示了在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的情况与应用了对比结构的情况下对NV性能进行比较的曲线图。另外,在纵轴上获取振动等级的大小,在横轴上获取频率。实线A表示在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且质量体的质量为250g的情况下的特性。相对于此,双点划线B表示在应用了于头枕支柱上经由安装托架以及橡胶体而安装了600g的质量体的第一对比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此外,虚线C表示在应用了于头枕上未设置动态减震器的第二对比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虽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与第一对比结构相比,质量体的质量为一半以上,但是能够获得与第一对比结构同等以上的NV性能。
[0070]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头枕表皮22的内侧,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 —起配置有构成头枕衬垫20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该第二氨基甲酸酯32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由此,能够实现头枕衬垫20的刚性特性的非线性化。而且,在质量体34的振幅小于预定值的小位移区域(振动时)中,弹性系数较低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簧特性发挥作用,与之相反,在质量体34的振幅为预定值以上的大位移区域(碰撞时)中,弹性系数较高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弹簧特性发挥作用。即,在后方碰撞时能够通过第二氨基甲酸酯32提高头枕14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并且还能够抑制质量体34的振幅。
[0071]此外,第二氨基甲酸酯32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A、30B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二重叠部32A、32B。因此,在头枕14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厚度预先确定了的情况下,使第一重叠部30A、30B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以对应于设置第二重叠部32A、32B的量而变薄。此外,在质量体34以通常的座椅振动时的振幅以上的振幅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第二重叠部32A、32B抑制质量体34的振动。由此,由于在后方碰撞时质量体34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振幅被有效地抑制,因此减轻了由质量体34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引起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0072]在此,对于后方碰撞时的乘员的颈部的负载进行补充说明。被施加于乘员的头部的加速度与被施加于胸部的加速度之差越小则后方碰撞时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越小。
[0073]当对后方碰撞时的现象进行考察时,在车辆受到了后方碰撞时的初始阶段中,头枕14与座椅靠背12 —起被推向座椅前方侧。此时,由于质量体34因惯性而欲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处,因此第一氨基甲酸酯30变形而使质量体34成为偏向座椅后方侧的状态。而且,在通过使乘员的胸部被座椅靠背12推压并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从而使乘员的头部朝头枕14的侧进行位移的情况下,质量体34的朝向座椅后方侧的振幅越大,则头枕14对乘员的头部的推压力越小。换言之,被施加于乘员的头部的加速度与被施加于胸部的加速度之差越大,则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越大。
[0074]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质量体34以座椅振动时的振幅以上的振幅朝向座椅后方侧振动的情况下,第二氨基甲酸酯32(尤其是第二重叠部32B)有效地抑制了质量体34的振动。因此,确保了头枕14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推压力(支承力),由于被施加于乘员的头部的加速度与被施加于胸部的加速度之差也被抑制,因此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变小。
[0075]此外,由于第二氨基甲酸酯32构成头枕衬垫20的外周部,因此在后方碰撞时抑制了头枕衬垫20的外形的变形,且乘员的头部通过弹性系数较高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而被支承。由此,能够提高头枕14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
[0076]而且,由于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体积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体积相比而较大,因此与在后方碰撞时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体积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体积相比而较小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头枕14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
[0077]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10,能够在确保NV性能的同时减轻后方碰撞时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007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34被配置于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脚部18A之间。并且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的位置处。因此,在侧面碰撞时抑制了质量体34朝向座椅宽度方向的位移。
[0079]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头枕衬垫20 (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由氨基甲酸酯形成,并且第一氨基甲酸酯30成为通过氨基甲酸酯自身的粘结力而被粘合固定于头枕支柱18上的结构。因此,在质量体34的设置中无需螺栓连结等而易于制造。
[0080](与对比结构的比较)
[0081]在此,在与对比结构进行比较的同时根据其他观点来进行补充说明。
[0082]此处的对比结构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头枕支柱上经由安装托架以及橡胶体来安装质量体(铁块等),并且设置有用于在碰撞时抑制质量体的振幅的止动器(树脂罩)的结构。另外,在该对比结构中,成为弹簧元件的橡胶体(弹性体)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衰减功能较低。
[0083]在这种对比结构中,代替安装托架、橡胶体、以及质量体而需要连结螺栓和止动器等。因此,在该对比结构中,元件件数变多。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由于能够减少安装托架、橡胶体、质量体、连结螺栓、以及止动器等,因此能够控制元件件数。
[0084]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组装工序数量较多。即,在具备所述对比结构的头枕的制造方法中,组装具备安装托架、橡胶体、以及质量体的动态减震器组件,接着将动态减震器组件安装于头枕支柱上,接着将止动器安装于头枕支柱上,之后实施一体发泡。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通过第一次发泡工序(第二工序)来将质量体34固定于头枕支柱18上之后,通过第二次发泡工序(第四工序)来形成头枕衬垫20,因此能够抑制组装工序数量。
[0085]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由于橡胶体的衰减性能未必较高,为了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振动降低效果,需要某种程度上质量较大的质量体(作为一个示例为500g以上的铁块)。因此,材料费用也会变高。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通过将与橡胶体相比衰减性能较高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设为动态减震器28的弹簧元件,从而能够通过与所述对比结构的情况相比质量较小的(作为一个示例一半的)质量体来获得与所述对比结构的情况同等的振动降低效果。
[0086]如上所述,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元件件数以及组装工序数量较多且材料费用较高,因此作为整体成本变高。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元件件数、组装工序数量、以及材料费用均被抑制,因此成本被降低。
[0087]此外,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除了质量体以外还需要安装托架、连结螺栓、以及止动器等,因此作为整体质量增加。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如前文所述,不得不增大质量体的质量。由此,在所述对比结构中还将产生质量增加的问题。
[0088]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在质量体34的安装中无需安装托架以及连结螺栓并且通过第二氨基甲酸酯32而无需止动器,因此能够减小这部分的质量。此外,由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衰减性能较高,因此即使抑制质量体的质量也能够获得与所述对比结构同等的振动降低效果。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质量增加。
[0089]此外,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橡胶体的衰减性能未必较高,因此成为不利于在后方碰撞时抑制质量体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的结构。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除了与橡胶体相比衰减性能较高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外,还设置有衰减性能较高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因此在后方碰撞时质量体34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被有效地抑制。
[0090]此外,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经由安装托架而将动态减震器安装于头枕支柱上,因此必须在头枕支柱的附近确保相对较大的安装空间从而搭载性较差。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通过使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原料发泡成形从而将质量体34固定于头枕支柱18上,因此搭载性较好。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能够实现质量体34的小型化(轻量化),无需安装托架、连结螺栓、以及止动器等,因此必要空间相对较小即可。
[0091]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为了使动态减震器在每种车型中有所不同的座椅共振的频带中发挥作用而对该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必须对动态减震器自身进行创新。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只需对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材料、体积或发泡倍率进行变更,即可对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调谐(最佳设定)较为容易。
[0092]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对在座椅前后方向、座椅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座椅上下方向、以及扭转方向等中的两个以上方向上不同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较为困难。这是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在通过橡胶体来悬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