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18568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车室内设置有指示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动汽车中,有时进行充放电作业。已知为了使充放电的状态可视化而在车室内设置指示器。作为与在车室内设置有指示器的车辆相关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
[0003]专利文献I所示那样的指示器,在车室内配置有多个。通过这些指示器对车室内进行照射,从而无论车外的前后都能够从各种各样的位置识别充放电的状态。
[0004]然而,为了能够从车外的各种各样的方向识别充放电状态,需要通过多个指示器对车室内进行照射,从而部件成本提高。
[0005]现有技术文件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27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有既廉价又具有高的视觉辨认性的指示器的车辆。
[0009]根据技术方案I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车顶的车室内侧的面上遍及车宽方向地设置有支承部件,
[0010]通过上述支承部件支承有指示器,
[0011]上述指示器以能够从车外的前后两个方向进行视觉辨认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
[0012]如技术方案2所述,优选上述支承部件在从侧方观察车身的情况下呈底面部构成最广阔的面的大致U字形状,
[0013]上述底面部从前方朝向后方以向上的斜度倾斜。
[0014]如技术方案3所述,优选上述指示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支承部件中的与上述车室面对的面突出。
[0015]如技术方案4所述,优选上述指示器在上述支承部件设置有多个,
[0016]从与上述车室面对的面突出的量按每个上述指示器而不同,
[0017]或者,从与上述车室面对的面突出的部位按每个上述指示器而不同。
[0018]如技术方案5所述,优选上述支承部件沿着前挡风玻璃的上端设置,
[0019]上述指示器中的、能够从上述车外的前方进行视觉辨认的部位的下端,位于比浓色的陶瓷印刷部靠下方的位置,其中上述陶瓷印刷部形成在上述前挡风玻璃的上部。
[0020]如技术方案6所述,优选在上述车身的后部设置有能够与充放电装置连接的连接部,
[0021]上述指示器的设置位置相对于将上述连接部与设置于上述车室内的座椅的头枕连结而成的线在车宽方向上偏移。
[0022]发明的效果
[0023]在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发明中,通过设置于车顶附近的支承部件支承有指示器,并且沿支承部件的前后方向延伸。即,指示器在车顶的附近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从车外的前后对指示器进行视觉辨认。通过I个指示器也能够从前后的任意方向进行视觉辨认,从而能够使得部件成本变得廉价。能够提供搭载有既廉价又具有高的视觉辨认性的指示器的车辆。
[0024]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中,支承部件呈大致U字形状,其底面部从前方朝向后方以向上的斜度倾斜。当从车外的后方及侧方观察车辆时,能够广阔地确保可视觉辨认的范围。指示器的从车辆后方及车辆侧方的视觉辨认性得到提高。
[0025]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中,指示器的至少一部分从支承部件中的与车室面对的面突出。通过使其从支承部件突出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指示器的从车外的视觉辨认性。尤其是指示器的从车辆侧方确认的视觉辨认性得到提高。
[0026]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中,指示器突出的量按每个指示器而不同。或者,指示器突出的部位按每个指示器而不同。指示器的从车辆侧方的视觉辨认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尚O
[0027]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中,指示器中的、能够从车外的前方进行视觉辨认的部位的下端,位于比浓色的陶瓷印刷部靠下方的位置,其中上述陶瓷印刷部形成在前挡风玻璃的上部。指示器的从车辆前方的视觉辨认性得到提高。
[0028]在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发明中,指示器的设置位置相对于将头枕与连接部连结而成的线在车宽方向上偏移。以连接部为基准,在避开头枕的位置设置有指示器。因此,在充放电时从连接部观察指示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视野被头枕遮挡。一边进行充放电一边对指示器进行确认时的视觉辨认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俯视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所示的车室的立体图。
[0031]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
[0032]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
[0033]图5是关于图1所示的车辆说明其作用的图。
[0034]图6是关于图1所示的车辆进一步说明其作用的图。
[0035]图7是俯视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车辆的示意图。
[0036]图8是图7所示的支承部件以及指示器的剖视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0 车辆
[0039]11 车身
[0040]12连接部
[0041]13 车室
[0042]14、14A驾驶席(座椅)
[0043]14a、14Aa驾驶席的头枕
[0044]15 后部左座椅(座椅)
[0045]15a后部左座椅的头枕
[0046]16 后部右座椅(座椅)
[0047]16a后部右座椅的头枕
[0048]17 前挡风玻璃
[0049]17a陶瓷印刷部
[0050]18 副驾驶席(座椅)
[0051 ]ISAa副驾驶席的头枕
[0052]19 车顶
[0053]30、30A 支承部件
[0054]31 底面部
[0055]40、40A 左指示器(指示器)
[0056]50、50A 右指示器(指示器)
[0057]LI?L4 将头枕与连接部连结的线
[0058]Gu (充放电装置的)枪式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9]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左右是指以车辆的乘员为基准的左右,前后是指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另外,图中的Fr表示前方,Rr表示后方,Le表示从乘员观察的左侧,Ri表示从乘员观察的右侧,Up表示上方,Dn表示下方。
[0060]<实施例1>
[0061]参照图1。车辆10是被称为城市通勤车的3人乘坐的小型汽车。车辆10是由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在车身11的后部设置有充放电装置的枪式部件Gu所连接的连接部12。
[0062]在车室13的内部配置有前部I席、后部2席的3个座椅14?16。配置于前部的座椅14是驾驶席。以下,将配置于前部的座椅14称为驾驶席14。驾驶席1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车宽中心线CL 一致。
[0063]配置于后部的座椅15、16供同乘者就坐。将后部左侧的座椅15适当地称为后部左座椅15。将后部右侧的座椅16适当地称为后部右座椅16。后部左座椅15与后部右座椅16夹着车宽中心线CL而在车宽方向上连续地配置。
[0064]在3个座椅上14?16分别设置有头枕14a?16a。
[0065]参照图2。车室13的前部通过前挡风玻璃17分隔。沿着前挡风玻璃17的上端设置有支承部件30。在支承部件30的上方设置有对车室13的上部进行分隔的车顶19。并且,在前挡风玻璃17的下方设置有供驾驶者操纵的方向盘21。
[0066]支承部件30还能够设置于车顶19的下方、即设置于车顶19的车室13内侧的面。支承部件30遍及车宽方向地设置、且对2个指示器40、50进行支承。指示器40、50配置于车宽端部附近。即,相对于驾驶席14在车宽方向上偏移。
[0067]2个指示器40、50例如是在搭载于车辆10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用于标示充放电状态的灯体。指示器40、50可以为I个,但设置为2个以上从而能够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将设置于左侧的指示器40适当地称为左指示器40。将设置于右侧的指示器50适当地称为右指示器50 ο对支承部件30及指示器40、50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68]如图3所示,车身11的前上部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车顶梁24构成。
[0069]前挡风玻璃17的上端经由镶条25以及缓冲件26而支承于前车顶梁24。前挡风玻璃17在表面具有实施了陶瓷印刷的陶瓷印刷部17a。通过形成有陶瓷印刷部17a而防止从车外侧看到缓冲件26和前车顶梁24。陶瓷印刷部17a遍及前挡风玻璃17的周缘且形成为黑色。
[0070]车顶19以前端部19a最低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大致拱形,并且以车宽两端降低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也形成为大致拱形。车顶19通过前车顶梁24支承。
[0071]支承部件30为树脂制的内部装饰部件。支承部件30经由夹片27而支承于前车顶梁24。支承部件30在从侧方观察的状态下呈大致U字状,前面部32从底面部31的前端立起,并且后面部33从底面部31的后端立起。支承部件30沿着车顶19在车宽方向上形成为拱形。
[0072]底面部31构成为包括:水平部31a,其从前面部32的后端大致水平地延伸;以及倾斜部31b,其从上述水平部31a的后端朝向后方以向上的斜度倾斜。
[0073]前面部32从前车顶梁24的前端向下方且向后方延伸,并且与前挡风玻璃17对置。
[0074]后面部33从倾斜部3 Ib的后端朝向上方延伸。后面部33相对于铅垂方向从下向上且朝向后方稍微倾斜。
[0075]参照图4。左指示器40构成为包括:壳体41,其收纳于支承部件30与前车顶梁24之间的空间、且朝向车室13开口 ;透镜42,其覆盖上述壳体41的开口且从支承部件30向车室13侧突出;以及多个光源43,它们被上述壳体41及透镜42收纳。将LED用于光源43。
[0076]对于左指示器40而言,壳体41固定于支承部件30,并且透镜42从形成于支承部件30的孔部30a向车室13内突出。孔部30a与前面部32、底面部31、后面部33连续地形成。
[0077]一并参照图3。透镜42大体沿着支承部件30的前面部32、底面部31、后面部3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从支承部件30中的与车室13面对的面突出。
[0078]右指示器50的结构也与左指示器40的结构相同。即,右指示器50构成为包括:壳体51,其收纳于支承部件30与前车顶梁24之间的空间、且朝向车室13开口;透镜52,其覆盖上述壳体51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