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加固组件、及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113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用于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加固组件、及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加固组件、及举升式车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车辆举升式车门可具有至车身的铰链连接。不论该举升式车门是否经受人工关闭或在动力下关闭,在打开时,该举升式车门可由支杆支撑。此外,举升式车门的外板的多个部分在操作期间会经受各种负载,这种负载引起在多个点处相对于外板的标称设计的偏转。然而,举升式车门负载和所引起的偏转会超出既定的设计参数或与外观相关的目标以及其它因素,尤其是因为车辆举升式车门的外板通常为A类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举升式车门负载所引起的偏转的用于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加固组件、及举升式车门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加固组件,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以及位于水平部分中的突起部分,突起部分包括顶壁,顶壁配置成附加至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外板并与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内板形成空间;其中,竖直部分配置成附加至内板的竖直部分。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用于将顶壁固定至外板的粘性贴片。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水平部分的安装端,安装端配置成接触内板的脊状部的至少两个侧面。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加固组件配置成通过焊接点和螺栓中的至少一种附接至内板。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水平部分具有大于加固组件的竖直部分的长度。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安装在形成于内板的水平顶部中的脊状部上方并附接至脊状部的安装端。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内板配置成与外板配合;
[0011]突起部分至少由顶壁、前壁、后壁以及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形成;以及加固组件配置成使得在内板和外板处于配合位置时顶壁接触外板,且前壁、后壁及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中没有一个接触外板。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外板包括A类表面。
[00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举升式车门系统,包括:外板;内板,其中,夕卜板和内板配置成彼此配合;以及加固组件,加固组件配置成在外板与内板配合时布置在外板与内板之间,并且加固组件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以及位于水平部分中的突起部分,突起部分包括配置成附加至外板并与内板形成空间的顶壁;其中,竖直部分配置成附加至内板的竖直部分。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内板包括水平顶部,水平顶部为在举升式车门系统利用铰链附接至车辆时内板的最邻近铰链的部分。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在外板与内板配合时布置在外板与内板之间的第二加固组件,第二加固组件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以及位于第二加固组件的水平部分中的突起部分,第二加固组件的突起部分包括配置成附加至外板并与内板形成空间的顶壁;其中,第二加固组件竖直部分配置成附加至内板的竖直部分。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加固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将顶壁固定至外板的粘性贴片。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加固组件进一步包括水平部分的安装端,安装端配置成接触内板的脊状部的至少两个侧面。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加固组件进一步配置成通过焊接点和螺栓中的至少一种附接至内板。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加固组件的水平部分具有大于加固组件的竖直部分的长度。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加固组件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安装在形成于内板的水平顶部中的脊状部上方并附接至脊状部的安装端。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外板与内板配合且举升式车门系统在通过铰链连接至车辆的情况下处于开启位置时,负载从水平顶部传递至内板的竖直部分。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加固组件的突起部分至少由顶壁、前壁、后壁及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形成;以及加固组件配置成使得在内板和外板处于配合位置时顶壁接触外板,且前壁、后壁以及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中没有一个接触外板。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外板包括A类表面。
[00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加固组件,其水平部分中的突起部分的顶壁附加至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外板并与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内板形成空间,其竖直部分附加至内板的竖直部分。这种结构有利地提供来自举升式车门系统的重量负载在内板和外板之间的以现有技术中不可能的方式的分配。由此,降低了负载在多个点处相对于外板的标称设计引起的偏转。
[0026]本实用新型的举升式车门系统,加固组件在外板与内板配合时布置在外板与内板之间,该加固组件的水平部分中的突起部分的顶壁附加至外板并与内板形成空间,该加固组件的竖直部分附加至内板的竖直部分。这种结构有利地提供来自举升式车门系统的重量负载在内板和外板之间的以现有技术中不可能的方式的分配。由此,降低了负载在多个点处相对于外板的标称设计引起的偏转。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示例性举升式车门系统的分解透视图。
[0028]图2为示例性举升式车门内板的正视图。
[0029]图3为示例性加固组件的正视透视图。
[0030]图4为附接至示例性举升式车门内板的示例性加固组件的透视图。
[0031]图5为布置在举升式车门内板与外板之间的示例性加固组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图1为示例性举升式车门系统10的分解透视图。外板12通常包括诸如所知的A类表面。外板12配置成与内板14配合。一对加固组件16布置在外板12与内板14之间。尽管未在图1中示出,但应当理解,举升式车门系统10通常配置为铰链连接至车身。
[0033]图2为示例性举升式车门内板14的正视图。内板14通常包括水平顶部32以及左侧和右侧竖直部分34。此外,脊状部36通常在板14的边缘附近或恰在边缘的内侧延伸,或至少贯穿水平顶部32、竖直部分34。为了举升式车门系统10至车身的铰链连接,应当理解,顶部32通常为板14的最邻近于一个或多个将举升式车门系统10附接至车身的铰接件的部分。
[0034]图3为示例性加固组件16的正视透视图。该组件16为大致L形,并包括在弯曲22处相接的竖直部分18和水平部分20。水平部分20通常具有比竖直部分18更大的长度,例如比竖直部分18大两倍或三倍。水平部分20包括通常由在大致圆形边缘和/或拐角处相接的壁形成的突起部分21,这些壁包括前壁24、顶壁26、第一端壁25和第二端壁27及如图4和图5中所见的后壁30。突起部分21通常为细长形,从而使得壁24、26、30中的每一个基本形成通常具有圆角的矩形或梯形,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更长的尺寸。壁24、25、27和30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以大于90度的角度远离顶壁26倾斜。粘合剂28可附着至顶壁26。粘合剂28可以诸如所知的结构型粘性贴片的形式,例如,当在烤漆烘箱等中加热时其会延伸和固化。
[0035]图4为附接至示例性举升式车门内板14的示例性加固组件16的透视图。该组件16可通过包括铆钉(未在图4中示出)、焊接点38和/或螺栓40的多种机构附接至板14。正如所能够看到的,组件16安装在内板14的脊状部36的上方,并通常采用的形式为使得组件16的竖直部分18接触包括脊状部36的内板14的竖直部分34并安装在该竖直部分34的上方。此外,该组件的水平部分20可在水平部分20的安装端23处接触脊状部36,该安装端被成形为安装在脊状部36的两个或更多侧面的上方并且接触这些侧面。
[0036]然而,水平部分20且尤其是突起部分21被配置成便于:对于组件16的水平部分20的大部分长度而言,即从端部23延伸至弯曲22,组件16并不接触脊状部36而是通常接触外板12。如下文进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