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69065阅读:来源:国知局
弯折结构。安全气囊袋1的横断截面的两端呈横向压缩状。壳体2装配固定在车身仪表板5上。挡风玻璃6也通过车身结构与仪表板5装在一起。
[0053]参见图3和图4,安全气囊袋1主体上由三片裁片,即主片11、左侧片12和右侧片13缝合构成。安全气囊袋1在自然状态下呈三维立体造型。
[0054]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袋的折叠方法将安全气囊袋预折叠于保持器靠近乘员的一侧,包括以下阶段:
[0055]第1阶段参见图5-7,将安全气囊袋主片11的上部从上向下并从外向内至少掖起一次,形成上部掖起部111。将安全气囊袋的左侧片12和右侧片13分别从外向内至少掖起一次,形成左侧掖起部114和右侧掖起部115,左侧掖起部114和右侧掖起部115的前表面形成上片112,后表面形成下片113。
[0056]第2阶段参见图8-9,将上片112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至少翻折一次,形成左翻折部116和右翻折部117。
[0057]第3阶段参见图10-11,将安全气囊袋1的下部向上翻卷折叠至少一次,形成卷折部 118。
[0058]第4阶段参见图12-13,使用极细缝纫线119缝纫固定上部掖起部111和卷折部118,极细缝纫线119的强度低于安全气囊袋1本身缝纫线的强度,缝纫固定时,左侧掖起部114、右侧掖起部115、左翻折部116和右翻折部117也被同步固定。
[0059]第5阶段,将保持器4装入壳体2内,将安全气囊袋堆叠于保持器4的前侧,压缩安全气囊袋,使安全气囊袋两端揉缩并嵌入壳体2的空腔中。
[0060]参见图14-28,本例中,采用工装进行第5阶段的堆叠和压缩工序。工装包括台面91、上推板92、下推板93、左推板94、右推板95和压块,台面91的四周分别设有上推板92、下推板93、左推板94和右推板95,台面91的上方设有三个压块,三个压块横向依次排列。
[0061]第5阶段堆叠步骤1参见图14-16,将保持器4连同安全气囊袋1装入壳体2中,将壳体2装入工装台面91中,平铺安全气囊袋1。上推板92、下推板93分别处于其运动行程最外的位置,即最上和最下的位置。左推板94、右推板95分别处于最左和最右的位置。三个压块均处于运动行程最外的位置。
[0062]第5阶段堆叠步骤1参见图17-19,将上推板92和下推板93同时向中间平推,推动安全气囊袋1堆叠于保持器1的前侧。
[0063]第5阶段压缩步骤1参见图20-22,中间压块96b压紧安全气囊袋1。
[0064]第5阶段压缩步骤2参见图23-25,将左推板94和右推板95同时向中间平推,推动安全气囊袋1的左右两端揉缩。
[0065]第5阶段压缩步骤3参见图26-28,左压块96a和右压块96c同时下压,压缩安全气囊袋1并推动安全气囊袋1嵌入壳体2的空腔中。至此,本例的安全气囊袋折叠过程全部完成。
[0066]为了防止安全气囊袋1从壳体2的空腔中反弹出来,在安全气囊袋1两端揉缩并嵌入壳体2的空腔中之后,可以选择性采用一层薄膜层包覆在安全气囊袋1外面加以固定。
[0067]参见图29-31,在膨胀初期,因安全气囊袋1的左右两侧被向内折叠形成的左侧掖起部114、右侧掖起部115,左侧掖起部114和右侧掖起部115的前表面两侧边设有内弯折结构,即左翻折部116和右翻折部117,左侧掖起部114、右侧掖起部115、左翻折部116和右翻折部117共同限制了安全气囊袋1的运动趋势,安全气囊袋1的膨胀趋势主要集中在向上对着仪表板打开门51的方向,其向左、右两侧的膨胀趋势很小,因而能减小安全气囊袋1对仪表板左开口边52和右开口边53处表皮和发泡层的冲击,降低了仪表板5的表皮和发泡层破损的风险。在膨胀中期和后期,安全气囊袋1与仪表板左开口边52和右开口边53之间只有很小的相对运动,也不会对仪表板5的表皮和发泡层造成损伤。
[0068]参见图32-33,在膨胀初期,安全气囊袋1的膨胀趋势主要集中在向上对着仪表板打开门51的方向。
[0069]参见图34-35,在膨胀中期,当安全气囊袋1的上部掖起部111接触到挡风玻璃6时,由于卷折部118展开较慢,而上部掖起部111快速展开,安全气囊袋1的主运动方向被改变成向乘员方向。
[0070]参见图36,由于靠近挡风玻璃6处的安全气囊袋体积快速扩大,该部位的气体快速向周边扩散,该处的安全气囊袋内部气体压力变小,在安全气囊袋1与挡风玻璃6对应的区域形成一个低压部120,大幅度降低了安全气囊袋1挤压挡风玻璃6而导致挡风玻璃破损的风险。
[0071]参见图37-38,安全气囊袋1在其上部掖起部111快速扩展和卷折部118慢速扩展的综合作用下,安全气囊袋1向乘员面部的运动趋势被限制并向下方引导,安全气囊袋主运动方向转而向下,避免了安全气囊袋1过多地冲向乘员面部,降低了安全气囊袋1拍打乘员面部的风险。
【主权项】
1.一种安全气囊,包括安全气囊袋、壳体、气体发生器和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袋(1)嵌入在壳体(2)的空腔中,并与气体发生器(3)固定,安全气囊袋(1)堆叠在保持器(4)的前侧,安全气囊袋(1)的后侧设有上部掖起部(111 ),安全气囊袋(1)的前侧设有卷折部(118),安全气囊袋(1)的端部设有揉缩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缩结构包括左侧掖起部(114)和右侧掖起部(115),左侧掖起部(114)和右侧掖起部(115)的前表面两侧边设有内弯折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掖起部(111)和卷折部(118)采用缝纫线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气囊袋(1)由主片(11)、左侧片(12)和右侧片(13)缝合而成,且呈二维结构或三维立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气囊袋(1)的端部截面呈横向压缩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安全气囊。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安全气囊袋在膨胀初期,扩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向上的方向,降低了仪表板表皮和发泡层破损的风险。在膨胀中期,由于正对挡风玻璃的上部掖起部被快速释放,安全气囊袋内对应部位的气体快速向周边扩散,在对着挡风玻璃的部位形成低压部,降低了挡风玻璃破损的风险。在膨胀后期,由于卷折部的存在,安全气囊袋向乘员面部的运动趋势被限制并向下方引导,降低了气囊袋拍打乘员面部的风险。此外,左侧掖起部和右侧掖起部,不仅适合于折叠两维设计的安全气囊袋,也能把三维设计的安全气囊袋铺平进行折叠,适应性更广。
【IPC分类】B60R21/205, B60R21/237
【公开号】CN204978541
【申请号】CN201520668006
【发明人】周厚林, 刘丽佳, 焦曼
【申请人】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