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轮摩托车三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61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正三轮摩托车三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正三轮摩托车整车制动系统,具体讲是一种正三轮车三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就某一单个正三轮摩托车而言,其制动系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脚踏行车制动方面采用单一的机械传递方式制动,在手动停车制动方面也采用机械方式作为停车驻车使用,防止已停车的车辆发生前滑和后溜。第二大类是在脚踏行车制动方面采用单一的液压传递方式制动,在手动停车制动方面也是采用机械传递方式制动防止已停下来的车辆发生位移。
作为第一大类制动系统;在由于长期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机械部件变形延展脱落,结果机械传递可能失效,脚踏行车制动失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作为第二大类在脚踏行车制动方面采用单一的液压传递方式制动,由于制动总泵内总泵橡胶皮碗长期运动磨损,容易变形失效造成内漏,使制动总泵失灵。造成整个液压制动系统就失效。另外液压传递过程中,液压制动软管和制动铜管各连接部位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漏油,也容易使液压制动系统失效,整车制动失灵,为行车制动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正三轮摩托车脚踏行车制动效果差,提供一种三用制动系统制动设计在单个正三轮摩托车上同时并用两大脚踏行车制动系统同时并存于一个正三轮摩托车上,在行车时,踏下踏板制动后,两种系统可以各自独立发挥行车制动作用,既不干扰,又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另用为手动停车制动的用途的正三轮摩托车三用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正三轮摩托车三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液压制动脚踏板和机械制动脚踏板同时并用于一个正三轮摩托车上,b、其液压和机械两种脚踏板行车制动共用同一个脚踏板、一根前拉杆、可调节式转换联动杆,直支臂与联接轴上的转向叉相联接,c、手动停车制动系统,其a中液压制动系统由液压制动脚踏板、液压前拉杆、直支臂、制动总泵推杆组件、制动总泵、前制动铜管、制动软管、三通、后制动铜管、制动分泵、制动盘中的制动蹄、制动鼓组成,液压制动踏板与前液压拉杆用螺丝连接,前液压拉杆与直支臂的下端用螺丝相连接,直支臂的中间固定在车架上,直支臂的上端与制动总泵推杆组件用螺丝连接,制动总泵的推杆组件与制动总泵的活塞相接触,制动总泵的出油孔与前制动铜管的一端用螺丝连接,前制动铜管与制动软管用螺丝相连接,制动软管与三通用螺丝连接,三通与后油管的中间部分用螺丝连接,后制动管的左右两端与制动分泵的进油螺丝用螺丝连接。其a中机械制动系统由机械制动脚踏板、机械前拉杆、转向叉、联接轴、调节螺杆、弯支臂、推杆、全封闭式油缸、制动盘中的制动蹄、制动鼓组成,机械制动踏板与前机械拉杆用螺丝相连接,前机械拉杆与已固定在联接轴上面的转向叉的下部用螺丝连接,另一已固定在联接轴上面的转向叉与调节螺杆的一端用螺丝连接,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弯支臂的顶端用螺丝相连接,弯支臂的下端固定在制动盘上,弯支臂的中端与封闭式油缸的推杆的一端用螺丝相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封闭式油缸的总活塞的顶部相接触。手动停车制动系统由手动拉柄、手动联接拉杆、转向叉、调节螺杆、封闭式油缸、制动盘中的制动蹄、制动鼓组成。
所述的全封闭式油缸分为两部位,上部位为分油缸,其内有左右分油缸活塞,每一分油缸活塞的一端装有分皮碗,另一端带有槽,槽接触于制动蹄的接触端。下部为总油缸,其内有总活塞,全封闭式油缸活塞底部与回位弹簧相接触,总活塞底端装有主皮碗和副皮碗,孔用挡圈卡在总油缸的顶部内槽。
所述的全封闭式油缸的位置可以用复合式两用旋转轴,替换复合式两用旋转轴分为旋转叶轮位,和固定旋转位、其旋转叶轮位平的部位卡在制动蹄的接触端,其凸的部位作为旋转时顶开制动蹄的接触端,其固定旋转位,弯支臂的一端用螺丝与固定旋转位相联接,弯支臂的另一端用螺丝与调节螺杆的一端相联接。调节螺杆的运动,弯支臂也运动拉动复合式两用旋转轴旋转,其叶轮凸的部位顶开制动蹄的接触端,张开后的制动蹄与制动鼓相摩擦,产生制动力。
优点及其达到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制动系统设计了,(一)在单个正三轮摩托车上同时并用两大脚踏行车制动系统,另用手动停车制动防止溜车和滑车。两种脚踏行车制动系统同时并存于一个正三轮摩托车上。在行车时,踏下踏板制动后,两种系统可以各自独立发挥行车制动作用,又互不干扰,还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由于两种脚踏行车制动系统其制动力传递方式和传递路径不一样,如果在脚踏行车制动时,某一系统的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立即脚踏启用另一种的制动系统作为制动使用,为整车行进制动时提供了又一安全保障。
(二)在单个正三轮摩托车上两种脚踏行车制动系统共用一个脚踏板和前拉杆,并且使用一个可调节式的转换联动杆,同时将直支臂与联接轴上面的转向叉相联接。在行车制动时,踏下共用踏板带动共用前拉杆,前拉杆拉动直支臂运动。
(三)手动停车制动,使停下的车辆有一定的制动力,从而防止静态车辆再发生位移或前滑或后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压机械共用脚踏板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制动盘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5-1为全封闭式油缸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2为全封闭式油缸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3为全封闭式油缸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复合式两用旋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6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械行车制动脚踏板;2、机械前拉杆;3、联接轴;4、液压行车制动脚踏板;5、液压前拉杆;6、制动总泵;7、前制动铜管;8、三通;9、后制动铜管;10、制动分泵;11、制动盘总成;12、全封闭式油缸;13、弯支臂;14、调节螺杆;15、手动联接拉杆;16、手动停车制动的拉柄;17、直支臂;18、制动总泵推杆组件;19、可调节式转换联动杆;20、右与调节螺杆联接的转向叉;20.1、转换联动转向叉;20.2机械行车制动转向叉;20.3、手动停车制动转向叉;20.4、液压行车制动转向叉;21、左与调节螺杆联接的转向叉;22、轴套;23、分皮碗;24、分活塞;25、放气孔;26、进油孔;27、定位孔;28、止逆阀;29、孔用挡圈;30、主皮碗;31、副皮碗;32、挂簧;33、弹簧座;34、回位弹簧;35、共用制动踏板;36、共用前拉杆;37、制动蹄;38、制动鼓;39、全封闭式油缸的分油缸体;40、全封闭式油缸的总油缸;41、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面事实方式。
图1~5中所示,正三轮摩托车三用制动装置,包括a、液压制动脚踏板4和机械制动脚踏板1同时并用于一个正三轮摩托车上,b、其液压和机械两种脚踏板行车制动共用制动脚踏板35、共用前拉杆36,可调节式转换联动杆19将直支臂17与联接轴3上的转向叉20.3、20.4相联接,c、手动停车制动系统,其a中液压制动系统由液压制动脚踏板4、液压前拉杆5、直支臂17、制动总泵推杆组件18、制动总泵6、前制动铜管7、制动软管、三通8、后制动铜管9、制动分泵10、制动盘总成11中的制动蹄37、制动鼓38组成,液压制动踏板4与前液压拉杆5用螺丝连接,前液压拉杆5与直支臂17的下端用螺丝相连接,直支臂17的中间固定在车架上,直支臂17的上端与制动总泵推杆组件18用螺丝连接,制动总泵推杆组件18与制动总泵6的活塞相接触,制动总泵6的出油孔与前制动铜管7的一端用螺丝连接,前制动铜管另一端与制动软管用螺丝相连接,制动软管与三通8用螺丝连接,三通8与后制动铜管9的中间部分用螺丝连接,后制动铜管9的左右两端与制动盘总成11中制动分泵10的进油螺丝用螺丝连接。其a中机械制动系统由机械制动脚踏板1、机械前拉杆2、转向叉20.2、联接轴3、调节螺杆14、弯支臂13、推杆、全封闭式油缸、制动盘总成11中的制动蹄37、制动鼓38组成,机械制动踏板1与前机械拉杆2用螺丝相连接,前机械拉杆2与已固定在联接轴3上面的转向叉20.2的下部用螺丝连接,另一已固定在联接轴3上面的转向叉20.4与调节螺杆14的一端用螺丝连接,调节螺杆14的另一端与弯支臂13的顶端用螺丝相连接,弯支臂13的下端固定在制动盘总成11上,弯支臂13的中端与封闭式油缸的推杆的一端用螺丝相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封闭式油缸的总活塞的顶部相接触。手动停车制动系统由手动拉柄16、手动联接拉杆15、转向叉20.3、调节螺杆14、封闭式油缸、制动盘总成11中的制动蹄37、制动鼓38组成。如图5示,全封闭式油缸为一个整体分为两部位,上部位是分油缸,其内有左右分油缸活塞,每一分油缸活塞的一端装有分皮碗23,另一端带有槽,槽接触于制动蹄37的接触端,下部为是总油缸40,其内有总活塞,全封闭式油缸活塞底部与回位弹簧34相接触,总活塞底端装有主皮碗30和副皮碗31,孔用挡圈29卡在全封闭式油缸的总油缸40的顶部内槽。
如图6所示,全封闭式油缸的位置可以用复合式两用旋转轴,替代复合式两用旋转轴A-A部位为旋转叶轮位,其平的部位卡在制动蹄37的接触端,其凸的部位作为旋转时顶开制动蹄37的接触端,B-B部位为六方固定旋转位,弯支臂13的一端用螺丝与六方固定旋转位相联接,弯支臂13的另一端用螺丝与调节螺杆14的一端相联接。调节螺杆14的运动,弯支臂13也运动拉动复合式两用旋转轴旋转,其叶轮凸的部位顶开制动蹄37的接触端,张开后的制动蹄37与制动鼓38相摩擦,从而产生制动力,复合式两用旋转轴一用是作为脚踏行车制动装置的一部分,另一用是作为手动停车制动装置的一部分。
图1中所示,液压行车制动脚踏板4和机械行车制动脚踏板同时并存于一个正三轮摩托车上,各自独立的发挥制动作用。其在行车液压制动时,脚踏下液压踏板,液压踏板通过前液压拉杆5拉动直支臂17,由于直支臂17与制动总泵推杆组件18相联结,制动总泵推杆推动制动总泵活塞向前运动,产生液压力,通过制动液的传递到达前制动铜管7、制动软管、三通8、后制动铜管9,最后到达制动分泵10,制动液推动制动分泵10内两端活塞向两端运动,活塞的顶部顶开一对制动蹄37的接触端,制动蹄37张开与运动中的制动鼓38发生磨擦,从而产生制动力,将行进中的车辆停下来。在行车机械制动时,踏下机械制动脚踏板1,拉动前机械拉杆2,带动转向叉20.2,转向叉20.2的一端与联接轴3相联接,运动的联接轴3带动另一已固定在联接轴3上面的转向叉20.4,这一转向叉20.4的下部又与调节螺杆14的一端用螺丝相连接,由于调节螺杆14的另一端与弯支臂13的上部用螺丝连接,弯支臂13的中部又与全封闭式油缸的推杆用螺丝连接,弯支臂13的下部固定在制动盘总成11上。当弯支臂13运动时,带动推杆,推杆的一端又与全封闭式油缸的总缸活塞的顶部相接触,推杆就带动总油缸活塞运动,油缸内的制动液推动分油缸活塞向各自两端运动,分活塞的带槽的一端已卡在制动蹄37的接触端,张开后的制动蹄37与运动中制动鼓38相磨擦,,从而产生制动力,将运动中的车停下。图2所示,在单个正三轮摩托车上两种脚踏行车制动系统共用制动脚踏板35和共用前拉杆36,并且使用一个可调节式转换联动杆19,巧妙地将直支臂17与联接轴3上面的转向叉相联接。在行车制动时,踏下共用制动踏板35带动共用前拉杆36,共用前拉杆36拉动直支臂17运动。一方面是,直支臂17同时带动总泵推杆,推杆推动总泵活塞运动,产生液压力,通过制动液传递,经过前制动铜管7、制动软件管、三通8、后制动铜管9到达制动分泵10,制动分泵10内的两端活塞,同时向两端运动,推动一对制动蹄37的接触端,张开的制动蹄37与运动中的制动鼓38相磨擦,产生制动力。另一方面,直支臂17也同时拉动了可调节式的转换联动杆19,可调式转换联动杆由于与转向叉20.1已联结,转向叉20.1与联接轴也已联接,那么已运动的联接轴3同时就带动了调节拉杆14,直支臂17也同时拉动了可调节式的转换联动杆,转换联动杆由于与转向叉用螺丝已连接,转向叉固定在联接轴3上面的,那么已运动的联接轴3同时就带动了另一已固定在联接轴上的转向叉,这一转向叉下部与调节拉杆14的一端相连接,调节拉杆14的另一端又由于与弯支臂13的上部用螺丝相连接,弯支臂13的中部已与封闭式油缸的推杆的一端用螺丝相连接,调节螺杆14运动,带动弯支臂13,弯支臂13运动带动推杆,推杆推动封闭式油缸的总活塞运动,封闭式油缸里的制动液挤压分活塞向各自两端运动,分活塞带槽的一端已卡在制动蹄37的接触端,那么,制动蹄37就张开,张开后的制动蹄37与运动的制动鼓38相摩擦,产生制动力。由于可调节式的转换联动杆19产生作用,可以使两种制动力在一次制动过程中同时或者稍分前后的产生作用。这使整车制动力更强,制动距离更短,制动时间更少,制动踏板所需行程更短、踏力更小,整车制动效果显著提高。这是因为两种装置的制动力量传递方式和传递路径完全不一样,相互并不干扰。液压制动装置是将脚踏力通过前液压拉杆5直支臂17总泵推杆组件18,推杆推动总泵活塞运动,将制动液挤压,制动液在前制动铜管7、制动软管、三通8、后制动铜管9、制动分泵10中传递液压力。在整个传递过程中,关键是通过制动液传递制动力,作为脚踏行车制动之目的。机械传递制动装置是,将脚踏力通过前机械拉杆2、联接轴3、转向叉20.2、调节螺杆14、弯支臂13起传递作用。传递过程是通过各机械拉杆传递机械力,作为脚踏行车制动之目的。如果某一装置发生故障时,踏下共用踏板,运动中的车辆完全能够迅速停下来。这样充分保证行车安全。
手动停车制动时,使已停下的车辆有一定的制动力,从而防止静态车辆再发生位移或前滑或后溜。
当手拉动专用拉柄16,拉柄拉动手动联接拉杆15,手动联接拉杆15与联接轴3上面的转向叉20.3相联接,转向叉20.3带动转向轴和调节螺杆14运动,调节螺杆14带动弯支臂13运动,弯支臂13带动封闭式油缸的推杆运动,推杆推动总活塞,总活塞挤压制动液,制动液挤压分活塞向各自两端运动,分活塞顶开与其接触的制动蹄37,制动蹄37稍稍张开,与已静态制动鼓38相磨擦,产生一定的制动力。使已停下的车辆不再发生位移。图3中,液压行车制动转向叉20.4、转换联动转向叉20.1、机械行车制动转向叉20.2、手动停车制动转向叉20.3、右与调节螺杆的转向叉20、左与调节螺杆联接的转向叉21分别用于液压行车制动、转换联动、机械行车制动、手动停车制动右、左调节螺杆联接;调节螺杆14、分别与左右转向叉20、21相连接。图5中,轴套22、分活塞24、放气孔25、进油孔26、定位孔27、止逆阀28、弹簧座33、全封闭式油缸分油缸39、轴套41为复合两用旋转轴上的部件;挂簧32为制动盘总成11的部件。图6A-A剖视为固定旋转位,图6B-B剖视为旋转叶轮位。
权利要求1.一种正三轮摩托车三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液压行车制动脚踏板(4)和机械行车制动脚踏板(1)同时并用于一个正三轮摩托车上,b、其液压和机械两种脚踏板行车制动共用制动脚踏板(35)、共用前拉杆(36)和可调节式转换联动杆(11),转换联动杆将直支臂(17)与联接轴(3)上的转向叉相联接,c、手动停车制动系统,其a中液压制动系统由液压制动脚踏板(4)、液压前拉杆(5)、直支臂(17)、制动总泵推杆组件(18)、制动总泵(6)、前制动铜管(7)、制动软管、三通(8)、后制动铜管(9)、制动分泵(10)、制动盘中的制动蹄(37)、制动鼓(38)组成,液压制动脚踏板(4)与前液压拉杆(5)用螺丝连接,前液压拉杆(5)与直支臂(17)的下端用螺丝相连接,直支臂(17)的中间固定在车架上,直支臂(17)的上端与制动总泵推杆组件(18)用螺丝连接,制动总泵的推杆组件(18)与制动总泵(6)的活塞相接触,制动总泵(6)的出油孔与前制动铜管(7)的一端用螺丝连接,前制动铜管(7)与制动软管用螺丝相连接,制动软管与三通(8)用螺丝连接,三通(8)与后制动铜管(9)的中间部分用螺丝连接,后制动铜管(9)的左右两端与制动分泵(10)的进油螺丝用螺丝连接;其a中机械制动系统由机械制动脚踏板(1)、机械前拉杆(2)、转向叉(20.2)、联接轴(3)、调节螺杆(14)、弯支臂(13)、推杆、全封闭式油缸(12)、制动盘总成盘(11)中的制动蹄(37)、制动鼓(38)组成,机械制动脚踏板(1)与前机械拉杆(2)用螺丝相连接,前机械拉杆(2)与已固定在联接轴(3)上面的转向叉(20.2)的下部用螺丝连接,另一已固定在联接轴(3)上面的转向叉与调节螺杆(14)的一端用螺丝连接,调节螺杆(14)的另一端与弯支臂(13)的顶端用螺丝相连接,弯支臂(13)的下端固定在制动盘总成(11)上,弯支臂(13)的中端与全封闭式油缸(12)的推杆的一端用螺丝相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全封闭式油缸(12)的总活塞的顶部相接触;手动停车制动系统由手动停车制动拉柄(16)、手动联接拉杆(15)、转向叉(20.3)、调节螺杆(14)、全封闭式油缸(12)、制动盘总成(11)中的制动蹄(37)、制动鼓(38)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三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全封闭式油缸为一个整体分为两部位,上部位是分油缸,其内有左右分油缸活塞,每一分油缸活塞的一端装有分皮碗(23),另一端带有槽,槽接触于制动蹄(37)的接触端,下部为总油缸(40),其内有总活塞,全封闭式油缸总活塞底部与回位弹簧(34)相接触,总活塞底端装有主皮碗(30)和副皮碗(31),孔用挡圈(29)卡在总油缸(40)的顶部内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三用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全封闭式油缸(12)的位置可以用复合式两用旋转轴,复合式两用旋转轴分为旋转叶轮位和固定旋转位,其旋转叶轮位平的部位卡在制动蹄的接触端,其凸的部位作为旋转时顶开制动蹄的接触端,其固定旋转位,弯支臂(13)的一端用螺丝与固定旋转位相联接,弯支臂(13)的另一端用螺丝与调节螺杆(14)的一端相联接。
专利摘要正三轮摩托车三用制动装置,包括a.液压制动脚踏板和机械制动脚踏板同时并用于一个正三轮摩托车上,b.其液压和机械两种脚踏板行车制动共用同一个脚踏板、前拉杆,调节式转换联动杆将直支臂与联接轴上的转向叉相联接,c.手动停车制动系统。在单个正三轮摩托车上同时并用两大脚踏行车制动系统、同时并存于一个正三轮摩托车上,在行车时,踏下踏板制动后,两种系统可以各自独立发挥行车制动,互不干扰,还可互补,由于两种脚踏行车制动系统其制动力传递方式和传递路径不同,在脚踏行车制动时,某一系统部件发生故障,立即脚踏启用另一种制动系统,为整车行进制动提供又一安全保障;手动停车制动,可防止静态车辆再发生位移。
文档编号B62L3/00GK2717808SQ20042006027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6日
发明者刘忠良 申请人:刘忠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