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63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尤指一种操作容易、体积轻便,且利于携带的电动机车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能源的日益消耗,已面临相当的危机,所以,世界各国无不开发可节约能源的代步工具,其中,尤以不需燃料油的电动机车最受青睐;目前所开发成功的电动机车通常存在体积庞大,携带不便等缺欠,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解决了现有机车体积庞大,携带不便等缺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包含车体,前后车架及车盖,于后车架顶缘设有椅座,于前车架设以一车盖,该前、后车架分别设有卡合机构,使整个车体得以藉由简易的动作展开为供骑乘状,于骑乘状时藉由车盖构成挡风遮雨的功效;当前、后车架于折收时则呈一箱体,藉由车体前缘的拉杆及后车架两侧的辅助轮以形成状似拖行行李箱,利于拉动行走随身携带。
前述的电动机车,于车体的前、后方分别设有固定片,于固定片设以卡沟,并于该前、后车架分别设有可拉伸的定位杆,藉由定位杆勾持于卡沟使车体呈骑乘状或使定位杆由卡沟脱离,以利于前、后车架的折收;于车盖设有一供开、解扣的握把,于握把两端分别设有卡勾,使车盖于折收时,该卡勾恰可持于后车架的后轮支撑杆以构成固定;于车盖两侧分别设有中空的套筒,于套筒设以定位孔,使两把手的杆体套置于套筒,并于杆体内部设有一弹片,使弹片连接于一突露于杆体的卡柱,以及连接于把手上方控制擎的拨片,藉由控制擎的转动使拨片对弹片的拨动构成卡柱的内缩,使把手杆体回缩至套筒内以利于前车架的折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操作方便,体积轻巧,且使制作成本更为低廉。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握把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把手结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前车架卡合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后车架卡合结构立体示意图;图7及图8为本发明的折收动作实施例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拖行携带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发明主要包含一车体1、一前车架2及一后车架3,其中,该前、后车架2、3与车体1连结后呈可拗折状,该车体1于前后方分别设有前、后固定片11、12,于前、后固定片11、12设有卡勾111、112,以供前、后车架2、3卡合固定,车体1后缘上方设有另一卡勾13,并于前固定片11上设有一刹车踏板14,车体1的前缘设有一伸缩的拉杆15;前车架2底端设有前轮21,并于其前方设有一车盖22,于车盖22的内缘设有电池23,两侧分别设有套筒24,以供套置两可伸缩的杆体25,于杆体25上方设以两把手26,于把手26设以一连接于电池23的开关27,车盖22上方设有一伸缩的提杆28;后车架3两侧设有支撑杆31,以供连接两辅助轮32的固定杆321,中央设有一套筒33,于套筒33底端设以后轮34,套筒33上方以伸缩杆35连接于一椅座36;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可折收的电动机车100,于使用时将前、后车架2、3扳起并将把手26拉起呈骑乘状,以供使用者坐于椅座36握于把手26控制油门开关27以供骑乘,而当不使用时则可将前、后车架2、3予以下压折收,而呈一箱体以利于携带,或将拉杆15拉出形成状似拖行行李箱样,以供拉动行走。
使用时,将其中的前、后车架2、3分别扳起呈直立状,并使其分别卡合固定于车体1前、后方,进而使该前轮21及后轮34得以于前、后车架2、3展开后顶于地面,而辅助轮32则向上浮升悬置于后轮34两侧,再将把手26向上拉出以构成供骑乘状,供使用者坐于椅座36并以手握于把手26,藉由油门开关27以控制电动机车100的行走及速度,并藉由刹车踏板14的踏压构成刹车作用,且于行走时藉由车盖22构成挡风遮雨的功效。
如附图3所示,本发明于车盖22设有一供开、解扣的握把29,于握把29两端分别设有卡勾291,使卡勾291穿过车盖22后以弹性元件292固定,使握把29呈可能性扳动状,以利于折收后的卡合固定,或于展开时运动解扣。
如附图4所示,本发明于车盖22内缘两侧分别设有中空的套筒24,于套筒24开口缘设有剖沟241,并于该套筒24适当位置设以一定位孔242,使底缘设有挡片260的两把手26所连接的杆体25套置于该套筒24,其中该杆体25内设有一弹片261,使弹片261连接于一由杆体25突露的卡柱262,杆体25内部设有一以连杆263连接于把手26顶端控制擎264的拨片265,当把手26于拉起时,藉由卡柱262卡合于套筒的定位孔242构成定位,而当折收时则由控制擎264的转动使拨片265拨开弹片261,进而使卡柱262由定位孔242脱离,使杆体25缩回套筒24,并使把手26的挡片260卡合于套筒24的剖沟241构成定位。
如附图5所示,于前车架2的底缘两侧设有垂直长孔40,使一定位杆30两端穿设于该长孔40,并使该定位杆30连接于一控制钮301,使前车架2于板起时,该定位杆30得以卡合于车体1前固定片11的卡沟111构成定位,而当折收时则藉由控制钮301将定位杆30拉起以脱离卡沟111,以利于前车架2沿前固定片11的斜坡向下拗折。
如附图6所示,于后车架3的套筒33的后缘设有一拉杆37,使拉杆37以一弯折的杆体38连接于一定位杆39,并使该定位杆39两端穿设于后车架3底端两侧的长孔300,并以一弹簧391顶抵于后车架3底端,使后车架3扳起时该定位杆39得以卡合于车体1后固定片12的卡沟121构成定位,而当折收时则由拉杆37将定位杆39拉起使其由卡沟121脱离,以利于后车架3沿固定片12的斜坡向下拗折。
如附图7及附图8所示,本发明于折收时,先将后车架3向车体1拗折使其与车体1呈水平叠置,使该后轮34向上浮升而辅助轮32顶于地面,拗折后的后车架3由定位杆39与车体1的卡勾13勾持固定,藉由后车架3的拗折连动使该后轮置于车体1的上方,而前车架2将把手26向下收合后同样向下拗折,使其中的车盖22所设的握把29的卡勾291勾持于后轮34的支撑杆341形成固定,藉由前车架2的拗折连动使该前轮21置于车体1的前上方,如此,整台电动机车100得以折收为一箱体,使体积更为轻巧,除了可藉由提杆28以利于提携搬运外,且可将车体1前缘的拉杆15拉出,藉由该拉杆15的拉动,使辅助轮32沿地面行走,形成状似拖行行李箱样,以利于随身携带移动,而当再次使用时,则由握把29扳动使其卡勾291脱离后轮34支撑杆341,将前车架2扳为直立,并由拉杆37拉动使定位杆39脱离车体1的卡勾13,将后车架3扳为直立以供骑乘。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车体,于前、后方设有前、后固定片,于固定片设以卡沟,前缘设有伸缩的拉杆,后缘上方设有一卡勾;一前车架,设于车体前方呈可拗折状,其底端设有前轮,前缘设有一车盖,车盖内缘两侧分别设有套筒,于套筒设有定位孔,两把手所连接的杆体套置于该套筒,该杆体内设有一弹片,该弹片连接于一由杆体突露的卡柱,杆体内部设有一以连杆连接于把手顶端控制擎的拨片;一后车架,设于车体后方里可拗折状,两侧设有支撑杆,该支撑杆连接于固定杆,该固定杆设以两辅助轮,中央设有一套筒,于套筒底端设以后轮,套筒上方以伸缩杆连接于一椅座,后方设有一拉杆,该拉杆以一弯折的杆体连接于定位杆,该定位杆两端穿设于车架底缘两侧的长孔,并以一弹簧顶抵于车架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车盖设有一呈可扳动状的握把,于握把两端分别设有卡勾,该卡勾以弹性元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把手的底缘设有指挡片,并于其所套置的套筒的开口缘设有剖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车体的前固定片设有一刹车踏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把手上缘设有一连接于电池的开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收的电动机车改良结构,属于机电类。其包含车体,前后车架及车盖,于后车架顶缘设有椅座,于前车架设以一车盖,该前、后车架分别设有卡合机构,使整个车体得以藉由简易的动作展开为供骑乘状,于骑乘状时藉由车盖构成挡风遮雨的功效;当前、后车架于折收时则呈一箱体,藉由车体前缘的拉杆及后车架两侧的辅助轮以形成状似拖行行李箱,利于拉动行走随身携带。优点在于结构新颖,操作方便,体积轻巧,且使制作成本更为低廉。
文档编号B62K11/00GK1686751SQ200510016778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0日
发明者李水源 申请人:李水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