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运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507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运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运动滑板车,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孩童和成人运动健身或娱乐休闲的可折叠的运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运动滑板车,如申请人于2005年8月30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0520075123.8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运动滑板车,其结构包括前轮安装在前叉的端部,前叉与前立杆固定连接,控制把手安装在前立杆上,联结块的前端与前立杆相连接,左横梁和右横梁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联结块上,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分别铰接在左横梁和右横梁的后端,左后轮和右后轮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在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上,在左后轮与左横梁之间、及右后轮与右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后轮转向复位装置,后轮转向复位装置主要由复位拉簧和与复位拉簧相连接的、设置在后轮销轴上的转向支架组成。由于该运动滑板车直立的前立杆不能折叠,给运动滑板车的放置和携带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用时便于放置和携带的运动滑板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折叠式运动滑板车,包括前轮安装在前叉的端部,前叉与前立杆固定连接,控制把手安装在前立杆上,联结块的前端与前立杆相连接,左横梁和右横梁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联结块上,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分别铰接在左横梁和右横梁的后端,左后轮和右后轮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在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上,在左后轮与左横梁之间、及右后轮与右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后轮转向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能将前立杆与左、右横梁靠拢的折叠装置。
上述的能将前立杆与左、右横梁靠拢的折叠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为将前立杆在靠近联结块处分成上下两段,上、下段通过铰链活动连接;铰链下片上设置有安装腔,限位销和压簧设置在安装腔中,限位销伸出铰链下片侧壁的部分设置成阶梯段,在铰链上片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该阶梯段相配合的卡槽;锁紧杆的一端固定在限位销上,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偏心锁紧扣,在锁紧杆上还设置有弹簧和弹性软垫;在铰链上片上设置有与偏心锁紧扣的高度相配合的凸块,在铰链上片和凸块上开设有可让锁紧杆自由进出的豁口。
上述的将前立杆与左、右横梁靠拢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结构为将所述的联结块分成联结头和联结座两部分,联结头与前立杆相连接,联结座与左、右横梁相连接;联结头上设置有腰形长孔,铆钉设置在该腰形长孔和联结座上的连接孔中,在联结座上还设置有弹性销,在联结头上设置有与弹性销相配合的销孔。
上述的后轮转向复位装置的结构为复位拉簧的一端与一个横梁上的支耳相连接,复位拉簧的另一端与转向支架相连接,转向支架安装在与该横梁相连接的后轮的销轴上。
在上述的左横梁和右横梁上分别设置有踏脚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原来运动滑板车上加装了折叠装置,不用时可将运动滑板车折叠起来,使其便于放置和携带。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式运动滑板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H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中铰链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剖面图;图6、图7至图8是图1中铰链的打开过程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式运动滑板车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9中联结块折叠时的状态图;图12为图10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及其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式运动滑板车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轮4安装在前叉3的端部,前叉3与前立杆2固定连接,控制把手1安装在前立杆2上,联结块5的前端与前立杆2相连接,左横梁14和右横梁15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联结块5上,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分别铰接在左横梁和右横梁的后端——如图1中所示,以左后轮支座11为例来加以说明,左后轮支座11通过支座销12铰接在左横梁14的后端;左后轮10和右后轮17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在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上,以左后轮10的结构为例来加以说明,左后轮10通过销轴9安装在左后轮支座11上;在左后轮与左横梁之间、及右后轮与右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后轮转向复位装置,以左侧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左、右后轮转向复位装置的结构,复位拉簧7的一端与左横梁14上的支耳6相连接,另一端与与转向支架8相连接,转向支架8安装在左后轮10的销轴9上;为了使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在左横梁14和右横梁15上分别设置有踏脚板13和1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的结构为在前立杆2在靠近联结块5处分成上、下两段221和222,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参见图8所示,上段221与铰链上片19相连接,下段222与铰链下片20相连接;如图3、图4、图5所示,铰链下片20上设置有安装腔21,安装腔21中设置有限位销22和压簧23,限位销22在安装腔21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一个定位凸台,压簧23的一端套装在这个定位凸台的外侧,另一端抵压在安装腔21的底部,这样压簧23就不会移位;限位销22伸出铰链下片20侧壁的部分设置成阶梯段24,在铰链上片19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该阶梯段24相配合的卡槽25——参见图8所示;锁紧杆26的一端固定在限位销22上,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偏心锁紧扣27,在锁紧杆26上还设置有弹簧28和弹性软垫29上,弹性软垫29与偏心锁紧扣27相接触,弹簧28的一端抵压在限位销22上,另一端抵压在弹性软垫29上;在铰链上片19上设置有与偏心锁紧扣27的高度相配合的凸块30,在铰链上片19和凸块30上开设有可让锁紧杆26自由进出的豁口——参见图4所示,在图4中所述的豁口位于偏心锁紧扣27的下方而被其遮挡住了。上述结构的滑板车的滑行原理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滑板车的滑行原理相同,不再赘述。其折叠方式可参见图6、图7、图8所示,当需折叠时,可向上松开偏心锁紧扣27,偏心锁紧扣27的偏心结构会使其对弹性软垫29不产生压力,然后向外扳动、使得锁紧杆26逆时针转动、并通过铰链上片19和凸块30上的豁口离开铰链上片19,然后向内推动限位销22,使其阶梯段24中的细颈部分正对设置在铰链上片19上的卡槽25,这样,就可以顺时针扳动前立杆2的上段221,使其向左、右横梁14、15靠拢,这样就实现了对前立杆2的折叠。当需将折叠的前立杆打开时,其操作过程与上述的折叠过程相反,不再赘述。
实施例2如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式运动滑板车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折叠装置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均相同。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轮44安装在前叉43的端部,前叉43与前立杆42固定连接,控制把手41安装在前立杆42上,联结块45的前端与前立杆42相连接,左横梁414和右横梁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联结块45上,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分别铰接在左横梁和右横梁的后端,以左后轮支座411为例来加以说明,左后轮支座411通过支座销412铰接在左横梁414的后端;左后轮和右后轮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在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上,以左后轮410的结构为例来加以说明,左后轮410通过销轴49安装在左后轮支座411上;在左后轮与左横梁之间、及右后轮与右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后轮转向复位装置,以左侧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左、右后轮转向复位装置的结构,复位拉簧47的一端与左横梁414上的支耳46相连接,另一端与与转向支架48相连接,转向支架48安装在左后轮410的销轴49上;为了使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右横梁上分别设置有踏脚板413。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的结构为上述的联结块45由联结头451和联结座452两部分组成,联结头451与前立杆42相连接、联结座452与左、右横梁相连接;如图10、图11、图12所示,联结头451上设置有腰形长孔31,铆钉32设置在该腰形长孔31和联结座452上的连接孔中,在联结座452上设置有弹性销,弹性销由固定设置在联结座452上的销轴套33、设置在销轴套33中的压簧34、穿过压簧34的销轴35及置于销轴35上的拉环36组成,在联结头451上设置有与弹性销相配合的销孔37——参见图11所示。上述结构的滑板车的滑行原理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滑板车的滑行原理相同,不再赘述。其折叠方式可参见图11所示,当需要折叠时,可以拉动置于销轴35上的拉环36,使销轴35离开销孔37,然后,向外拉动联结头451,使联结头451跟随铆钉32沿着腰形长孔31向外移动一段距离后,再以铆钉32为圆心顺时针扳动前立杆42,使前立杆42向左、右横梁靠拢,这样就实现了对前立杆42的折叠。当需将折叠的前立杆打开时,其操作过程与上述的折叠过程相反,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折叠式运动滑板车,包括前轮安装在前叉的端部,前叉与前立杆固定连接,控制把手安装在前立杆上,联结块的前端与前立杆相连接,左横梁和右横梁的前端分别铰接在联结块上,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分别铰接在左横梁和右横梁的后端,左后轮和右后轮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在左后轮支座和右后轮支座上,在左后轮与左横梁之间、及右后轮与右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后轮转向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能将前立杆与左、右横梁靠拢的折叠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将前立杆与左、右横梁靠拢的折叠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为将前立杆在靠近联结块处分成上下两段,上、下段通过铰链活动连接;铰链下片上设置有安装腔,限位销和压簧设置在安装腔中,限位销伸出铰链下片侧壁的部分设置成阶梯段,在铰链上片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该阶梯段相配合的卡槽;锁紧杆的一端固定在限位销上,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偏心锁紧扣,在锁紧杆上还设置有弹簧和弹性软垫;在铰链上片上设置有与偏心锁紧扣的高度相配合的凸块,在铰链上片和凸块上开设有可让锁紧杆自由进出的豁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前立杆与左、右横梁靠拢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结构为将所述的联结块分成联结头和联结座两部分,联结头与前立杆相连接,联结座与左、右横梁相连接;联结头上设置有腰形长孔,铆钉设置在该腰形长孔和联结座上的连接孔中,在联结座上还设置有弹性销,在联结头上设置有与弹性销相配合的销孔。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运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转向复位装置的结构为复位拉簧的一端与一个横梁上的支耳相连接,复位拉簧的另一端与转向支架相连接,转向支架安装在与该横梁相连接的后轮的销轴上。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运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左横梁和右横梁上分别设置有踏脚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左横梁和右横梁上分别设置有踏脚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为解决平时放置和携带不便而设计的折叠式运动滑板车,它涉及一种运动滑板车,其结构包括前轮安装在前叉的端部,前叉与前立杆固定连接,控制把手安装在前立杆上,用于联结前立杆和左、右横梁的联结块,左、右后轮支座分别铰接在左、右横梁的后端,左、右后轮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在左、右后轮支座上,在左后轮与左横梁之间、及右后轮与右横梁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主要由复位拉簧和转向支架构成后轮转向复位装置,并且还设置有能将前立杆与左、右横梁靠拢的折叠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误乐。
文档编号B62K15/00GK2915654SQ20062007361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8日
发明者黄惠祥 申请人:张家港市长锋车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