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6837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形婴儿推车,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的伞形 婴儿推车。
二、 背景4支术
针对现有的伞形婴儿推车,为达到骨架固定与折叠目的,通常都是采用可折叠的"X" 型结构,即将对称的两交叉支撑杆在中间部位铰接,两交叉支撑杆的四端分别对称铰接在 推车的左右骨架上;同时,在"X"型结构中水平设置横向支架,横向支架中间铰接便于折 叠。在外力的作用下,横向支架发生折叠从而带动两交叉支撑杆趋于重合,导致骨架呈折 叠状,推车收合;当横向支架处于水平状态时,"X"型结构呈张开状态,推车骨架打开, 推车即可使用。采用上述现有的"X"型结构,婴儿推车能否正常使用完全取决于横向支架 是否具有足够的水平支撑力和稳定性。然而,其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推车使用过程中,车身 稳定性不够、易发生摇晃,加上婴儿本身的重力作用及好动的举止,使推车不稳定性加剧, 从而存在婴儿受伤害的风险。另外,为使推车骨架折叠进而达到收合推车目的,使用人必 须在横向支架部位施于极大的外力以克服推车固有的阻力,方能收合推车。可见,现有的 伞形婴儿推车在使用、收合过程中,存在着车身稳定性不够、收合操作不便的缺陷,婴儿 易受伤害的潜在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结构稳定、 增加婴儿安全性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 伞形婴儿车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包括提把、拐形固定扳手、扭簧、上、下水平支架、斜
支架.、滑槽、滑杆、伸展脚踏,其特征在于提把固定在上水平支架中,两上水平支架里端 与滑杆上端铰接、外端分别与骨架铰接,滑杆穿过滑槽,拐形固定扳手下部与扭簧同时铰 接在滑槽上,扭簧两端卡在拐形固定扳手中,两斜支架上端与滑槽铰接、下端分别与两下 水平支架外端铰接骨架上,两下水平支架里端、滑杆下端与伸展脚踏铰接。在扭簧力矩作 用下,拐形固定扳手始终锁住上水平支架及滑杆,以维持骨架伸展。当向外旋转拐形固定 扳手并上拉提把时,上水平支架及滑杆脱离拐形固定扳手束缚,装置发生折叠并带动骨架 折叠。在推车使用过程中,拐形固定扳手在扭簧固有的张力作用下始终锁咬住上水平支架、 滑杆上端,使上、下水平支架始终保持水平以充分支撑推车骨架并维持车身稳定。如欲收 合推车,只须向外旋转拐形固定扳手,同时上拉提把,上水平支架及滑杆就会脱离拐形固 定扳手的束缚,装置必然顺利地发生折叠并带动骨架折叠而收合推车。如欲打开推车,只 须在伸展脚踏稍稍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呈折叠状态下的装置就会轻易地伸展开,当上水平 支架到达水平位置时,拐形固定扳手重新锁咬住上水平支架、滑杆上端,从而装置充分伸 张,推车骨架完全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筒便、结构稳定、婴儿易受伤害的危险得 到有效控制。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上下两水平支架、两斜支架同时起到支撑作用,并采 取了有效的阻止自动折叠的锁咬设计,推车骨架稳定性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在进行打开 或收合推车操作时,十分简便可行。


为了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 佳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伞形婴儿手推车的整体结构主视图2是本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新型在伸展状态示意图4、图5是本新型在逐渐折叠或伸展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 一种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装置上下水平支架11、 12、 19、 20左右两端分别与推车骨架 22铰接,两斜支架下端17、 18也与推车骨架22铰接,使得推车伸展充分,稳定性极强。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提把10、拐形固定扳手13、扭簧14、上、下水平支 架ll、 12、 19、 20、斜支架17、 18、滑槽15、滑杆16、伸展脚踏21,其特征在于提把10 固定在两上水平支架ll、 12中,两上水平支架ll、 12里端与滑杆16上端铰接、外端分别 与骨架22铰接,滑杆16穿过滑槽15,拐形固定扳手13下部与扭簧l4同时铰接在滑槽15 上,扭菱14两端卡在拐形固定扳手13中,两斜支架U、 18上端与滑槽15铰接、下端分 别与两下水平支架19、 20外端铰接在骨架22上,两下水平支架19、 20里端、滑杆16下 端与伸展脚踏21铰接。
图3示本实用新型充分伸展并自动锁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拐形固定扳手13自动锁 咬住上水平支架ll、 12及滑杆16上端,上下水平支架ll、 12、 19、 20及两斜支架]7、18充分伸展,使得推车骨架22伸展充分。
图4、 5示本实用新型处于伸展或折叠的渐进状度。如收合推车时,只须向外旋转拐形 固定扳手13,同时上拉提把10,上水平支架11、 12及滑杆16就会脱离拐形固定扳手13 的束绰,上水平支架ll、 12在提把IO拉力的作用下发生折叠,滑杆16向上运动并带动下 水平支架19、 20及斜支架17、 18折叠,进而整体发生折叠并带动骨架22折叠而收合推车。 如打开推车时,只须在伸展脚踏21稍稍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在伸展脚踏21的带动下,滑 杆16向下运动、上下水平支架ll、 12、 19、 20向水平方向伸展,斜支架17、 18夹角逐渐 变大向外伸展,当上下水平支架ll、 12、 19、 20到达水平位置时,拐形固定扳手13重新 自动锁咬住上水平支架11、 12及滑杆16,从而装置充分伸张,推车骨架22完全打开进而 推车被打开呈适于使用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包括提把(10)、拐形固定扳手(13)、扭簧(14)、上、下水平支架(11)(12)(19)(20)、斜支架(17)(18)、滑槽(15)、滑杆(16)、伸展脚踏(21),其特征在于提把(10)固定在两上水平支架(11)(12)中,两上水平支架(11)(12)里端与滑杆(16)上端铰接、外端分别与骨架(22)铰接,滑杆(16)穿过滑槽(15),拐形固定扳手(13)下部与扭簧(14)同时铰接在滑槽(15)上,扭簧(14)两端卡在拐形固定扳手(13)中,两斜支架(17)(18)上端与滑槽(15)铰接、下端分别与两下水平支架(19)(20)外端铰接在骨架(22)上,两下水平支架(19)(20)里端、滑杆(16)下端与伸展脚踏(21)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 把(10)两端分别对称固定在两左右对称设计的上水平支架(11) (12)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水平支架(11 ) ( 12 )呈左右对称设计,两外端分别与推车骨架(22 )铰接,两里端与滑杆(16)上端共同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 杆(16 )穿过滑槽(15 ),滑杆(16 )上端与两上水平支架(11 ) ( U )里端共同铰接,滑 杆(16)下端与两下水平支架(19) (20)里端、伸展脚踏(21)共同铰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拐 形固定扳手(13 )下部与扭簧(14 )同时铰接在滑槽(15 )上,拐形固定扳手(13 )在扭 簧(14 )力矩作用下始终呈现锁咬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 簧(14)铰接在滑槽(15)上,并卡在拐形固定扳手(13)中,保持不间断地给予拐形固 定扳手(13)力矩。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 槽(15 )套装在滑杆(16 )之外,中上一部位与扭簧(14 )及拐形固定扳手(13 )铰接, 左右两下端分別与两斜支架(17 ) ( 18 )上端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斜支架(17)(18)呈对称设计,两上端与滑槽(15)铰接、两下端分别与两下水平支架(19)(20)外端及推车骨架(n)铰接。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下水平支架(19 ) ( 20 )呈左右对称设计,两里端与滑杆(16 )下端、伸展脚踏(21 )铰接,两外端分别与两斜支架(n) (is)下端铰接于推车骨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脚踏(21)上表面设计一脚踏面,其与两下水平支架(")(20)里端、滑杆(1"下端共同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形婴儿推车的骨架固定与折叠装置,包括提把、拐形固定扳手、扭簧、上、下水平支架、斜支架、滑槽、滑杆、伸展脚踏,其特征在于提把固定在上水平支架中,两上水平支架里端与滑杆上端铰接、外端分别与骨架铰接,滑杆穿过滑槽,拐形固定扳手下部与扭簧同时铰接在滑槽上,扭簧两端卡在拐形固定扳手中,两斜支架上端与滑槽铰接、下端分别与两下水平支架外端铰接骨架上,两下水平支架里端、滑杆下端与伸展脚踏铰接。在扭簧力矩作用下,拐形固定扳手始终锁住上水平支架及滑杆,以维持骨架伸展。向外旋转拐形固定扳手并上拉提把,上水平支架及滑杆脱离拐形固定扳手束缚,装置发生折叠并带动骨架折叠。
文档编号B62B7/00GK201257997SQ20082010463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7日
发明者邓美生 申请人:邓美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