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74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
用来控制电装置的操作构件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该操作构件的移动 所要实施的操作。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更为流行的休闲形式和运输方式。另外,对于业余爱好者 和职业选手,骑自行车均已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竞技体育运动。无论自行车被用于休闲、运 输或者竞赛,自行车产业正不断地对自行车的不同部件进行改进。特别地,近年来广泛地对 制动和/或换档的控制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 在过去,自行车换档器为有些时候位于自行车制动杆近旁的机械操作装置。因此, 典型地由骑车人的手指之一施加操作力来操作换档控制杆,该换档控制杆通过一端固定在 控制杆上的缆线,依次将操作力传送至自行车换档机构的驱动部件。近年来,为了操作自行 车换档机构,采用了电开关来替代机械控制杆。在第6, 073, 730号、第6, 129, 580号和第 6, 216, 078号美国专利中(都转让给Shimano Inc.),公开了电换档控制装置的三个示例。 这些专利公开了一个或多个联接于托架主体的电开关。这种类型的电换档控制装置的另一 个示例公开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23840号中(转让给Shimano Inc.)。在该公开 中,电开关安装于制动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操作构件的自行车控制装置,该操作构件在单 一致动方向上移动以选择性地操作非接触开关,以当沿着第一行程移动时实施第一操作, 当沿着长于第一行程的第二行程移动时实施第二操作。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来基本达到前述目的,该自行车控制装置基本 包括基座构件、第一操作构件、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 基座构件可移动地安装,以在静止位置、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 操作构件从静止位置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的单一前进行程中,该第二操作位置经过该第一 操作位置。该第一非接触开关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可操作地设置,以探测第一操作构件相 对于基座构件从静止位置至第一操作位置的移动。该第一非接触开关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 进一步设置,以探测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从静止位置至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该 第一卡合机构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可操作地设置,使得第一卡合机构产生第一触觉反馈响 应,以指示第一操作构件从静止位置移动到了第一操作位置。 结合说明书附图,下文的详细说明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从下文的详细说 明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明白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
一种具有至少一个 量(行程)决定了


现在参考构成原始公开一部分的附图 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面立正视图,该自行车装备有一对联接于下 垂式手把的自行车控制(制动/换档)装置(图中仅显示出一个); 图2为自行车手把部分的顶部透视图,显示出一对联接于下垂式手把的公路自行 车控制(制动/换档)装置; 图3为显示在图1和图2中的自行车控制(制动/换档)装置之一的外侧正视图; 图4为显示在图2至图3中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中心剖视图; 图5为显示在图2至图4中的自行车控制(制动/换档)装置的前方正视图; 图6为显示在图2至图5中的自行车控制(制动/换档)装置的后方正视图; 图7为制动杆以及换档操作杆的放大的局部后视透视图,非接触开关安装于制动


杆;

图8为制动杆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一换档操作杆位于静止位置; 图9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一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一卡合 机构位于静止位置; 图10为制动杆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一换档操作杆位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11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一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一卡 合机构位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12为制动杆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
图13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合机构位于第二操作位置; 图14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接触开关位于静止位置; 图15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接触开关位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16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接触开关位于第二操作位置; 图17为制动杆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
图18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二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二卡 合机构位于静止位置; 图19为制动杆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二换档操作杆位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20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二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二卡 合机构位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21为制动杆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二换档操作杆位于第二操作位置;
图22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二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二卡 合机构位于第二操作位置; 图23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二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二非 接触开关位于静止位置; 图24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二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二非
,第一换档操作杆位于第二操作位置;
-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一卡
-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一非
-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一非
-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一非
,第二换档操作杆位于静止位置;接触开关位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25为制动杆的区域的放大的局部后侧正视图,第二换档操作杆相对于第二非 接触开关位于第二操作位置; 图26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联接在水平式手把上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透视平面 图; 图27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的可选零件的放大的局部底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考

本发明的选择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从本公开 很显然下面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构成对如由所附的权利要求 书及其等同方式限定的本发明的限制。 首先参考图1和图2,显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自行车10,其具有一对安装在下垂 式自行车手把15上的控制装置12和14 (在图1中只显示出一个)。控制装置12可操作地 与后电子拨链器16和后制动装置17联接,而控制装置14可操作地与前电子拨链器18和 前制动装置19联接。右手及左手侧的控制装置12和14在构造和操作上是相同的,只是它 们为镜像。因而,在此只对控制装置12进行讨论和说明。 优选地,自行车计算机20可操作地联接在控制装置12、14及后、前电子拨链器16、 18之间。可替代地,可以去除自行车计算机20,使得控制装置12与后、前电子拨链器16、18 直接电耦合。这种情况下,每一控制器12包括有其自己的内置的自行车计算机。而且,自 行车10优选提供有发电机(例如花毂式发电机),以及可以位于车架管的部分内部(例如 自行车10的座管内)的电池。该发电机和电池利用常规方式电耦合于控制装置12、14以 及后、前电子拨链器16、18。 如图3和图4最佳所示,自行车控制装置12基本包括杆托架或基座构件30,围绕 制动杆枢轴线Pi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30的制动杆32,围绕枢轴线P2可枢转地联接于 制动杆32的一对(第一和第二 )换档操作构件34和36。该制动杆32用实线显示以说明 静止位置,用虚线显示以说明其制动位置。基座构件30和制动杆32构造为下垂式手把公 路自行车换档器。 如图2和图3所示,基座构件30构造为骑车人手柄零件或下垂式手把托架主体。 该基座构件30通过接附在基座构件30后端的常规管钳38安装于下垂式手把15。该管钳 38构成安装于下垂式手把15的手把安装结构。该基座构件30的第二端通过枢轴销40可 枢转地支撑制动杆32。优选地,该制动杆32为由缆线操作的制动杆,其可枢转地安装于基 座构件30上用来执行自行车的制动操作。换句话说,该制动杆32接附于制动缆线42以操 作制动装置17。复位弹簧43可操作地联接在制动杆32和基座构件30之间,以使制动杆 32偏置到静止位置。该复位弹簧43优选为螺旋拉簧,当制动杆32从静止位置移动到制动 位置时,复位弹簧43被拉长。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操作构件34、 36为可枢转地接附于制动杆32 后侧的杆。第一和第二操作构件34、36中的每个可以按照其行程长度(即角度运动的量) 通过一步或两步(换档位置)进行换档传动。第一和第二操作构件34、36分别提供有第一 和第二卡合(clicking)机构44、46,用于通过触觉通知骑车人一步换档操作位置和两步换档操作位置之间的界线,以防止无意识地进行两步换档。另外,第一和第二非接触开关52、 54提供在制动杆32和第一、第二操作构件34、36的后侧,位于分别被第一、第二操作构件 34、36的枢转运动致动的位置。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座构件30具有电控制单元60,该电控制单元60与第一、 第二非接触开关52、54电耦合,并可选择地连线于自行车计算机20及后电子拨链器16。该 控制单元60从第一、第二非接触开关52、54接收操作信号,该操作信号可指示第一、第二操 作构件34、36被移动至第一、第二操作位置。该控制单元60为位于基座构件30内的微计 算机。然而,如有需要和/或愿望,该控制单元60可以位于远处。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构件34由于第一复位弹簧62的弹簧力,通过接触 制动杆32的侧壁停止在静止位置。第二操作构件36由于第二复位弹簧64的另一弹簧力, 通过接触第一操作构件34停止在静止位置。第一操作构件34被设计为可选择地移动,以 在该第一操作构件34从静止位置到第二操作位置的单一前进行程中,通过第一量的角度 运动(即第一行程)实施第一换档操作,且通过第二量的角度运动(即第二行程)实施第 二换档操作。同样,第二操作构件36被设计为可选择地移动,以在该第二操作构件36从静 止位置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的单一前进行程中,通过第一量的角度运动(即第一行程)实 施第一换档操作,且通过第二量的角度运动(即第二行程)实施第二换档操作。当第一、第 二操作构件34、36枢转时,制动杆32通常为静止的。这样总的来说,第一、第二操作构件 34、36每个相对于基座构件30可移动地安装,以在静止位置、第一操作位置、第二操作位置 之间移动,在单一前进行程中该第二操作位置经过第一操作位置。优选地,第一操作构件34 的自由端(即相对于枢轴线P2的远端)由收纳在第一操作构件34自由端的槽内的导销66 支撑。同样,第二操作构件36的自由端(即相对于枢轴线P2的远端)由收纳在第二操作 构件36自由端的槽内的导销68支撑。 如图8-13所示,当第一操作构件34移动时,第一、第二操作构件34、36相对于基 座构件30和制动杆32 —起移动。因此,当第一操作构件34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时,由第 一卡合机构44首先发出第一操作构件34的第一卡合(第一触觉反馈响应或第一通知)。 然后,当第一操作构件34进一步移动至第一操作构件34的第二操作位置时,随后发出第一 操作构件34的第二卡合(第二触觉反馈响应或第二通知)。 如图17-22所示,当第二操作构件36移动时,第一操作构件34保持静止。换句话 说,当操作第二操作构件36时,仅有第二操作构件36相对于基座构件30和制动杆32枢 转。因此,当第二操作构件36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时,由第二卡合机构46首先发出第二操 作构件36的第一卡合(第一触觉反馈响应或第一通知)。如图示,优选地,第二操作构件 36的第一卡合(第一触觉反馈响应或第一通知)发生在第一操作构件34的第二卡合(第 二触觉反馈响应或第二通知)之后。这样,优选为,当第一操作构件34从其静止位置到其 第二操作位置枢转时,第二操作构件36的第一卡合(第一触觉反馈响应或第一通知)不会 发生。换句话说,第一、第二卡合机构44、46相对于彼此可操作地设置,使得在第一操作构 件34从其静止位置到其第一操作位置操作移动期间,当第一、第二操作构件34、36 —起移 动时,第一操作构件34的第一触觉反馈响应在第二操作构件36的第一触觉反馈响应前发 生。然而,第二操作构件36的第一卡合(第一触觉通知)与第一操作构件34的第二卡合 (第二触觉通知)可以发生在相同的转动位置或角度运动(即,相同量的行程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操作构件34从其静止位置到其第二操作位置枢转时,控制单元60必须从 第二操作构件36取消换档命令。 如图8-13所示,第一卡合机构44基本包括凸轮构件70,接触构件72和偏压构件 74。该凸轮构件70固定于第一操作构件34,而接触构件72可枢转地接附于制动杆32的后 侧。该偏压构件74安装在制动杆32的后侧和接触构件72之间,推动接触构件72抵靠在 凸轮构件70上。该凸轮构件70包括第一凸轮表面70a,第一过渡表面70b,第二凸轮表面 70c和第二过渡表面70d。该第一过渡表面70b布置在第一、第二凸轮表面70a、70c之间, 产生第一触觉反馈响应,以指示第一操作构件34从静止位置移动到了第一操作位置。该第 二过渡表面70d布置在第二凸轮表面70c之后,产生第二触觉反馈响应,以指示第一操作构 件34从静止位置经过第一操作位置移动到了第二操作位置。 第一操作构件34的第一和第二触觉反馈响应是由于表面70a至70d的形状通过 接触构件72对抗着偏压构件74的推动力移动而产生的。特别地,该第一、第二过渡表面 70b和70d成形为使得当接触构件72经过凸轮构件70的第一、第二过渡表面70b、70d时, 枢转第一操作构件34所需的力突然增加和突然下降。优选地,接触构件72的移动还产生 响声,以对第一操作构件34到达的第一、第二操作位置提供听觉通知。
如图14-16所示,第一非接触开关52为非接触型开关,包括一对磁性传感器76a、 76b和一对磁体78a、78b,其形成磁体感测单元,当然并不局限于磁体感测单元。可以使用 光传感器等。该磁性传感器76a、76b设置在接附于制动杆32后侧的印刷电路板上。该磁 性传感器76a、76b设置在相对于枢轴线P2不同的径向距离上。该磁体78a、78b在相对于枢 轴线P2不同的径向距离、并且在相对于枢转轴P2不同的角取向上接附于第一操作构件34。
第一非接触开关52的磁性传感器76b和磁体78b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34可操作 地设置,以探测第一操作构件34相对于基座构件30从静止位置至第一操作位置的移动。第 一非接触开关52的磁性传感器76a和磁体78a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34可操作地设置,以 探测第一操作构件34相对于基座构件30从静止位置至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
如图17-22所示,第二卡合机构46基本包括凸轮构件80,接触构件82和偏压构件 84。该凸轮构件80固定于第二操作构件36,而接触构件82可枢转地接附于制动杆32的后 侧。该偏压构件84安装在制动杆32的后侧和接触构件82之间,推动接触构件82抵靠在 凸轮构件80上。该凸轮构件80包括第一凸轮表面80a,第一过渡表面80b,第二凸轮表面 80c和第二过渡表面80d。该第一过渡表面80b布置在第一、第二凸轮表面80a、80c之间, 产生第一触觉反馈响应,以指示第二操作构件36从静止位置移动到了第一操作位置。该第 二过渡表面80d布置在第二凸轮表面80c之后,产生第二触觉反馈响应,以指示第二操作构 件36从静止位置经过第一操作位置移动到了第二操作位置。 第二操作构件36的第一和第二触觉反馈响应是由于表面80a至80d的形状通过 接触构件82对抗着偏压构件84的推动力移动而产生的。特别地,该第一、第二过渡表面 80b和80d成形为使得当接触构件82经过凸轮构件80的第一、第二过渡表面80b、80d时, 枢转第二操作构件36所需的力突然增加和突然下降。优选地,接触构件82的移动还产生 响声,以对第二操作构件36到达的第一、第二操作位置提供听觉通知。
如图23-25所示,第二非接触开关54为非接触型开关,包括一对磁性传感器86a、 86b和一对磁体88a、88b,其形成磁体感测单元,当然并不局限于磁体感测单元。可以使用光传感器等。该磁性传感器86a、86b设置在接附于制动杆32后侧的印刷电路板上。该磁 性传感器86a、86b设置在相对于枢轴线P2不同的径向距离上。该磁体88a、88b在相对于枢 轴线P2不同的径向距离、并且在相对于枢轴线P2不同的角取向上接附于第二操作构件36。
第二非接触开关54的磁性传感器86b和磁体88b相对于第二操作构件36可操作 地设置,以探测第二操作构件36相对于基座构件30从静止位置至第一操作位置的移动。第 二非接触开关54的磁性传感器86a和磁体88a相对于第二操作构件36可操作地设置,以 探测第二操作构件36相对于基座构件30从静止位置至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
现在参考图26和27,显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控制装置112 。该自行车控 制装置112为MTB型换档器(山地车换档器)。基本结构与自行车控制装置(公路车换档 器)12相同,但制动杆32由自行车控制装置(山地车换档器)112的安装构件所替代。换 句话说,自行车控制装置112包括可枢转地接附于外罩132的背侧的第一、第二操作构件 134、136。第一、第二操作构件134、136的每个可以按照其行程长度(即角度运动的量)通 过一步或两步(换档位置)进行换档传动。第一和第二操作构件134、136分别提供有第一 和第二卡合机构44、46,用于通过触觉通知骑车人单步换档操作位置和两步换档操作位置 之间的界线,以防止无意识地进行两步换档。另外,第一和第二非接触开关52、54提供在外 罩132和第一、第二操作构件134、136之间,分别位于可被第一、第二操作构件134U36的 枢转运动致动的位置。因此,自行车控制装置112与自行车控制装置12基本上是相同的。
总的术语解释 在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时,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为开放性的 术语,其说明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其它未记 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前述事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 汇,例如术语"包含"、"具有"及其派生词。同样,术语"零件"、"区段"、"部分"、"构件"或"元 件"当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零件或多个零件的双重含义。如用来在此描述本发明,如 下的方向性术语"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垂直、水平、下方、和横向"以及任何其它类似的方 向性术语均参照自行车控制装置安装于手把的方向。因此,这些用来描述本发明的术语应 该被理解为相对于该自行车控制装置被安装在如用于正常骑行位置的手把上。最后,此处 使用的例如"大体"、"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量的偏差,使得 最终结果不会明显改变。 虽然只选择所选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是根据上述公开,很显然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多种改 变和修改。另外,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做的描述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构成对如同所 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式限定的本发明的限制。
10
权利要求
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包括具有手把安装结构的基座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可移动地安装的第一操作构件,以在静止位置、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操作构件从该静止位置到该第二操作位置的单一前进行程中,该第二操作位置经过该第一操作位置;相对于该第一操作构件可操作地设置的第一非接触开关,以探测该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从该静止位置至该第一操作位置的移动,该第一非接触开关相对于该第一操作构件进一步设置,以探测该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从该静止位置至该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以及相对于该第一操作构件可操作地设置的第一卡合机构,使得该第一卡合机构产生第一触觉反馈响应,以指示该第一操作构件从该静止位置移动至该第一操作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机构相对于该第一操作构件设置,使得该第一卡合机构产生第二触觉反馈 响应,以指示该第一操作构件从该静止位置经过该第一操作位置移动至该第二操作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围绕枢轴线可枢转地安装于该基座构件的制动杆,该第一操作构件可枢转地安装于该 制动杆的后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相对于该基座构件可移动地安装的第二操作构件,以在静止位置与至少第一操作位置 之间移动;相对于该第二操作构件可操作地设置的第二非接触开关,以探测该第二操作构件相对 于该基座构件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至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的移动;相对于该第二操作构件可操作地设置的第二卡合机构,使得该第二卡合机构产生第一 触觉反馈响应,以指示该第二操作构件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移动至该第二操作构 件的第一操作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进一步可移动地安装,以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静止 位置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在该第二操作构件的单一前进行程中,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二 操作位置经过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以及该第二非接触开关相对于该第二操作构件设置,以探测该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该基座 构件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至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二卡合机构相对于该第二操作构件设置,使得该第二卡合机构产生第二触觉反馈 响应,以指示该第二操作构件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经过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一操 作位置移动到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二操作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围绕制动杆枢轴线可枢转地安装于该基座构件的制动杆,该第一和第二操作构件可枢 转地安装于该制动杆的后侧。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和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可移动地安装,使得当该第一操作构件从该 第一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移动到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时,该第一和第二操作构 件一起移动,并使得当该第二操作构件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移动到该第二操作构 件的第一操作位置时,仅该第二操作构件移动;该第一和第二卡合机构相对于彼此可操作地设置,使得在该第一操作构件从该第一操 作构件的静止位置到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操作移动期间,当该第一和第二操作 构件一起移动时,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一触觉反馈响应早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一触觉反 馈响应发生。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进一步可移动地安装,以从该第一操作构件的静止 位置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在该第一操作构件的单一前进行程中,该第二操作位置经过该 第一操作构件的该第一操作位置;该第一非接触开关相对于该第一操作构件设置,以探测该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该基座 构件从该第一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至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该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进一步可移动地安装,以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静止 位置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在该第二操作构件的单一前进行程中,该第二操作位置经过该 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以及该第二非接触开关相对于该第二操作构件设置,以探测该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该基座 构件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至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机构相对于该第一操作构件设置,使得该第一卡合机构产生第二触觉反馈 响应,以指示该第一操作构件从该第一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经过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一操 作位置移动到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二操作位置;以及该第二卡合机构相对于该第二操作构件设置,使得该第二卡合机构产生第二触觉反馈 响应,以指示该第二操作构件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静止位置经过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一操 作位置移动到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二操作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卡合机构相对于彼此可操作地设置,使得在该第一操作构件从该第一操 作构件的静止位置到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操作移动期间,当该第一和第二操作 构件一起移动时,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二触觉反馈响应不迟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二触觉 反馈响应发生。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卡合机构相对于彼此可操作地设置,使得在该第一操作构件从该第一操 作构件的静止位置到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操作移动期间,当该第一和第二操作 构件一起移动时,该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二触觉反馈响应早于该第二操作构件的第二触觉反 馈响应发生。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围绕制动杆枢轴线可枢转地安装于该基座构件的制动杆,该第一和第二操作构件可枢 转地安装于该制动杆的后侧。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与该第一和第二非接触开关电耦合的控制单元,以接收来自该第一和第二非接触开关 的操作信号,其表示该第一和第二操作构件移动至第一和第二操作位置之一。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中 该基座构件和该制动杆构造为下垂式手把公路自行车换档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提供有基座构件、第一操作构件、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可移动地安装,以在静止位置、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非接触开关探测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从静止位置至第一操作位置移动。该第一非接触开关进一步探测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从静止位置到第二操作位置移动。第一卡合机构设置为使得该第一卡合机构产生第一触觉反馈响应,以指示第一操作构件从静止位置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
文档编号B62K23/02GK101786483SQ20091017012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6日
发明者手塚俊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