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可换向的儿童乘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07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靠可换向的儿童乘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乘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背靠可在一前向位置与一后 向位置间变换的伞状婴儿车。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许多婴儿车具有背靠调整装置,但多见于伞车以外型态的婴儿车,伞车 型婴儿车的诉求是结构轻巧、便于收折与携带,车体框架的管件之间大都具有两个以上枢 转点以使框架容易收合成一便于携带的形状,同时能确保结构稳固,但由于收折便利性的 构造需求而使得伞车的车架结构一般较不易设计背靠换向的功能,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背 靠支撑管换向功能且能符合以上结构性需求的伞车型婴儿车为一符合市场需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靠可换向的婴儿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伞车型婴儿车提供一种不影响收合便利性的背靠 可换向车体框架结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靠可换向的婴儿车,包含一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一推 管、扶手管、一座管及一可相对该座管转动的背靠支撑管,该推管包含上、下推管及结合该 上、下推管之一枢转件,枢转件的一侧延伸出一第一连杆与该座管相连接,一枢接至该扶手 管的第二连杆与该座管之一端相连接。一调整座设置于背靠支撑管与该推管之间,该调整 座具有复数个依预定角度分布之卡合部,一贯穿该背靠支撑管的枢销将背靠支撑管与该调 整座枢接在一起,该背靠支撑管于间隔该枢销一距离处设置一卡合件,该卡合件可与调整 座的复数卡合部中的一卡合部卡接,使得该背靠支撑管相对该座管维持一选择角度位置。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背靠可换向婴儿车在背靠支撑管上具有一轴向 导槽,枢接该背靠支撑管与调整座的枢轴抵接于该轴向导槽的一端且容许该背靠支撑管沿 着该轴向导槽相对调整座移动以便调整其角度位置。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背 靠可换向婴儿车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借由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分别连接推管与扶手管 以及扶手管与座管,并借调整座上所形成的连接托架以及第一、二连结座分别将座管、扶手 管与推管在使用状态下相对调整座维持一定的角度关系,使得背靠支撑管能同时相对座 管、扶手管与推管调整角度位置,不但可在伞车型婴儿车中提供背靠换向的功能,且不影响 伞车在收合上的便利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伞车型婴儿车位于一背靠朝后倾斜的前向使 用位置时的整体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如第1图所示之实施例位于一背靠朝前倾斜的后向使用位置时的车体框架 的立体图;[0009]图3是如第1图所示之实施例位于一类似图2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是如第1图所示之实施例当伞车型婴儿车位于一背靠朝后倾斜位置时的局部 立体图;图5是一类似第4图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6是一类似第4图的另一视角局部立体图;图7是如第1图所示之实施例中伞车型婴儿车收合中途的右侧视图;图8是如第7图所示伞车型婴儿车收合中途的进一步收合状态的构造立体图;图9是如第1图所示之实施例中伞车型婴儿车收合完成时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 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只是 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以下实施例之说明将局限于婴儿车中与背靠支撑管13之调整有关的装置构件。如 图1至图3所示,在此一较佳实施例中,一婴儿车包括一可伞状收合的车体框架1,该车体框 架1的结构包括二底端连接前轮17的前侧管14,二底端连接后轮18的后侧管15,二分别枢 接在二前侧管14上端的推管12、二分别枢接在二前侧管14内侧的扶手管40、设置在扶手管 40的前端且与一后侧杆15枢接的扶手构件42、一枢接在二前侧管14与二后侧管15之间的 第一剪形交叉管191、一枢接在二后侧管15与二座管11的一端之间的第二剪形交叉管192、 一枢接在二后侧管15之间的置物篮框16,以及二分别枢接至二座管11的背靠支撑管13。每一推管12具有以枢转件5枢接的上、下推杆121,122,枢转件5的内侧延伸有一 U形第一连杆51,该U形第一连杆51与扶手管40的一端相枢接,扶手管40的另一端借一 第二连杆41与座管11的一端枢接,使得扶手管40能相对推管12枢转收合,座管11能相 对扶手管40枢转收合。参阅图5与图6,本实施例中,各别下推管122上设置一固定托架1220,一调整座 20被枢接至该固定托架1220。如图4所示,调整座20大致上呈一半圆盘状的座体,其上径 向分布有复数个相间隔且向座体顶缘开放的键槽211,座体相邻背靠支撑管13的一侧于下 侧部分具有一体成型的一连接托架22,座管11的前端被容接固定在连接托架22中,座体邻 接座管11的一侧具有一第一连结座221与一第二连结座222,第一连结座221与第二连结 座222分别可枢套在扶手管40及下推管122上。背靠支撑管13上具有一径向贯穿管壁直径两端的轴向导槽132,且在此一轴向导 槽132的上方设置一套筒座30,一枢销202贯穿轴向导槽132 —端而将背靠支撑管13枢接 在调整座20的连接托架22中央上方的位置,使得背靠支撑管13能以枢销202为转轴相对 调整座20转动以调整角度。此外,背靠支撑管13在轴向导槽132的下方设置一挡块133, 一复位弹簧131介置于挡块133与枢销202之间。套筒座30上具有一呈键块130形式的卡合件,键块130可与调整座20上的键槽211卡接,使背靠支撑管13相对调整座20固定在一由键槽211方位所决定的选择角度位 置,一复位弹簧131设置在该枢销202与键块130之间,以使该枢销202被偏压抵接于轴向 导槽132的一端,此时键块130抵接键槽211的下缘而维持背靠支撑管13与座管11的相 对角度。欲调整靠支撑管13的角度时,只需对背靠支撑管13施力克服复位弹簧131的弹 性作用力并稍向上移动,当背靠支撑管13上的键块130脱离键槽211时,即可将背靠支撑 管13自由拨动到另一使用方位,并使键块130卡接此一角度位置的对应键槽211。当改变背靠支撑管13与调整座20的卡接位置时,背靠支撑管13相对于座管11、 扶手管40及下推管122的倾斜方位即被改变。因此,使用者可依需要选择性地将背靠支撑 管13固定在一前向乘坐使用位置,即图1中所示之幼儿座椅面朝向婴儿车推行方向,此时 背靠支撑管13与扶手管40形成一向前的承载座框,抑或可将背靠支撑管13选择性固定在 一后向乘坐使用位置,即幼儿座椅面背朝婴儿车推行方向,此时背靠支撑管13与座管11形 成一向后的承载座框。如图1所示,当婴儿车以一前向使用位置被使用时,背靠支撑管13调整至朝向后 方倾斜的位置,此时一座位部分连同顶篷(未示于图中)可被背靠支撑管13与扶手管40 所形成的承载座框所支持,并藉由扶手管40前端的固定凸块卡定于座位部分之被定位在 两侧扶手管40之间。当欲将背靠支撑管13由前向倾斜调整改变成一如图2、3中所示之后 向使用位置时,使用者需先将背靠支撑管13往上推动,使背靠支撑管13上的键块130脱离 调整座20上的键槽211而能自由转动,再拨动背靠支撑管13使其重新定位在一适当倾斜 角度位置,此时背靠支撑管13与座管11所形成的承载座框可支撑座位部分。参见图7至图9,二上推管121之间有一连接管123,且连接管123中间设置一收 合把手6,连接管123的左、右管段可相对收合把手6枢转,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对操作收 合把手6时可解除锁定以容使左、右连接管段、由收合把手6的两端朝上枢转,借由第一剪 形交叉管191与第二剪形交叉管192的角度改变,可使二前侧管14与二后侧管15连同与 座管11朝向车体框架1正面的中心垂直线折合,接着,如图8所示,将两侧上推管121向下 折合,再将前、后侧管14、15及置物篮框16向车体框架1的侧面中心垂直线折合收拢,并将 座管11、扶手管40朝上枢转成与背靠支撑管13及下推管122并拢收合以完成如图9中所 示之收合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在收合时,背靠支撑管13可朝向前侧管14收合成平行于前 侧管14之状态,并将键块130卡接在对应于收合位置的一键槽211中。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借由借由设置在下推管122上的一调整座20连接下推管 122、扶手管40及座管11,并借由第一连杆51连接下推管122与扶手管40,以及第二连杆 41连接扶手管40与座管11,使得下推管122、扶手管40与座管11能成一整体结构单元展 开或收合,且在车体框架1展开时,扶手管40、座管11与下推管122之间维持一固定角度。 透过一固定连接至下推管122上的调整座20,一端枢接至调整座20的背靠支撑管能相对 于扶手管40、座管11与下推管122被调整角度,借以达成本实用新型所诉求之背靠换向目 的。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一种儿童乘坐装置,该儿童乘坐装置包含一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一扶手管、一座管及一可相对该座管转动的背靠支撑管,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还包含一推管,该推管由上推管以及下推管结合一枢转件组成,该枢转件的一侧延伸出一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与该扶手管相连接,且一枢接于该扶手管的第二连杆与该座管之一端相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靠支撑管与推管之间还包括一调整座,该调整座与该背靠支撑管相邻的一侧具有 复数个依预定角度分布之卡合部,一枢销贯穿该背靠支撑管将该背靠支撑管与该调整座枢 接在一起;以及该背靠支撑管设置一卡合件,该卡合件可与该调整座的该复数卡合部中之一卡合部卡 接,以将该背靠支撑管相对该推管维持一选择角度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靠支撑管具有一轴向导槽,该 枢销穿过该轴向导槽而容许该背靠支撑管沿着该轴向导槽相对该调整座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座与该背靠支撑管相邻的 一侧还包含一连接托架,该连接托架可供容接该座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座与该推手管相邻的一侧 还包含一第一连结座与一第二连结座,该第一连结座与第二连结座分别将该扶手管与推管 连结与该调整件连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卡合部包含一朝向该座管后方倾斜的卡合部及一朝向该座管前方倾斜的卡合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为一可与该调整座之一 卡合部卡接的键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为一键槽,该键槽的上端 向该基板的顶缘开放且下端具有一挡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包括一枢接在该背靠支 撑管外围的套筒,该键块系径向凸出于该套筒周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靠支撑管中具有一挡块,一 复位弹簧介置于该挡块与该枢销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该背靠支撑管向前倾斜时,该背 靠支撑管与该座管提供一向后的承载座框。
12.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该背靠支撑管向后倾斜时,该背 靠支撑管与该扶手管提供一向前的承载座框。
13.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该儿童乘坐装置为一伞车结构, 可朝正面的中心垂直线以及侧面的中心垂直线收合。
14.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儿童乘坐装置,该儿童乘坐装置两侧的上推管之 间以一可朝正面的中心垂直线收合的把手来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儿童乘坐装置,该儿童乘坐装置的框架包括一推管、扶手管、一座管及一可相对该座管转动的背靠支撑管,该推管包含可借一枢转件收合的上、下推管,该枢转件与该扶手管借由一第一连杆连接,该扶手管与座管之一端以一第二连杆连接,该下推管设置一固接于座管另一端的调整座,背靠支撑管与调整座枢接且其上设置一卡合件,该卡合件可与调整座上复数个依预定角度分布的卡合部选择性地卡接,以便将该背靠支撑管相对座管维持一选择之角度位置。
文档编号B62B9/00GK201703406SQ20102018771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0日
发明者李建群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