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33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车轮驱动装置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本发明涉及车轮驱动装置,其中一个车轮的驱动装置直接布置在车轮的一个轮毂壳里。这样的车轮驱动装置特别适合于轻型车辆,例如像自行车,而且它们在车轮轴和轮毂壳之间产生转动运动。为此必须在车轮轴和轮毂壳之间,可以由驱动马达产生一个转矩。轮毂壳在车轮轴上用第一枢轴承可旋转地设置在车轮轴上。如果在驱动马达和轮毂壳之间装有一个变速器的话,那么例如可以用一个具有小转矩的高转速驱动马达来提供一种具有高转矩的低转速车轮驱动装置。高速转动的马达部分优先用至少第二枢轴承可旋转地设置在车轮轴上。有这样的车轮驱动装置,它具有行星变速器,其中在一个布置于马达转动部分上的齿轮圈和一个与轮毂壳连接的齿轮圈之间, 布置有传动齿轮,其中传动齿轮可旋转地设置在一个布置于车轮轴上的变速器部件上。轮毂壳刚性地与车轮的滚动面连接。滚动面的直径、驱动马达的类型和变速器的型式按照所希望的驱动特性来选择,并相互协调确定。DE602 09 510 T2表示了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它具有不可转换的变速器。而例如由DE100 56 597 Al和DE 692 11 558 T2得知具有可转换变速器的车轮驱动装置。车轮驱动装置的驱动马达优先是一种电动机。但也可以采用一种内燃发动机或者一种液压驱动。为了给使用的马达供给能源,必须至少在轮毂壳里通过一个供给线路。如果也还要从马达或者向着马达传输控制信号的话,那就需要相应的控制线路或者说控制连接。对于电动机来说,用于馈电和必要时用于控制所需的连接的数量取决于所选的电动机形式。对于内燃发动机来说必须输入燃油并至少设有一根气体管路。车轮轴固定在轻型车辆的轴座架上。对于自行车来说,轴座架设计成叉形件。为了使轻型车辆能够由车轮驱动装置来驱动行驶,轴必须防转地与轴座架连接。按照已知的解决办法,例如也按照DE 602 09 510 T2,车轮轴在两端的圆柱形外表面设有螺纹,但这螺纹沿着圆周,在平行的轴外表面的两个相互背离的部位里断开。这些轴外表面作为变细的端部,形状闭合强制地装入在匹配构件的槽形开孔里,其中匹配构件固定在自行车的叉形件上。采用拧到车轮轴的中断的螺纹上的螺母,将车轮轴夹紧在叉形件或其匹配构件上。 中断的螺纹可能受损,从而难于拧紧和松开螺母。此外只能用精密工具来控制所希望的螺母拧紧转矩。在车轮轴的相互间距不大的平行外表面时的高转矩,由于车轮驱动装置而从轴作用于叉形件的槽,这种转矩可能在刚性连接的部位里引起磨损。如果磨损足够大的话,那么可能使轴在叉形件的槽里转动穿过,这带来了管路或者说电缆进线的扭转绞合问题。当叉形件具有标准的切槽时,切槽内端处的半径按槽宽来确定。车轮轴的外径由于端部的变窄而大于槽宽。因而不可能将轴完全靠在叉形件内槽端的弯曲部分上。如果车轮轴有一点离开内槽端,那么它靠近在叉形件槽的敞开端,在这里由转矩产生的力就简单地使槽扩张开。为了能够使通向驱动马达的线路穿过,按照DE602 09 510 T2将车轮轴设计成管子状,其中线路在车轮轴的一个端侧处轴向中心地从这轴里出来。因为线路在车轮轴里向外引出,因此它们在第一枢轴承的内部向外。线路在一个电缆里通向一个插头。因为插头
4的直径大于车轮轴的直径,因此必须使螺母和垫圈在固定住插头之前,成列地放在电缆上。 这种装配很费事热情容易出错。此外这侧面伸出的电缆是有危险的。如果自行车侧面倒下或者碰到一个障碍物,那么很有可能使电缆受损。在一种实施形式中,其中线路并不是中心通向外,但它们必须还总是在第一枢轴承的固定内部件里向外引出。为此在已知的解决办法里,加大第一枢轴承的直径并将其置放于一个中间件上。中间件与车轮轴固定链接,并且包括有一个在轴向方向上的引线套管, 用于侧面引出线路。中间件和较大的轴承至少在一边导致较大的以及费事的结构形式,而且加大了重量,这当然是不希望的。引出的线路容易受损。按照发明的任务在于寻找一种结构简单而且轻的车轮驱动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没有问题和快速地固定在一个车辆的轴座架上,尤其是在叉形件槽上,并且可以松拆开。即使在高转矩时,尤其也应该阻止车轮轴的磨损和转动。另外一个任务在于,使线路防止受损地布设。主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驱动轮毂来解决。从属要求描述了用于解决其它任务的备选或有利的实施方案。在解决任务中已经了解到车轮轴至少在车轮轴的一个端侧侧的端部,应该具有一个中空部位,这个部位由线路空出并且在其中可以插入一个张紧元件。为了将车轮驱动装置固定在一个轴座架上,将一个张紧元件插入在至少一个中空部位里。张紧元件在车轮驱动装置装配的状态下,从中空部位在车轮轴的纵向方向上向外突出于车轮轴的端部,或者说从车轮轴离开,并且在自由端上包括有一个在车轮轴纵向方向上向着里面,或者说向着车轮轴方向可压紧的张紧器-压紧面。如果车轮驱动装置装配在一个轴座架上,那么张紧器-压紧面外面靠在轴座架上,并且将这轴座架压紧在一个里面靠于轴座架上的车轮轴的端侧压紧面上。张紧元件通过轴座架的一个贯通部,尤其是一个槽延伸在车轮轴之外。车轮轴优选设计成中空轴,张紧元件优选设计成快速张紧器,其中快速张紧器包括有一个可以插入在中空轴里的杆状部件,和在两端在杆的方向上可以向里压紧的张紧器-压紧面。张紧或压紧优选通过一个可摆动的,具有偏心装置的杠杆来实现,其中在必要时也可以用一个螺旋装置来实现张紧。在将车轮驱动装置固定张紧在一个轴座架,或者说具有两个相互有间距的支腿的叉形件上时,张紧器-压紧面外面靠在轴座架上。里面靠在轴座架的支腿上的是中空车轮轴的端侧压紧面。张紧的张紧元件因此将位于轴座架的两边的支腿之间的车轮轴压紧住。张紧元件通过轴座架的贯通部,尤其是槽延伸在车轮轴之外。这种解决方案结构简单,而且必需的部件可以用小的费用来装配和更换。在车轮轴的两个侧面端部,轮毂壳通过第一枢轴承可旋转地设置在车轮轴上。车轮驱动装置被装配在一个轻型车辆的轴座架上。为了能够无扭转地承受在车轮轴和轴座架之间的高转矩,在轴座架和靠于其上的中空车轮轴的端侧压紧面之间,设计了形状配合连接的嵌合。对于叉形件常用的槽来说, 车轮轴包括有两个各自在一个端侧上,突出于端侧压紧面伸到叉形件槽里的嵌合元件。嵌合元件相对于车轮轴的中心来说,径向位于张紧元件之外。因此它们比这由背景技术已知的平行的轴外表面可以经受更高的转矩而没有磨损,这种轴外表面径向设计在轴的直径之内。嵌合元件径向可以向外伸展,如同这对于可靠地接受转矩必须的那样。因为自行车叉形件的槽按照标准可以具有两个不同的方向,有利的是可以将嵌合元件固定在端侧压紧面上两个不同的圆周位置上。端侧压紧面也有利地径向伸出车轮轴的外径,以便保证端侧压紧面尽可能好地支承在轴座架上。按照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端侧压紧面设计在车轮轴的可插入的终端部分上。为了使转矩也从中空轴的中间部分,基本上无间隙地,传输到插入的终端部分上,插在一起的部分包括了在相互接触部位里相互形状配合连接地匹配的嵌合形式,如齿部,这些齿部在围绕车轮轴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布置。为了避免产生间隙,例如对于车轮轴的中间部分来说, 应用一种硬的铬钢,而对于终端部分应用一种抗腐蚀的较软的材料,尤其是一种铝合金。两个终端部分中的一个优选包括有一个电缆走线装置,它在空心车轮轴的中间部分的一个电缆通道处,接受从车轮驱动装置引出的线路,并且相对于车轮轴径向引开,例如至一个插头,该插头布置在具有电缆走线装置的终端部分上。具有电缆走线装置的终端部分优选包括有一个对于水密封的插头。在这实施形式中,终端部分与电缆走线装置电缆和插头构成一个单元,这单元使得装配和拆卸很容易,这是因为继续引出的线路在工作时并不接通。用一个简单的插入-或拉出手把可以使继续引出的线路接通或者断开。因为终端部分连接在配属的轴座架的内侧上,电缆特别良好地防止了受到损伤, 即使当径向引开的电缆走线装置有点从轴座架离开,并且引向外。因为电缆走线装置布置在车轮轴的终端部分处,可以将张紧元件除去,而不与电缆保持连接。如果在空心轴里设计一个平行于纵向方向的电缆通道,那么可以使线路径向在第一枢轴承之内,从轮毂壳侧面引出,而不在车轮轴和第一枢轴承之间采用一个中间件。可以应用第一枢轴承,其内径相对于车轮轴的外径,这就使结构小而轻。优选的驱动电动机包括有一个具有绕组的定子。定子防转地布置在车轮轴上,并且通过一个形状配合连接的防转固定装置保持在驱动轴上,防转固定装置在车轮轴上和定子上,在车轮轴的纵向方向上包括有沟槽,并且在这些沟槽里装入一个共同的楔子。电机的转动部分包括有面向绕组的永久磁铁。当然,转动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包括有绕组,其中那就需要转动引线,这就使结构更加复杂。电机的转动部分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枢轴承可旋转地置于车轮轴上,并且包括有一个包围住车轮轴的外齿圈。一个行星变速器除了包括有外齿圈之外,还有一个防转地布置在车轮轴上的变速器部件以及在其上可旋转地设置的传动齿轮。轮毂壳包括有行星变速器的一个内齿圈。外齿圈转动通过传动齿轮传送到内齿圈上。为了提供一种少噪声的车轮驱动装置,在车轮轴和变速器部件之间,选择一种浮动的轴承,并且对于传动齿轮的轴承采用弹性支承元件。一个形状配合连接的防转固定装置在车轮轴上和变速器部件上包括有一对在车轮轴的纵向方向上的沟槽,并在这些沟槽里各置入一个共同的楔子。当然,代替一个装入的楔子,也可以在变速器部件上,或者必要时在车轮轴上设计一个齿部或者一个齿轨。车轮驱动装置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这样设计,使得所有的构件可以一前一后地插在车轮轴的中间部分上,旁边和里面。为了使枢轴承简单地到达准确的位置上,车轮轴的中间部分包括有两个圆柱形部分区和在它们之间包括一个用于第二枢轴承的径向离开的挡块。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将两个标准球轴承与驱动电机的转子一起移到车轮轴的中间部分上,并且相互并列地布置在挡块旁边。接着对于车轮轴来说,将一个楔子装入在定子的防转固定装置的沟槽里,并使定子碰到车轮轴的中间部分上,直到它到达转子上的所希望位置上。不言而喻,代替一个装入的楔子,也可以在定子或者必要时在车轮轴上设计一个齿部或者一个齿轨。在套装时使具有导线的电缆通过轴向的电缆通道向外引出。接着对于定子来说,使具有第一枢轴承的轮毂壳的第一分壳部分地碰到车轮轴的中间部分上。从车轮轴的中间部分的对峙端,将具有传动齿轮和一个楔子的变速器部件套插在车轮轴和变速器部件之间。接着可以将具有第二枢轴承的轮毂壳的第二分壳部分地套插到车轮轴的中间部分上。同时使两个分壳相互连接,尤其是相互拧紧。接着从两边起在中间部分上插上车轮轴的终端部分,其中使它们的齿部在第一枢轴承之下相互插入。具有继续导引的电缆引线装置的终端部分,对于定子或者说对于引出的电缆来说这样布置,使得电缆从车轮轴的中间部分的轴向通道部段,到达终端部分的径向引出离开的通道部段里。在两个终端部分上将嵌合元件固定,其中这些元件对于通常的具有槽的轴座架或叉形件来说,优先突出于车轮轴的端侧压紧面。封闭的轮毂壳和完全组合起来的车轮轴构成一个车轮驱动装置,其中将所有部件插在一起并将外壳拧紧,而并没有需要其它的紧固装置用于固定在轴上。装配因此简单,并且只需要最小数量的零部件。在车轮驱动装置上装配有车轮的其余部件,优选以轮辐和轮辋的形式,以及必要时一个制动盘。接着可以将具有车轮驱动装置的车轮装在一个叉形件上,在这叉形件里将车轮轴装入在叉形件的固定部位里,并且通过车轮轴的中央空腔插入一个快速张紧器。通过快速张紧器的张紧使张紧器-压紧面两边外面压紧在叉形件的支腿上,并使它们压紧在里面靠在叉形件支腿上的车轮轴的端侧压紧面上。终端部分有利地设计成两个或者多个部分的,从而在破断时保证了可以简单地进行更换部分零件。这尤其是在碳作为终端部分的材料时有利的。尤其有利的是设计有一个名义破断点,以便能够预先确定破断的位置,并使更换部分更容易。此外有利的是将电缆设计在终端部分的内部,从而在发生破断时,可以与破断部分脱开,并且设计成可以简单而快速地固定在一个新的终端部分上。因此有利地只要更换破断的部分。附图按照一个实施例对方进行了叙述,但并不局限于这实施例。所示为

图1通过车轮驱动装置的一个纵向剖视图,简略表示出一个叉形件;
图2通过车轮轴的一个纵向剖视图,该轴只是在两端各有一个中空部位; 图3a和3c —个中空轴的两个端侧的视图; 图北和3d中空的车轮轴的沿纵向视图; 图如和4b具有电缆引线装置的终端部分的视图如一个嵌合元件的正视和侧视图,该元件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固定在按照图4b 的,具有电缆引线装置的终端部分上。图1表示了一个车轮驱动装置1,它装配在自行车前轮的一个简略表示的叉形件2 上。叉形件2在两个自由端包括有用于安装车轮的槽3。车轮驱动装置1包括有一个分成三个部分的车轮轴4,该轴由一个中间部分如和第一以及第二终端部分4b或如组成。在车轮轴4上通过第一枢轴承5可旋转地支承住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轮毂壳6,其中两个分壳 6a和6b通过螺纹7相互连接。在轮毂壳里布置了一个驱动电机8,用它可以使轮毂壳6围绕车轮轴4转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轮轴4设计成中空轴,其中中心中空部位通过整个车轮轴4延伸。在装配状态下,在车轮轴4的中心空腔里布置了一个张紧元件9,该元件通过整个中心空腔延伸,而且在两边突出于车轮轴4的端部,以及在两个自由端处,各包括有一个在车轮轴4的纵向方向上可以向里压紧的张紧器-压紧面10。张紧器-压紧面10在两边外面靠着叉形件2的自由端,其中张紧元件9穿过两个槽3。在车轮轴4的两个侧面端设有端侧压紧面11,这个面布置在叉形件2上里面。所示的张紧元件9设计成快速张紧器,并且包括有一个可摆动的,具有偏心装置 13的杠杆12。为了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大致调整在张紧器-压紧面10之间的张力或间距, 张紧元件9至少在一个位于张紧元件9两个部件之间的位置上有一个螺纹。偏心装置13 在张紧时用杠杆将张紧器-压紧面10向里压紧,从而使端侧压紧面11在叉形件2的自由端之间夹紧。张紧元件9在车轮驱动装置1的装配状态下,在张紧器-压紧面10和端侧压紧面11之间具有一个圆柱形部段,其中圆柱形部段的直径匹配于叉形件2的槽宽。很显然,替代一种快速张紧器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张紧元件,例如一个具有两个螺母的螺纹杆,其中但是装配并不太简单。车轮驱动装置1在车轮轴4的两个端侧压紧面11处,有一个嵌合元件14,这元件在车轮驱动装置1装配的状态下,保证了在叉形件2,优选在叉形件2的槽上形状配合连接的嵌合,其中嵌合元件14相对于车轮轴4的中心,径向在张紧元件9的圆柱形段外布置在张紧器-压紧面10和端侧压紧面11之间。如果第一和第二终端部分4b或如由于嵌合元件14而防转地与叉形件2连接,那么也必须在终端部分4b,k和车轮轴的中间部分如之间设计有一个防转固定装置,以便使整个车轮轴4防转地装配在叉形件2上。为此中间部分如的和每个终端部分4b,4c的相互接着的部位具有相互匹配的嵌合端部,这些端部优选具有齿部15,这些齿部在圆周方向上围绕轮毂壳4的中心延伸。第一枢轴承5包围住插在一起的嵌合端,并且提高了中间部分如与终端部分4b,4c的连接稳定性。因为防转固定装置各自用于,使驱动电机8的转矩引起轮毂壳6围绕车轮轴4产生转动,因此驱动电机8的一个部分(定子)必须防转地与车轮轴4连接。在所示的简单实施形式中,这通过如下来实现在车轮轴4的中间部分里和在一个定子部件16里设计有相互配属的沟槽17,并且在其中插入一个径向延伸在两个沟槽17上的楔子18。驱动电机是一个具有一个缠绕的定子M的电动机,这定子与定子部件16固定连接。电动机的旋转部分25用两个枢轴承沈可旋转地支承在车轮轴4上,并且有一个包围住车轮轴4的外齿圈27,后者与行星变速器的传动齿轮观啮合。传动齿轮观可旋转地设置在一个防转地布置在车轮轴4上的变速器部件四上。轮毂壳6包括有一个内齿圈30, 其中外齿圈27的转动通过传动齿轮观而被传输到内齿圈30上,并因此到轮毂壳6上。在车轮轴4和变速器部件四之间设计有一个浮动的轴承和一个形状配合连接的防转固定装置。所示的防转固定装置在车轮轴4上和变速器部件四上,有在车轮轴4的纵向方向上的沟槽17,并在里面装入一个共同的楔子18。为了少噪声地支承住传动齿轮观, 通过弹性支承元件32在保持销轴33上设置有第三枢轴承31。在车轮轴4的中间部分如里设计有一个轴向电缆通道19至第二终端部分如。接着这轴向电缆通道19在第二终端部分如里连有一个具有另外一个轴向通道部段20以及一个相对于车轮轴4径向离开的通道部段21的继续导引的电缆引出装置。在第二终端部分4c的电缆引出装置的自由端设有一个接纳部位22,在这个部位上固定一个插头23。轮毂壳6包括有固定装置34,用于固定未示出的轮辐。在轮毂壳6上在一定条件下固定一个制动盘35。图2表示了一个车轮轴4,它在两个端侧端有一个带有内螺纹的中心中空部位。为了将车轮轴4固定在一个轴座架上,将张紧元件9拧入在中空部位的内螺纹里。张紧元件9 在车轮驱动装置1的装配状态下,从中空部位,在车轮轴4的纵向方向上,向外突出于车轮轴4的端部。在突出端,张紧元件在车轮轴的纵向方向上具有可以向里压紧的张紧器-压紧面10,这些面将未示出的轴座架压向车轮轴4的靠于轴座架的端侧压紧面11。嵌合元件 14保证了所希望的防转。不言而喻,车轮轴4也只是在一端与轴座架可以连接,其中车轮轴 4只是在这一侧有一个中空部位,并且只应用一个张紧元件9。图3a至3d表示了一个设计得特别有利的车轮轴4的中央部分4a。轴向电缆通道 19和设计用于防转固定装置的沟槽17以及齿部15可以清楚地见到。为了能够使定子部件 16沿着车轮轴固定在希望的位置上,设有一个圆周槽36,这槽使定子部件16用一个插入在圆周槽36里的挡圈保持在希望的位置上。为了能够使第二枢轴承沈准确定位,设计有一个止挡面37。变细的端部38可以插入在终端元件4b和如里并且加强与它们的连接。图如和4b表示了第二终端元件4c,它具有一个套插接头42,这接头匹配于变细的端部38,并具有一个齿部15。在套插时要注意自由部位43正确地关于叉形件定向。在接纳部位22里可以固定一个具有埋头螺钉44的插头23。图如表示了嵌合元件14,这元件用一个螺钉39固定在端侧压紧面11上,其中端侧压紧面11优选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嵌合元件14,而且每个固定装置优选有一个止挡面40用于对准嵌合元件14,以及一个连接装置,尤其是一个具有内螺纹的孔41。通过这两种对准方法保证了 第二终端元件如的电缆引出装置无论对于按照IS2000 的自行车叉形件,还是较老的叉形件来说,都延伸在所希望的与叉形件对准的方向上。通常的两种对准方向相互偏转40°。
权利要求
1.车轮驱动装置(1),具有车轮轴(4),在车轮轴(4)上通过第一枢轴承(5)可旋转地安置的轮毂壳(6)和布置在轮毂壳(6)里的驱动马达(8),用该马达可以使轮毂壳(6)围绕车轮轴(4)旋转,其中车轮驱动装置(1)可以装在轻型车辆的轴座架(2)上,其特征在于,车轮轴(4)至少在端侧的端部上包括有中心中空部位,在这部位里可以装入张紧元件(9),张紧元件(9)在车轮驱动装置的装配的情况下,从中空部位在车轮轴(4)的纵向方向上,向外突出于车轮轴(4)的端部,并在突出端有在车轮轴(4)纵向方向上可以向里压紧的张紧器-压紧面(10),其中张紧器-压紧面(10)使轴座架(2)压紧在靠着轴座架(2)的车轮轴(4)的端侧压紧面(11)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车轮轴(4)设计成中空轴,中心中空部位沿着整个车轮轴(4)伸展布置,张紧元件(9)在车轮驱动装置(1)的装配的状态下,穿过整个中心中空部位并在两边突出于车轮轴(4)的端部,以及在两个自由端上各有在车轮轴(4)的纵向方向上可以向里压紧的张紧器-压紧面(10),其中张紧器-压紧面(10) 在装配状态下在两边在外面靠在轴座架(2)的支腿上,并且将支腿压紧在在里面靠于轴座架(2)的支腿上的车轮轴(4)的端侧压紧面(11)上。
3.按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张紧元件(9)具有可摆动的,具有偏心装置(13)的杠杆(12),偏心装置(13)在张紧时用杠杆(12)将配属的张紧器-压紧面(10)向里压紧,并且张紧元件(9)优选在车轮驱动装置(1)的装配状态下,在张紧器-压紧面(10)和端侧压紧面(11)之间具有圆柱形部段,其中圆柱形部段的直径匹配于轴座架2的贯通部。
4.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车轮驱动装置(1) 在中空车轮轴(4)的至少一个端侧压紧面(11)处,但优选在两个端侧压紧面(11)处,具有嵌合元件(14),该元件在车轮驱动装置(1)的状态下,保证在轴座架(2)上,优选在轴座架 (2)的槽上形状配合连接的嵌合,其中嵌合元件(14)相对于车轮轴(4)的中心,径向布置在张紧元件(9)之外。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嵌合元件(14)固定在端侧压紧面(11)上,并且优选向外突出于此面,其中端侧压紧面(11)优选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固定装置(39,40,41)用于固定嵌合元件(14),而且每个固定装置(39,40,41)优选具有止挡面 (40)用于定向嵌合元件(14),以及有连接装置,尤其是具有内螺纹的孔。
6.按权利要求1至5中之一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车轮轴(4)有中间部分(4a)和两个可套插于中间部分(4a)上的终端部分(4b,如),终端部分各有端侧压紧面 (11),其中中间部分(4a)和每个终端部分(4b,k)的相互连接部位具有相互匹配的嵌合端部,优选为齿部(15),这齿部在圆周方向上围绕车轮轴(4)的中心延伸。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车轮轴(4)的中间部分(4a) 具有轴向电缆通道(19),通至相连的终端部分(4c),而相连的终端部分(4c)具有继续导引的电缆引出装置,它具有轴向通道段(20 )以及相对于车轮轴(4)径向离开的通道段(21), 在终端部分(4c)的电缆引出装置的自由端上优选有接纳部位(22)和固定在其中的插头 (23)。
8.按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枢轴承(5)包围住插在一起的嵌合端。
9.按权利要求1至8中之一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8)包括有定子,该定子防转地布置在车轮轴(4)上,其中优选设计有形状配合连接的防转固定装置,其在车轮轴(4)上和定子上,包括尤其是在车轮轴(4)的纵向上成对的沟槽(17),并且在这些沟槽里各插入共同的楔子(18 )。
10.按权利要求1至9中之一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驱动电动机(8)包括有防转地与车轮轴(4)连接的定子和电机转动部分(25)以及行星变速器(27二8,30),其中电机转动部分(25)用至少一个第二枢轴承(26)可旋转地置于车轮轴(4)上,以及包括有包围住车轮轴(4)的外齿圈,行星变速器(27二8,30)具有防转地布置在车轮轴(4)上的变速器部件(29)以及在其上可旋转地设置的传动齿轮(28),轮毂壳(6)具有内齿圈(30),并使外齿圈(XT)的转动通过传动齿轮08)传送到内齿圈(30)上。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车轮轴(4)和变速器部件 (29)之间有浮动轴承和形状配合连接的防转固定装置,传动齿轮(28)的轴承具有弹性支承元件(32),而防转固定装置优选在车轮轴(4)上和定子上具有在车轮轴(4)的纵向上成对的沟槽(17),并且在这些沟槽里各插入共同的楔子(18)。
全文摘要
车轮驱动装置(1)具有车轮轴(4),设置于车轮轴(4)上通过第一枢轴承(5)可旋转的轮毂壳(6),和布置在轮毂壳(6)里的驱动马达(8),用这马达可以使轮毂壳(6)围绕车轮轴(4)旋转,其中车轮驱动装置(1)可以装在轻型车辆的轴座架(2)上。车轮轴(4)至少在端侧侧的端部上,包括有中空部位,在这部位里可以装入张紧元件(9)。张紧元件(9)在车轮驱动装置装配的情况下,从中空部位在车轮轴(4)的纵向方向上,向外突出于车轮轴(4)的端部,并在突出端设计有一个在车轮轴(4)纵向方向上可以向里压紧的张紧器-压紧面(10),这个面使轴座架(2)可以压紧在靠着轴座架(2)的车轮轴(4)的端侧压紧面(11)上。这种车轮驱动装置(1)构造简单而轻巧。它可以没有问题和快速地在轻型车辆的轴座架上固定和松拆。
文档编号B62M6/65GK102317143SQ201080007765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鲁道夫·弗雷 申请人:鲁道夫·弗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