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546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及一种脚踏车,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踩踏方式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脚踏车,属于交通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行车被广泛运用为一种个人交通工具。其具有节能、环保、使用方便又能锻炼身体的优点。但由于自行车占用空间比较大,一般比较重,并且携带不太方便,在有些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自行车不允许携带进入公交系统内。因此,对于解决公交站点到达目 的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公交换乘之间的问题以及解决自行车在家存放占地过大问题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解决公交站点到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及公交换乘的问题如果采用步行速度又比较慢,和自行车速度相差比较多。目前在城市里,道路都比较平坦结实。如果能有一种交通工具速度接近自行车,占有空间比较小而携带方便,适合于城市硬化路面,将会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驱动效果好的驱动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输出驱动力的驱动齿轮;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面分别用于交替驱动所述驱动齿轮朝同一方向转动的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啮合带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棘轮机构转动的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转动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之间,用于使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产生互逆运动的锥齿轮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驱动齿轮一侧面上的圆环形棘齿、固定设置在一起的第一小齿轮和第一拨动轮,所述第一拨动轮上设置用于拨动所述圆环形棘齿从而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一棘爪;所述驱动齿轮、第一小齿轮和第一拨动齿轮装配在同一个第一轴上,所述圆环形棘齿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所述第一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第一小齿轮转动;所述第二棘轮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棘轮机构也装配在所述第一轴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包括第二棘爪、连接在所述第二棘爪一端的第一连杆以及固定设置在一起的第一齿轮和第一棘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棘爪相适配的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棘爪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侧面的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二棘爪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一棘轮上的棘齿相配合;所述第一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二棘轮机构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棘轮机构包括第三棘爪、连接在所述第三棘爪一端的第二连杆以及固定设置在一起的第二齿轮和第二棘轮;所述第二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棘爪相适配的用于容置所述第三棘爪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侧面的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三棘爪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所述第三棘爪与所述第二棘轮上的棘齿相配合;所述第二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一连杆未与所述第二棘爪连接的一端和第二连杆未与所述第三棘爪连接的一端分别抵在一根杠杆的两端的同一侧面下;所述驱动齿轮上开设有贯通两侧面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杠杆的直径,所述贯通孔内固定设置有一连接轴,所述杠杆穿设于所述贯通孔内并装配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杠杆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绕连接轴作往复运动;所述驱动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棘轮、第二棘轮装配在同一第四轴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为圆环形凸台,所述圆环形凸台的轴线与所述驱动齿轮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一棘轮和所述第二棘轮均为外齿轮,所述第一棘轮位于所述第一凸台内,所述第二棘轮位于所述第二凸台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棘轮和所述第二棘轮均为内齿轮,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一棘轮内,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二棘轮内。作为优选,所述锥齿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的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的第二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同时啮合并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反向转动的第三锥齿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板的一端通过啮合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第一踏板的一端、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二踏板的一端装配在同一个所述第二轴上。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二级主齿轮,所述二级主齿轮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与所述二级主齿轮同轴的二级小齿轮,所述二级小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扇形齿轮为内齿轮,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小齿轮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一拨动轮拨动所述驱动齿轮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扇形齿轮带动所述第二小齿轮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拨动轮拨动所述驱动齿轮顺时针转动。作为优选,所述锥齿轮组包括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和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踏板的一端通过啮合装置连接,所述第五锥齿轮与所述第二踏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锥齿轮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锥齿轮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轮轴和第五锥齿轮的轮轴共轴,所述第六锥齿轮的轮轴和第七锥齿轮的轮轴共轴,且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轮轴与所述第六锥齿轮的轮轴垂直,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分别和所述第六锥齿轮和第七锥齿轮同时啮合,在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的带动下,所述第六锥齿轮和 第七锥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踏板包括用于踩踏的踏面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踏面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啮合装置与横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横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踏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踏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踏板的横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锥齿轮连接。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携带方便且速度接近于自行车的具有上述驱动装置的脚踏车,所述脚踏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和和连接在所述车架前端的车把以及上述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齿轮、第一棘轮机构、第二棘轮机构装配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轴呈水平设置且其两端装配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第一踏板的一端、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二踏板的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轴的两端装配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所述前轮和后轮分别装配在所述车架的前后两端;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或所述二级主齿轮与固定在所述后轮上的第一链条齿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一链条齿轮与所述后轮同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踏板包括用于踩踏的踏面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踏面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相对应,所述第二踏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踏板的结构相同。作为优选,所述前轮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所述后轮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每个所述车轮由一个轮子或多个轮子形成的轮组构成。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携带方便且速度接近于自行车的具有上述驱动装置的脚踏车,所述脚踏车包括车架、车把、前轮、后轮、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和上述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轴呈垂直设置且其两端装配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水平对称设置,所述前轮和后轮分居在所述车架的前后两端;所述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水平转动齿轮、与所述水平转动齿轮固定连接的第八锥齿轮、与所述第八锥齿轮啮合的第九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九锥齿轮固定连接的垂直转动齿轮;所述垂直转动齿轮与固定在所述后轮上的第二链条齿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条齿轮与所述后轮同轴。作为优选,所述前轮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所述后轮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每个所述车轮由一个轮子或多个轮子形成的轮组构成。[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及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有益效果在于I、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驱动效果好,便于推广应用;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实现了脚踏车的小型化,并像现有脚踏车那样可以折叠,从而极大的较少了材料用量并减小了体积和减轻了重量,而且其速度接近于自行车,实用性强;3、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机场、旅游区等作 为内部交通工具,解决短距离的交通问题;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比自行车小巧,携带方便,可以解决上班族等上下班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包含了链条、第一链条齿轮和后轮);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包含了链条和第一链条齿轮);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包含外壳);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仅示出了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局部);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驱动装置中的第一、二踏板、第一、二扇形齿轮和锥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仅示出了第一、二踏板和第一、二扇形齿轮的局部);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驱动装置中的锥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还示出了第一、二踏板和第一、二扇形齿轮的局部);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驱动装置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驱动装置的棘轮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驱动装置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驱动装置的棘轮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的主视图;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图15为图13的后视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的主视图;图17为图16的俯视图;图18为图16的后视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的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的主视图;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八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的主视图;图22为图21的俯视图;[0069]图23为图21的后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I-车把2-刹车控制器3-圆环形棘齿4-第一扇形齿轮5-第二扇形齿轮6-第一小齿轮7-第二小齿轮8-第一拨 动轮9-第二拨动轮10-驱动齿轮11-第一棘爪12-外壳13-刹车装置14-第一踏板15-第二踏板16-转向连接杆17-差速器18-第一链条齿轮19-第一链条20-折叠机构21-二级主齿轮22-二级小齿轮23-第一锥齿轮24-第二锥齿轮25-第三锥齿轮26-第四锥齿轮27-第五锥齿轮28-第六锥齿轮29-第七锥齿轮30-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31-水平转动齿轮32-垂直转动齿轮33-第二链条齿轮34-第二链条35-第八锥齿轮36-第九锥齿轮37-前轮38-后轮39-第一轴40-第二轴41-导向轮42-啮合装置43-踏面44-连接臂45-横臂46-第二棘爪47-第一连杆48-第一齿轮49-第一棘轮50-第一凸台51-第二凸台52-第一容置槽53-第一固定轴54-第三棘爪55-第二连杆56-第二齿轮57-第二棘轮58-贯通孔59-杠杆60-第四轴61-弹簧62-凹槽63-连接轴64-第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主要用于脚踏车上,依靠人往复踩踏两个踏板,提供给驱动齿轮动力以使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再将动力输出,从而实现驱动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输出驱动力的驱动齿轮;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面分别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朝同一方向转动的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哨合为所述棘轮机构提供动力的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转动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之间,用于使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产生互逆运动的锥齿轮组。互逆运动是指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当第一踏板向上运动时,第二踏板向下运动,而第二踏板向上运动时,第一踏板则向下运动。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和脚踏车进 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为驱动装置的实施例,实施例六至实施例八为脚踏车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脚踏车在行走时,骑车人站立于车上,通过踩踏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使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交替上下往复运动,利用人体自身重力驱动车辆前行,当然也不仅限于此。另夕卜,本实施例的脚踏车的车轮远小于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根据车型确定,一般为10cm-15cm,车把高度为80cm-120cm,整车长度为60cm-80cm。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接近于地面,实现了脚踏车的小型化,但骑行速度可以与自行车相当。另外,车体可以折叠,便于收纳携带,使用方便。实施例一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齿轮10、第一棘轮机构、第二棘轮机构、第一扇形齿轮4 (即左扇形齿轮)、第二扇形齿轮5 (即右扇形齿轮)、第一踏板14(即左踏板)、第二踏板15 (即右踏板)和锥齿轮组。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对称设置在驱动齿轮10的两侧面能分别交替驱动一个驱动齿轮10朝同一方向转动;第一扇形齿轮4与第一棘轮机构啮合并带动所述第一棘轮机构转动,第二扇形齿轮5与第二棘轮机构啮合并带动所述第二棘轮机构转动;第一踏板14的一端为踩踏端,另一端为连接端,第一踏板14的连接端与第一扇形齿轮4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即第一扇形齿轮4未与第一棘轮机构啮合的一端)连接,第一扇形齿轮4与第一踏板14联动,也就是当第一踏板14向下踩踏时,能带动第一扇形齿轮4发生顺时针转动,第一扇形齿轮4和第一踏板14可以采用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相啮合的连接方式;第二踏板15的一端为踩踏端,另一端为连接端,第二踏板15的连接端与第二扇形齿轮5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即第二扇形齿轮5未与第二棘轮机构哨合的一端)连接,第二扇形齿轮5与第二踏板15联动,也就是当第二踏板15向下踩踏时,能带动第二扇形齿轮5发生顺时针转动,第二扇形齿轮5和第二踏板15可以采用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相啮合的连接方式。继续结合图I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棘轮机构包括形成在驱动齿轮10的一侧面上的圆环形棘齿3、固定设置在一起的第一小齿轮6和第一拨动轮8,第一拨动轮8上设置用于拨动圆环形棘齿3从而带动驱动齿轮10转动的第一棘爪11 ;驱动齿轮10、第一小齿轮6和第一拨动齿轮8装配在同一第一轴39上,圆环形棘齿3与驱动齿轮10同轴;第一扇形齿轮4与第一小齿轮6啮合并带动第一小齿轮6转动;所述第二棘轮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棘轮机构也装配在第一轴39上。当然,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和所述第二棘轮机构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其他结构的棘轮机构只要能实现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的目的也是可以,完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类型的棘轮机构。当第一踏板14向下踩踏,带动第一扇形齿轮4顺时针转动,从而使与其啮合的第一小齿轮6发生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一拨动轮8与第一小齿轮6固定在一起,所以第一拨动轮8也逆时针转动,第一拨动轮8上的第一棘爪11拨动圆环形棘齿3,从而使驱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同样的原理,当第二踏板15向下踩踏时,也能带动驱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为了使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交替驱动齿轮10使其连续转动,而当第一踏板14被踏下时第二踏 板15被抬高,而第二踏板15被踏下时第一踏板14被抬高,使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产生互逆运动,在第一扇形齿轮4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与第二扇形齿轮5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之间设置了所述的锥齿轮组。本实施例的所述锥齿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扇形齿轮4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的第一锥齿轮23、设置在第二扇形齿轮5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的第二锥齿轮24以及与第一锥齿轮23和第二锥齿轮24同时啮合并驱动第一锥齿轮23和第二锥齿轮24反向转动的第三锥齿轮25。当第一踏板14向下踩踏时,带动第一扇形齿轮4顺时针转动,使设置在第一扇形齿轮4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的第一锥齿轮23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锥齿轮25逆时针转动,第三锥齿轮25带动第二锥齿轮24逆时针转动,而使第二踏板15抬高,当第二锥齿轮24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小齿轮7顺时针转动,第二拨动轮9上的棘爪(图中未示出)对圆环形棘齿(图中未示出)不起作用,从而不会带动驱动齿轮10转动,此时驱动齿轮10只在第一扇形齿轮4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同一的原理,在第二踏板15向下踩踏时,第一踏板14被抬高,并不对驱动齿轮10起作用,直到第一踏板14位置至最高位置,而第二踏板15的位置至最低位置。当然,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并不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通用的棘轮机构,只要能通过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的往复踩踏实现驱动齿轮10的逆时针转动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二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增加了同轴且固定在一起的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二级主齿轮21和二级小齿轮22,以提高驱动装置的输出转速。驱动齿轮10与二级小齿轮22啮合并带动其转动,二级小齿轮22带动二级主齿轮21转动。由于二级小齿轮22的轮外径远远小于驱动齿轮10,因此,当驱动齿轮10转动一圈便会带动二级小齿轮22转动数圈,同时二级主齿轮21也会转动和二级小齿轮同样的圈数,从而提闻了转动速度。为了保证驱动齿轮10顺时针转动,第一扇形齿轮4和第二扇形齿轮5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即第一扇形齿轮4和第二扇形齿轮5均为内齿轮,也就是第一扇形齿轮4与第一小齿轮6内哨合,第二扇形齿轮5与第二小齿轮7内哨合,当踏下第一踏板14时,第一扇形齿轮4带动第一小齿轮6顺时针旋转,第一拨动轮8拨动驱动齿轮10顺时针转动。第二扇形齿轮5的结构与第一扇形齿轮4的结构相同,当踏下第二踏板15时,第二扇形齿轮5将带动第二小齿轮7顺时针旋转,第二拨动轮9拨动驱动齿轮10顺时针转动,驱动齿轮10将带动二级主齿轮21逆时针转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驱动装置使用时,驱动齿轮10垂直放置,即驱动齿轮10的轴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分别位于驱动齿轮10的左右两侧面,第一扇形齿轮4和第二扇形齿轮5也分别位于驱动齿轮10的左右两侧。[0116]实施例三如图5至图8所示,实施例三的驱动装置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驱动齿轮10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分别位于驱动齿轮10的下、上两侧面,第一扇形齿轮4和第二扇形齿轮5也分别位于驱动齿轮10的下、上两侧,而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则位于驱动齿轮10的上方。同时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锥齿轮组的结构也有所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锥齿轮组包括第四锥齿轮26、第五锥齿轮27、第六锥齿轮28和第七锥齿轮29,第四锥齿轮26与第一踏板14的一端通过啮合装置连接,第五锥齿轮27与第二踏板1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六锥齿轮28与第一扇形齿轮4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七锥齿轮29与第二扇形齿轮5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锥齿轮26的轮轴和第五锥齿轮27的轮轴共轴,第六锥齿轮28的轮轴和第七锥齿轮29的轮轴共轴,且第四锥齿轮26的轮轴与第六锥齿轮28的轮轴垂直,第四锥齿轮26的轮轴呈水平状态,第六锥齿轮28的轮轴呈垂直状态。第四锥齿轮26与第六锥齿轮28和第七锥齿轮29同时啮合,第五锥齿轮27与第六锥齿轮28和第七锥齿轮29也同时啮合,在第四锥齿轮26与第五锥齿轮27的带动下,第六锥齿轮28和第七锥齿轮29的转动方向相反。·[0118]如图5和图7所示,当向下踩踏第一踏板14时,与第一踏板14连接的第四锥齿轮26带动与第一扇形齿轮4连接的第六锥齿轮28在水平面内顺时针转动,第六锥齿轮28带动第一扇形齿轮4在水平面内顺时针转动,第一扇形齿轮4拨动第一小齿轮6及第一拨动轮8逆时针转动,第一拨动轮8的第一棘爪11拨动圆弧形棘齿3从而使驱动齿轮10在水平面内逆时针转动。同样的原理,但踩踏第二踏板15使,也能带动驱动齿轮10在水平面内逆时针转动。实施例四为了减小棘爪与棘齿之间在非驱动状态下而产生的噪音。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结构形式的驱动装置。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包括第二棘爪46、连接在第二棘爪46—端的第一连杆47以及固定设置在一起的第一齿轮48和第一棘轮49。驱动齿轮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50和第二凸台51,第一凸台50上开设有与第二棘爪46相适配的用于容置第二棘爪46的第一容置槽52,第一容置槽52内固定设置有垂直于驱动齿轮10的侧面的第一固定轴53,第二棘爪46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轴53上。第二棘爪46与第一棘轮49上的棘齿相配合。第一扇形齿轮4与第一齿轮48哨合并带动第一齿轮48转动,第一棘轮49与第一齿轮48随动。当第一棘轮49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棘爪46顺时针转动,伸入棘齿,第二棘爪46带动驱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棘轮机构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的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驱动齿轮10的两侧,所述第二棘轮机构包括第三棘爪54、连接在第三棘爪54 —端的第二连杆55以及固定设置在一起的第二齿轮56和第二棘轮57。第二凸台51上开设有与第三棘爪54相适配的用于容置第三棘爪54的第二容置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有垂直于驱动齿轮10的侧面的第二固定轴(图中未示出),第三棘爪54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当然,第一固定轴53和第二固定轴可以共用一根。第三棘爪54与第二棘轮57上的棘齿相配合。第二扇形齿轮5与第二齿轮56啮合并带动第二齿轮56转动,第二棘轮57与第二齿轮56随动。当第二棘轮57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三棘爪54顺时针转动,伸入棘齿,第三棘爪54带动驱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第一连杆47未与第二棘爪46连接的一端和第二连杆55未与第三棘爪54连接的一端分别抵在一根杠杆59的两端的同一侧面下;驱动齿轮10上开设有贯通两侧面的贯通孔58,贯通孔58的直径远远大于杠杆59的直径,贯通孔58内固定设置有一连接轴63,杠杆59穿设于贯通孔58内并装配在连接轴63上,杠杆59在第一连杆47和第二连杆55的作用下能绕连接轴63作往复运动。驱动齿轮10、第一齿轮48、第二齿轮56、第一棘轮49、第二棘轮57装配在同一第四轴60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棘轮49与第一齿轮48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第二棘轮57与第二齿轮56也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台50和第二凸台51均为圆环形凸台,所述圆环形凸台的轴线与驱动齿轮10的轴线共线,第一棘轮49和第二棘轮57均为外齿轮,也就是齿设置在棘轮的外圆周上,第一棘轮49位于第一凸台50内,第二棘轮57位于第二凸台51内。当第一棘轮49在第一踏板14和第一扇形齿轮4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棘爪46顺时针转动,并使第二棘爪46伸入到第一棘轮49的棘齿最底部,第二棘爪46开始对驱动齿轮10起作用,带动驱动齿轮10逆时针旋转。第一连杆47与杠杆59相抵接的一端向上翅起,同时由于杠杆59的作用,使第二连杆55与杠杆59相抵接的一端向下运动,带动第三棘爪54逆时针运动而脱离第二棘轮57的棘齿,不再和第二棘轮57接触。另外为了使与脱离棘齿的第二棘爪46或第三棘爪54回位到棘齿内,在第一凸台50和第二凸台51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置弹簧61的凹槽62。弹簧61设置在凹槽62内,并且弹簧61的上端分别抵顶在第一连杆47或第二连杆55上。在弹簧61和杠杆59的共同作用下,平衡时第二棘爪46和第三棘爪54分别伸入第一棘轮49和第二棘轮57的棘齿的一半深度。实施例五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驱动原理相同,也为可减小噪音的驱动装置,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仅在于,第一棘轮49和第二棘轮57均为内齿轮,第一凸台50和第二凸台51为一凸起,而非圆环状。第一凸台50位于第一棘轮49内,第二凸台51位于第二棘轮57内。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棘轮49和第一齿轮48设计成图11中示出的一体式的结构。同样,第二棘轮57和第二齿轮56设计成图11中不出的一体式结构。实施例六如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驱动装置的脚踏车。脚踏车包括车架(图中未标示)、车把I、前轮37、后轮38和上述的驱动装置。驱动齿轮10、第一棘轮机构、第二棘轮机构装配在第一轴39上,第一轴39呈水平设置且其两端装配在车架上;第一扇形齿轮4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第一踏板14的一端、第二扇形齿轮5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二踏板15的一端装配在第二轴40上,第二轴40的两端也装配在车架上;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分别位于驱动齿轮10的两侧,前轮37和后轮38分别装配在车架的前后两端;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10与固定在后轮38上的第一链条齿轮18通过第一链条19连接,第一链条齿轮18与后轮38同轴。驱动齿轮10便能带动后轮38转动。当设置二级主齿轮21时,第一链条19便连接在二级主齿轮21和第一链条齿轮18上,能得到更大的输出传动比,进而提高骑行的速度。当然,为了调节驱动t匕,还可以增加更多级的齿轮。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脚踏车可以设计成两轮、三轮、四轮或多轮的,形成不同用途的车系,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即前轮37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后轮38也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每个所述车轮由一个轮子或多个轮子形成的轮组构成。如图13至15所示,本实施例的后轮38采用的是窄距双轮的方法,以保持车辆启动时的平衡,此时的后轮38可以视作单轮使用。当然也可以采用双轮宽距的方式,即后轮38包括两个车轮,如下面的实施例八,后轮38的两个车轮装配在同一个第三轴64的两端上,第三轴64上设置有差速器17 (该实施例中没有示出,在后面的实施例八中有示出,如为节省成本,也可不装差速器,而只采用后轮一侧轮子驱动的方式)。另外,后轮38上设置刹车装置13,车把I上设置刹车控制器2,刹车装置13通过连线连接到车把I上的刹车控制器2上,以保证骑行的安全。本实施例中的车架上设置有用于罩设除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外的所述驱动装置的外壳12,以保护驱动装置,同时也起到美观的作用,当然如果不设置外壳12也是可以的。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为了避免因链条导致外壳12作的太大影响外形及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的动作,如图3所示,可以设置一个导向轮41,以改变第一链条19局部的位置。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便于携带收纳,减小非使用状态使的体积,脚踏车可以增设折叠机构20,折叠机构20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设置折叠机构20后,可以将脚踏车进行折叠,将整个驱动装置10、后轮38与车把I折叠,减小前后方向宽度。对于图13至图15中示出的车型,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可以设计成沿内侧 向上相对折叠的方式,以减小脚踏车的宽度,同时车把I可以设计成折叠式的,进一步减小左右方向的宽度。另外,也可以在车架中部设置折叠机构,使脚踏车两端向下相对折叠,从而将前轮37和后轮38折叠在车架里,以防止由于车轮比较脏而影响携带和收纳。另外车把I可以根据车型设置成任何形式的,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折叠方式可以适用于以下各种实施方案。作为本实施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扇形齿轮4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与第一踏板14的一端通过啮合装置42连接;第二扇形齿轮5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踏板1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样,啮合装置4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扇形齿轮5的与第二轴40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踏板15的一端。当松开啮合装置42时,可以使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都在水平位置,便于整车折叠。啮合装置42还可以设置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踩踏距离的不同档位。啮合装置42可以通过拉线控制,控制器放在车把I上,便于操作。此啮合装置可以适用于以下各种实施方案。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第一踏板14包括用于踩踏的踏面43和连接臂44,连接臂44的一端与踏面43连接,连接臂44的另一端与第一扇形齿轮4相对应,第二踏板15的结构与第一踏板14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下面对实施例六的脚踏车的工作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如下如图13至图15,第二踏板15和第二扇形齿轮5是一体联动的,当第二踏板15往下运动时,第二扇形齿轮5顺时针转动,驱动第二小齿轮7逆时针转动,第二小齿轮7和第二拨动轮9固定在一起而一体联动,第二小齿轮7带动第二拨动轮9拨动驱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驱动齿轮10通过第一链条19带动第一链条齿轮18和后轮38 —起转动,实现了车辆的前行。同时,当第二踏板15踏下时,通过所述锥齿轮组使第一踏板14抬高,第一扇形齿轮4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第一小齿轮6、第一拨动轮8顺时针转动,第一拨动轮8上的第一棘爪11对圆环形棘齿3不起作用,不能带动驱动齿轮10转动,直到第二踏板15到最低位,而第一踏板14至最高位。也就是所述锥形齿轮组的作用是使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产生互逆运动,第一踏板14被踏下时,第二踏板15会被抬高。第二踏板15被踏下时,第一踏板14会被抬高。 同样,第一踏板14通过啮合装置42和第一扇形齿轮4联动,当第一踏板14向下运动时,第一扇形齿轮4顺时针转动,驱动第一小齿轮6逆时针转动,第一小齿轮6与第一拨动轮8固定在一起而一体联动,由于驱动齿轮10两侧的圆环形棘齿3的方向相同,第一拨动轮8上的第一棘爪11也拨动驱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第一踏板14踏下时,通过所述锥齿轮组使第二踏板15抬高,但不会对驱动齿轮10提供驱动力。通过上述描述可知,而当第一踏板14被踏下时,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第一扇形齿轮4和第二扇形齿轮5、第一小齿轮6和第二小齿轮7、第一拨动轮8和第二拨动轮9的运动方向均相反。但第一拨动轮8驱动、第二拨动轮9不起作用。依然驱动主链条齿轮逆时针转动。这样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往复运动,驱动车辆前行。并且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不动时,由于设置棘轮结构,不影响车辆前行。实施例七如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脚踏车的结构与实施例六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驱动装置采用实施例三的结构,也就是驱动装置为水平放置的,同时增加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30,将水平面内的转动转换为垂直面内的转动。如图19和图20所示,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30包括与驱动齿轮10啮合的水平转动齿轮31、与水平转动齿轮31固定连接的第八锥齿轮35、与第八锥齿轮35啮合的第九锥齿轮36以及与第九锥齿轮36固定连接的垂直转动齿轮32 ;垂直转动齿轮32与固定在后轮38上的第二链条齿轮33通过第二链条34连接,第二链条齿轮33与后轮38同轴。本实施例的脚踏车的驱动装置除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外都置于外壳12内,形成完全封闭状态,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驱动装置的各个齿轮和锥齿轮的磨损,保护内部结构,延长使用寿命(当然,不设置外壳也是可以的)。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增加类似实施例六的二级齿轮或多级齿轮,以调节驱动比。由于可以使用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30来改变驱动方向,因此,此时第一扇形齿轮4和第二扇形齿轮5均不需要使用内啮合方式的。下面对本实施例的脚踏车的驱动过程进行简要说明当第一踏板14向下运动时,通过锥齿轮组带动第一扇形齿轮4顺时针转动,同时锥齿轮组带动第二扇形齿轮5逆时针转动,使第二踏板15上行。第一扇形齿轮4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小齿轮6逆时针运动,第一小齿轮6带动第一拨动轮8 一起转动,第二扇形齿轮5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小齿轮7和第二拨动轮9顺时针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拨动轮
8的第一棘爪11驱动驱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而第二拨动轮9不驱动驱动齿轮10,也就是第二拨动轮9对驱动齿轮10不起作用。[0148]当第二踏板15向下运动时,通过锥齿轮组带动第二扇形齿轮5顺时针运动,第一扇形齿轮4逆时针转动,第一踏板14上行。第二扇形齿轮5顺时针运动带动第二小齿轮7逆时针转动。第二小齿轮7通过上第二拨动轮9带动驱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而第一扇形齿轮4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小齿轮6和第一拨动轮8顺时针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二拨动轮9的棘爪驱动驱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而第一拨动轮8不驱动驱动齿轮10,也就是第一拨动轮8对驱动齿轮10不起作用。当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停止时,第一拨动轮8和第二拨动轮9都不阻止驱动齿轮10逆时针运动。可以保证车辆的在不踩动的时候继续前行。驱动齿轮10逆时针运动时,通过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30驱动后轮38。实施例八如图21至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只是本实施例为四轮车,前 轮37包括两个车轮,后轮38也包括两个车轮,而且前轮37的两个车轮和后轮38的两个车轮间均采用宽距设计,此时后轮38的两个车轮之间要加装差速器17。在驱动过程中,驱动齿轮10通过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30传动到差速器17上,再将动力传输到两个车轮上,驱动车轮。差速器为普通开式差速器即可。如果不装差速器,也可以只是用后轮中一个作为驱动轮,但效果不如差速器理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踏板14包括用于踩踏的踏面43和连接臂44,连接臂44的一端与踏面43连接,连接臂44的另一端通过啮合装置(图中未示出)与横臂45的一端连接,横臂45的另一端与第四锥齿轮26连接,第二踏板15的结构与第一踏板14的结构相同,第二踏板15的横臂45的另一端与第五锥齿轮27连接。前轮37用来转向,两个车把I通过前轮37的转向连接杆16随动。啮合装置的设置能保证第一踏板14和第二踏板15都能放平,便于折叠和改变踩踏高度,两个踏板连接臂到横臂间只需要一个有啮合装置。该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与实施例七的结构相同,只是向左右方向延长两个踏板即增加了横臂45与锥齿轮组的连接。这种车辆较实施例七的车型更稳定,两个踏板前方的平整处可以放置折叠储物筐。也可以用在道路交通以外的一些场所,比如展览馆、机场、旅游区等。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城市硬化路面设计的交通工具,用来替代自行车在硬化路面上的大部分功能,并达到或接近自行车的速度。在城市中作为单人短途交通工具的自行车都可以被该实用新型的脚踏车替代。同时该实用新型可以使用到博物馆、机场、旅游区等作为内部交通工具广泛使用。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输出驱动力的驱动齿轮; 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面分别用于交替驱动所述驱动齿轮朝同一方向转动的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 分别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啮合带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棘轮机构转动的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 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转动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 设置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用于使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产生互逆运动的锥齿轮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驱动齿轮一侧面上的圆环形棘齿、固定设置在一起的第一小齿轮和第一拨动轮,所述第一拨动轮上设置用于拨动所述圆环形棘齿从而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一棘爪;所述驱动齿轮、第一小齿轮和第一拨动齿轮装配在同一个第一轴上,所述圆环形棘齿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所述第一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第一小齿轮转动;所述第二棘轮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棘轮机构也装配在所述第一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包括第二棘爪、连接在所述第二棘爪一端的第一连杆以及固定设置在一起的第一齿轮和第一棘轮; 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棘爪相适配的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棘爪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侧面的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二棘爪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一棘轮上的棘齿相配合; 所述第一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 所述第二棘轮机构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棘轮机构包括第三棘爪、连接在所述第三棘爪一端的第二连杆以及固定设置在一起的第二齿轮和第二棘轮;所述第二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棘爪相适配的用于容置所述第三棘爪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固定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侧面的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三棘爪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 所述第三棘爪与所述第二棘轮上的棘齿相配合; 所述第二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 所述第一连杆未与所述第二棘爪连接的一端和第二连杆未与所述第三棘爪连接的一端分别抵在一根杠杆的两端的同一侧面下; 所述驱动齿轮上开设有贯通两侧面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杠杆的直径,所述贯通孔内固定设置有一连接轴,所述杠杆穿设于所述贯通孔内并装配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杠杆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绕连接轴作往复运动; 所述驱动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棘轮、第二棘轮装配在同一第四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为圆环形凸台,所述圆环形凸台的轴线与所述驱动齿轮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一棘轮和所述第二棘轮均为外齿轮,所述第一棘轮位于所述第一凸台内,所述第二棘轮位于所述第二凸台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轮和所述第二棘轮均为内齿轮,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一棘轮内,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二棘轮内。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的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的第二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同时啮合并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反向转动的第三锥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板的一端通过啮合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第一踏板的一端、第二扇形齿轮的轴端以及第二踏板的一端装配在同一个所述第二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二级主齿轮,所述二级主齿轮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与所述二级主齿轮同轴的二级小齿轮,所述二级小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扇形齿轮为内齿轮,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小齿轮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一拨动轮拨动所述驱动齿轮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扇形齿轮带动所述第二小齿轮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拨动轮拨动所述驱动齿轮顺时针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组包括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和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踏板的一端通过啮合装置连接,所述第五锥齿轮与所述第二踏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锥齿轮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锥齿轮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轮轴和第五锥齿轮的轮轴共轴,所述第六锥齿轮的轮轴和第七锥齿轮的轮轴共轴,且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轮轴与所述第六锥齿轮的轮轴垂直,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分别和所述第六锥齿轮和第七锥齿轮同时啮合,在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的带动下,所述第六锥齿轮和第七锥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包括用于踩踏的踏面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踏面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啮合装置与横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横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踏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踏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踏板的横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锥齿轮连接。
11.一种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和连接在所述车架前端的车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齿轮、第一棘轮机构、第二棘轮机构装配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轴呈水平设置且其两端装配在所述车架上; 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第一踏板的一端、第二扇形齿轮的与所述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二踏板的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轴的两端装配在所述车架上; 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所述前轮和后轮分别装配在所述车架的前后两端; 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或所述二级主齿轮与固定在所述后轮上的第一链条齿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一链条齿轮与所述后轮同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包括用于踩踏的踏面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踏面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相对应,所述第二踏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踏板的结构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所述后轮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每个所述车轮由一个轮子或多个轮子形成的轮组构成。
14.一种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和连接在所述车架前端的车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和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轴呈垂直设置且其两端装配在所述车架上; 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水平对称设置,所述前轮和后轮分居在所述车架的前后两端; 所述水平转垂直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水平转动齿轮、与所述水平转动齿轮固定连接的第八锥齿轮、与所述第八锥齿轮啮合的第九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九锥齿轮固定连接的垂直转动齿轮; 所述垂直转动齿轮与固定在所述后轮上的第二链条齿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条齿轮与所述后轮同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所述后轮包括一个或两个车轮,每个所述车轮由一个轮子或多个轮子形成的轮组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脚踏车,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输出驱动力的驱动齿轮;对称设置在驱动齿轮的两侧面分别用于驱动驱动齿轮朝同一方向转动的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分别与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啮合带动第一和第二棘轮机构转动的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转动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一扇形齿轮的与第二轴连接的一端与第二扇形齿轮的与第二轴连接的一端,用于使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产生互逆运动的锥齿轮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驱动装置的脚踏车小巧轻便,折叠后便于收纳,骑行速度与自行车相当,实用性强,便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62M1/24GK202783620SQ20122033849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吴晓东, 吴雨瞳 申请人:吴晓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