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637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撑结构不利于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和车身后部的局部模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所述后轮罩包括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所述后轮罩外板与后侧围外板连接,同时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为一体;所述上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侧围内板连接,所述下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地板下横梁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接边搭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可有效提高白车身扭转刚度,其轮罩区域局部模态更好。同时对安装在后轮罩上的减震器支架起加强作用,车身耐久性更好。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指汽车的后轮罩。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车身结构是汽车各部件的安装基础,它既要保证车体的结构强度、又要保持行车的稳定安全。汽车车身包括车架、底板、车身侧围、车顶盖等等,在汽车的后部,其车身主要包括后地板、车身后侧围等部件。所谓的车身后侧围包括后侧围外板、后侧围内板、后轮罩等结构,后轮罩主要起封闭行李箱,安装后减震器支架等作用。
[0003]现有后轮罩通过支撑结构进行支撑,支撑结构主要包括上下两块分离的支撑板,分别连接到车身后侧围和后地板上。然而现有的支撑结构不利于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和车身后部的局部模态,且导致后减震器支架受力无法传递到下车体,上车体安装强度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撑结构不利于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和车身后部的局部模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其可有效提高白车身的扭转刚度。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所述后轮罩包括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所述后轮罩外板与后侧围外板连接,同时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为一体;
[0006]所述上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侧围内板连接,所述下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地板下横梁连接;同时,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接边搭接。
[0007]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轮罩总成,由于其下支撑板连接后轮罩、后地板下横梁,同时与上支撑板搭接,而上支撑板同时连接在后侧围内板上,使车身左、右两边的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与后地板下横梁和后窗台横梁形成一个连续、封闭的框架结构,有效提高白车身扭转刚度,其后轮罩区域局部模态更好。同时对安装在后轮罩上的减震器支架起加强作用,使其减震器支架受力可有效地传递给下车体,其后轮罩的安装强度更高,车身耐久性更好。
[0008]优选地,还包括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板及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支撑架上端与后窗台横梁连接。采用此种优选方式,将进一步提高对后轮罩的支撑强度,同时,也可进一步提高其白车身扭转刚度,其局部模态也更好。
[0009]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板包括下连接部及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焊接连接,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后地板下横梁焊接连接。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将下支撑板与后轮罩内板及后地板下横梁连接,其连接牢固可靠,比螺接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0010]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板的截面呈中空梯形结构;所述上连接部上的周边设置有第一焊接裙边,所述下连接部的周边设置有第二焊接裙边;
[0011]所述上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焊接裙边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焊接连接,所述下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焊接裙边与所述后地板下横梁焊接连接。由于该下支撑板呈中空梯形结构,使得在下支撑板与后轮罩内板,下支撑板与后地板下横梁之间形成了空心部,其支撑强度及扭转刚度更高。且在周沿设置焊接裙边,更利于焊接操作。
[0012]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焊接连接,同时与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连接部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连接。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将上支撑板与后轮罩内板及后侧围内板连接,其连接牢固可靠,比螺接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0013]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的截面呈中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边设置有第三焊接裙边,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边设置有第四焊接裙边;
[0014]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三焊接裙边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连接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四焊接裙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连接。由于该上支撑板呈中空梯形结构,使得在上支撑板与后轮罩内板,上支撑板与后侧围内板之间形成了空心部,其支撑强度及扭转刚度更高。且在周沿设置焊接裙边,更利于焊接操作。
[0015]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呈一半工字形结构,包括位于中间的斜支撑板、位于上端的上连接板及位于下端的下连接板;
[0016]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后窗台横梁焊接连接,所述下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上支撑板及所述后轮罩内板焊接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后部西南等轴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后部后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支撑板立体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支撑板立体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后轮罩总成右视示意图。
[0022]其中,1、后轮罩;2、后地板下横梁;3、下支撑板;4、上支撑板;5、支撑架;6、后地板;7、后窗台板;8、后窗台横梁;9、后车身侧围;11、后轮罩内板;12、后轮罩外板;110、弧形侧面;111、内端面;31、下连接部;32、上连接部;33、中空部;34、第二焊接裙边;35、行李箱内饰安装孔;36、下支撑板加强筋;37、第一焊接裙边;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3、第四焊接裙边;44、上支撑板加强筋;45、焊枪过孔;46、第三焊接裙边;47、RPS定位孔;
51、下连接板;52、斜支撑板;53、上连接板、91、后侧围外板;92、后侧围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实施例
[0025]发明人在车身设计过程中发现,现有设计的后轮罩支撑结构主要包括上下两块分离的支撑板,分别连接到车身侧围和地板上,但两者之间并不直接连接,使得其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和车身后部的局部模态不理想。所谓的局部模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下面简单介绍如下:系统的振动可以用固有频率和振型来表示,而车身的振动即固有频率和振型可以通过试验法或者有限元等数值方法来获得。车身模态值是在车身振动的有限元分析中,根据目前成熟的软件以及对材料物理特性知识的掌握计算得到的。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车身模态包括白车身模态及其子系统模态,本文提到的局部模态指子系统模态,比如后轮罩区域,备胎池区域等车身局部模态。
[0026]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先对后部车身做简单介绍。车身主要包括车架、地板、车身侧围、车顶盖等,位于车辆后部的车身侧围称为车身后侧围9,其包括后侧围外板91、后侧围内板92、后轮罩(包括后轮罩内板11、后轮罩外板12)、后窗台支撑板及后座椅背部板、加强板等,车架一般主要为若干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支撑结构。地板根据位置的不同,包括前地板、中地板、后地板6等等。后地板6为行李箱中的地板,在后地板6下设有后地板下横梁2,用以支撑该后地板6及其他下车身结构。后地板6两边为后车身侧围9,同时在该后车身侧围9上焊接有左、右两个后轮罩I ;用于封闭行李箱及安装后减震器支架等。同时,在行李箱顶部设有后窗台板7,该后窗台板7通过一后窗台横梁8支撑。后窗台板7又称上置物板或者上隔物板,后窗台横梁8又称上置物板梁或者隔物板梁。如此,后地板6、左、右后车身侧围9、后轮罩1、及后窗台板7构成后行李箱的空间。
[0027]为提高其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本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1、上支撑板4及下支撑板3 ;所述后轮罩I包括后轮罩内板11及后轮罩外板12,所述后轮罩外板12与后侧围外板91连接,同时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1连接为一体;
[0028]所述上支撑板4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1及后侧围内板92连接,所述下支撑板3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1及后地板下横梁2连接;同时,所述上支撑板4与所述下支撑板3接边搭接。所谓的接边搭接主要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在焊接的同时采用螺钉连接。
[0029]其中,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3起到支撑和连接后轮罩I的作用。一般后轮罩内板11和后轮罩外板1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后轮罩外板12连接到后侧围外板91上,后轮罩内板11则通过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3连接到后地板6及后轮罩内板11及后侧围内板92上。
[0030]如图3所示,所述上支撑板4包括第一连接部41及第二连接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1焊接连接,同时与所述下支撑板3的上连接部32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与所述后侧围内板92焊接连接。该第一连接部41及第二连接部42呈一定的倾斜角度设置,具体取决于后轮罩内板11与后侧围内板92的表面轮廓及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由于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将上支撑板4与后轮罩内板11及后侧围内板92连接,其连接牢固可靠,比螺接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0031]该上支撑板4的截面呈中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周边设置有第三焊接裙边46,所述第二连接部42的周边设置有第四焊接裙边43 ;所述第一连接部41通过所述第三焊接裙边46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1及所述下支撑板3的上连接部32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2通过所述第四焊接裙边43与所述后侧围外板91焊接连接。由于该上支撑板4呈中空梯形结构,使得在上支撑板4与后轮罩内板11,上支撑板4与后侧围内板92之间形成了空心部(图中未示出),其支撑强度及扭转刚度更高。且在周沿设置焊接裙边,更利于焊接操作。
[0032]作为优选的方式,在上支撑板4及下支撑板3上均设有加强筋。如,在上支撑板4上,在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的位置设有上支撑板加强筋44,用来提高所述上支撑板4两侧面的连接强度。
[0033]且在第一连接部41的下部设置了一 RPS(英文全称:reference point system,中文全称:定位参考系统)定位孔47,用来焊接时定位夹具。该上支撑板4上还设有焊枪过孔45,以方便焊接时焊枪能伸入其内进行焊接。
[0034]如图4所示,所述下支撑板3包括下连接部31及上连接部32,所述上连接部32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1焊接连接,所述下连接部31与所述后地板下横梁2焊接连接。由于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将下支撑板3与后轮罩内板11及后地板下横梁2连接,其连接牢固可靠,比螺接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0035]所述下支撑板3的截面呈中空梯形结构;所述上连接部32上的周边设置有第一焊接裙边37,所述下连接部31的周边设置有第二焊接裙边34 ;所述上连接部32通过所述第一焊接裙边37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1焊接连接,所述下连接部31通过所述第二焊接裙边34与所述后地板下横梁2焊接连接。同样地,由于该下支撑板3呈中空梯形结构,使得在下支撑板3与后轮罩内板11,下支撑板3与后地板下横梁2之间形成了空心部33,其支撑强度及扭转刚度更高。且在周沿设置焊接裙边,更利于焊接操作。
[0036]作为优选的方式,在下支撑板3上也设置有下支撑板加强筋36,其作用是提高下支撑板3的零件强度。同时,设置有一行李箱内饰安装孔35,用于安装行李箱内饰。
[0037]如图1、2所示,作为进一步具体的连接细节,所述后轮罩内板11包括内端面111及弧形侧面110 ;所述下支撑板3上的上连接部32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1的内端面111焊接连接;所述上支撑板4上的第一连接部4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1的弧形侧面110焊接连接,同时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末端延伸至内端面111与所述下支撑板3的上连接部32搭接。
[0038]采用本例提供的汽车后轮罩总成,由于其下支撑板3连接后轮罩1、后地板下横梁2,同时与上支撑板4搭接,而上支撑板4同时连接在后侧围内板92上,使车身左、右两边的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3与后地板下横梁2和后窗台横梁8形成一个连续、封闭的框架结构,有效提高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其轮罩区域局部模态更好。同时对安装在后轮罩I上的减震器支架起加强作用,使其减震器支架受力可有效地传递给下车体,其后轮罩I的安装强度更高,车身耐久性更好。
[0039]如图1、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汽车后轮罩总成还包括一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板4及所述后轮罩内板11连接,所述支撑架5上端与后窗台横梁8连接。采用此种优选方式,将进一步提高对后轮罩I的支撑强度,同时,也可进一步提高其白车身扭转刚度,其局部模态也更好。
[0040]作为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架5呈一半工字形结构,所谓的半工字形指将工字沿竖向对折后的一半的形状,或者该半工字形也可看做是Z字形的上横反向延伸后的形状,或者可看做是将“〕”翻转180°的形状,包括位于中间的斜支撑板
52、位于上端的上连接板53及位于下端的下连接板51 ;
[0041]所述上连接板53与所述后窗台横梁8焊接连接,所述下连接板51分别与所述上支撑板4及所述后轮罩内板11焊接连接。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所述后轮罩包括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所述后轮罩外板与后侧围外板连接,同时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为一体; 所述上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侧围内板连接,所述下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及后地板下横梁连接;同时,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接边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板及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支撑架上端与后窗台横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包括下连接部及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焊接连接,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后地板下横梁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的截面呈中空梯形结构;所述上连接部上的周边设置有第一焊接裙边,所述下连接部的周边设置有第二焊接裙边; 所述上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焊接裙边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焊接连接,所述下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焊接裙边与所述后地板下横梁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焊接连接,同时与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连接部搭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的截面呈中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边设置有第三焊接裙边,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边设置有第四焊接裙边; 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三焊接裙边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及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连接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四焊接裙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呈一半工字形结构,包括位于中间的斜支撑板、位于上端的上连接板及位于下端的下连接板; 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后窗台横梁焊接连接,所述下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上支撑板及所述后轮罩内板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包括内端面及弧形侧面; 所述下支撑板上的上连接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端面焊接连接; 所述上支撑板上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弧形侧面焊接连接,同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末端延伸至内端面与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连接部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上分别设有加强筋。
【文档编号】B62D25/16GK203581139SQ20132063929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邓宙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