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129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柄、连接轴、U形板和调节件,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手柄固定,所述U形板上具有调节滑槽,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调节件和所述调节滑槽,所述调节件包括本体板、与所述本体板固定以形成L形结构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所述本体板上的楔形按压部,所述本体板活动套装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调节手柄上具有能够与所述驱动部相挡接的凸部,所述楔形按压部上具有相对于所述连接轴的横截面倾斜的斜楔面,所述斜楔面突出于所述本体板上靠近所述调节滑槽的一侧的表面。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
【专利说明】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0002]转向操作系统是汽车中比较常用的机构,为了提高汽车的舒适性,转向操作系统中设计有转向管柱调节机构,通过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可实现转向管柱的姿态调整,以此适应不同的操作需求。
[0003]转向管柱在进行前后调节和上下调节时,需要采用相应的结构实现调节过程的锁紧。传统技术中,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U形板、调节手柄、连接轴和调节件,该调节件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连接轴穿过U形板、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调节手柄固定于连接轴的一端,第一凸轮相对于连接轴固定,第二凸轮可相对于连接轴转动。
[0004]转动调节手柄后,连接轴可带动第一凸轮转动,使得第一凸轮上的轮齿与第二凸轮上的轮齿的配合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增大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之间的距离,使得U形板与上柱管支架接触,两者之间产生摩擦,进而实现转向管柱的锁紧;反向操作调节手柄,即可减小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之间的距离,使得U形板与上柱管支架之间产生间隙,进而进行转向管柱的调节。
[0005]然而,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为了实现转向管柱的锁紧,必须采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共同作用,导致整个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零部件数量较多,结构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该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汽车。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柄、连接轴、U形板和调节件,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手柄固定,所述U形板上具有调节滑槽,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调节件和所述调节滑槽,所述调节件包括本体板、与所述本体板固定以形成L形结构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所述本体板上的楔形按压部,所述本体板活动套装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调节手柄上具有能够与所述驱动部相挡接的凸部,所述楔形按压部上具有相对于所述连接轴的横截面倾斜的斜楔面,所述斜楔面突出于所述本体板上靠近所述调节滑槽的一侧的表面。
[0009]优选地,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所述本体板上还具有导向部,在所述本体板的转动行程的一端处,所述斜楔面与所述U形板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导向部的表面与所述调节滑槽的内壁滑动配合。
[0010]优选地,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所述U形板上靠近所述调节手柄的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凹陷部,所述调节滑槽开设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0011]优选地,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所述驱动部包括作用部和定位部,所述作用部与所述调节手柄相作用,所述定位部突出于所述作用部,且所述定位部能够沿着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与所述调节手柄相挡接。
[0012]优选地,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还包括套装于所述连接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板和所述调节手柄抵接。
[0013]优选地,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所述套筒上靠近所述调节手柄的一端具有圆锥形面,所述调节手柄上具有向远离所述U形板的一侧突出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内表面与所述圆锥形面相贴合。
[0014]优选地,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所述斜楔面朝向上柱管所在的一侧。
[0015]一种汽车,包括转向管柱调节机构,所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调节件包括本体板、与本体板固定以形成L形结构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本体板上的楔形按压部,本体板活动套装于连接轴上,调节手柄上具有能够与驱动部相挡接的凸部,楔形按压部上具有相对于连接轴的横截面倾斜的斜楔面,斜楔面突出于本体上靠近调节滑槽的一侧的表面。调节手柄处于自然状态时,由于调节件的作用,使得楔形按压部压向U形板,并作用于斜楔面上,该斜楔面向U形板施加作用力,两者相互接触产生摩擦力,使得转向管柱无法进行调节,进而实现锁紧;需要解锁时,转动调节手柄,以此通过凸部带动本体板转动,进而使得斜楔面远离调节滑槽,以使U形板与上柱管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进行转向管柱的调节。
[0017]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对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的调节件进行改进,使其包括相固定的本体板、驱动部和楔形按压部,三者可固定为一个部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必须采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这两个部件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零部件数量减少,进而简化自身结构。
[0018]由于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0025]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9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0030]图11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图1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1-上柱管,12-上柱管支架,121-滑槽,13-下安装支架,14-转轴,15-凸部,21-调节手柄,22-U形板,221-调节滑槽,222-凹陷部,223-拉脱块,23-本体板,24-驱动部,25-楔形按压部,26-导向部,27-套筒,28-配合部,29-调节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6]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该机构用于调节转向管柱的上柱管11与下柱管的相对位置,上柱管11通过上柱管支架12安装,该上柱管支架12上具有滑槽121,上柱管11与下安装支架13连接,使得上柱管11可以绕着两者的转轴14转动。
[0037]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柄21、连接轴、U形板22和调节件,其中:
[0038]调节手柄21固定于连接轴的一端;U形板22的两个侧板上均具有调节滑槽221,U形板22上具有拉脱块223,拉脱块223在碰撞过程中受力脱落,连接轴能够穿过此两个侧板上的调节滑槽221以及上柱管支架12上的滑槽121,当上柱管11绕着转轴14转动时,连接轴即可在调节滑槽221内移动;
[0039]调节件包括本体板23、与本体板23固定以形成L形结构的驱动部24以及固定于本体板23上的楔形按压部25,本体板23活动套装于连接轴上,调节手柄21上具有能够与驱动部24相挡接的凸部15,楔形按压部25上具有相对于连接轴的横截面倾斜的斜楔面,该斜楔面突出于本体板23上靠近调节滑槽221的一侧的表面。具体地,本体板23、驱动部24和楔形按压部25可以焊接为整体件,也可一体加工。
[0040]转动调节手柄21后,整个调节件随之发生转动,在调节件的转动行程的一端处,上述斜楔面与调节滑槽221的边缘相接触,进而向U形板22施加作用力,使得U形板22向连接轴的内侧移动;在调节件的转动行程的另一端处,上述斜楔面远离U形板,不再向U形板22施加作用力。
[0041]调节手柄21处于自然状态时,由于调节件的作用,使得楔形按压部25压向U形板22,并作用于斜楔面上,该斜楔面向U形板22施加作用力,两者相互接触产生摩擦力,使得转向管柱无法进行调节,进而实现锁紧;需要解锁时,转动调节手柄21,以此通过凸部15带动本体板23转动,进而使得斜楔面远离调节滑槽221,以使U形板22与上柱管支架1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进行转向管柱的调节。
[0042]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中的调节件进行改进,使其包括相固定的本体板23、驱动部24和楔形按压部25,三者可固定为一个部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必须采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这两个部件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零部件数量减少,进而简化自身结构。同时,上述结构还能够节省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安装成本,并且能够有效地延长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
[004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本体板23上还可设置导向部26,在本体板23的转动行程的一端处,斜楔面与U形板22之间具有间隙,且导向部26的表面与调节滑槽221的内壁滑动配合。当转向管柱的调节处于解锁状态时,上述导向部26与调节滑槽221的内壁滑动配合后,即可对连接轴在调节滑槽221内的移动提供导向,使得转向管柱的调节过程更加平稳。
[0044]为了对转向管柱的调节过程进行更精确的导向,可在U形板22上靠近调节手柄21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凹陷部222,调节滑槽221开设于凹陷部222内,调节件位于该凹陷部222内。调节件相对于调节滑槽221移动时,凹陷部222的侧壁可以对调节件的移动提供导向,同时限制调节件的位置,进而达到前述目的。
[0045]前述调节件上的驱动部24可采用条形件,调节手柄21可沿着连接轴的轴向相对于驱动部24移动,为了限制调节手柄21相对于驱动部24的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部24可包括作用部和定位部,该作用部与调节手柄21相作用,定位部突出于作用部,且定位部能够沿着连接轴的轴向与调节手柄21相挡接。如此设置后,调节手柄21相对于作用部移动时,将逐渐靠近定位部,直至调节手柄21上的凸部15与定位部相挡接,进而实现调节手柄21的定位,提尚调节手柄21的位置精度。
[0046]通常,本体板23可采用平板结构,以便于加工,但此种情况下,本体板23与调节手柄21之间的距离会比较大,如果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隙,则调节手柄21工作时将会出现较大的晃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还包括套装于连接轴上的套筒27,该套筒27的两端分别与本体板23和调节手柄21抵接。由此,即可通过套筒27弥补本体板23与调节手柄21之间的空隙,进而缓解调节手柄21的晃动。
[0047]为了强化上述技术效果,套筒27上靠近调节手柄21的一端具有圆锥形面,调节手柄21上具有向远离U形板22的一侧突出的配合部28,该配合部28的内表面与前述圆锥形面相贴合。通过圆锥形面的配合方式,使得套筒27在更多的方向上限制调节手柄21的晃动。更进一步地,套筒27可与连接轴螺纹连接,以便于装配。
[0048]优选地,楔形按压部25上的斜楔面可朝向上柱管11所在的一侧,即斜楔面能够与调节滑槽221上靠近上柱管11的一侧相作用,以使得整个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作用力分布更加均匀。
[0049]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增加调节螺钉29,该调节螺钉29穿过上柱管11,并压紧下柱管,转动调节螺钉29即可调整下柱管受到的压紧力大小,进而实现调节力的改变,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005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转向管柱调节机构,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由于上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05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柄、连接轴、U形板和调节件,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手柄固定,所述U形板上具有调节滑槽,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调节件和所述调节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本体板、与所述本体板固定以形成L形结构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所述本体板上的楔形按压部,所述本体板活动套装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调节手柄上具有能够与所述驱动部相挡接的凸部,所述楔形按压部上具有相对于所述连接轴的横截面倾斜的斜楔面,所述斜楔面突出于所述本体板上靠近所述调节滑槽的一侧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板上还具有导向部,在所述本体板的转动行程的一端处,所述斜楔面与所述U形板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导向部的表面与所述调节滑槽的内壁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上靠近所述调节手柄的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凹陷部,所述调节滑槽开设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作用部和定位部,所述作用部与所述调节手柄相作用,所述定位部突出于所述作用部,且所述定位部能够沿着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与所述调节手柄相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装于所述连接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板和所述调节手柄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靠近所述调节手柄的一端具有圆锥形面,所述调节手柄上具有向远离所述U形板的一侧突出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内表面与所述圆锥形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面朝向上柱管所在的一侧。
8.一种汽车,包括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文档编号】B62D1/18GK204222955SQ201420674267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汪朋, 唐学东, 杨华兴, 丁玲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