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复合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3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地形复合行走机构,包括履带(15)以及设置在履带(15)中部的主动轮(11),其特征在于本行走机构还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一个驱动轮(12),设置在所述履带(15)的一个角处并与所述履带(15)啮合,所述主动轮(11)通过链条与驱动轮(12)相连并带动驱动轮(12)动作;

至少两个从动轮(13),分别设置在所述履带(15)的其他对应的角处;

支架(14),与所述主动轮(11)同轴设置,并用于限定所述驱动轮(12)和从动轮(13)的位置;

所述主动轮(11)与驱动轮(12)彼此配合,使本行走机构在工作时处于如下两种工作状态:

自转状态,即主动轮(11)通过链条带动驱动轮(12)转动,驱动轮(12)在绕其自身中心转动的同时驱动履带(15)绕主动轮(11)的中心转动,整个行走机构正常前行的状态;

公转状态,即当碰到障碍物或因地形所困而使得所述履带(15)无法行走,或驱动轮制动时,此时履带(15)和驱动轮构成一个整体而不能动作,主动轮(11)驱动整个行走机构绕主动轮(11)的中心做整体翻转并越过障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复合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15)为三角形履带,所述从动轮(13)设置为两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复合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设主动轮(11)的链传动齿数为Z1,驱动轮(12)的链传动齿数为Z2,主动轮(11)的中心与三角形履带(15)任一角转动方向切线之间的间距为L1,驱动轮(12)的中心与驱动轮(12)所在角的转动方向切线之间的间距为L2,则本行走机构满足如下公式:(Z2/Z1)<(L2/L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全地形复合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本行走机构还包括车架连接杆(20),所述车架连接杆(20)与行走机构相连接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动轮(11)的转轴上;本行走机构还设置有公转制动辅助装置以及自转制动辅助装置,所述公转制动辅助装置用于使所述支架(14)与车架连接杆(20)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所述自转制动辅助装置用于使支架(14)与驱动轮(12)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地形复合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转制动辅助装置包括用于钳制支架(14)和车架连接杆(20)的公转碟刹片(111)以及公转液压碟刹泵(112);所述自转制动辅助装置用于钳制支架(14)和驱动轮(12)的自转碟刹片(121)以及自转液压碟刹泵(12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复合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本行走机构还包括与支架(14)固定连接的负重轮装置(16),所述负重轮装置(16)中的负重轮(163)向外压迫所述三角形履带(15),使得所述三角形履带(15)向外凸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地形复合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轮装置(16)设置为与三角形轮履带(15)的三边相对应的三个;每一个所述负重轮装置(16)均包括连接架(161)、两个支腿(162)和两个负重轮(163),所述连接架(161)与支架(14)相连接,两个支腿(162)对称分布在连接架(161)的两端,且所述支腿(162)与所述连接架(161)铰接在一起;每一支腿(162)的下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负重轮(163)相连接,两支腿(162)的上端通过用于减振的弹性连接机构(164)铰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复合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4)整体成板状结构,板状的支架(14)自主动轮(11)处向三角形履带(15)的三个角处延伸并形成三叉式支撑结构,所述支架(14)的每一叉分别与相对应的驱动轮(12)或从动轮(13)的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